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6)
2023(6452)
2022(5438)
2021(4855)
2020(4139)
2019(8876)
2018(8542)
2017(15380)
2016(8864)
2015(9396)
2014(8858)
2013(8682)
2012(7960)
2011(6848)
2010(6631)
2009(6138)
2008(5986)
2007(5300)
2006(4390)
2005(3758)
作者
(30012)
(25343)
(25160)
(23510)
(15795)
(12354)
(11003)
(10067)
(9608)
(8710)
(8702)
(8277)
(8264)
(8247)
(8097)
(7613)
(7603)
(7587)
(7344)
(7272)
(6798)
(6285)
(6003)
(5845)
(5618)
(5602)
(5600)
(5486)
(5294)
(5180)
学科
(28614)
经济(28578)
(23790)
管理(23561)
(18653)
企业(18653)
方法(13940)
数学(12513)
数学方法(12410)
(9429)
(9326)
(8809)
(7522)
贸易(7520)
(7365)
中国(7320)
业经(7105)
农业(6601)
(5764)
财务(5763)
财务管理(5758)
企业财务(5487)
技术(5465)
(5300)
环境(5215)
地方(4575)
(4526)
银行(4474)
产业(4428)
(4426)
机构
大学(122998)
学院(122748)
研究(46314)
(45306)
经济(44413)
管理(43082)
(39446)
理学(38383)
理学院(37873)
管理学(37007)
管理学院(36827)
科学(35198)
中国(32178)
农业(32151)
业大(30041)
(26523)
(25750)
研究所(25045)
农业大学(21448)
中心(20511)
(18770)
(18050)
(17831)
(17283)
(17226)
(16391)
实验(16315)
科学院(16102)
实验室(15616)
财经(15593)
基金
项目(94595)
科学(71867)
基金(69354)
(66564)
国家(66053)
研究(56268)
科学基金(53823)
自然(39348)
自然科(38475)
自然科学(38448)
(38184)
自然科学基金(37814)
基金项目(37431)
社会(35565)
社会科(33784)
社会科学(33773)
(33048)
资助(27408)
教育(24821)
计划(22860)
重点(22176)
科技(21385)
(20146)
(19968)
(19747)
科研(19603)
编号(19441)
(19412)
创新(18989)
(18291)
期刊
(43056)
经济(43056)
学报(36908)
(35072)
科学(27710)
研究(27186)
大学(25279)
学学(24860)
农业(23788)
中国(23155)
(14481)
管理(13598)
(13125)
业大(12123)
农业大学(10395)
(9285)
(8398)
金融(8398)
科技(7899)
经济研究(7738)
业经(7613)
中国农业(7446)
林业(7352)
财经(7280)
技术(7229)
自然(6654)
教育(6536)
(6191)
问题(6022)
自然科(5775)
共检索到16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赵爽  袁玉娟  胡江  沈其荣  
报道了一种专性微生物有机肥(BOF)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连续3季的盆栽试验中,施用该种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尤其是在营养钵育苗土和大盆钵移栽土中都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BOF+BOF)防治效果最佳,三季的防治率依次分别为85.7%、75.0%和100.0%。棉花黄萎病爆发前期BOF+BOF处理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对照的1倍以上。表明微生物有机肥通过提高植株体内防御性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棉花植株对黄萎病的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启尧  赵庚星  赵永昶  杨婧文  张术伟  李涛  李建伟  潘登  涂强  
为探究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棉花长势响应,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轻度、中度盐渍棉田,布设不同种类生物产品、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的棉花田间试验,采集土壤盐分、棉花株高、SPAD值、冠层NDVI等数据,以各处理间的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微生物菌肥对盐渍棉田的降盐效果及其棉花的长势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生物产品处理均有一定降盐效果,表层和下层、根际和垄间含盐量均有所下降。轻度盐渍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7.03%~35.06%,株高增幅9.76%~15.40%,SPAD值增幅12.97%~22.64%,NDVI值增幅12.58%~19.85%,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中度盐渍化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6.18%~31.85%,株高增幅10.02%~17.12%,SPAD值增幅13.67%~15.55%,NDVI值增幅9.22%~18.69%,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最为明显。综合看,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和长势促进效果,优于有机物+有益微生物处理,优于商品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的推荐施用量1 500 kg/hm~2。本研究证明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明显降盐效果,并对棉花的长势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滨海盐渍农田生物改良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诚  刘东海  乔艳  刘友梅  李双来  陈云峰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慧  王双磊  李金埔  秦都林  张美玲  聂军军  毛丽丽  宋宪亮  孙学振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风革  霍云倩  孙艺  肖燕  杨高文  张英俊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效果,从地下部角度分析并阐明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为构建高产草地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呼伦贝尔地区采用原位定位试验(连续2年施肥)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不施肥、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与不施肥(CK)或者普通有机肥(OF,9 000 kg·hm(-2))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BOF,9 00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非量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春   叶菁   刘岑薇   林怡   王义祥  
为明确炭基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的改良效果,设计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不同炭基有机肥处理(T1、T2和T3处理炭基有机肥中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下,连续施用5年后,对土壤养分、土壤铜形态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1(有机肥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0.65、0.86和0.90个单位,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4和1.66倍,T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22.7%;只有T3处理对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分配率的影响较大,分别显著降低了21.9%和45.1%;T2和T3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51.5%和37.6%); 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PLFAs总量(增幅分别为15.5%,16.8%和17.2%)。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H和总Cu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炭基有机肥T3处理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Cu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方面的效果最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南豫   朱水英   蒋栋   杨盛蝶   牛国庆   韩鑫   文涛   袁军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干旱胁迫下施用液体有机肥对玉米和小麦生长、抗逆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温室内进行,以玉米‘京科糯2000’,小麦‘烟农99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trol)、化肥处理(CF)、液体有机肥处理(OF)、贵州木霉NJAU4742液体生物有机肥处理(OF_T)、贝莱斯芽胞杆菌SQR9液体生物有机肥处理(OF_B)。随后停止正常浇水并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维持10%左右,干旱胁迫2周并测定各处理生物量、根系生长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变化并分析不同液体肥料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下,与CF相比,OF、OF_T和OF_B分别提高了192.5%、162.5%和127.5%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积累;158.2%、121.3%和142.7%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积累;180.9%、4306.2%和8025%的根长增加量。此外,干旱条件下,OF、OF_T和OF_B相比CF增强了124.5%、96.2%和148.2%的CAT酶活;72.4%、154.3%和191.6%的SOD酶活。小麦中结果相似,OF、OF_T和OF_B相比CF增加了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促进根系发育。相比CF,OF、OF_T和OF_B处理间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OF、OF_T和OF_B相比CF,富集了芽胞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蛭弧菌(Bdellovibrio)等细菌以及Saitozyma属、木霉属(Trichoderma)和Gongronella等真菌属。此外,富集的微生物属与干旱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的生物量积累和抗氧化酶等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液体有机肥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和小麦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多种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梦娇  黄莺  易维洁  刘洋  陈忠莎  
为探明植烟土壤有机肥氮素的分解规律,采用田间根区取样的方式,在等氮量(有机氮占20%)条件下,研究牛粪、秸秆、油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功能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氮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数量、氮素含量较单施化肥的土壤有不同程度升高。氨化菌、亚硝化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种在烟草旺长期以及成熟期明显增高,之后降低较快,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牛粪、油枯处理在烟草生长伸根期及旺长期氨化菌数量增加较快,有利于有机氮素分解,同时反硝化菌数量增长缓慢,降低了无机态氮素的分解。施秸秆前应调节碳氮比后再施入土壤,以促进秸秆中有机态氮素的分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凤玲  张旭博  孙楠  徐明岗  柳开楼  
【目的】施用有机肥能促进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然而,在全国尺度上量化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的影响研究极其缺乏。因此,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后农田SMBC和SMBN的变化规律,可为不同地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1990年至2017年已发表的文献共70篇(336和222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分别涉及SMBC和SMBN),结合整合分析(Meta分析)从不同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p H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芬  马利平  乔雄梧  郝变青  
3种蔬菜经沤肥浸渍液 (猪粪、马粪、牛粪浸渍液 )处理后 ,黄瓜叶内过氧化氢酶 ,青椒叶内多酚氧化酶和番茄叶内 β - 1,3-葡聚糖酶活性及黄瓜叶内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加。青椒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β - 1,3-葡聚糖酶活性增幅较小。上述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增高表明植物抗病性的增强 ,说明沤肥浸渍液对 3种蔬菜的抗病性具有诱导效应。沤肥浸渍液中 ,猪粪浸渍液的诱导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晓日  郑国砥  刘晓燕  孙振涛  杨劲峰  战秀梅  
【目的】揭示有机氮肥的矿化-固持周转过程机理,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同位素15N交叉标记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施化肥、单施猪粪、猪粪与化肥配施、玉米秸与化肥配施、麦秸与化肥配施等5种施肥方式下,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在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数量、来源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玉米的供氮特征。【结果】各处理在同一生育期微生物量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所施肥料种类的不同。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玉米各个生育期数量与来源不同,施入的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贡献大,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贡献较小,土壤氮仍是构成微生物量氮的主要来源。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氮素存在竞争关系,在氮素胁迫条件下,竞争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王月玲  陈心想  赵军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娄)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娄)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雪纯  张君红  冯魁亮  王涛  夏宇康  马超然  龙明秀  何树斌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宏  刘西莉  刘鹏飞  周立刚  王红梅  李健强  
测定了 15 %·霜·福种衣剂包衣西瓜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几项指标。结果表明 ,种衣剂包衣对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的子叶长、子叶宽和株高无显著影响 ;使幼苗主根长、须根数和百株鲜重分别增加了15 %、2 2 %和 7% ,植株体内丙二醛的积累量下降了 5 9% ,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和多酚氧化酶 (PPO)的活性分别提高了 4 6 %、4 3%、31%和 5 7% ,差异显著。说明种衣剂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安全 ,并能促进幼苗生长 ,提高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任依  姜培坤  鲁长根  邵建均  周雪娥  陈俊辉  
【目的】探究炭基肥施用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和新型肥料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嘉湖平原典型稻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土壤为青紫泥稻田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炭基肥(BF)及有机肥替代50%化肥(OF),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投入量一致。处理开始于2019年6月,于2019年11月水稻Oryza sativa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组分质量分数、细菌、真菌和古菌丰度及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结果】与CF处理相比,BF和OF处理对土壤pH、总碳、易氧化态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而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与ck相比,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164%)、细菌16S rRNA(35%)和真菌18S rRNA基因拷贝数(98%)及真菌/细菌比(50%),而BF处理对上述指标无影响。3种施肥处理对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均无影响,而BF和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α-葡萄糖苷酶(111%和136%)、纤维二糖苷酶(77%和1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109%和177%)和酸性磷酸酶(97%和199%)活性,OF处理平均提高幅度高于BF处理。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和氮、真菌丰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相比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和炭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丰度,对促进稻田土壤养分周转具有重要意义。图2表3参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