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5)
2023(8323)
2022(6904)
2021(6361)
2020(5177)
2019(11444)
2018(11099)
2017(20931)
2016(11627)
2015(12460)
2014(12090)
2013(11968)
2012(10976)
2011(9866)
2010(9885)
2009(9100)
2008(8916)
2007(8219)
2006(7291)
2005(6130)
作者
(36336)
(31214)
(30535)
(28787)
(18921)
(15210)
(13454)
(12198)
(11698)
(10754)
(10658)
(10085)
(9940)
(9678)
(9513)
(9497)
(9215)
(9010)
(8818)
(8530)
(8168)
(7619)
(7392)
(7194)
(7151)
(6953)
(6888)
(6647)
(6297)
(6284)
学科
(47706)
经济(47657)
(45084)
(38660)
农业(29903)
管理(26158)
(17544)
企业(17544)
方法(15958)
业经(15614)
数学(14622)
数学方法(14521)
地方(11770)
中国(11468)
(10632)
贸易(10627)
(10608)
(10398)
农业经济(10058)
(9901)
(9622)
(9179)
(8978)
农村(8967)
及其(7670)
(7666)
土地(7664)
环境(7655)
技术(7593)
发展(7539)
机构
学院(165747)
大学(159262)
(68333)
经济(67113)
(61781)
管理(61588)
研究(59902)
理学(54091)
理学院(53499)
管理学(52565)
管理学院(52308)
农业(47968)
中国(45655)
科学(41223)
业大(39903)
(32714)
(32349)
农业大学(30065)
研究所(29986)
中心(28151)
(26046)
(25023)
(24271)
(23558)
科学院(21448)
财经(21075)
经济管理(20653)
(20590)
北京(19589)
(19532)
基金
项目(120562)
科学(92890)
基金(87083)
研究(81377)
(80382)
国家(79624)
科学基金(65658)
社会(52379)
社会科(49243)
社会科学(49227)
(48983)
基金项目(47576)
自然(44332)
自然科(43223)
自然科学(43201)
自然科学基金(42433)
(40907)
(34180)
教育(33939)
资助(33350)
编号(32067)
(27791)
重点(27447)
(25733)
(25506)
(25282)
计划(25111)
创新(23704)
科研(23627)
科技(23469)
期刊
(79503)
经济(79503)
(66017)
农业(44754)
研究(39934)
学报(37353)
中国(33077)
科学(31521)
大学(27462)
学学(27091)
(21546)
业经(21000)
(17167)
(16348)
金融(16348)
管理(16239)
农业经济(13339)
农村(13254)
(13254)
业大(12791)
问题(12339)
(12148)
农业大学(11230)
技术(10804)
资源(10309)
经济研究(10187)
世界(9874)
科技(9473)
财经(9208)
经济问题(8933)
共检索到237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东  红梅  刘鹏飞  美丽  赵乌英嘎  赵巴音那木拉  李志新  
为了解有机肥施用对耕作黑土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基地进行定点试验,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0 (OM1)、15 000 (OM2)、30 000 (OM3)和45 000 kg/hm~2(OM4)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 628只,隶属于46个类群。结果表明:隐翅甲科、正蚓科和象甲科幼虫等类群对有机肥施用变化适应性最高。OM4处理显著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P0.05)。OM1处理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OM3处理提高丰富度指数,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肥处理后大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表聚性增强。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腐食性为主,并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个体数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线蚓科、隐翅甲科、长足虻科幼虫和金龟甲科幼虫等土壤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有机肥施加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杨学云  张夫道  古巧珍  孙本华  马路军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对陕西黄土区6种长期施肥,即对照组(不施肥,CK)、撂荒(不施肥、不耕种,用ABAND.表示)、施氮磷钾(NPK)、施氮磷钾+秸秆(SNPK)、施氮磷钾+有机肥(MNPK)和施1.5倍(氮磷钾+有机肥)(1.5MNPK)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两年4次共采集72个定点土壤样品,获农田土壤动物标本5495只,隶属6门11纲22目61科2亚科35属。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差异性显著(F=2.24,P<0.007)。土壤动物数量变化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SNPK、NPK、MN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萍  徐演鹏  谭飞  杨忠岐  林英华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黄庆海  刘骅  彭畅  朱平  张树清  张夫道  
【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凤玲  张旭博  孙楠  徐明岗  柳开楼  
【目的】施用有机肥能促进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然而,在全国尺度上量化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的影响研究极其缺乏。因此,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后农田SMBC和SMBN的变化规律,可为不同地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1990年至2017年已发表的文献共70篇(336和222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分别涉及SMBC和SMBN),结合整合分析(Meta分析)从不同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p H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严凤  蒋容  鲜骏仁  杨远祥  杨占彪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边坡防护林对相邻农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分别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地和玉米(Zea mays L.)地为研究样地,分别调查了有边坡防护林和无边坡防护林农田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显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 525只,隶属3门8纲18目25科。优势类群为正蚓科、蚁科、链胃蚓科和地幺蚣科,常见类群为铗科、蟋蟀总科、地蜈蚣科、大赤螨科、狼蛛科和跳蛛科。有边坡防护林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无边坡防护林农田(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目的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农田、居民点园地和“三北”防护林等典型农业土地利用生境作为研究样地,于2003年7月和9月分别进行大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研究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结果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357只,分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5纲9目70科。结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差异显著;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向土壤下层移动,其中7月下移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类群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守臣  张紧紧  冯荣成  邵云  胡永娟  马守田  王文斐  
为了探讨深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的培肥效应,在5年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深耕(DCK)、深耕+有机肥(DOF)、浅耕(SCK)、浅耕+有机肥(SOF)4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含水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深耕处理0~40 cm土层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浅耕,但细菌数量仅在20~40 cm土层显著高于浅耕。增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微生物数量,在0~20 cm土层,DOF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DCK增加了180.6%,53.6%,19.8%,SOF处理分别比SCK处理增加了8.0%,14.2%,36.9%。与浅耕相比,深耕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静  张贺  李双霜  李桂花  张建峰  
【目的】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土壤动物与农田施用有机、无机改良剂的关系,有助于揭示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法】2016—2019年,在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中设施用有机改良剂15 t·hm~(-2)(YJ)、无机改良剂2.25 t·hm~(-2)(WJ)、有机改良剂15 t·hm~(-2)+无机改良剂2.25 t·hm~(-2)(YW)和未施改良剂(CK)4个处理,研究其对0—20 cm表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研究时段,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51只,隶属8纲20目41科44类。其中,大型土壤动物28类,食虫虻科和切叶蚁亚科为优势类群,占所捕获大型土壤动物总数的62.9%;中小型土壤动物14类,螨和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占所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总数的93.0%。土壤动物营养功能类群以腐食性和杂食性为主。数据显示,WJ处理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最多,YJ处理的最少。与CK相比,施用改良剂后土壤中幺蚰科、绥螨科、蛱 科等的数量减少且丰富度指数降低,而蜱螨类动物数量增大而优势度指数偏高。不同年度间,土壤中小型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个体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处理间,Jaccard指数(q)均小于0.50,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低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性。改良剂干扰下螨、甲螨亚目和棘跳科等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位宽度偏高,切叶蚁亚科等大型土壤动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小,但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0.97,显示施用改良剂后土壤动物共有资源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法(NMDS)分析显示,2018年小麦季土壤动物群落与其他年份之间差异显著,玉米季2016年与2018、2019年间有差异。冗余分析(RDA)分析发现,小麦季土壤全氮、有效钾是影响土壤螨类、甲螨亚目、棘跳科、奇蝽科、步甲科数量的主要因子(P<0.05);玉米季土壤有机质、pH是影响土壤螨类、奇蝽科、尖眼覃蚊科、食虫虻科的主要因子(P<0.05)。主效应曲线(PRC)分析表明,有机改良剂处理下,尾足螨科的相对多度在2017年10月达到峰值,食虫虻科和切叶蚁亚科的相对多度在2016年10月达到峰值;有机无机改良剂配施处理下,棘跳科、螨和甲螨亚目的相对多度在2016年10月达到峰值,管蓟马科和奇蝽科在2019年出现并在2019年10月达到峰值,显示土壤动物类群对改良剂的响应不一致。【结论】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低于年度间变化,且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影响砂质潮土中动物群落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作新  廖文华  刘建玲  郝小雨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后,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土壤磷的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磷吸持指数(PSI)逐渐减少,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逐渐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随着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翟云霞  臧建成  苏成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于2014年5-10月对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青稞田、玉米田、油菜田及草地采用直径10 cm×10 cm土钻五点取样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分离和收集土壤动物。共捕获土壤动物872只,隶属于4门12纲30目,共计50种,其中节肢动物构成了西藏林芝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占总体个数的85.68%;其次是线虫动物门,占总体个数的9.51%。Simpson优势度指数D(油菜)>D(草地)>D(青稞)>D(玉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诚  刘东海  乔艳  刘友梅  李双来  陈云峰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晋秀龙  陆林  巩劼  朱永恒  
在赭山风景区选取了3种类型的游道,每种类型游道上分别选取一条与游道垂直的样带,每条样带内按照距游道距离的不同设置4个样点,每个样点的取样面积为30×30 cm2,取枯枝落叶层并以5 cm为一个层垂直向下取4层土样,用手拣法和网筛法拾取大型土壤动物。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039头,隶属于3门8纲22个类群。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H′)、集聚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带和样点的不同土层中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①赭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到游憩活动的影响明显,游憩活动量越大土壤动物捕获量越少;②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呈现递增规律;③在垂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春   叶菁   刘岑薇   林怡   王义祥  
为明确炭基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的改良效果,设计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不同炭基有机肥处理(T1、T2和T3处理炭基有机肥中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下,连续施用5年后,对土壤养分、土壤铜形态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1(有机肥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0.65、0.86和0.90个单位,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4和1.66倍,T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22.7%;只有T3处理对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分配率的影响较大,分别显著降低了21.9%和45.1%;T2和T3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51.5%和37.6%); 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PLFAs总量(增幅分别为15.5%,16.8%和17.2%)。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H和总Cu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炭基有机肥T3处理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Cu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方面的效果最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卢昌泰  肖玖金  张健  
【目的】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_(20))、 0.4(T_(10))、 0.2(T_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T_(10)(30)>T_5(28)>ck(17)。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土壤动物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稻草还田2个月后T_(20)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稻草还田后5个月T_(10)处理优势度指数最高。【结论】农业生产上稻草切碎后覆盖还田宜选择0.8kg·m~(-2)还田量。图3表2参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