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1)
- 2023(10083)
- 2022(8511)
- 2021(7763)
- 2020(6466)
- 2019(13960)
- 2018(13643)
- 2017(24863)
- 2016(13700)
- 2015(14636)
- 2014(13732)
- 2013(13103)
- 2012(11664)
- 2011(10525)
- 2010(10273)
- 2009(9797)
- 2008(9141)
- 2007(8020)
- 2006(6875)
- 2005(5934)
- 学科
- 济(44504)
- 经济(44419)
- 管理(37328)
- 业(34511)
- 企(27074)
- 企业(27074)
- 方法(18870)
- 数学(16519)
- 数学方法(16320)
- 农(15763)
- 财(13137)
- 中国(12508)
- 学(12456)
- 业经(11146)
- 贸(11018)
- 贸易(11015)
- 制(10871)
- 易(10756)
- 农业(10352)
- 环境(8227)
- 务(7809)
- 财务(7789)
- 财务管理(7776)
- 银(7656)
- 地方(7612)
- 银行(7596)
- 技术(7506)
- 企业财务(7331)
- 体(7265)
- 行(7209)
- 机构
- 学院(185091)
- 大学(182565)
- 济(69288)
- 经济(67924)
- 管理(67070)
- 研究(64754)
- 理学(58640)
- 理学院(57915)
- 管理学(56707)
- 管理学院(56407)
- 中国(47457)
- 农(44930)
- 科学(44708)
- 京(38009)
- 业大(36678)
- 农业(35948)
- 所(34362)
- 研究所(31841)
- 财(31493)
- 中心(29342)
- 江(26860)
- 财经(25181)
- 农业大学(24275)
- 院(23716)
- 北京(23133)
- 经(22923)
- 范(22844)
- 师范(22444)
- 省(22282)
- 州(21317)
- 基金
- 项目(135209)
- 科学(104097)
- 基金(97727)
- 家(90264)
- 研究(89934)
- 国家(89547)
- 科学基金(74315)
- 社会(57237)
- 社会科(54136)
- 社会科学(54125)
- 省(53706)
- 基金项目(52241)
- 自然(51066)
- 自然科(49843)
- 自然科学(49819)
- 自然科学基金(48949)
- 划(46100)
- 教育(40651)
- 资助(38390)
- 编号(34896)
- 重点(31274)
- 创(28738)
- 发(28714)
- 部(28354)
- 计划(28220)
- 创新(26986)
- 科研(26903)
- 成果(26097)
- 科技(25164)
- 业(24616)
共检索到26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令中 顾万荣 林亚男 曲天明 艾俊国 赵先龙 李晶 魏湜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设置了0-N(不施氮)、70-N(195kg/hm2)、100-N(279kg/hm2)、130-N(362kg/hm2)四个氮肥处理,来研究施氮量对高密度种植下寒地春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氮肥处理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Fv/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呈倒"V"趋势变化,均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100-N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0-N处理下的玉米功能叶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抑制最弱。吐丝期100-N处理的LAI(叶面积指数)数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后100-N处理群体LAD...
关键词:
施氮量 春玉米 高密种植 光合生理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令中 孟瑶 顾万荣 杨振芳 李晶 魏湜
本文选择耐密品种东农253为试验材料,设置超高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在玉米拔节期开沟施入4个氮肥梯度,即0-N(不施氮)、70-N(195 kg/hm2)、100-N(279 kg/hm2)、130-N(362 kg/hm2),研究东北地区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00-N(279 kg/hm2)时玉米功能叶片的SPAD值最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最大,群体冠层透光率最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为最佳;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拔节期100-N(279 kg/hm2)追肥有利于东农253产量潜力的发挥,...
关键词:
超高密度 春玉米 氮肥 光合特征 氮代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红光 袁静超 刘剑钊 闫孝贡 张洪喜 梁尧 任军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
关键词:
春玉米 籽粒产量 高密度 施氮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靳鲲鹏
为探明在9.0万株/hm2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最佳的株行距配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DH1.等行距40.0 cm,DH2.等行距50.0 cm,DH3.等行距60.0 cm,DH4.等行距70.0 cm,DH5.等行距80.0 cm,DH6.等行距90.0 cm,KH1.宽窄行(53.3 cm+26.7 cm),KH2.宽窄行(66.7 cm+33.3 cm),KH3.宽窄行(80.0 cm+40.0 cm),KH4.宽窄行(93.3 cm+46.7 cm),KH5.宽窄行(106.7 c
关键词:
玉米 高密度 行距配置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春玉米 产量性状 光合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宗贵 孙磊 王浩 王淑兰 王小利 李军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华 齐华 张卫建 于吉琳 宋振伟 刘颖 郑成岩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株型 光合产物 生理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亚娟 韩霜 沙莎 何闻静 罗红兵 陈平平 易镇邪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 梁茜 葛均筑 郑志广 张垚 马志琪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关键词:
施氮量 密度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婷婷 李军 司政邦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勇 李迪秦 唐启源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超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源库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比叶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每穗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其库容量下降,但高密度处理(9.67万株/hm2)的产量显著提高,比6.75、8.25万株/hm2处理分别高7.3%、7.1%;粒叶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茎鞘和叶的物质输出率均为负值;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SPAD值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吐丝期比叶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杨峰 董飞 王苗 贾亚琴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仕军 朱振闯 陈志君 杨丹 张旭东
【目的】探求不同颜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田间地温、耗水量、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挖掘旱作雨养玉米水分生产潜力。【方法】2016—2018年开展了3种覆盖处理(裸地、透明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和3种种植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的栽培试验,定位监测0—25 cm土壤耕层温度和0—12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生育前期,透明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处理,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裸地处理;种植密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拔节期以后的土壤耕层积温下降;从全生育期耗水量看,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覆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裸地处理;无论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玉米耗水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黑色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较透明地膜分别高4.3%和4.6%,较裸地分别高9.2%和13.3%;在相同覆盖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处理下,地膜覆盖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黑色地膜覆盖平均比透明地膜覆盖获得的利润多807.82元/hm~2。【结论】黑色地膜覆盖结合高密度(90 000株/hm~2)栽培模式,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基础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本研究可为东北雨养旱作玉米进一步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及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