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7)
- 2023(8395)
- 2022(7030)
- 2021(6195)
- 2020(5150)
- 2019(11434)
- 2018(10828)
- 2017(19774)
- 2016(11152)
- 2015(12142)
- 2014(11514)
- 2013(11384)
- 2012(10605)
- 2011(9515)
- 2010(9470)
- 2009(8597)
- 2008(8377)
- 2007(7531)
- 2006(6782)
- 2005(5884)
- 学科
- 济(41043)
- 经济(40989)
- 管理(30224)
- 业(29457)
- 企(22594)
- 企业(22594)
- 方法(19254)
- 数学(17274)
- 数学方法(17084)
- 农(12896)
- 财(12033)
- 学(12014)
- 中国(10705)
- 业经(9561)
- 税(9544)
- 贸(9381)
- 贸易(9379)
- 易(9155)
- 农业(9080)
- 税收(8938)
- 收(8900)
- 制(7435)
- 技术(7139)
- 环境(7009)
- 务(6729)
- 财务(6723)
- 财务管理(6709)
- 地方(6695)
- 企业财务(6383)
- 银(6007)
- 机构
- 大学(161985)
- 学院(160147)
- 济(62641)
- 研究(62070)
- 经济(61441)
- 管理(56524)
- 理学(49605)
- 理学院(48965)
- 管理学(47841)
- 管理学院(47601)
- 农(44748)
- 中国(44172)
- 科学(44105)
- 农业(36332)
- 京(34930)
- 所(34523)
- 业大(34424)
- 研究所(32106)
- 财(28559)
- 中心(27093)
- 江(24325)
- 农业大学(23739)
- 省(22679)
- 财经(22646)
- 院(22525)
- 北京(21542)
- 经(20800)
- 科学院(20181)
- 室(20125)
- 业(19865)
- 基金
- 项目(117537)
- 科学(90458)
- 基金(86255)
- 家(81900)
- 国家(81277)
- 研究(73468)
- 科学基金(66487)
- 自然(47519)
- 社会(46568)
- 自然科(46422)
- 自然科学(46402)
- 省(45854)
- 基金项目(45701)
- 自然科学基金(45656)
- 社会科(44209)
- 社会科学(44193)
- 划(40645)
- 资助(34944)
- 教育(33006)
- 重点(27753)
- 计划(26731)
- 编号(26009)
- 发(25065)
- 部(25051)
- 创(24828)
- 科技(24168)
- 科研(24113)
- 创新(23396)
- 业(22877)
- 农(20626)
共检索到233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单新河 张运龙 王显国 孙洪仁 吴吉馯 薛浩杰
为探究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梯度,施氮量分别为0 kg·hm-2(N0)、45.6 kg·hm-2(N1)、91 kg·hm-2(N2)和137 kg·hm-2(N3),测定燕麦全生育时期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综合评估氮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开花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10.83%~10.92%(P<0.05);燕麦完熟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5.37%~8.53%(P<0.05)。2)燕麦抽穗期到完熟期,生物量对氮肥响应与施用量有关,45.6 kg·hm-2(N1)较N0未改变生物量,N2和N3较N0显著增加生物量26.60%-48.33%(抽穗期除外),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燕麦孕穗期到完熟期,施氮显著提高燕麦氮素吸收量;燕麦整个生育时期,各施氮处理生物量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累积均呈增加趋势;N2处理燕麦氮素吸收量累积和累积速率要高于N3处理。4)随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各生育时期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降低。综上,在科尔沁沙地,与45.6 kg·hm-2和137 kg·hm-2相比,91 kg·hm-2是该地区燕麦生产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可为燕麦生产力提升及氮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燕麦 生物量累积 养分吸收量 科尔沁沙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学超 胡跃高 钱欣 任长忠 林叶春 郭来春 王春龙 曾昭海
以白绿11号和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30、60、90和120kg/hm2)对绿豆‖燕麦间作系统生产力、生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燕麦具有间作产量优势,间作系统比单作系统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0%。间作系统生产力、生物产量、氮素吸收率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施氮或施氮量较低时,燕麦与绿豆间作通过种间氮营养互补机制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当量比(LER)、生物产量及氮积累量;高氮肥量和种间互作使作物发生氮素"奢侈吸收",且高氮条件下,豆科固氮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发生"氮阻遏"。
关键词:
绿豆 燕麦 生物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霞 王鑫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杜晓艳 王月林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对氮素水平的响应,为该地区饲用燕麦高产栽培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依次用N_0、N_(100)、N_(200)、N_(300)表示)对其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N_(200)处理燕麦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甜燕1号和牧乐思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则逐渐增加,均以N_(300)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4个饲用燕麦品种茎、叶、穗及全株的氮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N_(200)处理下氮素含量最高。3)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和全株及甜燕1号茎、叶、穗的氮素积累量均在N_(200)处理下最高。4)在N_(2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DMPE)高于燕王和牧王,但其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氮素农艺效率(NAE)、氮素表观回收率(NRE)均低于燕王和牧王,在N_(3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DMPE和NAE则高于燕王和牧王。[结论]燕王和牧王属于低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属于高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燕王和牧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00 kg/hm~2,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席本野 王烨 贾黎明
【目的】为滴灌施肥下的毛白杨提供合理的氮(N)肥管理建议。【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B301)速生纸浆林(林龄35年)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研究施N量和施N频率对毛白杨生物量积累和N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为施N量115(N_(115)),230(N_(230))和345(N_(345))kg·hm(-2)a(-1)和施N频率[每年分4次施入(F4)和2次施入(F2)]所组成的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只灌溉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试验期间,对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N吸收量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
关键词:
滴灌施肥 三倍体毛白杨 生物量 N吸收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相芬 周川姣 周顺利 胡跃高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越多,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穗部氮积累量、转移量和花后吸收量越多,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阶段吸收比例在低氮处理有苗期提高、灌浆后期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移率则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收获指数以中低施肥处理最高,不施肥或最高施氮处理最低。氮生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代平 宋海星 官春云 刘强 陈社员 姚雪梅
为了给油菜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依据,对油菜生长期间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量及氮素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物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其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累积方程求导得到其累积速率,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速率不同,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播种后126~156 d;氮素累积量从苗期到抽薹期增长较快,抽薹末期到开花末期有所下降,开花末期以后缓慢上升;随着生育期的进程植株含氮量持续下降,进入生殖生长期后生殖器官含氮量明显高于营养器官;氮素生理效率在开花期以前变化较小,开花期以后明显增加,在角果形成期达最高值.
关键词:
油菜 生物量 氮素吸收量 氮素生理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和施氮量及其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宽膜覆盖使春玉米增产17.8%,且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吐丝前积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并使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素吸收效率(NUP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9%,21.4%,23.5%,12.2%和4.23百分点。施氮实现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增长,且能够显著影响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提高吐丝后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NDGPE(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HI(氮收获指数)、NUTE、NUPE、NUE、AEN、NPF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最佳产量和施氮量,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处理减少施氮55 kg/hm~2,产量增加12.3%。宽膜覆盖和适宜施氮量相结合,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和吸收利用,从而实现高产和高氮肥生产力,达到节肥增产。综合考虑春玉米籽粒产量、氮素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贵州高海拔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宽膜覆盖种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 kg/hm~2,其产量可达11 404.3 kg/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黄铁平 夏海鳌 李向阳 左光华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
关键词:
施氮量 旱地小麦 氮素吸收转运 硝态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于振文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减小,表明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昊 杨阳 张宸 罗宇 张应榕 王娟红 蒋平安 盛建东 陈波浪
【目的】为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棉田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棉花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产量等指标。【结果】①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壤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各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硝态氮在蕾期0~20 cm土层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N450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7%~140%。铵态氮含量苗期丰盈,盛铃期明显缺乏;而硝态氮含量苗期缺乏,盛铃期丰盈。②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含量、皮棉产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N300处理下达到最大,N300处理下棉株根、茎、叶、蕾花铃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16、20.33、7.47、10.84 g/plant;氮素积累量为304.00 kg/hm~(2),蕾花铃的氮素积累量占比较高,为32.17%,较其他处理高3.95%~5.27%;籽棉产量达到6574.8 kg/hm~(2),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21.23%~67.54%,氮肥利用率提高6.85%~20.88%,农学利用率提高2.86%~6.66%。【结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棉花干物质量、氮积累量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氮利用效率降低,增产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施氮量 棉花 土壤速效氮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永胜 胡跃高 曾昭海 钱欣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本文研究了生物菌肥对裸燕麦光合生理、氮素积累的影响及适宜的生物菌肥喷施时期,为裸燕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在吉林白城以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R1(不拌种)为对照、R2(菌肥拌种)、R3(菌肥拌种+菌肥三叶期喷施)、R4(菌肥拌种+菌肥孕穗期喷施)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有助于裸燕麦茎、叶、穗中全氮含量的积累,三叶期喷施,穗中积累氮素最多,孕穗期喷施,茎和叶中含量较高;生物菌肥可以提高裸燕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光能利用效率(LUE);菌肥拌种结...
关键词:
燕麦 生物菌肥 光合生理 氮素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凤 卢树昌 王威
为提高设施农田氮素利用,减少土壤氮素积累,选用填闲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为供试作物,设计6个不同用量水平生物炭,即C1(0)、C2(0.5%)、C3(1%)、C4(2%)、C5(4%)、C6(8%),研究生物炭施用对夏填闲作物氮素吸收及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填闲作物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吸氮量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填闲糯玉米C3处理地上部吸氮量最大(142.69 kg/hm~2),而填闲饲用甜高粱是C4处理最优(132.43 kg/hm~2);填闲糯玉米不同处理土壤全氮降低幅度为2.5%~11.0%,其中C3处理降低最多(15.4%),各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填闲饲用甜高粱除C6处理外,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为1.4%~15.5%,C3处理降低最多;种植饲用甜高粱后,不同处理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种植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不同用量生物炭与填闲作物结合种植均能提高设施土壤C/N值,施用生物炭后有利于增加有机碳含量,种植填闲作物能降低后茬生长初期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后茬作物生长时期氮素的供给能力;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少,定植15 d后NC3(前茬糯玉米+C3)处理脲酶活性最高,为3.33 mg/(g·d),填闲饲用甜高粱种植后,定植45 d后,TC3(前茬甜高粱+C3)处理最高,TC2(前茬甜高粱+C2)处理次之。生物炭施用与填闲作物种植结合能增加后茬初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有利于土壤肥力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生物炭施用量在1%~2%种植填闲糯玉米促进氮素吸收效果较好,生物炭施用量在0.5%~2%种植填闲饲用甜高粱促进氮素吸收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积累,种植填闲饲用甜高粱比种植填闲糯玉米对降低土壤氮素移动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填闲作物 设施土壤 土壤碳氮 生物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大伟 周春燕 杜立宇 梁成华
以耕地棕壤和草甸土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物量和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可以提高小麦的生物量和吸钾量。在棕壤上施用有机肥20,40,80g·kg-1处理的小麦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85%、24.94%和42.46%,在草甸土上施用有机肥20,40,80g·kg-1处理的小麦吸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41%、83.37%和143.55%,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施用钾肥的基础上再施用有机肥,能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吸钾量。
关键词:
有机肥 小麦 棕壤 草甸土 吸钾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智勇 吕凯 罗凤 练兴明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