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2)
2023(6561)
2022(5438)
2021(4769)
2020(3931)
2019(8578)
2018(8138)
2017(15088)
2016(8428)
2015(8719)
2014(8269)
2013(8108)
2012(7488)
2011(6585)
2010(6526)
2009(5935)
2008(5651)
2007(5024)
2006(4429)
2005(3717)
作者
(27653)
(23481)
(23216)
(21655)
(14575)
(11411)
(10113)
(9056)
(8918)
(8200)
(8040)
(7621)
(7608)
(7446)
(7357)
(7245)
(7104)
(6934)
(6801)
(6620)
(6091)
(5733)
(5593)
(5366)
(5211)
(5076)
(5075)
(5071)
(4796)
(4778)
学科
(29157)
经济(29121)
管理(22759)
(22576)
(16776)
企业(16776)
方法(13155)
数学(11977)
数学方法(11881)
(9903)
(9176)
(8781)
(8285)
税收(8240)
(8210)
中国(8144)
(7305)
贸易(7305)
业经(7291)
农业(7217)
(7144)
技术(5480)
环境(5460)
(5259)
财务(5257)
财务管理(5252)
(5130)
企业财务(4987)
(4874)
地方(4850)
机构
大学(118035)
学院(117207)
(45286)
经济(44436)
研究(43784)
管理(42877)
理学(37958)
理学院(37508)
管理学(36762)
管理学院(36597)
(32780)
科学(31610)
中国(31418)
农业(26548)
业大(26432)
(25096)
(24255)
研究所(22759)
(20861)
中心(19111)
农业大学(18101)
(17437)
财经(16916)
(16510)
(16350)
(15567)
北京(15295)
科学院(14300)
(14249)
经济学(13827)
基金
项目(89338)
科学(68463)
基金(65587)
(62570)
国家(62089)
研究(55256)
科学基金(50812)
自然(36097)
社会(35728)
基金项目(35376)
自然科(35284)
自然科学(35266)
(34757)
自然科学基金(34669)
社会科(33997)
社会科学(33986)
(30694)
资助(25694)
教育(23960)
重点(20764)
计划(20418)
编号(19656)
(18865)
(18820)
科技(18787)
(18776)
科研(18278)
创新(17736)
(17316)
(15824)
期刊
(43979)
经济(43979)
学报(31095)
研究(29996)
(28039)
科学(24721)
大学(21355)
中国(21174)
学学(20861)
农业(19049)
(14680)
管理(13271)
(10531)
业大(9494)
(8051)
金融(8051)
农业大学(7877)
经济研究(7817)
财经(7624)
业经(7620)
(7470)
林业(7272)
科技(7166)
技术(6937)
资源(6667)
(6476)
教育(6446)
问题(6200)
(6101)
(6048)
共检索到164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闻  王晶  叶正钱  费行海  孙圳  王国明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瑶瑶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祝燕  马跃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斌  张流洋  宋慧芳  张明  苗雅慧  郭雨潇  张凌云  
【目的】通过研究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蓝莓苗木培育的最佳施肥方式,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两年生蓝莓‘米斯提’苗木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一次性施肥(DF)、线性施肥(LF)、平均施肥(AF)和指数施肥(EF)4种施肥方式,以不施肥(CK)为对照,测定苗木形态、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筛选出磷肥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和pH值均低于对照,而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EC值均高于对照。指数施肥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粗度、数量、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冠幅、叶片钾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降低pH值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3种施肥方式。线性施肥在促进叶片氮含量积累方面优于指数施肥。主成分分析发现4种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是EF> AF> DF> LF> CK。【结论】4种施肥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蓝莓苗木生长,而指数施肥效果最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  李国雷  刘勇  马履一  祝燕  姜长吉  刘福森  李学莲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晓飞  王子芳  习向银  高明  谢会川  杨超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条施、双条施和窝施三种施肥方法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条施处理烤烟进入旺长期快,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条施处理和窝施处理,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了各处理烟叶生长曲线,双条施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和累计强度均高于其他处理。双条施烟叶中的N、K含量在所有生育时期都高于单条施和窝施处理,其中移栽后70 d时双条施烟叶下部叶K含量分别比单条施、窝施高出10.1%和32%;在移栽后30~50 d,单条施处理的上、中部叶P含量高于双条施和窝施,而在移栽后50~70 d,双条施效果好于单条施和窝施,对于下部叶P含量而言,双条施效果最好。旺长期双条施P、K在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王慷林  李莲芳  刘广路  张恩向  
采用U13(1312)均匀试验设计,探究N、P、K这3种肥料对小省藤和盈江省藤苗木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60 d和120 d时的最大株高分别为16.0 cm和26.0 cm,最大地径分别为5.7 mm和10.6 mm,最多叶片数分别为3片·株-1和4片·株-1。(2)60 d和120 d时的处理组合间平均苗高、地径和叶片数差异均为极显著。(3)2次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仅施0.67 g·株-1K肥和2.67 g·株-1P肥的盈江省藤生长最佳,与实际最优水平组合在藤种和P肥水平上一致,N肥保持在低水平。(4)盈江省藤苗木对肥力需求高于小省藤,小省藤生长速度缓慢可能与自身生理特性以及土壤肥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力朋  李吉跃  王军辉  何茜  苏艳  
为探求楸树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2011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科所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1-4、7080和015-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尿素设置CK、6、10、14g/株4个处理,研究指数施肥对3个楸树无性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尿素在10g/株达到峰值;苗高分别为142.1、120.0、142.0cm,比CK上升49%、67%、67%;地径为16.94、16.13、18.28mm,比CK提高18%、36%、30%;总生物量为193.13、188.91、230.71g/株,比CK上升6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钊文  潘圣刚  王在满  罗锡文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嘉伟  刘勇  王琰  娄军山  李国雷  
【目的】研究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进行容器育苗的可行性,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法】以油松1年生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维持混合基质中珍珠岩比例不变,逐渐增加蘑菇渣堆肥的比例以替代草炭。试验设置堆肥添加比例075%组成8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基质处理理化性质及其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当蘑菇渣堆肥添加比例在30%以内时,各基质处理的出苗率能达到80%的生产指标,且苗木高度、地径、茎叶生物量以及茎根比等均与常用草炭处理(对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劲松  董二伟  武爱莲  白文斌  王媛  焦晓燕  
【目的】研究土壤肥力、施肥及其互作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不同肥力条件下高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连续6年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3个处理采集土壤,分别代表低肥力(LSF)、中肥力(MSF)和高肥力(HSF),每个肥力水平设不施肥(NF)和施肥(CF)2个处理,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籽粒成熟后每盆单独收获测产,测定并计算地上部及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及氮磷钾肥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对籽粒中淀粉、单宁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高粱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但施肥后LSF、MSF和HSF 3个处理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基础肥力对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施肥时LSF、MSF及HSF籽粒淀粉含量为67.99%—69.33%;但施肥降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随土壤基础肥力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HSF的CF处理淀粉含量仅为60.75%,比NF处理降低了九个百分点;土壤基础肥力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没有影响。不施肥时LSF籽粒单宁含量最高,达13.69 g·kg~(-1),MSF和HSF的籽粒单宁含量分别为10.67和10.78 g·kg~(-1);施肥降低了LSF和HSF处理籽粒单宁含量,降幅达30%;尽管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含量较低,为50.98—68.54g·kg~(-1);施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后LSF、MSF和HSF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8.13、118.13和117.19 g·kg~(-1)。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了土壤地力和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LSF、MSF和HSF肥力下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51.7%和8.5%。不施肥时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增加;与对应土壤基础肥力比较,施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HSF为例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吸收量分别由319.42和481.63 mg/盆增至597.11和924.92 mg/盆,造成了养分的奢侈吸收,降低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而在LSF和MSF情况下施肥提高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结论】施肥能使低肥力土壤获得最大产量潜力;土壤基础肥力影响籽粒产量,但对籽粒淀粉、单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远小于施肥;低肥力不施肥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高肥力施肥明显降低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壤肥力。施肥提高低土壤肥力植株氮磷钾收获指数,降低了高肥力养分收获指数,低肥力土壤合理施肥能实现籽粒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鹏  刘瑞  崔亚胜  王天泰  乌鸿科  周建斌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俞慈英  汪成林  盛成芬  陈叶平  赵颖  
采用单体钢管薄膜大棚、薄膜中拱棚、地膜和稻草覆盖三重保温措施,开展了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的强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普陀樟采用三重保温技术育苗,其种子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84.5%,比常规露地育苗高出10百分点以上,两者有极显著差异。三重保温育苗大大提高了早春育苗环境的气温和地温,促使普陀樟种子提早萌发,明显延长了苗木的生长期,并加速苗木生长,使苗木生长量成倍增长,1年生苗木的平均高生长可达75.6cm,是常规育苗的5.2~6.5倍,平均地径生长量可达1.24cm,是常规育苗的3.4~4.4倍。苗木生长均匀整齐,避免了劣级苗发生,大幅度提高了苗木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欣  王凌晖  梁惠萍  李远发  郝建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降香黄檀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9种配施组合处理中,氮0.45 g.盆-1、磷0.30 g.盆-1(N2P3K1)处理可以促进降香黄檀苗木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2P3K1和氮1.80 g.盆-1、磷0.15 g.盆-1(N3P2K1)处理有利于降香黄檀苗木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N2P3K1和氮0.45 g.盆-1、磷0.15 g.盆-1、钾0.60 g.盆-1(N2P2K3)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质量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宏  张杨珠  龙怀玉  黄运湘  廖超林  李洪斌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菜饼肥及蔬菜专用肥分别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白菜和甘蓝的产量高于纯化肥处理.白菜以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最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25.30%;对N、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分别是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白菜产量比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65%、10.77%;甘蓝以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较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9.90%,对N和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均为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甘蓝产量较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9.23%、1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