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9)
2023(7520)
2022(6301)
2021(5797)
2020(4886)
2019(10701)
2018(10405)
2017(18785)
2016(10923)
2015(11901)
2014(11483)
2013(11146)
2012(10523)
2011(9204)
2010(9058)
2009(8496)
2008(8568)
2007(7787)
2006(6693)
2005(5797)
作者
(36774)
(30860)
(30796)
(28789)
(19421)
(15298)
(13632)
(12234)
(11763)
(10792)
(10580)
(10380)
(10078)
(9984)
(9864)
(9540)
(9382)
(9300)
(8970)
(8788)
(8163)
(7712)
(7502)
(7086)
(6909)
(6846)
(6846)
(6778)
(6437)
(6389)
学科
(37314)
经济(37263)
管理(30004)
(29105)
(23364)
企业(23364)
方法(17908)
数学(15762)
数学方法(15513)
(12588)
(11500)
(10702)
中国(9642)
(9281)
贸易(9277)
(9075)
业经(8488)
农业(7818)
(7364)
(6836)
财务(6823)
财务管理(6808)
技术(6595)
企业财务(6446)
环境(6338)
地方(6106)
(5973)
银行(5912)
理论(5735)
(5608)
机构
大学(156608)
学院(155349)
研究(57948)
(56283)
经济(55072)
管理(53923)
理学(47344)
理学院(46687)
管理学(45449)
管理学院(45222)
(44494)
科学(43117)
中国(41511)
农业(36099)
业大(34640)
(33281)
(32814)
研究所(30667)
中心(25981)
(24454)
农业大学(24109)
(23377)
(21550)
(20829)
北京(20157)
(20106)
财经(19918)
(19285)
技术(18934)
科学院(18889)
基金
项目(113318)
科学(85637)
基金(82117)
(77940)
国家(77314)
研究(68851)
科学基金(62988)
自然(45690)
(44870)
自然科(44684)
自然科学(44655)
自然科学基金(43895)
基金项目(43877)
社会(42750)
社会科(40466)
社会科学(40452)
(39007)
资助(33666)
教育(30998)
重点(26516)
计划(26310)
编号(24690)
科技(24591)
(23641)
(23438)
(23347)
科研(23316)
创新(22122)
(21940)
(20478)
期刊
(57822)
经济(57822)
学报(43325)
(39579)
研究(37643)
科学(33630)
中国(30431)
大学(30404)
学学(29582)
农业(26688)
(19070)
管理(18575)
(14564)
业大(13551)
教育(11960)
(11645)
金融(11645)
农业大学(11628)
(11514)
技术(10700)
财经(9739)
经济研究(9693)
科技(9520)
业经(9448)
林业(8931)
(8373)
问题(7794)
自然(7775)
中国农业(7726)
(7000)
共检索到221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少博  宋健  禄彩丽  杨文英  张劭恺  李建贵  
【目的】为探讨施用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新疆灰枣中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灰枣中cAMP(环磷酸腺苷)为研究对象,选择9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大田试验,果实成熟期,采集灰枣枣果和土壤样品,进行枣果中cAMP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指标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空白,无论是单一功能微生物菌剂还是复合微生物菌剂,都会影响灰枣中cAMP含量的提高;灰枣中cAMP的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表现不一样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部分微生物菌剂处理条件下,灰枣中cAMP的含量与土壤养分之间表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提高灰枣中cAMP的含量,就不同微生物菌剂来说,P18(1)处理下灰枣中cAMP含量最高,其次为N22P8P18K7(7),然后以此为N22(9)、P13(3)、P15P8K7(5)、P13P4K3(6)、P15(2)、K7(8)、P7(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智  景仕豪  周楠  张晓彤  冯丽荣  章圣龙  
【目的】探究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菌剂及其施用量,为番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巴德丽1号’为供试番茄品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J1、J2、J3、J4),设3种施用量水平,分别为1×10~3,1×10~5,1×10~7 CFU/株,记为T1、T2、T3,进行完全组合试验设计,共计12个处理,分别为J1T1、J1T2、J1T3、J2T1、J2T2、J2T3、J3T1、J3T2、J3T3、J4T1、J4T2、J4T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番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以及果实品质。【结果】7月14日,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均高于CK,其中J4T2处理番茄植株株高和茎粗均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7月3日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达到峰值,此时J4T2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与CK相比,喷施J1、J2、J3、J4菌剂均能提高番茄根系活力,但只有喷施J4菌剂处理与CK之间有显著差异。7月3日至7月14日,与CK相比,喷施J1、J2、J3、J4菌剂均降低了叶片MDA含量,其中喷施J4菌剂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番茄植株的生长,各处理叶片中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处理SOD活性均于7月3日达到峰值,此时喷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处理J4T2的SOD活性最高;随着番茄植株的不断生长,叶片中的POD活性不断升高,其中J3、J4菌剂对POD活性影响较大。与CK相比,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J4T2处理的以上指标均为最高;4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以J4T2处理最低。【结论】添加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改善保护酶活性与果实营养品质,其中J4T2处理的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保华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肖娴  张晟  卫国华  吉昕华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的潜在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选用化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研究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养分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长各时期,与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最高峰时,分别高43.43%和9.75%、18.75%和23.91%、2.82%和4.29%;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和施用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47.37%和21.05%;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的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1.28%和42.78%、 24.47%和32.44%、33.34%和31.47%;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有效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肥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_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日葵则主要吸收K~+,其含量较CK提高12.90%。综上,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盐离子积累量及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量,4种作物中,以高丹草和油用向日葵表现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政   刘久羽   李智   李博   李莹   敖金成  
【目的】探究不同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连作土壤改良及连作障碍消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连作烤烟后添加有益菌哈茨木霉菌剂T-22(T1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剂(T2处理)、哈茨木霉菌剂T-22+枯草芽孢杆菌剂(T3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结果】相较于不施有益菌(对照,CK),施用有益菌剂可提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其中,在10个环境因子中,速效磷(AP)含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4.97%)最高,碱解氮(AN)含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6.91%)最高,蔗糖酶(SC)活性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6.75%)次之;可提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特有OTUs数;可改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的指示物种丰度,其中,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T1处理的指示物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T1处理的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12.2%和25.0%,Minimedusa属为T3处理的指示物种。单施细菌有益菌剂可降低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代谢途径的丰度,单施真菌有益菌剂则相反;单施真菌、细菌与真菌有益菌剂混施可提高烤烟根际土壤真菌代谢途径的丰度。【结论】施用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改良效应,其中,哈茨木霉T-22的施用效果较好,可用于烤烟连作障碍防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贺善睦   姚拓   雷杨   付卫刚   杨晓蕾   李琦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猫尾草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100%(375 kg·hm~(-2))、85%(320 kg·hm~(-2))、70%(263 kg·hm~(-2))、55%(206 kg·hm~(-2))化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猫尾草农艺性状、根系形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猫尾草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根长和茎粗较对照分别提高49.87%、85.11%、30.33%、27.53%和36.8%,差异显著(P<0.05);牧草相对饲用价值(RFV)较对照提高46.39%,差异显著(P<0.05)。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猫尾草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直径均为各处理最优。70%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根体积较对照提高89.79%,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猫尾草促生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猫尾草施肥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健  刘伟峰  魏喜喜  禄彩丽  张梅  李建贵  张磊  
【目的】研究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干旱区不同土壤类型骏枣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枣园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棕漠土及灌淤土骏枣园作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无拮抗微生物菌剂组合处理,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化学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型骏枣园土壤,枣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起到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同一种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用效果不同,但总体上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灌淤土类型骏枣园土壤的作用效果更好,说明枣专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磷养分关系密切。【结论】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且施用效果会因土壤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不同有机肥种类对土壤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4年 2 9茬连续施肥 ,土壤的复合体组成较对照发生了改变 ,0~ 2 μm粒级的含量减少 ,2~ 1 0 μm粒径颗粒所占的比重增加 ,其它粒级变化较小。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 :2~ 1 0μm>50~ 1 0 0μm >1 0~50 μm,尽管 1 0~ 50 μm粒级有机碳、全氮与全磷的含量都最低 ,但因该粒级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多 ,因此该粒级中 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长期连续施肥后土壤及不同粒级中 C、N、P的含量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柱青  金胜昔  梁晓敏  武松伟  胡承孝  
为指导微生物菌剂在柑橘的合理施用并提高柑橘果实的产量及品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分析3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复合菌剂对温州蜜柑土壤肥力、树体营养、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微生物菌剂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复合菌剂相较于单菌处理更能改善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稳定产量;不同微生物菌剂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通过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叶片全磷、土壤磷酸酶及速效磷是显著影响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剂都有改善土壤磷活化、提高土壤有效磷、促进树体对磷的吸收并最终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其中复合微生物菌剂效果更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其伟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喻夜兰  张玉平  陈煦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室内模拟堆肥的方法,研究了5组不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2,菌剂3,菌剂4促进了发酵原料升温的提前和高温期的延长,发酵30d后,3个处理的T值即(终点C/N)/(初始C/N)降到了0.6,种子发芽率达到了80%,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68%,17.04%,16.82%;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0.19%,42.05%,39.19%;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7.74%,37.23%,35.09%,比其他菌剂和对照效果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江波  李钠钾  秦平伟  陈庆明  汪代斌  江厚龙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适应性,本文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地膜覆盖(T1)、小麦秸秆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等3种处理和无覆盖(CK)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栽培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效果,以T2最好,T3次之,覆盖塑料地膜的效果最差。地面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也降低了径流液中硝态氮、全磷和钾离子的浓度,起到了保肥的作用。其中,覆盖秸秆的保肥供肥效果最好,覆盖塑料地膜次之,裸地栽培的效果最差。覆盖地膜降低了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揭膜后又逐渐恢复到裸地栽培水平;覆盖秸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其中覆盖秸秆的效果好于覆盖玉米秸秆。【结论】地表覆盖可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保水保肥特性,以覆盖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楠  张燕钊  滕秋梅  何成新  孙英杰  张中峰  徐广平  
【目的】探索复合微生物肥配施农家肥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复合微生物肥在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火龙果园开展施用农家肥、复合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田间试验,设9个施肥处理(T1~T9处理),以不施农家肥和不施复合微生物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火龙果园的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1、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抑制真菌生长,增强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T9处理(复合微生物肥3.0 kg/株+农家肥2.5 kg/株)对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其土壤SOM、TN、TP、TK、AN、AP和AK含量分别较CK提高65%、31%、83%、37%、62%、47%和31%,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增加22%、86%、63%和84%,真菌数量减少49%,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51%、60%、162%、55%和83%。【结论】在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配施复合微生物肥和农家肥,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酵母菌数量及抑制真菌数量和增强土壤酶活性而改善土壤地力条件,尤其以施用2.50 kg/株农家肥+3.00 kg/株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前兵  杨玲  张旺锋  罗宏海  张亚黎  王进  
目的探讨干旱区绿洲棉田农艺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的影响,揭示农艺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以膜下滴灌和常规漫灌2种灌溉方式为主区,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2种处理为裂区,4种施肥处理:单施有机肥(为腐熟鸡粪,OM)、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和不施肥(CK)为裂裂区。于棉花出苗后开始测定土壤异氧呼吸强度,并于每年棉花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和分析不同农艺措施下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结果干旱区绿洲棉田不同农艺措施两两交互及3种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东  宋润科  马俊永  曾昭海  
为研究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6种不同氮磷施用量处理下土壤细菌、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施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16SrRNA基因、氨氧化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和反硝化细菌nirK和nosZ基因拷贝数;2)与不施肥相比,低水平(T1)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和氨氧化古菌数量,中低水平(T2)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氨氧化细菌数量,中、高水平(T3-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数量,但施氮磷肥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3)各处理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K和nirS基因,nirK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S基因;4)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微细菌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硝态氮含量与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数量显著相关,但与反硝化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长期施用氮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且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对氮磷肥施用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