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4)
2023(5670)
2022(4651)
2021(4138)
2020(3402)
2019(7417)
2018(7041)
2017(12889)
2016(7207)
2015(7535)
2014(7100)
2013(6971)
2012(6275)
2011(5524)
2010(5274)
2009(4805)
2008(4596)
2007(4040)
2006(3372)
2005(2745)
作者
(23258)
(19543)
(19451)
(18064)
(12078)
(9612)
(8497)
(7723)
(7395)
(6747)
(6693)
(6376)
(6331)
(6302)
(6017)
(5923)
(5894)
(5834)
(5621)
(5525)
(5120)
(4753)
(4534)
(4504)
(4335)
(4202)
(4190)
(4162)
(4068)
(3933)
学科
(25804)
经济(25773)
管理(20890)
(20274)
(15548)
企业(15548)
方法(12671)
数学(11607)
数学方法(11522)
(8243)
(7593)
(6937)
贸易(6937)
(6793)
中国(6499)
业经(6234)
(6026)
农业(5833)
技术(4895)
(4833)
财务(4828)
财务管理(4823)
环境(4757)
企业财务(4590)
(4563)
地方(4109)
产业(4082)
(3983)
(3887)
银行(3845)
机构
大学(100452)
学院(100364)
(40322)
经济(39664)
管理(38431)
研究(35652)
理学(34330)
理学院(33944)
管理学(33314)
管理学院(33167)
(27662)
中国(25255)
科学(25107)
农业(22456)
业大(22227)
(20460)
(19133)
研究所(18050)
(16520)
中心(16084)
农业大学(15278)
(13887)
财经(13864)
(12870)
(12801)
(12543)
经济学(12315)
北京(12223)
科学院(11804)
(11791)
基金
项目(77382)
科学(59788)
基金(57411)
(54214)
国家(53788)
研究(47863)
科学基金(44587)
社会(31840)
自然(31610)
基金项目(31268)
自然科(30922)
自然科学(30905)
自然科学基金(30402)
社会科(30319)
社会科学(30309)
(30298)
(26467)
资助(22281)
教育(21149)
重点(17840)
计划(17421)
编号(16675)
(16634)
(16491)
(16214)
科研(15847)
科技(15641)
创新(15635)
(15499)
国家社会(13903)
期刊
(37781)
经济(37781)
学报(25541)
(24015)
研究(23202)
科学(20438)
大学(17818)
学学(17495)
中国(17060)
农业(16204)
(12176)
管理(12023)
(9165)
业大(7779)
(7061)
金融(7061)
经济研究(6923)
业经(6805)
农业大学(6725)
(6594)
财经(6470)
技术(6182)
科技(6125)
(5497)
问题(5393)
商业(5138)
教育(5096)
林业(5000)
中国农业(4932)
资源(4790)
共检索到13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佘恒志  聂蛟  李英双  张玉珂  黄科慧  张园莉  方小梅  阮仁武  易泽林  
【目的】通过研究硅肥对甜荞倒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甜荞栽培最适施硅量,为其实现高产、稳产、抗倒伏提供参考。【方法】以宁荞1号(中抗倒伏)为试验材料,2015—2016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基施0(CK)、100 kg·hm~(-2)(S1)、200 kg·hm~(-2)(S2)、300 kg·hm~(-2)(S3)和400 kg·hm~(-2)(S4)5种施硅量梯度(Si O2≥25%),研究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硅含量及倒伏和产量相关指标。【结果】(1)根中硅含量高于茎,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增后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中硅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后减。(2)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根表面积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S2处理达到最大值。(3)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鲜重和抗折力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重和抗折力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4)木质素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4CL、PAL和CAD活性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升后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木质素含量,4CL、PAL和CAD活性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5)硅肥降低甜荞倒伏级别,显著减小倒伏率;当施硅量在300—400 kg·hm~(-2)时,甜荞倒伏时期推迟到成熟期。(6)产量、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单株粒数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硅肥基施300 kg·hm~(-2)效果最佳,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新慧   吴怡欣   王家乐   陶金才   万晨茜   王孟   高小丽   冯佰利   高金锋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_2O_5:76.8、K_2O:56.4kg·hm~(-2))、F2(N:180、P_2O_5:115.2、K_2O:84.6 kg·hm~(-2))和F3(N:240、P_2O_5:153.6、K_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14.6%、6.7%、15.3%、15.2%和16.6%,PAR和胞间CO_2浓度(Ci)平均减少4.5%和6.7%。D2较D1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9.6%、12.5%、24.7%、19.8%和26.2%,而第2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13.1%、7.4%、18.3%和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_2O_5:115.2kg·hm~(-2)、K_2O:84.6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星贝  吴东倩  汪灿  胡丹  杨浩  佘恒志  阮仁武  袁晓辉  易泽林  
【目的】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倒伏是制约甜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抗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 mg·l~(-1)(t1)、50 mg·l~(-1)(t2)、75 mg·l~(-1)(t3)和100 mg·l~(-1)(t4)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于4叶期按100 ml·m~(-2)进行叶面喷施。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茎秆抗折力、倒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沈学善  王昌桃  张玉兰  刘定辉  
设置3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四川丘陵区机播夏玉米生长特征、产量及倒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产量和倒伏的主要因素。营养生长阶段玉米株高、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群体生物量和有效穗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达7500株.hm-2提高穗着粒、百粒重、空秆率,降低穗长、结实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当密度为6000株.hm-2,施氮量375 kg.hm-2能获得最佳产量。夏玉米倒伏以茎折为主,茎折多发生在受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的基部第5节和第6节,密度为6000株.hm-2且施氮量375.hm-2能降低总倒伏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钰洁  梁国玲  刘文辉  于万美  杨晶  段连学  
为明确硅肥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抗倒伏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以‘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个硅肥处理(0、45、90、135 kg·hm~(-2)),研究施硅对燕麦抗倒伏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硅量增加,燕麦的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以及基部第2、3茎节的茎粗和秆壁厚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分别在施硅量为45和90 kg·hm~(-2)时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茎粗、秆壁厚增加,茎秆基部第2、3茎节节长缩短,茎秆力学特性增强,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2 323.08和2 038.43 kg·hm~(-2)。可见,施用硅肥可提高高寒区燕麦的抗倒伏能力及种子产量,但不同燕麦材料要根据其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硅肥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佘恒志  聂姣  李英双  刘星贝  胡丹  马珊  次仁卓嘎  汪灿  吴东倩  阮仁武  易泽林  
【目的】研究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茎秆木质素、总木质素单体及G型、S型和H型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变化,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及其单体合成特征。【方法】选用酉荞2号(高抗倒伏、YQ2)、信农1号(中抗倒伏、XN1)和乌克兰大粒荞(易倒伏、UD)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别于分枝期、盛花期和乳熟期测定其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溴乙酰法)、总木质素单体及S型、G型和H型木质素单体含量(GC-MS法)。【结果】相同生育时期,与XN1和UD相比,YQ2茎秆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常勇  葛梦婕  高辉  刘艳阳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目的】明确硅肥施用最佳时期并揭示超级稻硅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号和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施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硅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硅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肥偏生产力,降低硅素稻谷生产效率,不仅增加了硅素供应量,还能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硅水平,促进水稻对硅素的吸收。随着硅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产量、穗数、每穗粒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鑫  邓妍  陈少锋  张宝林  
为探索旱地荞麦生产的施肥培肥技术,在晋中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苦荞农艺性状、干物重、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氮磷肥能有效地改善苦荞的农艺性状,提高干物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且这些参数基本上呈现出随氮肥施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对于磷肥,在低氮水平下(N1),随着施磷量的提升,产量增幅明显,且氮肥利用率提高明显,表明磷肥对氮肥利用有促进作用,而在中氮(N2)和高氮(N3)水平下,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随施磷量的提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综合比较,单施有机肥在当季的荞麦生产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而在高氮中磷(N3P2)处理下效果最好,不仅产量最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颖  王旭东  王莺  泮吴洁  陆荣杰  阮忠强  屠雯雯  
为探讨硅肥添加对磷肥利用率的提高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立硅肥和磷肥3个不同水平[二氧化硅施用量分别为0(低),0.25(中),0.50(高)g·kg-1,五氧化二磷施用量分别为0(低),0.2(中),0.4(高)g·kg-1],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硅磷配施比例对水稻Oryza sativa土中速效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磷配施提高了土壤p 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在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有效硅质量分数随着硅磷配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高磷条件下,趋势不明显。硅磷配施也提高了水稻收获期的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糙米产量。在低硅和中硅(或低磷和中磷)水平下,随着磷肥(或硅...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宇  张文忠  高继平  陈书强  
为了改善水稻品质,提高稻米产量,试验采用钾硅镁(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确定K、Si、Mg的较优用量,以指导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SPAD值均有随着施Mg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生育时期K和Si用量对SPAD值影响规律性不强。施K能增加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而施用Si、Mg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规律不明显。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K、Si、Mg最大施肥量分别为51.7~57.9Kg·hM-2,66.3~190.0K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肖  刘木兰  王峰  张秋平  
为了解决油菜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用量过大、菌核病难以防治的问题,探索减肥减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以常规早熟油菜湘油420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缓释肥减量15%(SCF–15%)、缓释肥减量30%(SCF–30%)、缓释肥减量50%(SCF–50%)、缓释肥全量施用(SCF)与农民常规施肥(NCF)6个施肥处理,并在相应施肥基础上设置配施硅肥的6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菌核病抗性,探究缓释肥与硅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及菌核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及缓释肥全量施用相比,缓释肥减量15%~30%处理,油菜株高降低了3.22%~10.34%,单株角果数降低了12.36%~26.63%,但收获密度提高了15.39%~50.00%,油菜籽产量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同等缓释肥施用量下配施硅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47.21%,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综合分析,在机械直播种植模式下,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765 kg/hm~(2)(N、P、K的质量比为191.25∶53.55∶61.20)缓释肥并配施600 mL/hm~(2)叶面硅肥(含Si 36 g/hm~(2))能够显著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维持较高的油菜产量,实现油菜减肥减药、稳产增产的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肖  刘木兰  王峰  张秋平  
为了解决油菜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用量过大、菌核病难以防治的问题,探索减肥减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以常规早熟油菜湘油420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缓释肥减量15%(SCF–15%)、缓释肥减量30%(SCF–30%)、缓释肥减量50%(SCF–50%)、缓释肥全量施用(SCF)与农民常规施肥(NCF)6个施肥处理,并在相应施肥基础上设置配施硅肥的6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油菜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菌核病抗性,探究缓释肥与硅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及菌核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及缓释肥全量施用相比,缓释肥减量15%~30%处理,油菜株高降低了3.22%~10.34%,单株角果数降低了12.36%~26.63%,但收获密度提高了15.39%~50.00%,油菜籽产量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同等缓释肥施用量下配施硅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47.21%,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综合分析,在机械直播种植模式下,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765 kg/hm~(2)(N、P、K的质量比为191.25∶53.55∶61.20)缓释肥并配施600 mL/hm~(2)叶面硅肥(含Si 36 g/hm~(2))能够显著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维持较高的油菜产量,实现油菜减肥减药、稳产增产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惠珍  喻敏  萧洪东  蔡凤玲  邓文杰  
探讨施硅后海滨雀稗硅细胞的变化及其对光照严重不足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不施硅,CK)和施硅(+Si,K2SiO32 mmol/L)及光照1 h和自然光照(约12 h)处理,观察海滨雀稗叶片硅细胞的发育,测定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不施硅时叶尖硅细胞发育不良,叶基硅细胞发育较好;施硅后硅细胞发育完全,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哑铃型突出;表明施硅促进了硅在叶片的沉积。不施硅时,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光反映极显著小于12 h光照处理;1 h光照条件下,植株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施硅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表明光照时间不足时硅有提高可溶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宏  李向阳  曾掌权  王建伟  刘伦沛  刘立波  
为探明不同施磷量对烟草云烟87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合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种植区的最适宜磷肥施用量,以期为烟草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CK、M、P0、P1、P2和P36个施肥处理,调查各处理烟草生育期内烟株主要的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烘烤后各处理烟叶产量。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烟草的农艺性状、抗病能力和产量,以P3处理最好。在成熟期,与CK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节间距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63. 19%,72. 67%,78. 93%,37. 93%,13. 65%,161. 79%;与P0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5. 90%,21. 46%,23. 61%,11. 25%,28. 75%。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株赤星病、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 51,7. 92,6. 68和3. 66,6. 52,4. 72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6. 12%,45. 53%,51. 33%和33. 72%,31. 97%,43. 53%。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0.62%,28.51%,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烟区烟草适宜化学磷肥施用量为112. 5 kg/hm2,建议在本烟区推广应用,同时可为相近地区烟草磷肥施用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