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4)
- 2023(6075)
- 2022(5010)
- 2021(4439)
- 2020(3719)
- 2019(8035)
- 2018(7681)
- 2017(13882)
- 2016(7962)
- 2015(8298)
- 2014(7839)
- 2013(7696)
- 2012(7012)
- 2011(6223)
- 2010(5934)
- 2009(5477)
- 2008(5208)
- 2007(4647)
- 2006(3808)
- 2005(3139)
- 学科
- 济(26509)
- 经济(26477)
- 管理(21253)
- 业(20809)
- 企(15798)
- 企业(15798)
- 方法(13031)
- 数学(11940)
- 数学方法(11836)
- 农(8819)
- 财(7735)
- 学(7554)
- 贸(7160)
- 贸易(7160)
- 易(7013)
- 中国(6676)
- 业经(6333)
- 农业(6133)
- 技术(5051)
- 环境(4926)
- 务(4906)
- 财务(4901)
- 财务管理(4896)
- 制(4664)
- 企业财务(4656)
- 地方(4235)
- 产业(4117)
- 划(4048)
- 银(3961)
- 银行(3895)
- 机构
- 大学(110981)
- 学院(110763)
- 济(41595)
- 研究(41490)
- 经济(40869)
- 管理(39636)
- 理学(35453)
- 农(34989)
- 理学院(34985)
- 管理学(34105)
- 管理学院(33952)
- 科学(31286)
- 中国(28769)
- 农业(28500)
- 业大(27482)
- 所(23411)
- 京(23164)
- 研究所(22136)
- 农业大学(19316)
- 中心(18299)
- 财(16959)
- 省(15736)
- 江(15635)
- 室(15158)
- 业(15017)
- 院(14930)
- 实验(14398)
- 科学院(14372)
- 财经(14210)
- 北京(13936)
- 基金
- 项目(86632)
- 科学(65926)
- 基金(63673)
- 家(61221)
- 国家(60766)
- 研究(51020)
- 科学基金(49586)
- 自然(36363)
- 自然科(35561)
- 自然科学(35542)
- 自然科学基金(34950)
- 省(34704)
- 基金项目(34528)
- 社会(32695)
- 社会科(31090)
- 社会科学(31080)
- 划(30132)
- 资助(25079)
- 教育(22583)
- 计划(20790)
- 重点(20216)
- 科技(19417)
- 创(18473)
- 发(18097)
- 科研(17954)
- 部(17740)
- 业(17525)
- 创新(17426)
- 编号(17303)
- 农(16306)
共检索到14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巧龙 曹高燚 杜锦 苏东伟 万鹏 田秀平
为了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酶活性在不同施氮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阐述酶活性的变化特性,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施氮量。选用天津市主推玉米品种中单509,设置5个施氮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玉米产量。2年试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理论施氮量达到137.01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玉米叶片中NR、SOD、POD和CAT活性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酶活性 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易玲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任俊波 杨雪丽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2))、常量施氮(CN:240 kg N·hm~(-2)))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青华 马二培 马兴立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二酸不同浓度提高了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Chla/Chlb值;增强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在所有处理中以T3(300mg/L)效应最为显著。
关键词:
玉米 丁二酸 浸种 叶绿素 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亚亮 张治安 赵洪祥 马学敏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玉米超高产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按分配比例不同设6个处理:N1.底肥100%;N2.底肥80%,拔节期追施20%;N3.底肥80%,拔节期追施10%,吐丝期追施10%;N4.底肥60%,拔节期追施40%;N5.底肥60%,拔节期追施30%,吐丝期追施10%;N6.底肥60%,拔节期和吐丝期均追施20%,研究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对玉米产量、叶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叶绿素(C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萌 陆欣春 田霄鸿 买文选 杨习文 南雄雄
【目的】探讨锌与作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旱性的关系,揭示锌的抗旱作用机制。【方法】以'陕单3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严重水分胁迫)下,施用锌肥对不同生长期玉米根系生长参数、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严重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根系伤害较大,施锌肥可减轻其伤害作用,但难以恢复到作物正常生长状态。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营养功能;在玉米花期,施锌可提高玉米叶片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提高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抗旱性。【结论】除了具有营养功能外,锌还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建忠 肖荷霞 胡铁欢 刘艳涛
在玉米生育期间进行灌水和施用钾肥,对玉米果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和玉米籽粒灌浆及最终的籽粒产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灌水与施用钾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钾肥(K2O)的适宜施用量在90~135 kg/hm2为宜。
关键词:
灌水 钾肥 玉米果穗叶片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世丽 贾秀领 张凤路 马瑞昆 孟祥法 李爱华
试验于2006-2007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2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石新733和石麦15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植株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前石新733 NR活性随施N量增加而增高,石麦15施N量在180~240 kg/hm2,NR活性最高,施N量过高过低NR活性均下降。花后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施氮过少或过高都会降低NR活性,花后土壤含水量较低时,NR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适量施氮肥能够提高小麦植株吸氮量。开花期灌水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NR活性和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的全氮含量,开花期灌水对植株总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公顷施氮量石新733以2水条件下180 ...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水氮耦合 硝酸还原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耕 张善平 刘鹏 高辉远 王敬锋 刘晨旭 董树亭 张吉旺
【目的】研究Cd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光合性能的作用位点与方式,为进一步解释Cd对玉米叶片光合机构伤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和登海661为供试材料,3叶期开始以Hoagland营养液为养分来源,设置4个不同浓度Cd处理连续培养40 d,选择第8片展开叶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820 nm光吸收曲线,分析Cd抑制玉米叶片光合机构性能的主要原因。【结果】Cd胁迫下,PSⅡ电子供体侧K点荧光(Wk)和受体侧J点荧光(Vj)明显增加,与受体侧相比,供体侧性能下降导致PSⅡ性能(Ψo)降低。Cd胁迫使RuBP羧化酶活性和光能产物(NADPH)利用率显著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金龙 王同燕 徐立华 徐相波 周柱华 邱登林 阴卫军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随铅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关键词:
糯玉米 铅胁迫 抗氧化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瑞冬 阚魏 蒋文春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生理指标。以目前辽宁省主推高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杂10、辽杂18、锦杂100的产量较高,达到8100.00kg·hm-2以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期6个品种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于灌浆期,且高产品种两个时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生育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有利高粱穗粒数的增加和籽粒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高粱 产量 硝酸还原酶活性 叶片含氮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文强 贺建德 赵永志 赵国龙 金曼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未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13189+28.50X-0.11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270kg/h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关键词:
施氮量 糯玉米 硝态氮 铵态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家 张忠庆 李志洪
为研究基于高光谱优化NDVI值在反演喇叭口期玉米叶片氮含量的可行性,使用Fiedspec3.0光谱仪和Greenseeker分别对不同施氮量下玉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和NDVI进行了测定,并对NDVI值进行了提取和优化,建立玉米叶片氮含量优化NDVI反演模型,对其反演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NDVI值与NDVI测定值、玉米叶片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3 2,0.949 8),优化NDVI值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反演精度达到显著水平(r=0.908 1),反演精度高于NDVI测定值。优化NDVI值能通过群体的速测来决策玉米叶片的氮含量,为玉米进行氮营养诊断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光谱 NDVI 玉米 氮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青 陈正刚 李剑
研究施肥与不同玉米品种本身的吸肥规律的关系,为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提供依据,在施磷钾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对2个产量水平的玉米品种(黔单21和墨白94)茎叶含氮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高产品种茎叶的含氮量总是高于相对低产品种。施氮量的多少,对相对高产品种拔节期茎叶含氮量影响较大,对相对低产品种整个生育期茎叶中含氮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相对高产的品种茎叶的含氮量随之增加,而相对低产品种茎叶含氮量在施高氮条件下反而下降。
关键词:
施氮量 茎叶含氮量 玉米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郑秋玲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范尉尉 贾银锁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芳 孟瑶 顾万荣 王泳超 李丽杰 张翯 曾繁星 魏湜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措施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春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东农253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5万,6万,7万,8万株/hm2这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结果表明,7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玉黄金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3 290.95 kg/hm2。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保障,化控剂的增产作用以密度增加为前提;随密度增加,清水处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干质量降低,而玉黄金的使用降低了株高,增加了干质量,为获得高产创建了条件。随密度的增加,清水处理叶片SPAD值降幅增加,叶片的衰老程度增加,玉黄金处理后能增加叶片持绿...
关键词:
化控剂 密度 春玉米 衰老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