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4)
2023(5981)
2022(4934)
2021(4412)
2020(3668)
2019(7953)
2018(7558)
2017(13673)
2016(7819)
2015(8128)
2014(7656)
2013(7445)
2012(6790)
2011(5965)
2010(5785)
2009(5261)
2008(5093)
2007(4544)
2006(3808)
2005(3045)
作者
(26064)
(22028)
(21857)
(20444)
(13612)
(10713)
(9532)
(8681)
(8365)
(7676)
(7603)
(7221)
(7080)
(7032)
(6980)
(6753)
(6671)
(6570)
(6359)
(6235)
(5845)
(5342)
(5204)
(5011)
(4909)
(4758)
(4709)
(4707)
(4549)
(4483)
学科
(25932)
经济(25902)
管理(20722)
(20223)
(15315)
企业(15315)
方法(12430)
数学(11365)
数学方法(11257)
(8626)
(8068)
(7471)
(6945)
贸易(6945)
(6796)
中国(6631)
业经(6345)
农业(6102)
环境(5009)
技术(4953)
(4685)
财务(4684)
财务管理(4679)
(4567)
企业财务(4449)
地方(4443)
产业(4098)
(4053)
(3904)
银行(3841)
机构
大学(108320)
学院(107653)
(41386)
经济(40693)
研究(40596)
管理(39728)
理学(35357)
理学院(34951)
管理学(34174)
管理学院(34022)
(32219)
科学(30159)
中国(28358)
业大(26868)
农业(25742)
(23224)
(22567)
研究所(21412)
中心(17733)
农业大学(17653)
(16573)
(15778)
(15570)
(15433)
北京(14297)
(14281)
财经(13883)
实验(13560)
(13171)
研究院(13135)
基金
项目(84825)
科学(64451)
基金(61861)
(59765)
国家(59310)
研究(51056)
科学基金(48073)
自然(34929)
自然科(34113)
自然科学(34094)
(33685)
自然科学基金(33520)
基金项目(33510)
社会(32636)
社会科(31036)
社会科学(31025)
(29300)
资助(24480)
教育(22301)
计划(19949)
重点(19801)
科技(18800)
(17778)
科研(17778)
(17717)
编号(17454)
(17333)
创新(16688)
(16569)
(15418)
期刊
(39765)
经济(39765)
学报(30932)
(27376)
科学(24804)
研究(24498)
大学(22000)
学学(21662)
农业(18221)
中国(18091)
管理(12036)
(12017)
林业(10941)
(10090)
业大(10002)
业经(8167)
农业大学(7761)
(7650)
科技(7589)
(6932)
金融(6932)
经济研究(6918)
技术(6373)
财经(6341)
问题(6069)
教育(5551)
中国农业(5395)
(5394)
自然(5382)
商业(5116)
共检索到14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松远  杨曾奖  徐大平  温记贤  
尾叶桉萌芽林的施肥研究较少,国内的桉树施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代苗木造林。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当年高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生长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的关系不断减弱。对胸径生长的调查结果有与同高生长相一致的规律,随时间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不断变小。对比树高生长,处理间胸径的差异更加显著,直至施肥后3a,在P=0.1水准上仍然差异显著。施肥促进高、径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材积和出顶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利润。但对比尾叶桉实生林更加显著的施肥效果,建议把有限的肥料用于实生林施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江松远  温记贤  
对 5 5年生尾叶桉实生林砍伐后 ,保留不同萌条数量对其萌芽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定株使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特别是保留单株 ,但保留一定的株数却有利于萌芽林的生长 ;萌芽林的高、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随保留株数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3 5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率 (顶木 )以保留 3株·桩- 1为最好 ,其次为 4株·桩- 1和 2株·桩 - 1,蓄积量分别为 4 5 4 9、4 4 2 1和4 2 5 1m3·hm- 2 ,分别是对照的 131 7%、12 8 0 %和 12 3.0 % ,出材率 (顶木 )分别是对照的 174 .3%、14 8.6 %和 15 5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琪   任世奇   韦振道   韦俏娜   杨中宁   刘媛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灰木莲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森林水质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子,采用连续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径流水质变化差异。【结果】1)试验样地坡面径流水pH值、COD、BOD5均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pH值(5.5~8.5)、COD(<150.00 mg·L~(-1))、BOD5(<60.00 mg·L~(-1))浓度的要求;2)桉树纯林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7.77 mg·L~(-1))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达到空白对照样地(1.22 mg·L~(-1))的6.4倍,桉树×灰木莲混交后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其中桉树×灰木莲行间混交模式效果最明显;3)桉树和灰木莲纯林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其中桉树×灰木莲带状混交模式更有利于其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的降低。【结论】桉树混交模式的营建在保证坡面径流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及腐殖酸含量,桉树混交栽培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桉树纯林对土壤酸碱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东艳  杜阿朋  谢耀坚  贺亮亮  张沛健  
研究了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伐桩直径、高度对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服从低峰态正态分布,但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为正偏斜,萌芽条高度为负偏斜。从变异程度而言,三者均属中等变异。随着伐桩直径增大,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之增加;伐桩直径对萌芽条高度影响不大,仅对单桩最短萌条高有抑制作用。伐桩高度的影响复杂,当伐桩高度低于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总体上均略有增加;但当伐桩高度超过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略有下降,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还发现,伐桩被土埋或被枯落物覆盖后其萌芽性能明显受到抑制,经过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蓉  蒋云东  曾芳群  陈德艾  赵明寿  王萍  
经5 a 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幼林生长,肥效在1.5 a时最大,9 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33.69% 、48.39% ,造林后5 a 时,生长反应已经呈下降趋势,9 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16.45% 、10.71% 。P肥是促进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 g 钙镁磷肥的几个处理增产效果较好,N、K 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在9 个施肥处理中,处理6(钙镁磷肥做底肥,用量430 g·株- 1,追施尿素65 g·株- 1 )、处理9(钙镁磷肥做底肥,用量430 g·株- 1,追施尿素130 g·株- 1,追施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天会  李志辉  谢耀坚  刘素青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 eibull分布,峰度均大于3,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偏度大于0,呈不对称分布,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伐桩直径越大,萌芽条数越多,呈线性关系;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时,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6 cm高度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时,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12 cm以后随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李贻铨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尾叶桉幼林施肥重在基肥,造林地施足基肥对尾叶桉幼龄林早期速生具有明显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地施肥(基肥)以N、P、K组合施,施肥效果十分明显,23个月生9个施肥处理(配方)平均树高6.43m,平均胸径6.86cm,其中第9处理(N100P150K50)23个月生平均树高7.36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2.63m)的293.92%,平均胸径为8.00cm,为不施肥对照小区(1.96cm)的408.16%,每公顷材积26.335m3,为不施肥对照小区(0.534m3)的4931.6%。树高、胸径、材积直观分析表明:N100P150K50为最佳施肥配方。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树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经济效益最好,投入与产出比为1∶2.2,与施肥量最高的处理相比,投入少,产出大,内部收益率为25.9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5~6a);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肥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建举  曹琳  杨建林  韦善华  
通过对5种施肥处理下的9年生尾叶桉纸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讨论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抽提物含量和戊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处理会显著提高木材中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戊聚糖含量,而且施肥量愈大,木材中戊聚糖含量愈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李贻铨  
本文是对尾叶桉实生林施肥试验6a的生长、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总结。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幼林具有极明显的增产效应,6年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生长的差异达极显著。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比不施肥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76%、56.80%和206.59%,尤其是施肥最佳处理9(树高13.17m,胸径13 73cm和材积141 1m3·hm-2)分别提高了41.77%、78.54%和290.86%。该试验中N、P、K的最佳施肥配比为2∶3∶1。施肥既提高了尾叶桉的生长量,也增加了尾叶桉各组分的生物量,促进了尾叶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此外,合理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封剑文  张新法  关志山  杜建辉  
在福建邵武地区杉木无性系采穗圃中,对4~6年生的采穗母株进行了连续3a的定株观测,以了解不同处理下母株萌芽、生长规律,并进行了采穗圃施肥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芽发生有较强的规律性,8月下旬全面清条后,9月为孕芽期,10月为芽条速生期,11月为芽条生长缓慢期,直至停止生长。母株全年萌生能力最强为4~5月,其次为8~9月;而萌条生长速度较快在6~7月,9月次之,且与月均温相关密切。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尿素与施复合肥均比对照显著增产,且两肥种的增产效应无显著差异;以3月初和8月底两次施肥效果最好,全年四次产条量总的增产率为54.0%~56.9%,每次施用量以每公顷187.5~225kg的尿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薛秀康  童书振  吴克选  陈长发  詹有生  
江西乐安县杉木实生与多代萌芽林比较研究薛秀康,童书振,吴克选,陈长发,詹有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生态研究室南昌330032)关键词杉木,起源,生长,产量,干形,冠形COMPARISONBETWEEN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