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3)
2023(11369)
2022(9530)
2021(8544)
2020(6818)
2019(15272)
2018(14764)
2017(27178)
2016(15045)
2015(16462)
2014(15982)
2013(15771)
2012(15075)
2011(13860)
2010(13963)
2009(12559)
2008(12348)
2007(11176)
2006(10092)
2005(9285)
作者
(48073)
(40121)
(39971)
(37402)
(25283)
(19377)
(17694)
(15699)
(15393)
(14191)
(13749)
(13237)
(13133)
(12774)
(12684)
(12352)
(12217)
(11953)
(11643)
(11529)
(10412)
(9872)
(9861)
(9261)
(9242)
(9024)
(8888)
(8777)
(8323)
(8133)
学科
(65037)
经济(64968)
(39150)
管理(39044)
(28572)
企业(28572)
中国(21725)
方法(21271)
(20673)
地方(20018)
数学(18352)
数学方法(18192)
业经(15962)
农业(14458)
(13837)
(13798)
(13355)
贸易(13343)
(12892)
(11805)
(11557)
银行(11506)
(11490)
金融(11490)
(11333)
环境(11194)
(11162)
地方经济(11127)
技术(10647)
(8812)
机构
学院(215266)
大学(213551)
(88241)
经济(86431)
研究(85019)
管理(76097)
理学(64792)
理学院(63919)
中国(62933)
管理学(62716)
管理学院(62351)
科学(55338)
(51148)
(47493)
(45885)
研究所(41862)
农业(40609)
业大(38742)
(38553)
中心(37474)
(34127)
(30708)
北京(30406)
财经(29814)
(29398)
(29127)
师范(28647)
(27186)
科学院(27140)
(27125)
基金
项目(145767)
科学(113103)
基金(104049)
研究(99957)
(95223)
国家(94365)
科学基金(78018)
社会(63494)
社会科(60140)
社会科学(60123)
(58688)
基金项目(54834)
自然(51994)
自然科(50754)
自然科学(50735)
(50405)
自然科学基金(49850)
教育(44460)
资助(41750)
编号(38303)
(37780)
重点(33880)
(30820)
(30762)
成果(30220)
计划(29747)
发展(29023)
创新(28828)
(28538)
课题(28510)
期刊
(104176)
经济(104176)
研究(64681)
中国(50838)
(47962)
学报(44172)
科学(37993)
农业(32737)
大学(31756)
学学(30285)
管理(29109)
(27769)
教育(24089)
(22173)
金融(22173)
业经(18653)
(17772)
技术(17180)
经济研究(17172)
财经(14564)
问题(13632)
(12618)
业大(12371)
(11668)
科技(11623)
(10843)
农业大学(10564)
世界(10542)
商业(10531)
国际(10374)
共检索到338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莉敏  周琴  蔡剑  王笑  戴廷波  姜东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施硫时期对小麦颖果和胚乳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各施60 kg·hm~(-2)硫肥对小麦颖果发育形态、胚乳中蛋白和淀粉分布与积累的影响,以不施硫肥为对照。[结果]施硫使小麦灌浆中后期颖果长度、宽度、周长、投影面积和干、鲜质量增加,发育后期颖果投影面积增加了0.5%~18.7%;在孕穗期施硫显著增加胚乳细胞数,相对增加量为92%~97%。胚乳中蛋白体总面积因施硫而增加,而小淀粉粒总面积则降低。施用硫肥提高了籽粒各层蛋白质含量,主要调控皮层和外胚乳中淀粉含量。各施硫时期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分布及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孕穗期、播种期、开花期、拔节期。[结论]施硫提高胚乳细胞数,增大籽粒库容;提高了灌浆中期蛋白体的比例,有利于成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并以孕穗期施硫处理调控效果最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亚妮  杨文丽  张智慧  梅方竹  李继伟  邓祥宜  周竹青  
导管经历了完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形成运送水分的管状通道;而筛分子分化则经历了细胞程序性半死亡过程,形成运输有机养分的通道。为了进一步弄清二者在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颖果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镜和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比较了筛分子和导管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酸性磷酸酶(ACPase,acid phosphatase)活性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筛分子呈对称性半圆形分布于导管的两侧,且筛分子内细胞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炳山  屈映兰  张献龙  徐书卿  田长纬  
采用小麦小穗离体培养法 ,研究了在含蔗糖和琼脂的MS培养基中添加BR12 0 或BR对颖果形成的影响。在开花前 4d小穗培养中 ,添加 0 .0 10、0 .10 0mg/LBR12 0 或 0 .0 1mg/LBR可使小穗颖果数由对照的 1.4粒增加至 2 .1~ 2 .5粒 ,而颖果重比对照提高 31%~ 84 % ;在开花后 2d的小穗培养中 ,则可使颖果数由对照的 1.9粒增至 2 .5~ 3.0粒 ,其颖果重提高 34 %~ 50 %。表明BR12 0 和BR可能通过改善受精过程 ,促进受精子房发育及防止其退化 ,而促进颖果的形成。同时证明经BR12 0 于母株上前处理的小穗 ,在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琪  许国春  王强盛  田晓雅  熊瑞恒  丁艳锋  
[目的]研究氮素穗肥对超级稻抽穗期群体结构、颖果发育和成熟期穗部性状的影响,为超级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宁粳3号’和‘甬优12号’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氮素基蘖肥用量下设置0、60、120和180 kg?hm-2 4个氮素穗肥用量,考查超级稻颖果发育变化,分析抽穗期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和成熟期穗部性状。[结果]施用氮素穗肥可以增加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剑叶叶长和顶部3叶叶基角和叶开角,并能够增加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枝梗粒数;顶2叶和顶3叶叶长、穗长随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用氮素穗肥会降低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强势粒颖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发育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琪  许国春  王强盛  田晓雅  熊瑞恒  丁艳锋  
[目的]研究氮素穗肥对超级稻抽穗期群体结构、颖果发育和成熟期穗部性状的影响,为超级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宁粳3号’和‘甬优12号’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氮素基蘖肥用量下设置0、60、120和180 kg·hm-2氮素穗肥用量,考查超级稻颖果发育变化,分析抽穗期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和成熟期穗部性状。[结果]施用氮素穗肥可以增加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剑叶叶长和顶部3叶叶基角和叶开角,并能够增加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枝梗粒数;顶2叶和顶3叶叶长、穗长随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用氮素穗肥会降低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强势粒颖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发育速度及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继伟  邓祥宜  周竹青  王利凯  阳超男  樊海燕  
【目的】探讨Ca2+和Ca2+-ATPase在小麦颖果筛分子(sieve elements,SEs)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SEs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的作用。【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用Ca2+特异性荧光染色法和焦锑酸钾沉淀法,对小麦颖果韧皮部分化过程中的Ca2+进行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同时用铅盐沉淀法对Ca2+-ATPase进行定位。【结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SEs发育初期,细胞壁逐渐加厚,且内壁呈突起状,随着分化的进行,SEs细胞壁较以前明显变薄且平滑。Ca2+荧光试验表明,花后6~10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静  冉从福  李学军  邵慧  李立群  
目的比较分析糯小麦陕糯1号和非糯小麦西农1330胚乳发育及淀粉形态、粒径的差异,为糯性与非糯性小麦的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陕糯1号(糯性)和西农1330(非糯性)2个小麦品种,取发育过程中籽粒(花后5、8、12、15、18、21、25和28 d)液氮速冻后横断,经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磷酸缓冲液漂洗、丙酮梯度脱水、Epon812胶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机切成1μm厚的半薄切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胚乳细胞发育。提取2个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将其与成熟期籽粒横断面分别固定在样品台上,经离子溅射镀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期胚乳结构及淀粉粒形态。采用MASTERSIZER-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忠民  尹燕枰  王振林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时期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5~1.1μm。花后7d,A-型淀粉粒已经出现,最大直径20μm;花后10d,淀粉粒直径范围扩大到30μm;至花后14d,B-型淀粉粒开始产生;花后21d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即C-型淀粉粒;花后24~28d,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花后35d,主要是最小粒径淀粉粒直径的扩大。与强筋小麦济南17相比较,花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琴军  黄燕文  李和平  
采用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桂花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桂花胚胎发生类型为柳叶菜型。其卵细胞受精后 ,合子经过一段时间休眠 ,于 10月中、下旬才进行第 1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初生胚乳核分裂之后 ,合子经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 ,至果实成熟时发育为鱼雷胚。心形胚时期 ,胚柄最为发达。桂花的胚乳发育类型为细胞型。二核胚囊时 ,珠被内层特化为珠被绒毡层 ,球形胚时 ,珠被绒毡层细胞发生形变 ,最后构成种皮的最内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菊  张友德  李和平  
采用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龙须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龙须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基本一致 ,但胚的发育较滞后 ,在胚乳游离核开始形成细胞后 ,胚才开始发育 ;在梨形胚到盾片形成期这一发育阶段 ,靠近胎座处的 1~ 2层细胞呈狭长形或多边形 ,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小 ;有些胚乳中有特殊的、有别于其它细胞的大细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树燕  刘国华  丁雨龙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应琼  王运华  王治荣  魏文学  
取湖北省几个代表性地区土壤,在两种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钼肥可加快生长速度,增加有效分蘖,使生育期提前,成熟提早,并表现显著增产效果。小麦施钼效果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在高氮下施钼,各供试土壤上小麦普遍增产;而在低氮下施钼,效果不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韦存虚  张军  谢佩松  周卫东  陈义芳  许如根  
【目的】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胚乳细胞变成死细胞,本研究阐明这种死亡方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淀粉胚乳细胞核的结构变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DNA断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和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测量。【结果】伴随淀粉胚乳发育进程,大麦淀粉胚乳细胞核呈现出核变形、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和核瓦解形成核残体等一系列PCD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都表明,核DNA发生了有规律的断裂,但DAPI染色结果却表明,核残体并没有从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中消失,而是分散存在于淀粉粒之间。Evan’sblue染色表明,死亡的淀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平  陈俊  吴媛媛  周健  郑文寅  张文明  姚大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态和成熟胚乳中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花后5~10d,糯小麦胚乳中可见到一些体积较小的A型淀粉粒,10~15d以A型淀粉粒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为主;B型淀粉粒在花后15d已经形成,但此时B型淀粉粒的数量少;花后20d—成熟前B型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长。糯小麦成熟籽粒胚乳中淀粉粒的直径分布为0.96~34.92μm。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A型淀粉粒的形状较扁平;表面没有普通小麦光滑;B型淀粉粒的形状比普通小麦更无规则,且更容易发生聚集现象。另外,发现在A型淀粉粒上有许多孔洞;在5 000倍数下观察,发现这些孔洞结构从A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