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1)
- 2023(7444)
- 2022(6179)
- 2021(5509)
- 2020(4630)
- 2019(10189)
- 2018(9630)
- 2017(17599)
- 2016(9958)
- 2015(10676)
- 2014(10123)
- 2013(10031)
- 2012(9390)
- 2011(8429)
- 2010(8151)
- 2009(7396)
- 2008(7234)
- 2007(6449)
- 2006(5550)
- 2005(4845)
- 学科
- 济(35735)
- 经济(35687)
- 管理(27279)
- 业(25910)
- 企(20030)
- 企业(20030)
- 方法(17070)
- 数学(15390)
- 数学方法(15205)
- 农(11143)
- 学(10649)
- 财(9941)
- 贸(9523)
- 贸易(9522)
- 中国(9357)
- 易(9322)
- 业经(8235)
- 农业(7686)
- 制(6682)
- 技术(6112)
- 环境(6058)
- 务(6012)
- 财务(6005)
- 财务管理(5992)
- 地方(5750)
- 企业财务(5690)
- 银(5357)
- 划(5320)
- 银行(5303)
- 融(5182)
- 机构
- 大学(142199)
- 学院(140749)
- 研究(55347)
- 济(54891)
- 经济(53862)
- 管理(50061)
- 理学(44076)
- 理学院(43483)
- 管理学(42467)
- 管理学院(42269)
- 农(41729)
- 科学(39712)
- 中国(39246)
- 农业(34053)
- 业大(31647)
- 所(31055)
- 京(30742)
- 研究所(29028)
- 中心(24362)
- 财(23019)
- 农业大学(22187)
- 江(20728)
- 省(19935)
- 院(19876)
- 北京(18988)
- 业(18876)
- 室(18618)
- 财经(18595)
- 科学院(18569)
- 实验(17149)
- 基金
- 项目(105523)
- 科学(80955)
- 基金(77712)
- 家(74340)
- 国家(73780)
- 研究(64095)
- 科学基金(60236)
- 自然(43914)
- 自然科(42937)
- 自然科学(42915)
- 自然科学基金(42200)
- 基金项目(41348)
- 省(41228)
- 社会(40656)
- 社会科(38544)
- 社会科学(38531)
- 划(36712)
- 资助(31432)
- 教育(28505)
- 计划(24827)
- 重点(24800)
- 科技(22555)
- 发(22433)
- 部(22403)
- 创(22399)
- 编号(22143)
- 科研(21770)
- 创新(21113)
- 业(21100)
- 农(19355)
共检索到20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柔屹 任勇 唐祈林 荣廷昭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d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勇 刘景辉 韩风叶 扈学文 云林瑞 金砾
文章对8个不同类型牧草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其鲜、干草产量最高;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是盛花期。8个牧草品种在盛花期刈割鲜草年产量显著高于现蕾期。苜蓿品种年鲜、干草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年产量,苜蓿以现蕾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盛化期刈割最高。粗脂肪年产量,苜蓿以初化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则以盛化期刈割时较高。同期相比,苜蓿的蛋白和脂肪产量均高于禾本科牧草。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认为,紫花苜蓿 FGC-301、FGC-201及无芒雀麦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仇春辰 胡雨彤 严涵 赵婷婷 张一 周小国 郭亮 廖雨
种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过程中会发生发芽率低、分蘖低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而增施氮肥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这种情况,另外在何时收获羊草能得到最大的种子产量仍有待研究。为此,本研究开展施氮量(分别为0、150、300 kg·N·hm~(-2)·a~(-1))和收获时间(分别为盛花期后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以明确新疆羊草的施氮量和最佳收获时间。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显著影响。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的处理与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40天、45天的处理相比,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的变化。第一次采样中,15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0 kg·hm~(-2)处理和30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31.25%和12.51%;(2)不同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各部位全氮、全磷均有提高。在新疆羊草种子生产时,适宜的施氮量是150 kg·hm~(-2),最佳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
关键词:
羊草 施氮量 收获时间 种子产量 发芽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然然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燕麦 刈割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于敏 世荣 韩蕊 邹茜 苏振喜 袁平荣 朱振华 赵国珍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N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60、45万穴/hm2)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株高、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少;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但栽插密度对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N量与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的产量影响较大,纯N 150 kg/hm2和栽插6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2 198.2 kg/hm2;减少施N量和增加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
关键词:
氮肥 栽插密度 常规粳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元财 王伯伦 王术 贾宝艳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粳294(直立穗型)和沈农8718(弯曲穗型)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294和沈农871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90kg.hm-2和167kg.hm-2。两个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反应基本相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但同时也导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减少,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各品质指标中,氮肥对垩白率、垩白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质、脂肪酸含量和整精米率,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下降,而整精米率、胶稠度则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施氮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德谦 彭定祥
1993~1994年以华苎2号为材料,进行了4种施氮水平和3种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每hm ̄2施纯氮0~472.5kg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茎、叶生长加速,分蘖增多,各产量因素的构成比较协调,原麻产量增加,但纤维支数有所下降。每hm ̄2产原麻2250kg的最佳施氮量为375kg氮。每hm ̄2栽植密度在22500蔸至37500蔸范围内,旺长期生长速度是密植快于稀植,分蘖数、有效茎数、鲜茎重、干物重、原麻产量等是密植高于稀植,纤维品质密植优于稀植,但随着麻龄延长,密植增产效应逐渐降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河仙 王凯荣 谢小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同一土壤在淹水植稻和旱作玉米条件下,不同量氮肥和稻草配合施用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产量均随施N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且氮肥在玉米上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大于水稻。稻草还田(土)的产量效应因氮肥水平、秸秆施加量和作物不同而异。稻草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明显,其中稻草施加1.5 g/kg(相当于3.6 t/hm2)与施加化肥N 0.054 g/kg(相当于130 kg/hm2)的配比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增益。稻草还土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以施稻草1.5 g/kg与化肥N 0.108 g/kg(相当于260 kg/hm2)配比最大。稻草施加量超过4.5 g/kg之后(相当于10.8 t/h...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氮肥 水稻 玉米 产量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芶久兰 孙锐锋 何佳芳 秦松 肖厚军 周瑞荣 袁玲
为研究间作条件下威芋3号的氮肥营养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威芋3号与芸豆新间作模式(薯豆间作)下氮素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威芋3号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8.9%和7.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在3种施氮水平中(N0,N12.8,N16),薯块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素水平与间作模式对威芋3号产量、粗蛋白、还原糖和Vc含量均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关键词:
威芋3号 种植模式 氮素水平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虎 黄秋要 陈传华 刘广林 吴子帅 罗群昌 朱其南 李秋雯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hm~2,A1~A4处理)和4种施氮量(120.0、165.0、210.0和255.0 kg/hm~2,B1~B4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桂育8号的产量等经济性状及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筛选桂育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种植密度对桂育8号的最高苗数、成穗率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糙米率具有显著影响(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敏 魏全全 任涛 周广生 余陵峰 鲁剑巍
为进一步在湖北地区冬闲田推广饲料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以饲料油菜1315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冬闲田研究刈割后氮肥施用对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后,施用氮肥能显著增加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P<0.05),与不施氮肥处理(N_0)相比,施用17.25kg·hm(-2)(N_1)和34.5kg·hm(-2)(N_2)饲料油菜干草产量分别增加了50.0%和75.0%,粗灰分产量分别提高了45.7%和53.2%,粗纤维产量分别提高了50.7%和90.4%,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乌云 赵萌莉 安海波 李百重 徐军 赵巴音那木拉 高新磊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
关键词:
刈割次数 苜蓿品种 产量 再生性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汪梦姗 伍银多 丁小浩
创业者何时创业对其创业结果更有利呢?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针对北京市海淀区青年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讨论了创业者从毕业到初次创业的间隔时间对其企业存活风险、生存状态的影响,试图为大学生理性创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创业者从毕业到初次创业平均间隔7. 1年,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创业者初次创业的年龄集中在28至30岁之间;创业者毕业到初次创业的间隔时间对企业死亡概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平均"间隔时间"为4. 5年时企业倒闭风险最小;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初次创业最佳"间隔时间"要相对更短暂;同样情况下,创业者的"间隔时间"越长,其企业平稳经营或者勉强维持的可能性越大。本文的结论对于完善相关的创业激励举措具备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同朝 李小艳 杜园园 李仟 白如轩 关小康
为了给夏玉米有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根区实施交替补灌对农田蒸散、夏玉米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共设9个处理:拔节期和抽穗期充分供水(T1N1)、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1N2)、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1N3)、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2N1)、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2N2)、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2N3)、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3N1)、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3N2)、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3N3)。结果表明:各处理在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赵庆勇 刘燕青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
关键词:
水稻 半糯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