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3)
- 2023(8408)
- 2022(7044)
- 2021(6373)
- 2020(5376)
- 2019(11973)
- 2018(11452)
- 2017(20835)
- 2016(11800)
- 2015(12979)
- 2014(12435)
- 2013(12328)
- 2012(11556)
- 2011(10463)
- 2010(10327)
- 2009(9550)
- 2008(9378)
- 2007(8485)
- 2006(7466)
- 2005(6721)
- 学科
- 济(42876)
- 经济(42786)
- 管理(32867)
- 业(30943)
- 企(24065)
- 企业(24065)
- 方法(19073)
- 数学(16958)
- 数学方法(16756)
- 农(13643)
- 学(13427)
- 财(12374)
- 中国(11594)
- 制(10539)
- 业经(9830)
- 贸(9750)
- 贸易(9748)
- 易(9529)
- 农业(9172)
- 地方(7337)
- 银(7327)
- 银行(7256)
- 环境(7194)
- 体(7100)
- 技术(7078)
- 融(7078)
- 金融(7076)
- 务(6939)
- 财务(6925)
- 行(6910)
- 机构
- 大学(173687)
- 学院(170527)
- 研究(66504)
- 济(66377)
- 经济(65063)
- 管理(60038)
- 理学(52377)
- 理学院(51664)
- 管理学(50514)
- 管理学院(50248)
- 中国(48077)
- 农(47322)
- 科学(46643)
- 农业(38153)
- 京(37747)
- 所(36945)
- 业大(36369)
- 研究所(34266)
- 财(29923)
- 中心(29398)
- 江(25421)
- 农业大学(25009)
- 院(23966)
- 省(23753)
- 财经(23676)
- 北京(23562)
- 经(21686)
- 科学院(21647)
- 室(21151)
- 业(20683)
- 基金
- 项目(124177)
- 科学(95433)
- 基金(91456)
- 家(86407)
- 国家(85737)
- 研究(77574)
- 科学基金(70053)
- 自然(50184)
- 社会(49248)
- 自然科(48997)
- 自然科学(48973)
- 基金项目(48537)
- 省(48179)
- 自然科学基金(48174)
- 社会科(46497)
- 社会科学(46483)
- 划(42741)
- 资助(36861)
- 教育(34722)
- 重点(29207)
- 计划(28000)
- 编号(27516)
- 部(26635)
- 发(26106)
- 创(25763)
- 科研(25249)
- 科技(25224)
- 创新(24327)
- 业(23447)
- 农(22009)
共检索到249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杨帆 睢福庆 王巧燕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kg/kg和0.6~6.4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蛋白质组分 加工品质 施氮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田永超 曹卫星
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和优质弱筋小麦宁麦 9号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旗叶光合特性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麦 10号以中氮 (2 2 5kg·hm-2 )或高氮 (337 5kg·hm-2 )高磷 (15 0kg·hm-2 )高钾 (15 0kg·hm-2 )和中氮高磷低钾 (30kg·hm-2 )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亦较高。宁麦 9号亦以上述 3处理产量最高 ,以中氮或高氮高磷高钾两个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 ;宁麦 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以低氮 (112 5kg·hm-2 )高磷高钾和中氮低磷 (30kg·hm-2 )高钾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敦公 王灿国 郭军 曹新有 刘成 李豪圣 刘爱峰 宋健民 刘建军
为了解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籽粒特性的作用,以明确产量和品质的穗粒位差异。以中筋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1-2012年小麦季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通过对穗部遮光或剪掉叶片等6个处理,研究了小麦叶片与非叶光合器官对不同穗粒位籽粒粒数、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处理对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同时包穗和减掉全部叶片可显著降低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并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在单个处理条件下,剪掉旗叶对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包穗处理。济麦22强势粒穗粒数以及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均高于济麦229,而济麦229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更高。不同处理下,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一致,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相反。因此,提高叶片光合效率的同时,增强穗部等非叶器官的光合能力,对保证籽粒灌浆、培育高产稳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强势粒 弱势粒 光合作用 千粒质量 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牟海萌 孙丽芳 王壮壮 王宇 宋一凡 张荣 段剑钊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永华 郭天财
【目的】探讨基因型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三因子对小麦植株抗倒性能和籽粒产量的互作调控效应,明确与品种生物学特性相匹配的氮密优化组合模式,为冬小麦稳产丰产及抗逆应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2年在河南省焦作市设置品种、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三因子互作的大田裂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选择抗倒性存在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鑫华麦818和新麦26;以施氮量为副区,设置不施氮(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5个水平;以种植密度为副副区,设置225万株/hm~2(D1)、375万株/hm~2(D2)、525万株/hm~2(D3)3个水平。重点研究分析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三因子组合对小麦茎秆解剖结构、田间倒伏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两小麦品种维管束结构均具有显著调控作用,且大维管束的数目、面积以及大小维管束的数目比、面积比与茎壁厚度和茎秆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而小维管束面积则与茎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相比,鑫华麦818较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多且面积大,小维管束数目相当而面积较小。这可能是鑫华麦818抗倒性能优于新麦26的解剖学基础。同一种植密度下,两小麦品种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以N3处理的大维管束数目最多、面积最大,N3处理下鑫华麦818和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较最小值处理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4.61%、15.80%和16.18%、20.10%,小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呈相似变化。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大维管束均以低密度D1处理数目最多、面积最大,与最小值高密度D3相比,D1处理下,鑫华麦818和新麦26的大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平均增幅分别为6.14%、5.20%和8.95%、11.42%。【结论】施氮量240 kg·hm~(-2)搭配种植密度225万株/hm~2的氮密调控组合D1N2处理有利于改善维管束结构特征,协调大小维管束发育,增加大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增大2种维管束的数目比和面积比,增加基部节间茎壁厚度,提高植株茎秆抗倒性能,能够实现冬小麦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豫北高产灌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氮密组合模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维管束 抗倒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鹏飞 王东 张永丽 王小燕 王西芝 于振文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mm的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姜东 于振文 曹卫星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籽粒产量下降。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源器官碳素同化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又能够促进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运转 ,增加籽粒中淀粉合成有关酶和氮素同化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虽能促进源器官和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 ,但由于碳素同化酶和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和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转效率降低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氮素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在灌浆过程中均大于弱势粒,强势粒开花后21d前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花后28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弱势粒,是强势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快的生理原因。成熟期,同一施氮处理强势粒的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大于弱势粒,而球蛋白含量小于弱势粒。适量施氮,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减小,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的差异亦减小;当施氮量由150kg·ha-1增至240kg·ha-1,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明 熊淑萍 赵巧梅 杨颖颖 马新明
【目的】揭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豫麦34冠层光分布特征、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尿素、鸡粪及鸡粪和尿素配施方式下,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鸡粪有利于提高豫麦34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促进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提高,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有利于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改善。【结论】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国占 严美玲 蔡瑞国 贾秀领 田雷 曹鸿鸣 王振林
【目的】试图阐明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进行磷氮配施田间试验,测定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藁城8901在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与不施磷肥相比,增施磷肥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提高,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增加,公差指数降低。施P2O5240kg·ha-1处理较施P2O5120kg·ha-1处理的相应效果降低。藁城8901在不施氮肥、山农1391在不施氮肥及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随磷肥用...
关键词:
小麦 磷氮配施 蛋白质组分 面团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余鹏 王超 奚文星 王志敏 张英华
为了解小麦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微量元素(Zn、Fe、Mn和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源库限制程度,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开花后去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去50%小穗处理,分析成熟期籽粒中Zn、Mn、Fe、Cu和蛋白质含量与籽粒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的去除均降低了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也降低了籽粒中Zn、Mn、Fe和Cu含量;几个品种平均来看,去倒一叶处理籽粒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4.43%,去倒二叶处理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Zn、Mn、Fe和Cu含量分别下降11.31%、15.27%、10.29%和8.32%,去倒三叶处理籽粒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相林 廖文华 高小丽 马瑞萍 王珊珊 张玉红
本文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氮配合对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合理迫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中水或高水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建议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推迟施氮时期及合理增加施氮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各组分含量,追氮时期应选择在抽穗期或灌浆期。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各组分含量。水分亏缺或过量均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提高。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确定灌水和施肥方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霖 范荣喜 姚孝友 王敏
小麦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及其组成的含量,它和面筋含量、加工品质也有关系。一般认为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打破。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通过栽培途径,提高小麦营养品质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