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5)
- 2023(7050)
- 2022(5830)
- 2021(5204)
- 2020(4314)
- 2019(9583)
- 2018(9101)
- 2017(16696)
- 2016(9375)
- 2015(10068)
- 2014(9508)
- 2013(9446)
- 2012(8790)
- 2011(7835)
- 2010(7630)
- 2009(6955)
- 2008(6715)
- 2007(6029)
- 2006(5264)
- 2005(4558)
- 学科
- 济(34458)
- 经济(34410)
- 管理(26104)
- 业(25017)
- 企(19517)
- 企业(19517)
- 方法(16311)
- 数学(14678)
- 数学方法(14508)
- 农(10401)
- 学(10025)
- 财(9746)
- 中国(9079)
- 贸(8453)
- 贸易(8452)
- 易(8259)
- 业经(7968)
- 农业(7226)
- 制(6507)
- 技术(5967)
- 务(5881)
- 财务(5875)
- 环境(5864)
- 财务管理(5862)
- 地方(5638)
- 企业财务(5580)
- 银(5260)
- 银行(5208)
- 融(5079)
- 金融(5078)
- 机构
- 大学(134951)
- 学院(132873)
- 济(52631)
- 研究(51845)
- 经济(51654)
- 管理(48201)
- 理学(42412)
- 理学院(41890)
- 管理学(40955)
- 管理学院(40765)
- 中国(37215)
- 农(36879)
- 科学(36688)
- 农业(29846)
- 京(29238)
- 业大(29117)
- 所(28679)
- 研究所(26822)
- 中心(22759)
- 财(22143)
- 江(19996)
- 农业大学(19696)
- 院(19436)
- 省(18298)
- 北京(18076)
- 财经(17996)
- 室(16949)
- 经(16573)
- 科学院(16479)
- 经济学(16131)
- 基金
- 项目(99702)
- 科学(76628)
- 基金(73470)
- 家(70150)
- 国家(69607)
- 研究(61363)
- 科学基金(56889)
- 自然(41062)
- 自然科(40144)
- 自然科学(40125)
- 自然科学基金(39466)
- 社会(39325)
- 基金项目(39122)
- 省(38640)
- 社会科(37316)
- 社会科学(37303)
- 划(34373)
- 资助(29777)
- 教育(27151)
- 重点(23452)
- 计划(22909)
- 部(21323)
- 编号(21241)
- 发(21077)
- 创(20945)
- 科技(20821)
- 科研(20637)
- 创新(19717)
- 业(19408)
- 农(17468)
共检索到19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 金晓春 金爱武 宋艳冬 柴红玲 吴林森
为探讨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秆形结构影响的规律,并为竹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农户的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20 m×30 m标准样地38块(坡度小于30°),进行典型抽样选择推荐施肥(N∶P∶K=17∶8∶5,1 125 kg.hm-2,沟施,5 a)和不施肥(10 a)样地各7块,对比研究竹林生长量和秆形变化,建立节间长、胸高直径、秆质量分布、壁厚反映毛竹形态的回归方程。Ducan’s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后毛竹林密度增加930株.hm-2,但秆质量比不施肥毛竹轻6.8%,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毛竹 秆形 施肥 立地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若楠 金爱武
为了探讨施肥对毛竹无性系秆型特征的影响规律,探寻一种标准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在浙江省遂昌县选取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施肥和未施肥标准样地(面积>4000 m2)各3块,对测量的毛竹胸径和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去梢后节数、枝下高等秆型结构建立回归方程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胸径与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和节数、枝下高、重量以Peal-Reed模型拟合最佳,秆型指数1、2不能很好拟合。拟用秆型指数2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2)施肥对毛竹秆高、节数、去梢后长、秆型指数1、2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径级为10和11的去梢后节数显著(P=0.02,P=0.03),施肥对秆重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昭勇 王慷林 李莲芳 姚刚
以当年生埋节苗为试验材料,截秆、施肥量和竹种为因素,采用L(921×33)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与实施。结果表明:截秆是影响新竹分蘖、地径和高生长的主导因素,截秆极显著地影响新竹的分蘖数量,显著地影响新竹地径和株高生长;施肥对新竹高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竹种显著地影响新竹分蘖数量及其地径生长;促进新竹分蘖及其地径和高生长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2B1C3,其新竹分蘖数量、新竹平均地径和株高分别为3.8株.丛-1、2.5 cm和3.8 m。因此,截秆和施肥是试验竹种埋节苗扩繁及优质壮苗培育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竹 截秆 施肥 竹种 新竹分蘖和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阳东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邵武市和江西省宜丰县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干扰对材用毛竹秆形生长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的秆形结构变异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基本相似的纯林中 ,材用毛竹秆形生长表现为 :集约经营优于一般经营 ,一般经营优于粗放经营。在中心分布区 ,不论立地条件是否相同 ,多年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竹秆不仅尖削度小 ,枝下高长 ,壁厚 ,而且全杆高度比一般经营的平均约高出 5% ,比处于粗放经营的高出达 12 % ;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平均秆鲜质量可达 31.37kg,而一般和粗放经营状态下分别仅为 2 8.4 6kg和 2 3.33kg。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秆高随胸径的基本变化规...
关键词:
材用毛竹 秆形结构 人工经营强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风英 蔡宗明 韩永振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为寻求一种促进采伐带毛竹快速恢复及改善土壤特性的经营模式,设计采伐带宽(A)、稀土用量(B)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C)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4))],分析了带状采伐后毛竹的出笋量、立竹数、胸径、株高、枝下高、冠幅以及土壤C、N、P、K含量,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促进毛竹生长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毛竹生长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8 m带宽)下毛竹生长状态最佳。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优组合为A_(2)B_(2)C_(2),A因素是影响养分含量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下土壤养分含量最高;C因素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的首要因素,且C_(2)水平(7:3)下土壤含水量最高,C_(3)水平(4:6)下土壤孔隙度最大。综上可得,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佳经营模式为A_(2)B_(2)C_(2)组合(采伐带宽8 m,稀土用量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7: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清平 林华 郭子武 李迎春 洪宜聪 陈双林
采集4种不同施用化学肥料历史的毛竹林3度标准立竹,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毛竹林施肥年限内(10 a),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竹材气干密度和绝干密度差异并不显著,而长期施用速效氮肥会显著降低竹材基本密度。施肥对毛竹竹材干缩性会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施用速效氮肥明显提高了竹材体积干缩率、纵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和径向干缩率。长期施用速效氮肥会显著降低竹材抗弯强度。总体而言,长期施肥会对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长期施用速效氮肥。
关键词:
毛竹 竹材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施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金玲 岳晋军 马婧瑕 于磊 刘蕾
【目的】为数量化地分析元宝毛竹的秆形特征、为其后继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元宝毛竹的节间长度、节间歪斜长度、节间直径、节间凹陷深度、节间扁圆指数等性状特征的测量分析方法,并以栽培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森林公园的元宝毛竹试验林群体为材料,对其秆形特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元宝毛竹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长度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增大,至第30节达11.06 cm,为同等节位数毛竹节间长的36.87%。相邻的节间交替歪斜,同一节间的长度于不同方向存在变化,以具分枝两侧的节间长度交替最大或最小,而分枝侧垂直方向的节间长度变化幅度较小且均接近平均值。秆基部和上部的节间其歪斜长度较小,秆中部第9~14节的歪斜长度均较大。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直径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减小。节间通常双面凹陷,凹陷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秆基部较小、然后逐渐增大,至秆中部的第10~23节最大,第23~30节又逐步减小;具体表现在秆基部的第1~2节于具分枝的两侧略微凹陷,第2~3节之间有一处不凹陷,随后凹陷方向发生旋转,即第3~30节于具分枝的垂直侧方向上凹陷、且以第10~23节为甚。除基部第1~2节外,第3~30节的节间下部凹陷,故上部粗于下部。秆呈扁圆形,第1~2节近圆形,于具分枝两侧的垂直方向上略微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略大于节间下部;在第2~3节之间扁圆方向发生一次旋转;第3~30节于具分枝的两侧方向上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均小于节间下部。秆的扁圆指数在第3~15呈逐渐增大趋势,第15~23节扁圆指数均较大,第23节~30节的扁圆指数又逐渐减小,至第30节接近圆形。拓印图和摄影照片均显示显示元宝毛竹的节呈波状。【结论】本文建立了具有节间歪斜且凹陷、秆扁圆形等特异性状的元宝毛竹秆型测量和分析方法,弥补了已有方法仅适于圆筒形秆型的不足。通过该方法首次获得了元宝毛竹详细准确的秆型特征的数量化信息,为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特异秆型竹子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_4~((7+120))(0.457)、T_8~((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8~((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强根1 金爱武1 唐世刚1 柳丽娜2 周 婧3
摘 要: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 2 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 Peel-Reed 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 8 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 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结果】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毛竹 秆形结构 分布规律 因子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晓春 金爱武 宋艳冬 娄金飞 梅舒敏
为了揭示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冠结构和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3年生毛竹从展叶到绿叶期的叶片大小、质量、分布状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毛竹单叶面积、千叶质量和叶片分布受施肥的影响较小,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展叶期施肥处理(处理1)能显著增加单株立竹的叶片数量,到7月底,其单株立竹叶片总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比绿叶期施肥(处理2)提高14.8%和13.7%,比不施肥(对照)提高27.6%和24.5%;冠层14~17档是单枝叶片数量最多的区域,施肥能增加各枝盘叶片的质量,但对林冠重心的分布无影响;单叶叶面积稳定后(6月),处理1的叶绿素测定值和光合速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艳冬 金爱武 金晓春 胡元斌 杜亮亮 江志友
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施肥增产的内部机制,进而确定毛竹合理施肥时期,以3种施肥模式的竹林(①近5a内每年5月初施肥,②近5a内每年8月底施肥,③连续10a未施肥)为对象,于2008年5-12月对毛竹叶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及相关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从展叶-成熟-休眠,其光合速率年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光合色素质量分数于10月初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峰值均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②叶片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a/b比值成负相关关系;③施肥能提高毛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顺山 胡炳堂 江业根
为探讨毛竹林的施肥效果和合理的施肥配方,在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沙县和长汀县三处设置了毛竹施肥试验林。六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立竹结构较合理的毛竹密林(立竹数3 000株/hm~2左右),施用三要素化肥肥效显著,年均增产鲜竹材2.67~5.70 t/hm~2,鲜笋0.34~0.75t/hm~2,每公斤肥料(按有效成分N、P、K计算)累计增产鲜竹材27.8~62.5 kg、鲜笋2.75~9.15 kg;最佳施肥配方为每公顷N310 kg,P 83kg,K 118kg。毛竹疏林(立竹数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配方 肥效 材性 养分平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胡兴宜 黄发新 杨佳伟 徐丽君 龚苗
【目的】研究竹林密度、施肥种类等经营措施对毛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竹笋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幕阜山区毛竹笋用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置3种竹林密度(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和3种施肥种类(复合肥、有机肥、配施肥)的9种组合处理,以未经营过且研究期间未进行密度调控和施肥的自然竹林为对照,分析毛竹笋的产量差异和品质特征变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冗余分析,探索竹笋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研究的竹林密度范围内,毛竹笋产量随密度减小而增大,在密度2 100~2 550株·hm~(-2)时产量最高;施肥种类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时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最低。2)施肥种类对竹笋营养品质影响较明显,施用有机肥时竹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用配施肥时竹笋蛋白质含量最高;竹笋草酸含量和单宁含量随竹林密度减小而减小,低密度经营可使竹笋食味品质更佳。3)采取竹林经营措施后,土壤密度减小,同时也加剧土壤酸化,仅在施用有机肥时土壤pH值未显著降低;竹林密度调控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的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各施肥种类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4)土壤理化性质随竹林密度降低而改善;施用配施肥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最好,其次为有机肥;除“3 300~3 750株·hm~(-2)+复合肥”外,其他组合经营措施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以“2 100~2 550株·hm~(-2)+配施肥”、“2 100~2 550株·hm~(-2)+有机肥”和“3 300~3 750株·hm~(-2)+配施肥”处理的效果最好。5)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能较好解释竹笋的品质特征,其对竹笋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解释量分别达74.7%和69.1%,其中土壤pH值是影响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竹林密度是影响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2 100~2 550株·hm~(-2)+复合肥”可较好提高竹笋产量。采用低密度经营,施用有机肥或配施肥,同时调节土壤pH值,不仅可较好提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还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笋 产量 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