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3)
2023(8111)
2022(6770)
2021(5994)
2020(4944)
2019(11018)
2018(10438)
2017(18889)
2016(10752)
2015(11751)
2014(11088)
2013(10938)
2012(10147)
2011(9171)
2010(9147)
2009(8257)
2008(8050)
2007(7216)
2006(6363)
2005(5479)
作者
(37540)
(31378)
(31326)
(29202)
(19738)
(15294)
(13863)
(12370)
(12119)
(10955)
(10740)
(10536)
(10343)
(10176)
(9996)
(9822)
(9680)
(9388)
(9121)
(9076)
(8292)
(7831)
(7560)
(7281)
(7159)
(6893)
(6889)
(6787)
(6549)
(6520)
学科
(39023)
经济(38973)
管理(28657)
(27536)
(21239)
企业(21239)
方法(18248)
数学(16333)
数学方法(16153)
(12361)
(12082)
(10416)
中国(10246)
业经(9205)
(9035)
贸易(9033)
(8812)
农业(8424)
(7088)
环境(6889)
技术(6786)
地方(6475)
(6139)
财务(6137)
财务管理(6123)
企业财务(5825)
(5808)
银行(5744)
(5695)
产业(5585)
机构
大学(157032)
学院(155282)
研究(61366)
(59283)
经济(58125)
管理(53664)
理学(47263)
(46991)
理学院(46579)
管理学(45474)
管理学院(45244)
科学(44993)
中国(42863)
农业(38210)
业大(35669)
(34782)
(34018)
研究所(32544)
中心(26643)
农业大学(25122)
(24830)
(23531)
(22595)
(22186)
(21258)
(20791)
北京(20786)
科学院(20550)
财经(20048)
实验(19544)
基金
项目(116143)
科学(88830)
基金(84790)
(81101)
国家(80482)
研究(70810)
科学基金(65526)
自然(47580)
自然科(46491)
自然科学(46464)
(46238)
自然科学基金(45704)
基金项目(45085)
社会(44468)
社会科(42188)
社会科学(42172)
(40644)
资助(34340)
教育(32106)
重点(27582)
计划(27276)
科技(25144)
(24818)
编号(24694)
(24564)
(24383)
科研(23928)
创新(23146)
(23131)
(21402)
期刊
(59352)
经济(59352)
学报(43997)
(41760)
研究(39162)
科学(34210)
中国(31995)
大学(30515)
学学(29578)
农业(28385)
管理(18852)
(18399)
(15881)
业大(13907)
教育(12635)
农业大学(11936)
(11214)
金融(11214)
(10749)
经济研究(10654)
技术(10407)
财经(9805)
业经(9544)
科技(9477)
林业(8984)
中国农业(8603)
(8476)
问题(8005)
自然(7681)
资源(7042)
共检索到222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永胜  胡跃高  曾昭海  钱欣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本文研究了生物菌肥对裸燕麦光合生理、氮素积累的影响及适宜的生物菌肥喷施时期,为裸燕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在吉林白城以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R1(不拌种)为对照、R2(菌肥拌种)、R3(菌肥拌种+菌肥三叶期喷施)、R4(菌肥拌种+菌肥孕穗期喷施)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有助于裸燕麦茎、叶、穗中全氮含量的积累,三叶期喷施,穗中积累氮素最多,孕穗期喷施,茎和叶中含量较高;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光能利用效率(LUE);菌肥拌种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单新河   张运龙   王显国   孙洪仁   吴吉馯   薛浩杰  
为探究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梯度,施氮量分别为0 kg·hm-2(N0)、45.6 kg·hm-2(N1)、91 kg·hm-2(N2)和137 kg·hm-2(N3),测定燕麦全生育时期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综合评估氮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开花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10.83%~10.92%(P<0.05);燕麦完熟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5.37%~8.53%(P<0.05)。2)燕麦抽穗期到完熟期,生物量对氮肥响应与施用量有关,45.6 kg·hm-2(N1)较N0未改变生物量,N2和N3较N0显著增加生物量26.60%-48.33%(抽穗期除外),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燕麦孕穗期到完熟期,施氮显著提高燕麦氮素吸收量;燕麦整个生育时期,各施氮处理生物量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累积均呈增加趋势;N2处理燕麦氮素吸收量累积和累积速率要高于N3处理。4)随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各生育时期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降低。综上,在科尔沁沙地,与45.6 kg·hm-2和137 kg·hm-2相比,91 kg·hm-2是该地区燕麦生产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可为燕麦生产力提升及氮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德木其格  刘志萍  王磊  王金波  齐海祥  郭呈宇  吕二锁  巴图  徐寿军  
为探究氮素水平对大麦光合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大麦氮高效形成的机理,以蒙啤3号、垦啤7号2个品种为试材,设0,90,180,270 kg/hm~2纯氮4个氮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效率大麦开花期叶片光合性能、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2个品种大麦的Chl、Pn、Gs、Tr、Fo、Fm、Fv/Fm、qP、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达到峰值,叶片和茎秆的氮素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氮肥生产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品种间相比,蒙啤3号的Chl、Pn、Gs、Tr、Fo、Fm、Fv/Fm、qP、叶片和茎秆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NAG、PFP和产量均高于垦啤7号。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为垦啤7号大于蒙啤3号;叶片和茎秆氮素转运率、NGPE、NPE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呈正相关;除叶片氮素转运率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外,叶片、茎秆氮素转运率与其余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除与Gs和Fo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均呈负相关,茎秆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Chl、Pn、Fv/Fm、qP呈正相关,与Gs、Tr、Fo、Fm呈负相关; NGPE与Fv/Fm呈负相关,与Chl、Pn、qP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NAE与Chl、Gs、Fv/Fm呈正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负相关;PFP与Fv/Fm呈正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负相关;NPE与Chl、Pn、Fv/Fm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后得出,适量增施氮肥有助于大麦生长发育及增产,但施氮过多会起抑制作用。蒙啤3号对氮肥响应能力强,光合性能强,转运的氮素对籽粒贡献率高,氮肥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鹏宇  但浩  王昌全  杨娟  易云亮  徐强  
为确定农田畜禽粪便的安全消纳量,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研究施用猪粪后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和Mehlich3–P)、水溶性磷(ca cl2–P)的累积特征,评估磷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在100%猪粪n处理后快速增加,增幅分别为21.87~90.58、53.25~262.82 Mg/kg,ca cl2–P含量在100%猪粪n水平后急剧增加,增幅为0.18~2.40Mg/kg;在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流失的临界值分别为50、125 M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宇   宋一凡   张荣   牟海萌   孙丽芳   付凯霞   武紫君   黄青青   徐应明   李鸽子   王永华   郭天财  
【目的】研究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豫北轻度镉污染弱碱性农田土壤中镉活性的钝化效果,及其对冬小麦品种不同器官间镉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特征,旨在筛选出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的修复材料及低镉积累小麦品种,为豫北镉轻度污染弱碱性农田的小麦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北镉污染弱碱性农田设置不同土壤修复材料(CK:不进行土壤修复处理,CMF: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处理,GP:土壤钝化剂单施处理,CMF+GP: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等量配施处理)和6个冬小麦品种(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鑫麦296、郑麦136、郑麦7698)的两因素裂区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土壤有效态镉、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及其相关性、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1)在连续两年冬小麦生长季,与CK相比,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的单施和等量配施均可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CMF+GP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使6个供试品种的根系表层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17.6%—22.4%。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与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且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间也存在一定差异。(2)土壤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和等量配施可使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降低TF_(茎鞘—叶)、TF_(茎鞘—籽粒),增大TF_(茎鞘—(穗轴+颖壳))、TF_(叶—(穗轴+颖壳)),使BCF_(茎鞘)、BCF_叶降低、使小麦体内镉含量向穗轴+颖壳转移,以减小BCF_(籽粒),与之不同的是,未能有效降低鑫麦296的TF_(茎鞘—叶)、BCF_(茎鞘),增大了郑麦136、郑麦7698的BCF_(茎鞘)。(3)土壤施用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可综合调控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土壤修复处理与品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穗数实现增产。CMF+GP处理中郑麦136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的产量均为当季所有处理最高值,分别为7 317.17和10 485.32 kg·hm~(-2)。【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可降低豫北弱碱性轻度镉污染麦田冬小麦根际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调控冬小麦各器官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及各器官转运系数。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等量配施处理优于单施处理,可最大程度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并显著提高参试冬小麦品种产量,且与本试验筛选出的低镉积累高产品种郑麦136搭配种植模式,可实现豫北弱碱性镉污染农田冬小麦的高产栽培与安全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柳开楼  张会民  韩天富  周利军  李大明  胡志华  黄庆海  叶会财  徐小林  胡惠文  
【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吕东影  徐万强  刘晓  侯利敏  孙世友  张国印  王凌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7年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及土壤Cu、Zn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鸡粪土壤有效Cu占全Cu的比例低于猪粪,土壤有效Zn占全Zn的比例高于猪粪。除连续7年施用鸡粪45,60 t/hm2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其余施肥处理土壤Cu、Zn含量均未超标。与施用化肥(CK)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为99. 72%,连续7年施用猪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Cu含量显著增加,为29. 83%。通过分别对不同鸡粪和猪粪施用量与土壤Cu、Zn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Cu限值,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分别为2 386. 26,616. 10 t/hm2。当土壤Zn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时,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用量分别为205. 18,993. 89 t/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平均增产5.5%,平均增收570.4元/hm2,施N量在150kg/hm2左右时大白菜经济效益较高;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50和225 kg/hm2时,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最多;在施N 225 kg/hm2以下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高(分别为31.5%~43.1%和18.5~26.3 kg/kg),氮肥表观损失较低(31.5~168.4 kg/hm2),而高量施氮时,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李宗堂  何华  谭启玲  杜昌文  魏文学  
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钼、氮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仍然是冬小麦高产所必需的,在高施氮量下配施钼肥,钼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并提高氮肥增产效果;高氮条件下施钼能增加冬小麦出苗数、冬至苗数和穗数以及株高、穗长,并使植株、麦穗整齐度增加;施钼处理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高峰在拔节至抽穗期,而缺钼植株则在抽穗至成熟期。施钼植株拔节期、抽穗期功能叶干物重增加,说明功能叶光合能力因施钼而增强;与营养器官相比,钼肥能更显著地增加籽粒产量,对生殖生长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宇   赵宝平   柳妍娣   齐冰洁   苑志强   米俊珍   刘景辉   武俊英  
【目的】探究施氮量对裸燕麦碳氮代谢的影响,明确影响不同裸燕麦品种穗粒数形成差异的氮素调控措施。【方法】选取穗粒数差异大的2个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穗粒数多)和定莜8号(穗粒数少)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0,100和2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氮素供应条件下裸燕麦干物质积累量、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籽粒全氮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1)施氮对2个裸燕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具有增加效应,其中在施氮1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在100 kg/hm2施氮处理下,坝莜1号的干物质积累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籽粒全氮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籽粒产量两年平均值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54.30%,33.35%,22.73%,6.05%,19.65%,23.64%和40.15%,定莜8号分别提高54.90%,34.60%,38.36%,4.66%,17.27%,12.88%和37.36%。施氮量对2个裸燕麦品种碳氮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体现在灌浆期。(3)相关性分析表明,坝莜1号籽粒产量与碳氮代谢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与碳代谢中SP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定莜8号籽粒产量与氮代谢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与G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增施氮肥对2个裸燕麦品种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坝莜1号表现出更优的碳氮代谢活性,实现碳氮代谢与产量同步正相关,SPS活性对产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对定莜8号碳代谢影响较小,但生育后期的氮代谢优势较强,体现在较高的GS活性,从而弥补穗粒数少的不足,提高了籽粒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霞  王鑫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杜晓艳  王月林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对氮素水平的响应,为该地区饲用燕麦高产栽培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依次用N_0、N_(100)、N_(200)、N_(300)表示)对其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N_(200)处理燕麦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甜燕1号和牧乐思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则逐渐增加,均以N_(300)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4个饲用燕麦品种茎、叶、穗及全株的氮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N_(200)处理下氮素含量最高。3)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和全株及甜燕1号茎、叶、穗的氮素积累量均在N_(200)处理下最高。4)在N_(2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DMPE)高于燕王和牧王,但其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氮素农艺效率(NAE)、氮素表观回收率(NRE)均低于燕王和牧王,在N_(3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DMPE和NAE则高于燕王和牧王。[结论]燕王和牧王属于低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属于高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燕王和牧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00 kg/hm~2,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波  燕李鹏  刘桂华  徐梦媛  
【目的】探索遮光和施肥对桢楠Phoebe zhennan苗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可为其苗期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设置全光(A_1,遮光率0%)、1层遮光(A_2,遮光率54.5%)、2层遮光(A_3,遮光率85.3%)等3个遮光水平和不施肥(B_1)、中度施肥(B_2,施复合肥3.3 g·株-1)、大量施肥(B_3,施复合肥6.7 g·株-1)等3个施肥水平,分析遮光、施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1年生桢楠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遮光、施肥和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桢楠的生长和氮素积累(P<0.05),其中A_2B_2处理下桢楠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77.2%、30.3%和62.1%。同样氮素积累量在A_2B_2处理下达最大值,比其他处理平均高68.3%。然而,桢楠苗氮质量分数在A_3B_3处理下达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中等强度的遮光和施肥可提高桢楠幼苗氮素的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过度的遮光和施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图3表4参2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建玲  廖文华  王新军  贾可  孟娜  
【目的】研究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和全磷、土壤全磷、有机磷、Olsen-P、水溶性磷及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及其各形态磷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2年微区筒肥料定位试验。【结果】磷用量150~600 mg.kg-1,白菜产量增加14.9%~21.5%;有机肥用量33.3~133.2 g.kg-1,白菜产量增加18.2%~25.9%;磷用量150、300、600 mg.kg-1及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磷肥,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变化;过量施用磷肥导致白菜对磷的奢侈吸收;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显著增加;土壤Olsen-P占全磷的比重逐渐增加;随有机肥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任婕  张震  周晓楠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_1)、210(N_2)和300 kg/hm~2(N_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_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_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但是4T处理显著降低了谷醇比,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低于JS处理。4T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和迁移的风险。综上,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次追氮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效提高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的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旭东  孙浒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随着缓/控释肥的推广和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简化施肥技术成为未来的一种施肥趋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季雨热同期,基施包膜尿素容易使养分前期释放过快后期养分缺失,无法满足玉米后期生长需求。通过研究包膜尿素施用时期来探究适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施肥方式,简化施肥生产同时保证玉米产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供试夏玉米品种选用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5个试验处理为不施氮处理(CK)、一次施尿素处理(JN)、拔节-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尿素处理(SN)、基施包膜尿素处理(BR)和拔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