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9)
2023(7194)
2022(5982)
2021(5323)
2020(4396)
2019(9785)
2018(9322)
2017(16974)
2016(9576)
2015(10276)
2014(9749)
2013(9602)
2012(8946)
2011(8053)
2010(7888)
2009(7140)
2008(6957)
2007(6222)
2006(5415)
2005(4681)
作者
(32689)
(27382)
(27363)
(25363)
(17098)
(13396)
(12007)
(10844)
(10527)
(9456)
(9437)
(9017)
(9008)
(8727)
(8610)
(8516)
(8401)
(8241)
(7918)
(7857)
(7246)
(6774)
(6450)
(6389)
(6241)
(6005)
(5927)
(5891)
(5739)
(5696)
学科
(34922)
经济(34874)
管理(26850)
(25516)
(19632)
企业(19632)
方法(16500)
数学(14831)
数学方法(14683)
(10886)
(10207)
(9797)
中国(9108)
(8874)
贸易(8873)
(8679)
业经(8059)
农业(7627)
(6545)
环境(6136)
技术(6050)
(5906)
财务(5898)
财务管理(5885)
地方(5716)
企业财务(5601)
(5303)
(5296)
银行(5250)
(5104)
机构
大学(138519)
学院(136836)
(53709)
研究(53681)
经济(52707)
管理(48891)
理学(43080)
理学院(42519)
管理学(41529)
管理学院(41335)
(39889)
科学(38424)
中国(38191)
农业(32371)
业大(30481)
(30089)
(30056)
研究所(28117)
中心(23509)
(22464)
农业大学(21198)
(20084)
(19387)
(19075)
北京(18608)
财经(18272)
科学院(18025)
(17828)
(17761)
(16832)
基金
项目(102440)
科学(78836)
基金(75669)
(72447)
国家(71903)
研究(62607)
科学基金(58670)
自然(42630)
自然科(41669)
自然科学(41649)
自然科学基金(40967)
基金项目(40278)
社会(39925)
(39800)
社会科(37875)
社会科学(37861)
(35566)
资助(30526)
教育(27728)
重点(24150)
计划(23897)
(21838)
(21819)
科技(21697)
(21628)
编号(21609)
科研(21147)
创新(20393)
(20306)
(18518)
期刊
(53365)
经济(53365)
学报(37120)
(35194)
研究(34571)
科学(29539)
中国(27017)
大学(25750)
学学(25030)
农业(23780)
管理(16994)
(16561)
(13635)
业大(11444)
(10361)
金融(10361)
农业大学(9725)
经济研究(9684)
教育(9228)
(9182)
技术(8921)
财经(8844)
业经(8666)
科技(8154)
(7597)
中国农业(7437)
林业(7429)
问题(7312)
自然(6634)
资源(6462)
共检索到194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虎玲  郝明德  李志西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对小麦品质和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 能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提高籽粒氨基酸含量;施磷对小麦营养品质和籽 粒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面团延展性,降低面团强度和筋力;NPK配施和NP配施对小麦营养品质改 良作用明显,均有利于提高面团的耐揉性、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NPK配 施对小麦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NP配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 总氨基酸含量。但对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NPK>N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玉兰   黄翠   王星舒   张学美   徐隽峰   黄宁   党海燕   郭子糠   孙蕊卿   王朝辉  
【目的】明确施锌肥引起的土壤有效锌、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变化,为优化小麦锌营养强化技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开始的定位试验,于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两个小麦生长期取样,研究锌肥用量对土壤有效锌、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及其不同部位锌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施用锌肥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无显著影响,但籽粒锌含量提高28.8%—46.0%,在施锌24.9 kg·hm~(-2)时,籽粒锌含量最高达31.1 mg·kg~(-1);麸皮和面粉锌含量分别提高31.8%—58.8%、26.3%—41.3%,施锌27.3 kg·hm~(-2)时,麸皮锌含量最高,达87.6 mg·kg~(-1);施锌24.0 kg·hm~(-2)时,面粉锌含量最高,达11.3 mg·kg~(-1)。在籽粒中,锌主要分配在麸皮,占77.7%—80.0%,平均锌含量78.9 mg·kg~(-1);面粉占20.0%—22.3%,平均锌含量10.8 mg·kg~(-1)。施锌提高了麸皮和面粉的锌含量,麸皮锌含量增幅高于面粉。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提高235.2%—1233.8%和207.4%—825.9%,在最高施锌量27.3 kg·hm~(-2)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达9.47和2.50 mg·kg~(-1)。0—100 cm不同土层有效锌对小麦锌吸收的贡献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对籽粒锌含量提高的作用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施锌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和小麦籽粒锌含量;进一步改善小麦籽粒锌营养,应将锌肥用量、施锌方式和多种农艺措施,如水分和氮磷肥供应、绿肥种植等综合优化,充分挖掘旱地小麦籽粒锌含量提升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羿雄  姚晓华  姚有华  杨莉娜  吴昆仑  
为探明不同水分处理青稞和春小麦籽粒中养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青藏高原小麦族作物抗旱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春青春41号(小麦)和昆仑14号(青稞)为参试材料,设水分充足处理(C1)、水分轻度亏缺处理(C2)和水分重度亏缺处理(C3)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籽粒中NPK、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比于C2,两种小麦族作物在C3处理下的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呈升高的趋势,但青稞中各指标的增幅较大。水分亏缺对小麦和青稞籽粒中NPK、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变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小麦籽粒中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规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青稞籽粒中氮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且增幅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变大。水分亏缺会对小麦族作物籽粒中氮磷钾、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产生影响,但青稞和小麦的响应机制存在一定差异。相比于水分充足处理,水分亏缺处理下青稞籽粒养分、蛋白质及其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而小麦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表明小麦族作物中小麦对水分亏缺的耐受性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晓丽  王朝辉  罗来超  马清霞  王森  戴健  靳静静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王健  卢少源  李宗智  
采用6×6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及其16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不仅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且也受非加性效应控制.除组氨酸外,其余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各性状加性分量D与显性分量H_1都达到显著程度.平均显性度(H_1/D)~(1/2)值表明,少数性状(如蛋白质、苯丙氨酸)为超显性,其余多数性状为完全显性(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或不完全显性(如赖氨酸和丝氨酸等).在亲本中控制蛋白质、赖氨酸的隐性基因多于显性基因,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差不大.就其余性状而言,亲本中显性基因的频率则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田永超  曹卫星  
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和优质弱筋小麦宁麦 9号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旗叶光合特性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麦 10号以中氮 (2 2 5kg·hm-2 )或高氮 (337 5kg·hm-2 )高磷 (15 0kg·hm-2 )高钾 (15 0kg·hm-2 )和中氮高磷低钾 (30kg·hm-2 )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亦较高。宁麦 9号亦以上述 3处理产量最高 ,以中氮或高氮高磷高钾两个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 ;宁麦 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以低氮 (112 5kg·hm-2 )高磷高钾和中氮低磷 (30kg·hm-2 )高钾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玉平  权书月  李杏普  兰素缺  刘颖慧  李建平  
比较了蓝粒、紫粒小麦和白粒小麦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 ,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与白粒小麦相比 ,蓝粒小麦和紫粒小麦的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高 ;其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种类丰富 ;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不仅含量多 ,而且评分及指数均较高 ,组成比较平衡 ,营养价值高 ,子粒品质好。其中以蓝粒小麦乌麦 5 2 6品质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佘旭  王朝辉  马小龙  曹寒冰  何红霞  王森  
【目的】中国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但存在较大的变异现象。揭示小麦籽粒锌含量变异的原因,从而调控作物锌营养,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方法】在2014—2015和2015—2016年,对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冬小麦主产区的379个农户麦田土壤(0—100 cm土层)和小麦植株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旱地冬小麦籽粒锌含量差异及其与主要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该区域小麦籽粒锌含量介于12.2—50.7mg·kg(-1)。相关分析表明,0—100 cm各土层水分含量和有效铁、多数土层的pH和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登科  殷俐娜  刘溢健  杨文稼  邓西平  王仕稳  
【目的】明确氮肥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种植条件下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各条件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2篇大田试验文献,包含355个独立研究的1 169组观测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比较氮肥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均温、不同年降水量及不同耕层有机质含量下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各分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间的关系。【结果】施氮整体上显著提高了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66.09%和72.38%(P10℃地区;年均温>10℃地区施氮189 kg·hm~(-2)和187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年均温≤10℃地区施氮225 kg·hm~(-2)时产量才趋于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239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后在年均降水≤600 mm地区产量相对增长率(70.48%)更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年均降水>600 mm时更显著;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在施氮量235 kg·hm~(-2)和244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实现高产的施氮量为250 kg·hm~(-2)。施氮后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对增长率(78.24%, 86.55%)均高于>12 g·kg~(-1)条件,前者在施氮量226 kg·hm~(-2)和212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后者获得最高产量和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分别为163 kg·hm~(-2)和175 kg·hm~(-2)。【结论】在黄土高原,冬小麦在东南部和西北部获得高产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227 kg·hm~(-2)和212 kg·hm~(-2);年均温>10℃地区合理施氮量为187kg·hm~(-2),年均温≤10℃地区为239 kg·hm~(-2);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合理施氮量为250 kg·hm~(-2),年均降水量≤600mm地区为235 kg·hm~(-2);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的合理施氮量为226 kg·hm~(-2),高于12 g·kg~(-1)时则为163 k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成  胡承孝  谭启玲  魏文学  王运华  
在土培条件下 ,采用分期播种方法 ,研究了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个播种期条件下 ,施用钼肥均极显著提高幼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及其脯氨酸含量 ,早播冬小麦的游离氨基酸及脯氨酸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明显下降 ,施钼使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的幅度有随生育期而提高的趋势 ,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随生育期推进而下降 ;但晚播冬小麦的变化不同。施用钼肥能显著提高早、晚播冬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 ,但对苗期植株影响不大 ;施用钼肥使冬小麦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提高的幅度有随生育期而提高的趋势 ,可溶性糖尤为明显。施用钼肥能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洪勋  张翔  孙春河  
1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影响明显,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9%,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1%;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5.8%,有机肥占24.2%,显示出化肥为主要增产途径;在化肥的增产效应中,N的增产效应为70.6%,P为23.5%,K为5.9%;以MNPK处理的产量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这说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作物高产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南镇武  梁斌  刘树堂  李文香  张广凯  
为提高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利用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6,36年产出的冬小麦籽粒,研究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上升,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与不施肥(CK)或单施有机肥(M1、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M1N1、M1N2、M2N1、M2N2)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2%~43.9%,10.4%~56.7%;谷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脯氨酸受氮肥施用影响程度最大。在同一有机肥投入水平下,低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的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高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在等氮量投入下,有机肥供氮比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紫晋  任益明  江迪  杨婷  粟永英  钟志明  陈静  
【目的】对不同环境点种植的大麦品种(系)籽粒γ-氨基丁酸(GABA)进行检测与分析,为优质专用大麦种植区划与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采用比色法对由267份裸大麦和91份皮大麦构成的大麦种质资源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分别含有46 份浅粒色和58份深粒色裸大麦资源的2个供试组,同时在地理经纬度相似而海拔高度差异大的什邡、元谋和拉萨不同环境点种植。【结果】在四川种植点,大麦不同基因型间籽粒GABA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0.062 ~1.038 mg/g),表现为数量性状的正态分布特点;平均GABA含量裸大麦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刘红霞  王留好  裴瑞杰  王浩  周文利  郭大勇  郭永新  
 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锰肥处理与不施钾锰肥处理相比,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磷含量均降低,钾含量升高;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钾锰配施处理的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及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钾和锰相比,对小麦上述品质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锰仅对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