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8)
- 2023(8536)
- 2022(7148)
- 2021(6460)
- 2020(5436)
- 2019(12112)
- 2018(11581)
- 2017(21305)
- 2016(11995)
- 2015(13061)
- 2014(12557)
- 2013(12443)
- 2012(11708)
- 2011(10650)
- 2010(10548)
- 2009(9783)
- 2008(9535)
- 2007(8607)
- 2006(7618)
- 2005(6894)
- 学科
- 济(43574)
- 经济(43482)
- 管理(33978)
- 业(31484)
- 企(24360)
- 企业(24360)
- 方法(19258)
- 数学(17082)
- 数学方法(16879)
- 农(14007)
- 学(13613)
- 财(12338)
- 中国(11669)
- 制(10569)
- 贸(10087)
- 贸易(10085)
- 业经(9865)
- 易(9862)
- 农业(9326)
- 环境(7329)
- 银(7198)
- 技术(7179)
- 银行(7137)
- 地方(7101)
- 体(7099)
- 务(6980)
- 财务(6967)
- 财务管理(6949)
- 融(6946)
- 金融(6945)
- 机构
- 大学(176887)
- 学院(173618)
- 研究(67509)
- 济(67433)
- 经济(66072)
- 管理(61706)
- 理学(53675)
- 理学院(52967)
- 管理学(51829)
- 管理学院(51560)
- 中国(49021)
- 农(47266)
- 科学(46977)
- 京(39118)
- 农业(38183)
- 所(37396)
- 业大(36830)
- 研究所(34648)
- 财(30251)
- 中心(29828)
- 江(26333)
- 农业大学(25272)
- 院(24506)
- 北京(24390)
- 财经(23981)
- 省(23747)
- 经(21925)
- 科学院(21860)
- 范(21086)
- 室(20837)
- 基金
- 项目(126183)
- 科学(96708)
- 基金(92469)
- 家(87436)
- 国家(86772)
- 研究(79238)
- 科学基金(70870)
- 自然(50545)
- 社会(50262)
- 自然科(49354)
- 自然科学(49328)
- 基金项目(49091)
- 自然科学基金(48510)
- 省(48465)
- 社会科(47521)
- 社会科学(47507)
- 划(43161)
- 资助(37410)
- 教育(35102)
- 重点(29535)
- 编号(28548)
- 计划(28131)
- 部(27190)
- 发(26332)
- 创(26122)
- 科技(25476)
- 科研(25469)
- 创新(24657)
- 业(23527)
- 农(22087)
共检索到25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陈天才 彭海浪 张旭 邹正 牛应泽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N)和种植密度(15×104~45×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枝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叶川 郑伟 徐维明 姚忠清 任涛
【目的】在油菜种植主产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开展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施用田间试验,比较氮肥表施(表面撒施)、翻施(撒施后旋耕)和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和直播油菜条施覆土)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两种栽培模式(移栽和直播)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移栽油菜产量水平显著高于直播油菜,两者的产量差达到299.1—544.2 kg·hm~(-2),从干物质动态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生育期移栽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直播油菜,此外,移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勇 顾炽明 刘康 廖星 黄威 杨志远 秦璐
【目的】长江流域多熟制模式下,油菜播种推迟,引起产量低、品质差。为探究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施氮量下迟播油菜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养分积累、籽粒品质,以期探明迟播油菜最佳施氮量。【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湖北应城、黄冈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2个播期(常规播期S1,10月10日;迟播S2, 11月10日)为主区,4个施氮量(N0:不施氮肥;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为副区。【结果】(1)迟播(S2)显著降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上升趋势,与N0相比,在N1、N2和N3处理下,籽粒产量在常规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31.9%、68.6%和79.8%,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36.0%、82.3%和87.3%;(2)播期推迟,油菜根颈粗、株高、分枝起点高度和根系干重均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增加,根冠比下降。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根颈粗、株高及分枝起点高度增加,地上及根系干重均上升,但根冠比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与N0相比,在N1、N2和N3下,倒伏角度在正常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162.7%、254.7%和374.7%,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105.5%、208.7%和303.1%,即增施氮肥加重了倒伏的发生;(3)推迟播期,油菜根系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下降;籽粒氮含量上升而氮积累量下降、含油率下降;茎秆、角果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氮积累量显著上升。增加氮肥施用量,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增加,含油率下降,但产油量呈上升趋势,在240 kg·hm~(-2)施氮量水平时,产油量在两个播期下均达最大,应城分别为1 830.5和1 534.5 kg·hm~(-2),黄冈分别为1 535.1和1 220.0 kg·hm~(-2)。籽粒氮素利用率也达最高,应城分别为34.88%和31.14%,黄冈分别为27.95%和25.48%。籽粒氮素利用率与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角度不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同时不加重倒伏发生。【结论】增加氮肥施用可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但氮肥施用应控制在240 kg·hm~(-2)左右,以控制倒伏进一步加剧,并获得最大产油量。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施氮量 产量 产油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徐亚丽 彭海浪 李壮 牛应泽
本文于2010-2011年在四川雅安(盆周山区)、射洪(川中丘陵区)和邛崃(成都平原区)3个不同试验地点,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试验地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播期是影响直播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则是影响直播油菜分枝部位的主要因素。株高、分枝部位和一次分枝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或减少;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油产量都随播期推迟而呈降低趋势,但油菜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并无显著差异。播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籽粒含油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时运 刘强 谢桂先 荣湘民 廖育林
为探明蕹菜高产、优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试验与15N标记示踪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量与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将每1 kg土的氮肥施用量x(g)与每盆的产量?(g)拟合成回归方程为?=14.81+1 208.60x-2 959.52x2(F=46.85*),表明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每1 kg土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0.140~0.170 g;氮肥利用率?(%)和每1 kg土氮肥用量x(g)之间的一元一次方程为:?=-48.93x+45.88(r=0.984**).适宜的氮肥用量能提高可食部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
关键词:
蕹菜 氮肥施用量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秋宇 刘士山 吴永成
为探明控释氮肥在直播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和施用技术,研究成都平原冲积性水稻土上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单施及其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011—2012年,在相同施氮量(N 189 kg/hm2)条件下,设置普通尿素单施(PU)、控释尿素单施(CU)、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各50%配合施用(PCU)3个处理。2012—2013年,在相同施氮量(N 180 kg/hm2)条件下,按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33%、50%、67%(PCU33、PCU50、PCU67)和一次性基施氮肥(T1)、基肥+1次苗期追肥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振江 张林 任永浩 解华云 刘洪 胡立勇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
关键词:
糯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 梁茜 葛均筑 郑志广 张垚 马志琪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关键词:
施氮量 密度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少华 郭承刚 薛润光 李国庆 赵菊 陈翠 王连书 张腾波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498.5 kg/hm2,氯化钾最优施用量为777.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汕 董庆国 方伏荣 王仙 王钊英 郑伟 胡艳红 赵风兰 张建平
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中,主区种植密度(D)设325(D_(325))、375(D_(375))和425万株/hm~2(D_(425))3个水平;裂区施氮量(N)设0(N_0)、75(N_(75))、150(N_(150))、225(N_(225))和300kg/hm~2(N_(300))5个水平。结果表明,密度对大麦植株氮磷钾含量、旗叶SPAD值、穗下节间长度及主要品质性状等影响均不显著,而对株高、茎秆直径、旗叶叶面积和成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株高、茎秆直径和旗叶叶面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含氮量、穗长、穗粒数...
关键词:
大麦 施氮 密度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锐 张志敏 姚琪馥 彭文丽
2015—2016年,在贵州省铜仁学院试验基地,以华杂9号和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硼肥施用量处理,即B0(0 kg/hm~2)、B1(3.75 kg/hm~2)、B2(7.50 kg/hm~2)、B3(15.00 kg/hm~2)和B4(30.00 kg/hm~2),研究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硼肥可提高油菜植株茎粗、分枝数、分枝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等性状参数值;对每角粒数、籽粒产量、角果皮产量、地上部产量影响显著;油菜各部位的硼素含量及硼素累积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施硼量在3.75~30.00 kg/hm~2,B1处理硼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最高,其次是B3处理的;综合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硼肥的利用效率考虑,推荐贵州省油菜种植区的硼肥使用量为15.00 kg/hm~2左右。
关键词:
油菜 施硼量 硼肥利用率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陈防 李银水 李小坤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
关键词:
油菜 氮 氮肥利用率 养分吸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家柱 赵贵宾 颉建明 何志学 赵常旭 杨煜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茄子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陇优长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水平下(0,192,231,288,384 kg/hm~2),茄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营养品质及各器官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茄子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T2产量最高,为61 920 kg/hm~2。氮肥用量(x)与茄子产量(y)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数学模型为y=-0.570 9x2+290.03x+22 915,R2=0.989 9**。各施肥处理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T2最高,分别为3.433%和2.264 mg/g;维生素C以T1最高,为70.610 mg/100g...
关键词:
茄子 氮肥 产量 品质 利用率 分配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