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2)
- 2023(7544)
- 2022(6298)
- 2021(5738)
- 2020(4724)
- 2019(10229)
- 2018(9926)
- 2017(17788)
- 2016(9963)
- 2015(10799)
- 2014(10386)
- 2013(10132)
- 2012(9259)
- 2011(8221)
- 2010(8081)
- 2009(7291)
- 2008(7095)
- 2007(6197)
- 2006(5321)
- 2005(4487)
- 学科
- 济(34155)
- 经济(34120)
- 管理(26752)
- 业(25626)
- 企(19570)
- 企业(19570)
- 方法(15663)
- 数学(13964)
- 数学方法(13829)
- 学(11598)
- 农(11576)
- 财(9402)
- 中国(8948)
- 业经(8237)
- 贸(7998)
- 贸易(7995)
- 农业(7962)
- 易(7785)
- 环境(6932)
- 地方(6823)
- 技术(6466)
- 制(6249)
- 务(5835)
- 财务(5825)
- 财务管理(5818)
- 银(5561)
- 企业财务(5512)
- 银行(5512)
- 划(5208)
- 行(5195)
- 机构
- 大学(141616)
- 学院(141268)
- 研究(54073)
- 济(51553)
- 管理(51189)
- 经济(50494)
- 理学(45051)
- 理学院(44448)
- 管理学(43372)
- 管理学院(43172)
- 农(41074)
- 科学(40233)
- 中国(38908)
- 农业(33676)
- 业大(32584)
- 京(30333)
- 所(30240)
- 研究所(28542)
- 中心(24588)
- 农业大学(22504)
- 财(21967)
- 江(21168)
- 省(20807)
- 院(19498)
- 室(19183)
- 北京(18272)
- 科学院(18266)
- 实验(18062)
- 业(18006)
- 财经(17921)
- 基金
- 项目(109175)
- 科学(83665)
- 基金(80057)
- 家(76425)
- 国家(75859)
- 研究(66199)
- 科学基金(62175)
- 自然(45372)
- 自然科(44333)
- 自然科学(44312)
- 自然科学基金(43553)
- 基金项目(43441)
- 省(43438)
- 社会(41695)
- 社会科(39581)
- 社会科学(39568)
- 划(37903)
- 资助(31640)
- 教育(29313)
- 重点(26020)
- 计划(25750)
- 科技(23790)
- 编号(23438)
- 发(23094)
- 创(22854)
- 部(22598)
- 科研(22452)
- 创新(21558)
- 业(20946)
- 专项(19381)
共检索到197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爱军 赵锋 陈雪凤 张莉 杨菲 张卫建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林林 沈明星 蒋敏 陆长婴 王海侯 吴彤东 周新伟 沈新平
【目的】明确在稻麦轮作条件下,肥料管理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特征和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对长期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具体包括不施肥(CK),仅施氮肥(N),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肥(NP)和均衡施肥(NPK),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分析杂草密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H’,均匀度指数Pielou-EJ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DMG,并进行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杂草总密度的排列次序为NP>CK>N>NK>NPK,稻槎菜,牛繁缕,菵草和大巢菜是主要农田杂草。氮磷养分亏缺提高了杂草多样性,Shannon-H’指数排序为CK>NK>PK>N>NP>NPK。主...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稻麦轮作 杂草群落 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守辉 朱文达 杨小红 张朝贤 李林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
关键词:
水稻 杂草群落 物种组成 优势度 相似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关键词:
水稻 冬季绿肥 产量 杂草群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驰 谢海宽 丁武汉 戴震 张婧 王立刚 李虎
【目的】探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油菜-水稻复种系统CH_4和N_2O排放及其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综合计算全球增温潜势,以期了解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大小,从而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油菜-水稻复种模式,在荆州太湖港农场(30.36N,112.08E)油菜-水稻复种试验田设置了5个处理:对照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优化施肥处理(OPT)、一次性尿素基施处理(UA)和一次性控释肥基施处理(CRF),重复3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油菜-水稻季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测定土壤种植前后的理化性质与作物产量。【结果】(1)N_2O和CH_4的排放均具有明显的水稻季排放高、油菜季排放低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在油菜季的变化范围为-4.08—35.51μg N·m~(-2)·h~(-1),水稻季则为-16.52—193.30μg N·m~(-2)·h~(-1),年平均排放通量3.66—23.70μg N·m~(-2)·h~(-1);各处理CH_4的通量变化在油菜季的排放量为-0.08—0.05 mg C·m~(-2)·h~(-1),水稻季则为-0.54—4.81 mg C·m~(-2)·h~(-1),年平均排放通量0.42—0.66 mg C·m~(-2)·h~(-1);(2)N_2O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是FP、CRF、OPT、UA、CK,分别为1.31、1.19、1.04、0.82、0.37 kg N·hm~(-2),排放系数介于0.14%—0.25%,均低于IPCC的推荐值1%。两个一次性施肥处理的UA和CRF相比同等施氮量的OPT处理,均能有效减少CH_4年排放量29.0%和29.9%, UA处理同时能减少21.2%的N_2O年排放总量,而CRF处理却增加了14.8%的N_2O年排放总量;(3)在同等施氮量的条件下,一次性施肥CRF比OPT显著增加油菜产量10.6%,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现油菜季低,而水稻季高的特征,油菜和水稻季中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油菜季中CRF和UA的排放强度最低为0.038 kgCO_(2-eq)·kg~(-1),OPT最高为0.057kgCO_(2-eq)·kg~(-1),水稻季UA最小为0.07 kgCO_(2-eq)·kg~(-1),FP最高达到了0.13 kgCO_(2-eq)·kg~(-1);(4)综合两种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100 a),用GWP表示,在相同施氮量下,两个一次性施肥处理UA和CRF的GWP均较OPT处理减少了28.0%和18.2%(P<0.05),一次性基施尿素对降低温室效应更有效。【结论】对于长江中下游典型农田而言,一次性基施普通尿素或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的措施,可以在保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水稻-油菜复种系统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施肥推荐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敏 沈明星 施林林 沈新平 戴其根
【目的】解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异构性及其养分影响因素,为稻麦高产与杂草控制协同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地区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材料,采用镜检法对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肥加磷肥(NP)、氮肥加钾肥(NK)、磷肥加钾肥(PK)、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NPK)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表层土壤(0—15 cm)中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计数,分析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Richness指数和Evenness指数,并进行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各个处理的鸭舌草、陌上菜、水苋菜、酸模叶蓼、牛毛毡、异型莎草的种子密度都较大,成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缪弘志 罗慧琴 徐晨晟 朱学强 高亚军 周建斌
【目的】分析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杨凌曹新庄试验地冬小麦肥料试验为基础,设置不施肥(CK)、减量施肥(氮(N)、磷(P_2O_5)用量分别为165和122 kg/hm~2)和常规施肥(N、P_2O_5用量分别为220和160 kg/hm~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夏季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丰富度,以及藜、狗尾草和马唐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标及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N/P),研究减量施肥对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均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有明显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杂草生物量增加;施肥处理藜和地锦草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他农田杂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总体降低。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苋的有机碳含量以及藜、狗尾草、马唐和葎草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藜、马唐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相较于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处理狗尾草全磷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藜、狗尾草和马唐氮磷比和碳磷比总体显著增加,碳氮比显著降低。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藜和马唐氮磷比的增加幅度。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与减量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显著降低。植物β多样性指数表明,常规施肥对小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结论】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降低,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常规施肥对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为探讨长期免耕覆膜栽培方式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稻-油轮作体系油菜季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在四川丘陵区已连续10年进行水稻-油菜轮作的定位试验田,于2013年油菜成熟期,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3种耕作栽培方式(传统耕作栽培:水稻季和油菜季均翻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不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不覆膜处理;免耕覆膜:水稻季油菜季均免耕+水稻季覆膜处理)下3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对稻油轮作制油菜季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田共记录到杂草16种,每种处理都出现的杂草有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丽平 高欣 牛翠娟 何培民 刘其根 孙月娟 胡忠军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瑶 肖求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a(RC1)、2a(RC2)、4a(RC4)和9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照全 尹力初 周卫军 张杨珠 谢建明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红壤稻田系统不同轮作制度、施肥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对晚稻田间杂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轮作制度下,稻稻冬绿肥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409.8株/m2;在不同施肥处理中,以单施化肥处理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513.7株/m2;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低水位更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杂草密度达到376.6株/m2。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杂草种群组成存在差异,以施肥措施对杂草种群组成影响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张凯 曹凯歌 赵桂东
【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 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10 c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 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高留茬 不同秸秆量 水稻 杂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海艳 朱叶芹 孙国俊 季敏 李粉华 韩敏 袁方 季忠 段康
茶园杂草是影响茶产量和品质的有害生物因素,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春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4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春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数据的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调查茶园被聚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内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一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I为繁缕(StellarIa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飞鹏 暨淑仪 汪殿蓓 胡惠蓉
以株数、盖度、重要值为测定指标 ,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 (S)、Shannon Wiener指数 (H’)、、Gini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 (ShannonE ,GiniE)以及生态优势度 (SN)等指数对南红农场稻田杂草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重要值作为测定指标 ,反映多样性水平最合理 ,Shannon Wiener指数用来监测调控杂草群落的多样性比较合适
关键词:
稻田 杂草群落 物种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方式 除草剂 杂草 水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