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9)
2023(6506)
2022(5455)
2021(4862)
2020(4040)
2019(8876)
2018(8410)
2017(15539)
2016(8865)
2015(9274)
2014(8772)
2013(8583)
2012(8021)
2011(7071)
2010(6994)
2009(6388)
2008(6050)
2007(5376)
2006(4761)
2005(4032)
作者
(29620)
(25158)
(24920)
(23206)
(15558)
(12236)
(10837)
(9779)
(9583)
(8776)
(8747)
(8228)
(8193)
(8025)
(7961)
(7852)
(7518)
(7475)
(7365)
(7090)
(6586)
(6185)
(6014)
(5707)
(5579)
(5502)
(5474)
(5362)
(5175)
(5113)
学科
(29485)
经济(29450)
管理(24042)
(23012)
(17248)
企业(17248)
方法(13667)
数学(12491)
数学方法(12374)
(9874)
(9626)
(9092)
(8783)
税收(8243)
(8212)
(7329)
贸易(7329)
中国(7309)
(7166)
农业(7109)
业经(6906)
环境(5745)
(5728)
技术(5525)
(5350)
财务(5335)
财务管理(5328)
企业财务(5066)
地方(4974)
(4425)
机构
大学(123711)
学院(122690)
研究(46474)
(45929)
经济(44991)
管理(44271)
理学(38989)
理学院(38519)
管理学(37663)
管理学院(37496)
(35446)
科学(34581)
中国(33293)
业大(29271)
农业(28733)
(26979)
(26167)
研究所(24569)
(21144)
中心(20364)
农业大学(19755)
(18542)
(18263)
(17359)
财经(17007)
北京(16452)
(15833)
(15652)
科学院(15549)
实验(14881)
基金
项目(94193)
科学(71564)
基金(68856)
(66233)
国家(65744)
研究(56704)
科学基金(53485)
自然(38801)
自然科(37910)
自然科学(37889)
自然科学基金(37235)
基金项目(37103)
(36542)
社会(35970)
社会科(34208)
社会科学(34197)
(32117)
资助(27347)
教育(24560)
重点(21904)
计划(21788)
科技(20527)
编号(20116)
(19506)
(19474)
科研(19366)
(19332)
创新(18425)
(17729)
专项(16312)
期刊
(44527)
经济(44527)
学报(34603)
(30693)
研究(30442)
科学(27280)
大学(23959)
学学(23391)
中国(21951)
农业(20803)
(15072)
管理(13704)
(11473)
业大(11026)
林业(9607)
农业大学(8811)
(8255)
(8051)
金融(8051)
经济研究(7901)
科技(7815)
财经(7676)
业经(7668)
技术(7419)
资源(7259)
(6527)
中国农业(6337)
问题(6258)
自然(6182)
(6105)
共检索到172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瑶瑶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祝燕  马跃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  李国雷  刘勇  马履一  祝燕  姜长吉  刘福森  李学莲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闻  王晶  叶正钱  费行海  孙圳  王国明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斌  张流洋  宋慧芳  张明  苗雅慧  郭雨潇  张凌云  
【目的】通过研究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蓝莓苗木培育的最佳施肥方式,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两年生蓝莓‘米斯提’苗木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一次性施肥(DF)、线性施肥(LF)、平均施肥(AF)和指数施肥(EF)4种施肥方式,以不施肥(CK)为对照,测定苗木形态、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筛选出磷肥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和pH值均低于对照,而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EC值均高于对照。指数施肥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粗度、数量、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冠幅、叶片钾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降低pH值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3种施肥方式。线性施肥在促进叶片氮含量积累方面优于指数施肥。主成分分析发现4种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是EF> AF> DF> LF> CK。【结论】4种施肥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蓝莓苗木生长,而指数施肥效果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利  赵亚芳  张潘  王渭玲  于钦民  王伟东  王国兴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素是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氮也作为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参与元素,并是某些植物激素或维生素的成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等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构成元素,参与光合、呼吸、能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帆   郝国宝   于嘉俐   阿布都拉·吾麦尔   冯潇   李岩   王利东   贾忠奎  
【目的】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及相关关系,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32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为试验材料,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以不施肥为空白(CK),分析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量均在处理T6达到峰值,高出CK 95%、156%;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TN、TP、TK含量(P <0.05),分别以处理T8、T9和T6效果最佳,增加了91.1%、28.5%、4.3%。2)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细根N、P、K含量、枝条N、P含量、针叶N含量,而降低针叶P、K含量和枝条K含量,且各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P <0.05)。3)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各器官及土壤的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各器官及土壤N∶P <14,针叶、枝及土壤中N∶K <2.1、K∶P> 3.4,而细根相反。(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与细根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针叶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针叶和枝条的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枝条和细根的N、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多重比较表明:氮素水平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素水平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适宜改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方案为N2P3K1(N 352.52 g·株-1、P 1 621.58 g·株-1、K 86.48 g·株-1)。【结论】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及土壤的养分变化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细根受到N和K的限制;施肥能够改善华北落叶松生长环境的养分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琼  刘兴宇  胡亚林  曾德慧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8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连续5年N添加(NH4NO3,10g·m-2a-1)对落叶松各器官N,P,K,Ca和Mg含量及叶片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对叶片5种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树根、树枝和树干的N和P含量;N添加能显著提高凋落叶片的N含量,降低凋落叶片的C/N比和叶片N再吸收效率。研究结果反映出研究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并不缺乏。N添加导致兴安落叶松对N和P的奢侈吸收,可提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快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N循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欣  王凌晖  梁惠萍  李远发  郝建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降香黄檀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9种配施组合处理中,氮0.45 g.盆-1、磷0.30 g.盆-1(N2P3K1)处理可以促进降香黄檀苗木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2P3K1和氮1.80 g.盆-1、磷0.15 g.盆-1(N3P2K1)处理有利于降香黄檀苗木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N2P3K1和氮0.45 g.盆-1、磷0.15 g.盆-1、钾0.60 g.盆-1(N2P2K3)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质量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奚旺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贾忠奎  蒋乐  陈闯  史文辉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妍琳  李国雷  
为探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移植苗木培育所需的缓释氮肥及磷肥最佳用量,以长白落叶松移植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个缓释氮肥水平(0,6,12,18 g·m~(-2)氮)与3个磷肥水平(0,21,42 g·m~(-2)五氧化二磷)共计12个施肥处理组合,研究长白落叶松移植苗木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对不同氮磷施肥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氮磷仅对叶片磷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24),施肥对苗木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是通过其主效应引起的。缓释氮肥对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茎、叶、整株的氮、磷含量影响显著(P=0.001~0.026),其中6 g·m~(-2)和12 g·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永亮  周晓燕  韩士杰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ources on p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f Larix gmelinii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ot-ma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H~+_4-N decreased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hil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勐鸿  吕寻  吴春燕  谢允慧  
【目的】研究了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以及最佳配比连年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球果产量的影响,为落叶松种子园长期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989年营建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中的正常结实无性系分株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自2008年起按照N_1P_1K_1、N_1P_2K_1、N_1P_1K_(2 )3种氮磷钾配方肥,以2.5 kg/株的水平连续3年开展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确定影响球果产量的最佳施肥配方;自2011年起在最佳配方下设置3水平(2.5、5.0、7.5 kg/株),研究连续8年施肥对球果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配方施肥均能显著提高球果产量且差异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彦  刘勇  马履一  贾忠奎  康瑶瑶  金虎范  祝燕  侯炳柱  尹凤君  
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标准,将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分成2级:Ⅰ级苗和Ⅱ级苗,将移植苗(1-1)分成3级:特级苗、Ⅰ级苗和Ⅱ级苗,以苗龄和等级为试验因子进行了根生长潜力和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1cm新根数量(TNR>1)在苗龄之间和等级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TNR>1能代表不同苗龄和等级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发根能力,可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活力指标。②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移植苗,所有处理中移植苗特级苗的生长量和生长率最低。造林成活率依次为:移植苗和播种苗的Ⅰ级苗>移植苗Ⅱ级苗>播种苗Ⅱ级苗和移植苗特级苗。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潜力及生长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