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5)
- 2023(5720)
- 2022(4708)
- 2021(4169)
- 2020(3445)
- 2019(7517)
- 2018(7096)
- 2017(12921)
- 2016(7284)
- 2015(7566)
- 2014(7131)
- 2013(6965)
- 2012(6306)
- 2011(5548)
- 2010(5352)
- 2009(4825)
- 2008(4659)
- 2007(4075)
- 2006(3449)
- 2005(2759)
- 学科
- 济(25140)
- 经济(25109)
- 管理(20517)
- 业(19983)
- 企(15251)
- 企业(15251)
- 方法(12082)
- 数学(11035)
- 数学方法(10947)
- 农(8288)
- 财(7395)
- 贸(6817)
- 贸易(6817)
- 学(6802)
- 易(6669)
- 中国(6435)
- 业经(6234)
- 农业(5856)
- 技术(4889)
- 环境(4794)
- 务(4664)
- 财务(4663)
- 财务管理(4658)
- 制(4516)
- 企业财务(4429)
- 地方(4124)
- 产业(4064)
- 划(3957)
- 银(3848)
- 银行(3792)
- 机构
- 大学(101645)
- 学院(101208)
- 济(39725)
- 经济(39062)
- 管理(37882)
- 研究(36912)
- 理学(33881)
- 理学院(33492)
- 管理学(32854)
- 管理学院(32705)
- 农(29404)
- 科学(26835)
- 中国(25963)
- 农业(23949)
- 业大(23530)
- 京(20765)
- 所(20220)
- 研究所(19145)
- 中心(16318)
- 农业大学(16271)
- 财(16134)
- 江(14457)
- 院(13690)
- 财经(13550)
- 省(13387)
- 室(12694)
- 业(12532)
- 经(12519)
- 北京(12356)
- 经济学(12056)
- 基金
- 项目(78963)
- 科学(60554)
- 基金(58124)
- 家(55505)
- 国家(55061)
- 研究(48144)
- 科学基金(45200)
- 自然(32385)
- 自然科(31688)
- 自然科学(31670)
- 社会(31549)
- 基金项目(31543)
- 省(31145)
- 自然科学基金(31144)
- 社会科(30009)
- 社会科学(29998)
- 划(27365)
- 资助(22718)
- 教育(21209)
- 重点(18408)
- 计划(18403)
- 创(16924)
- 科技(16860)
- 发(16724)
- 编号(16639)
- 部(16633)
- 科研(16390)
- 业(16131)
- 创新(15910)
- 农(14597)
共检索到135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波浪 盛建东 李建贵 王泽 蒋平安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红枣生长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后的枣树梢长、梢粗、叶片厚度、树高的变化以及枣吊氮素、磷素和钾素的吸收积累均呈增长趋势,但过量施肥并不显著促进红枣生长和营养吸收,当N、PO和KO分别为240~600、450、30~75 kg/hm2时,6年树龄红枣营养生长和枣吊养分吸收达最佳。
关键词:
红枣 枣吊 生长特性 营养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申巍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费学谦
研究施肥对25年生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腐熟鸡粪)混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结实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处理3(冬季施用有机肥5 kg.株-1,夏季施用复合肥0.5 kg.株-1)对油茶冠幅乘积、春梢长度、直径、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施肥对出籽率、含水率影响不大,但施用有机肥对出油率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油茶 施肥 生长结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道波1 2 李伏生1 周瑞阳1
采用2个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设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FL:N 0.10 g/kg,P2O5 0.05 g/kg和K2O 0.10 g/kg)、中肥(FM:N 0.15 g/kg,P2O5 0.75 g/kg和K2O 0.15 g/kg)和高肥(FH:N 0.20 g/kg,P2O5 0.10 g/kg和K2O 0.20 g/kg),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氮和钾肥作基肥(T1),60% 氮和钾肥作基肥和40% 氮和钾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氮和钾肥作追肥(T3),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施肥水平和方式对不同红麻品种干皮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与FL相比,FM处理显著增加红麻干皮产量,红优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道波 李伏生 周瑞阳
采用2个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设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FL:N 0.10g/kg,P2O50.05g/kg和K2O 0.10g/kg)、中肥(FM:N 0.15g/kg,P2O50.75g/kg和K2O 0.15g/kg)和高肥(FH:N 0.20g/kg,P2O50.10g/kg和K2O 0.20g/kg),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氮和钾肥作基肥(T1),60%氮和钾肥作基肥和40%氮和钾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氮和钾肥作追肥(T3),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施肥水平和方式对不同红麻品种干皮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与FL相比,FM处理显著增加红麻干皮产量,红优2号和福红992分别增加1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平 孙向阳 王海燕 郭树花 薛岩 续九如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对台湾青枣进行塑料大棚施肥试验,观测其在一个单一生长季节内生长量(包括地径、一次分枝粗和冠幅)的变化,以确定N、P、K肥及其配比对台湾青枣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在植株生长期间,N肥对其生长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K肥,最后是P肥;台湾青枣生长量达到最大的施肥量是m(N)135 g、m(P)9.90 g、m(K)93.60 g,即在台湾青枣一个单一生长季节里,N、P、K最佳施肥配比为m(N)∶m(P2O5)∶m(K2O)=1∶0.17∶0.84.这对于台湾青枣在北方开始栽培、幼树生长及营养生长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台湾青枣 施肥试验 生长量 施肥配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艳菲 杨模华 刘卫东 夏洋 曾思棋 何睿玉 王伟 颜丙虎
【目的】研究施肥对福建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福建青冈苗木生长的施肥配方,为福建青冈优质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设置3(N、P、K)因子5(-1.682、-1、0、1、1.682)水平,21(包括对照)组处理进行配方施肥试验,测定各处理福建青冈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总生物量)及生理(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指标,比较其生长和生理特性差异,构建N、P、K三因子与各参数指标的回归方程,并进行效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合理施肥可促进福建青冈幼苗生长、提高叶片生理活性。主效应分析表明3种肥料因子对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的影响主次为N> K> P,对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影响则是N> P> K,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为K> N> P;单因子效应分析发现,适量施用N、K对苗高、地径、总生物量生长及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积累均具有明显的促进和调控作用,而P的效应不明显。N、P对总根长、根尖数的影响显著,而根平均直径仅N肥响应显著;在NPK的耦合效应中,NK互作对苗高、根尖数、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显著,NP互作对地径和总根长的影响显著。PK互作对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显著;各项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在单、双因子显著效应下,均随着N、P、K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符合“报酬递减”规律。【结论】福建青冈优质壮苗培育需辅以合理的NPK配施,合理施肥促进了福建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积累,使得生长、生理抗性增强。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频率分析法,以总生物量≥27.66 g为目标,确定福建青冈最优施肥区间为N肥(尿素)2.12~3.71 g·株~(-1)、P肥(过磷酸钙)5.16~7.34 g·株~(-1)、K肥(氯化钾)1.56~2.75 g·株~(-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雅桥 许德琼 陈松 张斌 王佩兰 周鑫伟 李志辉 吴毅
以2 a生钩栗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K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配方施肥对2 a生钩栗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旨为钩栗壮苗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苗高生长最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氮、磷、钾配方为N_1P_2K_2;地径生长最优、生物量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氮、磷、钾配方为N_2P_2K_1。综合考虑苗木的生长,最优的配方组合是N_2P_2K_1,即钩栗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每株6 g、6 g和3 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梦雅 杨艳 汤玉喜 李志辉 叶传财 秦平书 吴兴华
【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对栀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优化栀子幼苗施肥配比方案,为黄栀子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黄栀子实生苗进行土壤盆栽试验,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配比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栀子幼苗生长(株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CK比较,各施肥处理的株高、地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T7(N3P1K3)较大,较对照提高了65.73%、18.24%;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7最大,总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03.27%。除丙二醛外,各处理的生理指标也均有所增加,其中T7最为显著,叶绿素含量较CK提高了99.0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32.59%、44.0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CK分别高出了26.45%、35.02%;丙二醛(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下降,T7含量最小,较对照降低了15.14%,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隶属函数综合排序来看,各处理均比对照组CK大,其中最大值是T7。【结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施肥可以提高幼苗的光合能力、营养代谢物质的吸收和抗氧化能力,促进黄栀子幼苗的生长。综合来看,本试验中T7的处理效果最好,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每株3.0、0.8、1.2 g。
关键词:
黄栀子 氮磷钾配比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伯仁 徐明岗 文石林 李冬初
为提高红土红壤磷的有效性和肥料磷的利用率 ,设立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长期施磷 ,特别是磷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全磷 (PT)、无机磷、有机磷、Olsen- P和 Bray- P含量 .在施磷的条件下 ,土壤磷的积累主要表现为 Ca2 - P,Ca8- P和 Al- P增加 .土壤中 Olsen- P和Bray- P含量与土壤中各磷组分的相关性以 Ca2 - P最好 ,Al- P和 Ca8- P次之 ,O- P最差 .土壤 Olsen- P和 Bray- P含量与作物产量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长期施肥 土壤磷素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仲金凤 蓝贤瑾 侯红乾 冀建华 冯兆滨 刘益仁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梅 刘建辉 李世栋 武雁军
以蚯蚓粪为主要原料,配合草炭、玉米芯制成3种复合基质配方,再添加不同量(10.0,12.5,15.0 kg/m3)的烘干鸡粪,以V(草炭):V(蛭石)=2:1混合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及施肥量对厚皮甜瓜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基质T5(750 dm3/m3蚯蚓粪+250 dm3/m3玉米芯+12.5 kg/m3烘干鸡粪)和T4(750 dm3/m3蚯蚓粪+250 dm3/m3玉米芯+10.0kg/m3烘干鸡粪)上栽培的甜瓜幼苗,其真叶面积、株高和茎粗增幅均大于对照,地下部干物质和叶干质量达到对照的水平;T5上栽培的甜瓜幼苗茎干质量显著大于对照,T4上栽培的甜瓜幼苗茎干...
关键词:
蚯蚓粪 基质 厚皮甜瓜 育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国伟 李阳 王嘉欣
[目的]本文探究了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状况。[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生长期的变化,施肥和CK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时期均表现为FP>OTP>CK;成熟期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百粒重、穂粒数和穗粒重均表现为FP>OTP>CK。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施肥和CK处理下春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施肥降低了春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施肥与CK之间的差异随生长期的进行而逐渐拉大,也即施肥模式促进了春玉米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合成,其中在成熟期的促进作用表现的最为明显。施能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各处理0~1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占土壤硝态氮含量(0~30 cm土层)的15.32%~35.64%,这说明土壤硝态氮具有表聚性;施肥处理下总氮吸入量表现为FP>OTP>CK,不同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
关键词:
施肥 春玉米 生长特性 氮素利用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风英 蔡宗明 韩永振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为寻求一种促进采伐带毛竹快速恢复及改善土壤特性的经营模式,设计采伐带宽(A)、稀土用量(B)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C)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4))],分析了带状采伐后毛竹的出笋量、立竹数、胸径、株高、枝下高、冠幅以及土壤C、N、P、K含量,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促进毛竹生长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毛竹生长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8 m带宽)下毛竹生长状态最佳。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养分含量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下土壤养分含量最高;C因素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的首要因素,且C_(2)水平(7:3)下土壤含水量最高,C_(3)水平(4:6)下土壤孔隙度最大。综上可得,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佳经营模式为A_(2)B_(2)C_(2)组合(采伐带宽8 m,稀土用量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7: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景贵 粟春青 王凌晖 潘陆荣 滕维超
【目的】探究氮磷钾指数配方施肥对假苹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假苹婆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假苹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方案,结合指数施肥法进行配方施肥设计,测定其在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T1~T14)下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筛选适宜假苹婆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施肥组合。【结果】T3处理(N_1P_2K_2)假苹婆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总根长、根尖数、生物量干重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均最优,分别为50.44 cm、5.73 mm、114.57 cm~2、1621.74 mm、5053.66个、59.92 g、3.10 mg/g、0.45 mg/g、7.88μmol/(m~2·s)、0.090 mol/(m~2·s)、253.20μmol/m和1.67 mol/(m~2·s),分别是T1处理(N_0P_0K_0)(对照组)的267.24%、217.87%、155.41%、416.32%、302.01%、492.76%、223.02%、225.00%、258.36%、321.43%、107.98%和305.36%,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K>P,对地径增量、根尖数和生物量干重的影响排序为N>P>K,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排序为K>N>P,对P_n、G_s、C_i和T_r影响排序为N>K>P,即总体上氮素对是假苹婆幼苗各生长指标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最重要,磷素对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和总根长无显著影响(P>0.05),钾素显著影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论】氮素是影响假苹婆幼苗各生长指标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首要因子。每株施用纯N 0.9 g、纯P 2.0 g和纯K 1.8 g是最适宜1年生假苹婆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进行光合代谢活动的氮磷钾配方施肥组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杰 王利宝 李宇昊 简佶沛 张兵 管晶晶 朱宇轩
【目的】探究不同配比施肥对3个川黄柏种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为川黄柏的科学应用提供适宜的种源与施肥方案。【方法】以1年生3个川黄柏种源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对3个种源进行配比施肥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和生理特性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川黄柏苗高、地径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活性(SOD、NR、GS),对抑制丙二醛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效果明显。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种源综合表现最差的均为 CK,其中重庆江津种源在T6(N2P3K1)处理下综合表现最好;湖北恩施种源在T4(N2P1K2)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佳;湖南湘西种源在T8(N3P2K1)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优。【结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施肥可以改善川黄柏幼苗的生理代谢水平,促进苗木生长发育。研究表明3个川黄柏种源中湖北恩施种源综合表现最佳,为优选栽培种源,其次为湖南湘西及重庆江津种源。本试验条件下,生产上适宜重庆江津种源的最佳氮磷钾施入量为尿素6 g·株-1、过磷酸钙5 g·株-1、氯化钾2 g·株-1;湖北恩施种源为尿素6 g·株-1、过磷酸钙1 g·株-1、氯化钾3 g·株-1;湖南湘西种源为尿素8 g·株-1、过磷酸钙3 g·株-1、氯化钾2 g·株-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