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5)
- 2023(7983)
- 2022(6615)
- 2021(5969)
- 2020(5021)
- 2019(10949)
- 2018(10643)
- 2017(19222)
- 2016(11060)
- 2015(11997)
- 2014(11521)
- 2013(11328)
- 2012(10602)
- 2011(9405)
- 2010(9298)
- 2009(8437)
- 2008(8179)
- 2007(7459)
- 2006(6440)
- 2005(5574)
- 学科
- 济(38299)
- 经济(38242)
- 管理(30847)
- 业(28590)
- 企(22143)
- 企业(22143)
- 方法(17542)
- 数学(15559)
- 数学方法(15399)
- 农(12320)
- 财(11035)
- 中国(10987)
- 学(10626)
- 贸(9182)
- 贸易(9181)
- 业经(8991)
- 易(8963)
- 农业(8393)
- 制(7810)
- 技术(6911)
- 银(6837)
- 银行(6772)
- 环境(6708)
- 务(6698)
- 财务(6681)
- 财务管理(6666)
- 地方(6466)
- 行(6412)
- 融(6402)
- 金融(6401)
- 机构
- 大学(154683)
- 学院(153988)
- 研究(60138)
- 济(59413)
- 经济(58175)
- 管理(54966)
- 理学(47744)
- 理学院(47159)
- 管理学(46123)
- 管理学院(45904)
- 农(43347)
- 中国(43057)
- 科学(42027)
- 农业(35271)
- 京(34028)
- 所(33549)
- 业大(33348)
- 研究所(31230)
- 中心(26714)
- 财(25808)
- 江(23522)
- 农业大学(22957)
- 院(21925)
- 省(21670)
- 北京(21028)
- 财经(20617)
- 科学院(19708)
- 业(19447)
- 室(18960)
- 经(18869)
- 基金
- 项目(113245)
- 科学(86324)
- 基金(81388)
- 家(77342)
- 国家(76716)
- 研究(71767)
- 科学基金(62324)
- 省(45255)
- 社会(44715)
- 自然(44276)
- 自然科(43254)
- 自然科学(43230)
- 基金项目(43183)
- 自然科学基金(42508)
- 社会科(42350)
- 社会科学(42336)
- 划(39466)
- 资助(33084)
- 教育(32423)
- 重点(26606)
- 编号(26194)
- 计划(25683)
- 发(24089)
- 部(24058)
- 创(23935)
- 科技(23629)
- 科研(22874)
- 创新(22496)
- 业(22387)
- 农(20217)
共检索到22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赵庆勇 刘燕青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
关键词:
水稻 半糯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祥梅 王志龙 蒋欣彤 王志伟 高仕兰 程加省 李灶福 于亚雄 杨红
【目的】分析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给云南省小麦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新育成的旱地小麦品种云麦76和云麦77为材料,设置5个减氮梯度,即:300 kg/hm~(2)(N1)、240 kg/hm~(2)(N2)、180 kg/hm~(2)(N3)和120 kg/hm~(2)(N4)和不施氮肥(N5),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相关指标,并对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施氮处理下,云麦76和云麦77的产量均是随着施氮量减少而减低,施氮量由300 kg/hm~(2)减至240 kg/hm~(2)时,减产不显著,减幅分别为1.38%和0.3%;施氮量减少至180 kg/hm~(2)及以下时,减产显著。产量构成因素上,单位面积穗数随施氮量的减少显著降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2),与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180 kg/hm~(2)和不施氮处理下,云麦77的产量较云麦76分别高10.67%和28.87%,且在同一减氮处理下,云麦77的产量降幅远低于云麦76。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对施氮量的响应因品种而异,云麦76的沉降值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减氮处理对云麦77的沉降值无显著影响;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随施氮量的减少而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云麦77是一个耐低氮小麦品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常规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减氮 旱地小麦 产量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元财 王伯伦 王术 贾宝艳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粳294(直立穗型)和沈农8718(弯曲穗型)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和沈农871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0kg.hm-2和167kg.hm-2。两个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反应基本相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但同时也导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减少,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各品质指标中,氮肥对垩白率、垩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脂肪酸含量和整精米率,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下降,而整精米率、胶稠度则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施氮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陈国新 刘吉新 世荣
以具有高抗稻瘟病新基因的云系2号为母本,高产感稻瘟病的滇榆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从集团个体选拔开始,每年都对供试系统进行高产、品质、抗病、耐冷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对合系34号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耐寒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
合系34号 同步鉴定 选育 高产 高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赵瑞 刘逸童 姚博文 唐文帮
以优质稻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为材料,研究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对生育期、成穗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的生育期一致,但N3处理导致生育期延长3~4 d;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单株的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适量施氮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其中以N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本试验结果,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
优质稻 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李慧峰 黄咏梅 李彦青 吴翠荣 卢森权 马琳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
关键词:
甘薯 桂粉2号 种植密度 施肥量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施氮量 氮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建波 王伯伦 王术
以8个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粒型品种的成粒率较高,每穗成粒数较多,产量高于长粒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成粒率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明显负作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米质,使高产和优质在较高的水平上统一起来。粒长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辽宁的自然条件下,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谷粒不宜过长。
关键词:
粳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继2002年"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课题组先后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项目等研究任务,继续围绕超级稻的优质化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生产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首创了"以优质籼稻做母本,高产粳稻做轮回父本,通过多次回交和定向选择减少粳稻遗传背景中影响米质的不利籼型遗传累赘,实现超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超级稻优质化育种方法和选择指标体系,实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课题组
在综合研究水稻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生理基础、生态条件和关键性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杂交,混系结合,株型理想,优化选择”方法,选出了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理想稻新品种。其中沈农8718、沈稻7号通过国家审定熏沈稻4号、沈稻5号等通过辽宁省审定。新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品种。经检测熏7个品种的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一级或二级标准熏其余达到三级标准。新品种各性状组配合理熏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较好。采用的优化育种方法熏实现了育种目标。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多抗性状 稻米品质 高产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虎 黄秋要 陈传华 刘广林 吴子帅 罗群昌 朱其南 李秋雯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hm~2,A1~A4处理)和4种施氮量(120.0、165.0、210.0和255.0 kg/hm~2,B1~B4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桂育8号的产量等经济性状及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筛选桂育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种植密度对桂育8号的最高苗数、成穗率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糙米率具有显著影响(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明久 黄中文 胡海燕
以豫粳6号为材料,设7个追肥时期,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粳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华北沿黄地区生态条件下,水稻秧苗移栽后50~55 d(8月5~10号)追施氮肥,既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又能适度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穗数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水稻生长前期(8月10号以前)追施氮肥,随追氮时间的推移,水稻产量与蛋白质的含量同步提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8月10号以后),水稻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产量却逐渐下降。
关键词:
水稻 追氮时期 产量 蛋白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