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7)
2023(6871)
2022(5670)
2021(5099)
2020(4196)
2019(9101)
2018(8788)
2017(15944)
2016(8966)
2015(9459)
2014(9046)
2013(8835)
2012(8054)
2011(7076)
2010(6890)
2009(6228)
2008(6114)
2007(5426)
2006(4560)
2005(3736)
作者
(29071)
(24407)
(24280)
(22729)
(15198)
(11946)
(10688)
(9715)
(9228)
(8480)
(8442)
(8062)
(7873)
(7739)
(7608)
(7418)
(7402)
(7262)
(7063)
(7011)
(6440)
(5991)
(5809)
(5629)
(5512)
(5317)
(5300)
(5238)
(5005)
(4889)
学科
(32023)
经济(31986)
管理(24481)
(23657)
(18312)
企业(18312)
方法(15137)
数学(13732)
数学方法(13603)
(9808)
(9336)
(9286)
中国(8088)
(7627)
贸易(7626)
(7433)
业经(7356)
农业(6796)
(5965)
财务(5962)
财务管理(5956)
环境(5850)
企业财务(5685)
技术(5601)
(5584)
地方(5325)
(4857)
银行(4811)
(4792)
产业(4658)
机构
大学(125123)
学院(124576)
(48094)
经济(47192)
管理(46690)
研究(45843)
理学(41350)
理学院(40834)
管理学(39990)
管理学院(39805)
中国(33074)
科学(33069)
(33042)
业大(26936)
农业(26683)
(26295)
(24843)
研究所(23411)
中心(20896)
(20715)
(18141)
农业大学(18104)
财经(17131)
(16948)
(16145)
北京(15864)
(15729)
(15127)
(14850)
科学院(14811)
基金
项目(95514)
科学(74069)
基金(70570)
(66665)
国家(66143)
研究(59830)
科学基金(54671)
自然(38906)
社会(38707)
基金项目(38322)
自然科(38033)
自然科学(38016)
自然科学基金(37363)
(37292)
社会科(36808)
社会科学(36797)
(32793)
资助(27546)
教育(26442)
重点(22565)
计划(21473)
编号(21339)
(20225)
(20134)
(20115)
科研(19727)
科技(19446)
创新(18940)
(18172)
国家社会(16774)
期刊
(45738)
经济(45738)
学报(30887)
研究(30529)
(28077)
科学(25625)
中国(21744)
大学(21626)
学学(21129)
农业(18946)
(15316)
管理(14423)
(10818)
业大(9252)
经济研究(8371)
(8275)
金融(8275)
(8011)
技术(7958)
业经(7867)
财经(7717)
农业大学(7707)
科技(7559)
教育(7551)
林业(7177)
资源(6911)
(6536)
问题(6338)
商业(5841)
统计(5781)
共检索到170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红  白有志  邢震  柳文杰  余应鹏  吕庆鑫  高文于  顾琪  
【目的】为探究不同施肥量对喜马拉雅红豆杉幼苗生理指标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杉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量。【方法】设计不同浓度N 、P_(2)O_(5)、K_(2)O施肥量(CK、F1、F2、F3和F4)处理,测定喜马拉雅红豆杉叶片、茎干和根系的生理指标及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结果】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豆杉叶片Chla及Chlb含量逐渐增加,在F3时达到最大值,类胡萝卜素含量表现为:F1>F2>F3>F4>CK。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F3处理,其值分别为15.80 mmol/L和1.22 mg/g,显著高于CK和F1处理(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金国庆  余启国  焦月玲  王月生  王晖  周志春  
研究了配比施肥对2年生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施肥在抽梢长度、地径年生长量、分枝数和干物质积累(株干质量)上分别比CK高33.14%~80.77%、100.00%~161.90%、11.81%~47.17%和207.42%~325.05%。试验设置的15个配比处理中,以7号处理最佳,12号处理最差,前者在上述4个生长性状上分别较后者高47.63%、61.90%、35.36%和117.63%。P素对南方红豆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淑芬  王欣  谢自楚  刘时银  林剑  蒋宗立  
基于1970年代、1990、2000、2010年4个时相的冰湖编目数据,分析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不同时段、不同流域和不同海拔冰湖的变化特征。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变化总体呈现"数量弱减少、面积持续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数量减少0.3%,面积增加53.1%±11.5%,但冰湖变化年代际差异明显。西部流域冰湖面积增速明显快于东部流域,由西至东,平均以线性递减率为2.4%/(°)的趋势减少。不同海拔高度的冰湖面积呈扩张态势,76.7%的流域冰湖面积年净增率在不同高度带上呈现出"单峰型"增长模式,其他流域呈"双峰型"甚至"多峰型"扩张模式,体现不同高程上冰湖扩张的复杂性与气候变化的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露  马飞  覃建雄  阚瑷珂  
基于Google Earth卫星地图,采集中喜马拉雅4条典型高山峡谷带遥感影像,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按山地垂直带的5级海拔指标和青藏高原土地种的4级坡度指标,分析研究区耕地和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2200m以下无耕地,坡度影响强烈,海拔2500~3800m的宜农坡度带(<5°、5~15°),是耕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潜力的核心区域;②草地优势海拔为3800~4800m,坡度影响较弱,4个谷地在宜牧坡度带(<5°、5~15°、15~35°)的草地数量差异性小;③横向比较发现,吉隆谷地可利用土地最多,其次为朋曲谷地、波曲谷地、绒辖谷地,但受海拔和坡度限制,不宜农、牧坡度带也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  何功秀  文仕知  及利  张盈  倪艳林  李智华  
【目的】生态化学计量法是探索耦合元素平衡和循环的有效工具(如氮、碳、和磷等),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幼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414”配方施肥为基准,在湖南省会同县生态站林场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设置14个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分别在施肥前、施肥12个月后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样品及杉木根、枝、叶样品,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土壤、植物的有机碳含量,凯氏消煮法测定土壤、植物的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HClO_4—H_2SO_4)测定土壤、植物的全磷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杉木人工林幼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施肥明显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CK相比,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C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处理J(N_3P_2K_2)和处理E(N_2P_2K_2)分别观测到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2)配方施肥显著改变杉木幼龄林根、枝、叶化学计量特征。3)配方施肥后,土壤N∶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说明影响试验地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叶片、枝干N∶P变化区间分别为12.15~13.89、8.73~10.07,说明叶片、枝干生长也主要受N的影响。4)土壤C、N、P计量值对杉木人工林幼林的计量值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的影响相对较弱。5)处理J(N_3P_2K_2)施肥效果最为显著,表层土壤及叶片的N含量分别比CK提高28.36%和5.58%,枝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11.00%和28.13%,根的N、P含量分别比CK提高53.86%和4.92%。【结论】适宜的配方施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基于“3414”试验,可知土壤,叶片,枝干和根系全氮均高于CK,氮是限制该试验地杉木人工林幼林林木生长及土壤生产力的因子之一。每株杉木幼树施用150 g氮肥、100 g磷肥、100 g钾肥的配方施肥模式(处理J)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  
红豆杉Taxus spp.是中国的珍贵造林树种,为一线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植物原材料。随着紫杉醇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红豆杉人工林的分布越来越广泛。目前,对影响红豆杉生长特征的因素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尚不多,这限制了解析红豆杉高效栽培技术的能力。本研究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参数对红豆杉的生长特征进行探讨,并总结了对具体参数的测量方式。红豆杉生长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解析红豆杉的生长特征参数、遗传因素、栽培条件和环境因子。主要结论为:红豆杉人工林生长特征的评价主要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两方面参数开展;遗传是决定红豆杉栽培林形状的主要因素,宜选用冠幅宽大的红豆杉品种进行人工造林;立地条件、水分、肥料、土壤、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都对红豆杉的生长发育造成了显著影响。未来红豆杉生长特征影响因素研究将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多特征相关性研究、保护遗传资源、抗逆性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方面,将进一步推动红豆杉的保护与利用。参72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为了更好地传播《管理世界》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管理世界》上线喜马拉雅平台,邀请作者分享在《管理世界》所刊发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故事。第一讲,中山大学郭凯明:中国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转型(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4期)。第二讲,清华大学许宪春: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2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为了更好地传播《管理世界》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管理世界》上线喜马拉雅平台,邀请作者分享在《管理世界》所刊发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故事。第一讲,中山大学郭凯明:中国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转型(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4期)。第二讲,清华大学许宪春: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2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为了更好地传播《管理世界》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管理世界》上线喜马拉雅平台,邀请作者分享在《管理世界》所刊发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故事。第一讲,中山大学郭凯明:中国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转型(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4期)。第二讲,清华大学许宪春: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原文刊发在2022年第2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龙华  厉月桥  陈珍明  曾平生  张利利  姚甲宝  周新华  刘素贞  邓宗付  
【目的】为天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群落的人工促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内选取东(婺源)、中(分宜)、西(铜鼓)和南(信丰)4个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分别设置3个30 m×20 m样地,共计12个样地,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和分析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以及空间格局。【结果】四个样地中重要值大于4%物种数量以信丰和婺源居多,铜鼓和分宜少,并即使在铜鼓和分宜群落中南方红豆杉占绝对优势,林下几乎无南方红豆杉幼苗。不同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均以信丰和婺源南方红豆杉群落较高,铜鼓次之,分宜的指数值最小。信丰和铜鼓表现为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但信丰在各个径级中物种丰富度均最大;分宜、铜鼓和婺源则随径级增大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群落均存在较大比例南方红豆杉结实植株,但幼苗、幼树极少。各个南方红豆杉种群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均匀分布,特别是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平怀香  崔建宇  陈硕  魏露露  陈清  张德龙  
归纳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从施肥制度与土壤中养分平衡的关系着手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肥措施。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收集已公开发表施肥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有效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明确土壤和微生物量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酶活变化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一化肥、复合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中C/N平均值分别为14.1,14.8和23.2,C/P分别为20.4,15.3和14.8,N/P分别为5.03,4.43和3.10。不同施肥措施下MBC/MBN和MBN/MBP无显著差异,MBC/MBP值排序为:化肥有机肥配施>单一化肥>复合肥。不同施肥制度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时蔗糖酶活性增幅可高达100%。化肥有机肥配施能够显著影响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增强微生物活动,促使微生物释放更多有利于土壤养分矿化的酶,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并保证土壤健康的有效途径;土壤酶活性受到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过程的共同制约,CNP化学计量比与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这同时也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酸碱度和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农田系统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捷   朱宁华   杨海洋   谢功良  
【目的】旨在寻找最适合铁心杉幼苗生长的肥料配比。【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设置14组肥料配比,以每组50盆的1年生铁心杉实生苗为材料,探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合理施肥的铁心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提高了42.01%,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提高了11.64%,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提高了13.81%,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提高了211.25%;在N_2P_2K_1的肥料配方下,铁心杉幼苗的苗高、根直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达到最大值,地径、根表面积和总根长也处于中上水平。【结论】N_2P_2K_1(每盆施1.0 g N、1.0 g P、0.5 g K)是铁心杉幼苗最佳的施肥配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余能健  
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生长季节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幼树及通过不同海拔地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采收年龄、器官、部位和季节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不同年龄幼树及其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差异很大。1、2年生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3~4年生幼树;在不同器官中,根皮紫杉醇含量最高,树皮和枝条皮部次之,叶片和树干木质部含量最低;在树冠不同部位中,以上部枝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在一年中,以气候条件适宜的5月及秋冬季的1月与9—12月时的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而在气温高、光照辐射强的7—8月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低;考虑到截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