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0)
2023(6198)
2022(5176)
2021(4682)
2020(3889)
2019(8470)
2018(8089)
2017(14548)
2016(8346)
2015(8707)
2014(8250)
2013(8090)
2012(7373)
2011(6469)
2010(6226)
2009(5768)
2008(5447)
2007(4743)
2006(4037)
2005(3261)
作者
(27246)
(23107)
(23099)
(21472)
(14293)
(11464)
(9961)
(9115)
(8804)
(8084)
(7993)
(7513)
(7511)
(7427)
(7225)
(7151)
(6932)
(6898)
(6688)
(6510)
(6155)
(5643)
(5562)
(5279)
(5127)
(5062)
(5032)
(5009)
(4779)
(4756)
学科
(28473)
经济(28441)
管理(22069)
(21603)
(16215)
企业(16215)
方法(13353)
数学(12171)
数学方法(12073)
(9780)
(8369)
(8264)
中国(7196)
(7093)
贸易(7093)
业经(6944)
(6934)
农业(6890)
地方(5966)
环境(5410)
技术(5207)
(5199)
财务(5196)
财务管理(5190)
企业财务(4947)
(4874)
产业(4384)
(4268)
(4102)
银行(4060)
机构
学院(114474)
大学(113829)
(43074)
研究(42599)
经济(42304)
管理(41456)
理学(36660)
理学院(36197)
管理学(35415)
管理学院(35254)
(32961)
科学(31879)
中国(29812)
业大(27240)
农业(26667)
(23894)
(23755)
研究所(22629)
中心(18609)
农业大学(18224)
(18044)
(16981)
(16047)
(15847)
财经(14874)
(14666)
(14501)
北京(14498)
科学院(14303)
实验(13826)
基金
项目(89141)
科学(68026)
基金(64924)
(62275)
国家(61802)
研究(54254)
科学基金(50411)
自然(36495)
(36011)
自然科(35677)
自然科学(35657)
基金项目(35566)
自然科学基金(35050)
社会(34571)
社会科(32832)
社会科学(32819)
(30684)
资助(25346)
教育(23847)
重点(21051)
计划(20696)
科技(19470)
编号(18931)
(18768)
(18708)
科研(18305)
(18157)
创新(17667)
(17075)
(15722)
期刊
(41741)
经济(41741)
学报(31848)
(28812)
研究(26592)
科学(25203)
大学(22504)
学学(22102)
中国(19826)
农业(19725)
(13664)
管理(12855)
(11091)
业大(10334)
林业(9322)
农业大学(8226)
(8115)
科技(7704)
业经(7564)
(7526)
金融(7526)
经济研究(7297)
技术(7050)
财经(6852)
教育(6181)
问题(6121)
资源(5980)
(5778)
中国农业(5767)
自然(5702)
共检索到15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诗  黄键  陈林  唐军荣  蔡年辉  许玉兰  李世宗  
【目的】植物的营养分配可反映其物质和能量策略,但测定植株各器官营养分配模式较为繁琐。基于各器官间含量相关性可构建估测模型,利用易采样测定器官估测单株的营养含量,为快速评估苗木氮磷钾含量提供途径。【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按根、茎、针叶3种器官进行生物量、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测定,以易采样器官——针叶为变量,构建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Mp)、单株氮储量(NRp)、单株磷储量(pRp)和单株钾储量(KR_P)估测模型,分析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缩放关系,阐明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M_L)经对数转换后能很好地拟合单株生物量(R~2=0.9988,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欣  王凌晖  梁惠萍  李远发  郝建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降香黄檀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9种配施组合处理中,氮0.45 g.盆-1、磷0.30 g.盆-1(N2P3K1)处理可以促进降香黄檀苗木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2P3K1和氮1.80 g.盆-1、磷0.15 g.盆-1(N3P2K1)处理有利于降香黄檀苗木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N2P3K1和氮0.45 g.盆-1、磷0.15 g.盆-1、钾0.60 g.盆-1(N2P2K3)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质量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帆   郝国宝   于嘉俐   阿布都拉·吾麦尔   冯潇   李岩   王利东   贾忠奎  
【目的】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及相关关系,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32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为试验材料,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以不施肥为空白(CK),分析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量均在处理T6达到峰值,高出CK 95%、156%;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TN、TP、TK含量(P <0.05),分别以处理T8、T9和T6效果最佳,增加了91.1%、28.5%、4.3%。2)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细根N、P、K含量、枝条N、P含量、针叶N含量,而降低针叶P、K含量和枝条K含量,且各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P <0.05)。3)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各器官及土壤的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各器官及土壤N∶P <14,针叶、枝及土壤中N∶K <2.1、K∶P> 3.4,而细根相反。(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与细根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针叶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针叶和枝条的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枝条和细根的N、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多重比较表明:氮素水平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素水平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适宜改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方案为N2P3K1(N 352.52 g·株-1、P 1 621.58 g·株-1、K 86.48 g·株-1)。【结论】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及土壤的养分变化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细根受到N和K的限制;施肥能够改善华北落叶松生长环境的养分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瑶瑶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祝燕  马跃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勇  吴际友  刘球  陈明皋  张珉  陈家法  吴哲  廖德志  吴玲  陈德云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平怀香  崔建宇  陈硕  魏露露  陈清  张德龙  
归纳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从施肥制度与土壤中养分平衡的关系着手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肥措施。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收集已公开发表施肥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有效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明确土壤和微生物量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酶活变化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一化肥、复合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中C/N平均值分别为14.1,14.8和23.2,C/P分别为20.4,15.3和14.8,N/P分别为5.03,4.43和3.10。不同施肥措施下MBC/MBN和MBN/MBP无显著差异,MBC/MBP值排序为:化肥有机肥配施>单一化肥>复合肥。不同施肥制度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时蔗糖酶活性增幅可高达100%。化肥有机肥配施能够显著影响土壤中CNP化学计量比,增强微生物活动,促使微生物释放更多有利于土壤养分矿化的酶,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并保证土壤健康的有效途径;土壤酶活性受到土壤肥力状况和微生物过程的共同制约,CNP化学计量比与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而这同时也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酸碱度和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农田系统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景贵  粟春青  王凌晖  潘陆荣  滕维超  
【目的】探究氮磷钾指数配方施肥对假苹婆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假苹婆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假苹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方案,结合指数施肥法进行配方施肥设计,测定其在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T1~T14)下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筛选适宜假苹婆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施肥组合。【结果】T3处理(N_1P_2K_2)假苹婆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总根长、根尖数、生物量干重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均最优,分别为50.44 cm、5.73 mm、114.57 cm~2、1621.74 mm、5053.66个、59.92 g、3.10 mg/g、0.45 mg/g、7.88μmol/(m~2·s)、0.090 mol/(m~2·s)、253.20μmol/m和1.67 mol/(m~2·s),分别是T1处理(N_0P_0K_0)(对照组)的267.24%、217.87%、155.41%、416.32%、302.01%、492.76%、223.02%、225.00%、258.36%、321.43%、107.98%和305.36%,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K>P,对地径增量、根尖数和生物量干重的影响排序为N>P>K,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排序为K>N>P,对P_n、G_s、C_i和T_r影响排序为N>K>P,即总体上氮素对是假苹婆幼苗各生长指标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最重要,磷素对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和总根长无显著影响(P>0.05),钾素显著影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论】氮素是影响假苹婆幼苗各生长指标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首要因子。每株施用纯N 0.9 g、纯P 2.0 g和纯K 1.8 g是最适宜1年生假苹婆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进行光合代谢活动的氮磷钾配方施肥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远  阮彦楠  王伟  陈检锋  赵文军  陈华  付利波  
【目的】为了解施用不同梯度氮磷钾推荐用量下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从云南省澄江县烟区采集不同推荐施肥用量处理中的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总DNA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烟田中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细菌域有7个优势种群,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些优势群落占所有有效序列的90%以上。相对于不同氮、钾梯度施用量,不同磷梯度的养分用量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在磷施用量为67.5 kg/hm~(2)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3个α多样性指数最低即OUT=1494(P=0.067),Shannon=5.98(P=0.016)和Simpson=0.9891(P=0.043)。通过不同养分互作条件下优势种群变形菌门α多样性的比较发现,在N=90 kg/hm~(2)的处理中,磷钾不同养分梯度组合可显著改变土壤优势种群变形菌门的多样性,其中当磷的施用量为45 kg/hm~(2),钾的施用量为405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分别为4.640(P=0.049)和0.967(P=0.053),其中当磷的施用量为22.5 kg/hm~(2),钾的施用量为270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4.87(P=0.049)和0.976(P=0.053)。在P=45 kg/hm~(2)的处理中,不同氮、钾组合梯度下,未发现显著改变土壤优势种群变形菌门的α多样性指数的效应,但是当氮和钾(N_(2)K_(3))施用量分别为90 kg/hm~(2)和405 kg/hm~(2)时,变形菌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640(P=0.370)和0.967(P=0.444),相对低于其他处理组。【结论】不同施肥制度能够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年辉  唐军荣  车凤仙  李亚麒  陈诗  陈林  许玉兰  李根前  
[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少华  郭承刚  薛润光  李国庆  赵菊  陈翠  王连书  张腾波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498.5 kg/hm2,氯化钾最优施用量为777.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  李国雷  刘勇  马履一  祝燕  姜长吉  刘福森  李学莲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斌  赵文书  姜远标  王发忠  
思茅松Pinus kesiyavar.langbianensis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具生长快、耐瘠薄、材质好等特性。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初步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18.5 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15.5~18.5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苗高≤15.5 cm,地径≤0.24 cm。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效应研究表明,每株施用氮肥100 g,磷肥50 g,钾肥50 g,即可达到幼林生长的要求。表3参1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楚欣  范弢  陈培云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肥力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在滇东石漠化区选取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样地0~10、1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碳、氮、磷质量分数,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用冗余分析工具分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滇东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94、0.26、0.46 g·kg~(-1),呈低碳低氮格局。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人工混交林和纯林(P0.05);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递增,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在土层0~10 cm达最大,呈表聚性,土壤磷质量分数在云南松林不同土层中变异较小。云南松林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和碳磷比均值分别为11.43、0.59和4.53,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高于纯林和人工混交林(P<0.05),纯林土壤氮磷比最大,3种云南松林下土壤氮磷比小于14,凋落物氮磷比小于25,土壤氮缺乏且凋落物分解也受氮元素限制,其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氮最缺乏;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比随土层加深递减,3种云南松林土壤氮磷比和碳磷比随土层加深递减。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受凋落物碳氮比和土壤大团聚体、容重、孔隙度、根长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滇东云南松林土壤呈低碳低氮格局,主要受氮元素限制,建议云南松林恢复时用混交林代替纯林,并针对元素限制性的植被施肥。图4表3参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