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6)
- 2023(7172)
- 2022(6010)
- 2021(5452)
- 2020(4626)
- 2019(10129)
- 2018(9643)
- 2017(17653)
- 2016(9989)
- 2015(10847)
- 2014(10444)
- 2013(10299)
- 2012(9457)
- 2011(8540)
- 2010(8257)
- 2009(7872)
- 2008(7593)
- 2007(6753)
- 2006(5824)
- 2005(5153)
- 学科
- 济(35725)
- 经济(35650)
- 管理(28716)
- 业(26979)
- 企(21141)
- 企业(21141)
- 方法(16029)
- 数学(14393)
- 数学方法(14229)
- 农(11259)
- 财(10681)
- 中国(9728)
- 制(9049)
- 学(9038)
- 贸(8515)
- 贸易(8514)
- 业经(8236)
- 易(8178)
- 农业(7452)
- 技术(6190)
- 务(6139)
- 财务(6128)
- 财务管理(6117)
- 银(6116)
- 地方(6093)
- 银行(6070)
- 体(5962)
- 环境(5927)
- 融(5902)
- 金融(5900)
- 机构
- 大学(144334)
- 学院(142022)
- 济(56080)
- 经济(55045)
- 研究(52989)
- 管理(52155)
- 理学(45825)
- 理学院(45243)
- 管理学(44347)
- 管理学院(44095)
- 农(37991)
- 中国(37759)
- 科学(36053)
- 农业(30782)
- 京(30342)
- 业大(30208)
- 所(29048)
- 研究所(26940)
- 财(25334)
- 中心(23493)
- 江(20967)
- 农业大学(20636)
- 财经(20261)
- 省(19084)
- 院(18926)
- 经(18535)
- 北京(18402)
- 经济学(17283)
- 科学院(16946)
- 范(16502)
- 基金
- 项目(104483)
- 科学(80149)
- 基金(76773)
- 家(72266)
- 国家(71706)
- 研究(66081)
- 科学基金(58791)
- 社会(42946)
- 自然(41214)
- 基金项目(41111)
- 省(40774)
- 社会科(40658)
- 社会科学(40647)
- 自然科(40287)
- 自然科学(40268)
- 自然科学基金(39603)
- 划(35610)
- 资助(30542)
- 教育(29423)
- 重点(24228)
- 编号(23561)
- 计划(23049)
- 部(22558)
- 创(21944)
- 发(21537)
- 科研(21112)
- 创新(20684)
- 科技(20596)
- 业(20021)
- 国家社会(18505)
共检索到20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锐锋 严宗卜
为探索杂交香稻品种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的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35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香两优875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厩肥1000 kg/667m2作基肥,4月5日播种和秧龄50 d的条件下,施纯氮6.9 kg/667m2和栽插1万株苗/667m2的处理产量达681.8 kg/667m2,获得较好结果。并对香优875在高海拔1200~1400 m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于敏 世荣 韩蕊 邹茜 苏振喜 袁平荣 朱振华 赵国珍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N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60、45万穴/hm2)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株高、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少;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但栽插密度对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N量与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的产量影响较大,纯N 150 kg/hm2和栽插6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2 198.2 kg/hm2;减少施N量和增加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
关键词:
氮肥 栽插密度 常规粳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施氮量 氮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陈家彬 姜方洪 赵德明 王峰 廖宗永 林纲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7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吸收规律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冈优725相比,在75 kg N·hm-2下,宜香1108、宜香1577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及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分别增产0.7%、0.5%和5.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冈优725高;在150 kg N·hm-2下,宜香1577、宜香1979、宜香3003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粒重较高、收获指数较大,分别增产0.8%、0.5%、1.0%、1.4%,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氮肥的适量...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杂交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密度对该品种的强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14.1、9.0和4.0万株/hm23种密度,结果3种密度下叶龄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4.0万株/hm2的单株分蘖较前两种密度的多,最高苗时已达极显著水平;3种密度下每10 d增蘖数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9.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密度4.0万株/hm2的产量达极显著增产。可见在四川南部宜香1577适宜按9.0万株/hm2的密度进行强化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加威 李娜 王春雨 张绍文 蒋明金 赵建红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郭小丁 谢一芝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薯1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氮、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薯干产量与干物率、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蔓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薯块干物率与最长蔓长、茎粗、基部分枝数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18种处理组合中低氮低钾低密度处理经济产量最高,蔓薯比最佳;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效应中,施钾量>栽插密度>施氮量,且施钾量和栽插密度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是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因此,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栽插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以D45B3最高,晚稻则以D22B2最高;早稻齐穗期和乳熟期群体冠层太阳光截获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晚稻则随密度和栽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温季节其冠层温度要低于其他处理,相对湿度则增加。早晚稻产量均随密度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或栽插苗数超过一定值后产量反而下降,早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9 681.19,10 512.7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在...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栽插本数 冠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飞 李传友 陈惠哲 朱德峰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俊良 陈立云 肖应辉 黄明 贺治洲 唐文邦
以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通过4种不同栽插密度的设定,以培育4种不同的数量与质量群体,从而对陆两优996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早稻陆两优996在4种不同的栽插密度下,所构建的4种不同的群体性状,以A4(13.3cm×26cm)栽插密度最为优化,A1(13.3cm×20cm)其次,A2(16.7cm×20cm)、A3(20cm×20cm)最低,这主要是与正方形、长方形栽插模式所固有的特性有关,不同栽插密度下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主要质量性状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群体数量性状与群体质量性状之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以结实率与最高茎蘖数、平均单株穗重与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喜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秧苗的秧龄及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秧苗秧龄处于35~55 d和栽插密度处于1.8×105~3.0×105蔸/hm2时,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面积指数随着秧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秧龄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收获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收获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秧龄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秧龄 栽插密度 生物学特性 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方晓东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王雨辰 普正贵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栽培密度 产量 抗性淀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