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3)
2023(6125)
2022(5133)
2021(4582)
2020(3745)
2019(8087)
2018(7679)
2017(14102)
2016(7853)
2015(8255)
2014(7861)
2013(7702)
2012(6948)
2011(6222)
2010(6260)
2009(5462)
2008(5266)
2007(4577)
2006(3834)
2005(3172)
作者
(25530)
(21365)
(21250)
(19862)
(13247)
(10459)
(9252)
(8484)
(8072)
(7395)
(7328)
(6959)
(6909)
(6855)
(6586)
(6546)
(6462)
(6382)
(6063)
(6033)
(5631)
(5177)
(4998)
(4978)
(4737)
(4643)
(4617)
(4589)
(4434)
(4347)
学科
(27383)
经济(27351)
管理(22795)
(22106)
(16702)
企业(16702)
方法(12929)
数学(11733)
数学方法(11651)
(9396)
(8201)
(7842)
贸易(7842)
(7664)
中国(7257)
业经(6671)
农业(6601)
(6331)
(5273)
(5208)
财务(5198)
财务管理(5193)
技术(5182)
企业财务(4933)
环境(4872)
地方(4600)
(4534)
银行(4499)
(4421)
产业(4253)
机构
大学(110368)
学院(110087)
(43905)
经济(43162)
管理(41371)
研究(39718)
理学(36764)
理学院(36327)
管理学(35664)
管理学院(35486)
(30657)
中国(28101)
科学(27616)
农业(24896)
业大(24169)
(22694)
(21567)
研究所(20207)
(18146)
中心(17816)
农业大学(16764)
(15740)
财经(15080)
(14038)
(14024)
(13926)
北京(13594)
科学院(13305)
经济学(13296)
(13241)
基金
项目(83061)
科学(64172)
基金(61412)
(57821)
国家(57357)
研究(52128)
科学基金(47385)
社会(34334)
自然(33428)
基金项目(33155)
自然科(32699)
自然科学(32683)
社会科(32675)
社会科学(32664)
(32645)
自然科学基金(32158)
(28519)
资助(23869)
教育(23162)
重点(19201)
计划(18604)
编号(18507)
(17840)
(17761)
(17579)
科研(16881)
(16762)
创新(16750)
科技(16664)
(14906)
期刊
(42420)
经济(42420)
学报(27850)
(26940)
研究(26208)
科学(21961)
中国(20028)
大学(19531)
学学(19076)
农业(18253)
(13656)
管理(13284)
(10371)
业大(8696)
(8194)
金融(8194)
经济研究(7570)
业经(7563)
农业大学(7490)
(7253)
财经(7114)
教育(6861)
技术(6768)
科技(6420)
(6080)
问题(6035)
中国农业(5522)
商业(5435)
(5291)
林业(5063)
共检索到150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熠  张志刚  周仲华  
以湘K25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前提下,设置4个施氮深度处理H1(0 cm)、H2(5 cm)、H3(10 cm)、H4(15 cm),研究不同施氮深度对油后直播棉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深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对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施氮深度为10 cm时,棉花皮棉产量为1 354.26 kg/hm~2,比H1、H2、H4处理分别高412.24、218.6、171.3kg/hm~2;吐絮期,H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达13 640.8 kg/hm~2;盛铃期,H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仅小于H2处理的;盛铃期,冠层横向、纵向有效光合辐射(PAR)截获率相对合理,获取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较多。综合分析,施氮深度为10 cm时,油后直播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相对较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友昌  荣义华  黄晓莉  胡爱兵  李洪菊  冯常辉  闫显会  李蔚  张贤红  罗艳萍  杨国正  
为探讨夏(麦/油后)直播棉适宜的氮肥用量,2018年在湖北省3个主产棉区5个试验点进行施氮量分别为120,150,180,210,240 kg/hm~2的一年多点试验,在固定磷肥和钾肥及夏直播模式下研究见花一次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田间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用量为150kg/hm~2的处理皮棉产量最高(1 498 kg/hm~2),但是5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在本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范围内可获得最佳产量及比较稳定的产量;纤维品质在5个不同氮肥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此模式下施氮量对棉花品质没有产生影响;棉花生育特性及田间长相在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下一次施氮量的5个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及长势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湖北棉区夏直播模式条件下,见花一次施氮量在120~240kg/hm~2可实现棉花稳长,并获得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植棉效益,从"减投不减产"植棉策略出发,夏直播棉一次施氮量不超过150 kg/hm~2是可行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晓麒   彭杰   张钊   邱深   姚晓芬   杜轩   杨国正  
为探讨长江流域棉区基于“增产不增投”理念的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合理施氮量,选用早熟棉品种华棉3097,于2022-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考查施氮180(N180)、210(N210)、240(N240)、270(N270)、300(N300)、330(N330) kg/hm2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显示:N270和N300棉花产量相当,但高于N180和N330。N270水平下2 a平均籽棉产量比N180和N330分别提高7.0%和5.4%,该施氮量的单位面积铃数比N180和N330分别高24.9%和21.6%,各施氮水平间株高、果枝数、果枝起始高度、绿叶数和节位数表现类似。棉花冠层透光率随生育进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冠层高度30~50 cm和棉行20 cm内,N270比N330高23.9%,比N180低10.0%,与N300相当。N27(0N300)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N180和N330;N270胞间CO2浓度低于N180和N330。可见,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施氮270 kg/hm2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可以增加单位面积铃数,改善冠层透光状况,提高光合性能,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平  陈新平  田长彦  张福锁  
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和北缘两个试验点研究了不同水氮措施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技术的优化水氮管理比常规水氮管理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策勒点施氮量由常规的432 kg·ha-1减少到256 kg·ha-1,尉犁点施氮量由310 kg·ha-1减少到137 kg·ha-1,灌水量也由常规的660 mm 减少到427 mm(策勒),600 mm 减少到402 mm(尉犁);优化水氮管理在减少水氮投入的同时获得了与常规水氮管理相同甚至更高的生物量、产量、纤维综合品质以及吸氮量;大幅度地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灌水利用率;显著减少了土壤Nmin残留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郭利双  李景龙  肖才升  
为研究油棉连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试验,设置了5种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结果表明: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棉株氮素、磷素、钾素养分累积逐渐提高;氮素的积累分配与磷素、钾素的积累分配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棉株氮磷钾养分累积均在施氮360 kg/hm~2条件下最大,其中在90~360 kg/hm~2施氮量内,棉铃氮素、磷素、钾素的分配比例均在施氮270 kg/hm~2条件下最大。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棉株对磷素与钾素的吸收则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棉花产量的提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到270 kg/hm~2后,其增施效果不再显著且生物量与产量均为最高。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齐度和伸长率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180~270 kg/hm~2施氮量内,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株对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氮量250~270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忠  白丹  翟国亮  冯俊杰  赵红书  韩启彪  张文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2种滴灌施肥方式下3个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呈现"S"型曲线增长趋势。开花到盛铃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此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地上部总积累量的60%左右,是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施肥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和最佳时期。NPK肥全部随水滴施(施肥方式F1)易造成棉株中后期旺长,衰老快,干物质积累量不高。基施PK肥加滴施N肥(施肥方式F2),棉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提早进入关键期且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大。施肥方式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陈天才  彭海浪  张旭  邹正  牛应泽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N)和种植密度(15×104~45×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枝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明芳  田长彦  吕昭智  刘宏萍  陈涛  
2000~2004年,在新疆的新和县和尉犁县,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植株中NO3-N含量及棉田土壤中NO3-N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氮肥可使棉花增产2%~73.8%,在新和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F2000=0.72);在尉犁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无论采用常规灌溉还是滴灌方式,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2001=8.20**,F2002=2.91*,F2003=10.75**,F2004=17.97**);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氮肥推荐用量各不相同,但报酬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悦   崔静   杨晓燕   田甜   王金刚   范海玲   王海江  
为探究减氮施肥技术和缓释氮肥在新疆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选用当地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不施氮肥(H1)、常规全施尿素(H2,300 kg/hm2)、减氮20%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3,240 kg/hm2)3个处理,分别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无机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在棉花吐絮期测定棉花氮素含量,分析减氮配施缓释氮肥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棉花各生育时期,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全施尿素处理(P<0.05),在0~40 cm土层H3与H2处理全氮差异不显著;不施氮肥(H1)处理土壤酶活性在棉花全生育时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H3处理,2个处理间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H3处理在40~60 cm土层铵、硝态氮含量较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减少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淋溶损失;H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5.75%,高于H2处理(P<0.05),较H2处理提高了7.87百分点;减氮配施缓释氮肥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下棉花皮棉产量较不施氮肥(H1)处理提高了18.26%,且铃质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差异不显著,可实现减氮不减产。结果表明,减氮20%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2)增强了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可在棉花全生育期维持较高无机氮含量,减少了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棉花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提高,可在滴灌棉田中推广应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昊  杨阳  张宸  罗宇  张应榕  王娟红  蒋平安  盛建东  陈波浪  
【目的】为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棉田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棉花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产量等指标。【结果】①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壤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各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硝态氮在蕾期0~20 cm土层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N450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7%~140%。铵态氮含量苗期丰盈,盛铃期明显缺乏;而硝态氮含量苗期缺乏,盛铃期丰盈。②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含量、皮棉产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N300处理下达到最大,N300处理下棉株根、茎、叶、蕾花铃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16、20.33、7.47、10.84 g/plant;氮素积累量为304.00 kg/hm~(2),蕾花铃的氮素积累量占比较高,为32.17%,较其他处理高3.95%~5.27%;籽棉产量达到6574.8 kg/hm~(2),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21.23%~67.54%,氮肥利用率提高6.85%~20.88%,农学利用率提高2.86%~6.66%。【结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棉花干物质量、氮积累量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氮利用效率降低,增产效果不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马云珍  郑苍松  徐文修  李玲  张娜  
【目的】为了揭示连续定位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定点设置0(N0)、90(N90)、180(N180)、270(N270)、360(N360)、450(N450)kg·hm~(-2)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分别在2018年各处理原位上进行重复试验,并且分别测定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2019年和2020年全生育期各处理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N270>N450>N360>N180>N90>N0,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均以中氮(N270)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_(2)浓度(Ci)最低,且定位3年(2020年)各处理的LAI、SPAD、Pn、Tr、Gs等光合参数的差异均高于定位2年(2019年)的。2018—2020年各年的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且基本为中氮N270处理的单铃重、单株铃数、产量最高。连续施氮2年(2019年)和3年(2020年)的N270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N0)、低氮(N90、N180)、高氮(N360、N450)处理,定位年限越长表现越显著,2019年N270处理的产量比N0、N90、N180、N360、N450处理分别增加了17.10%、5.11%、3.83%、3.83%、5.16%,2020年分别增加了41.40%、18.30%、8.12%、9.08%、8.44%。【结论】棉田连续不施氮棉花光合作用最差,造成严重减产;低氮量90、180 kg·hm~(-2)对光合作用的提高不显著,产量增加幅度小;高氮量360、450 kg·hm~(-2)随着连续定位年限越长,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越强,棉花增产幅度也越小;本试验表明连续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棉花光合作用能力最高,可使棉花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一帆   彭增莹   段松江   申莹莹   李宗润   郭仁松   张巨松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互作效应,以“新陆中88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20(N_1)、480 kg/hm~2(N_2)2个施氮(纯氮)水平和67.0(F1)、150.0(F2)、260.5(F3)、371.0 g/hm~2(F4)4个缩节胺喷施剂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缩节胺喷施剂量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剂量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与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互作效应。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P_n与T_r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棉花盛铃期与吐絮期,且P_n与T_r均以N_1F3处理较高。N_1最终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与皮棉产量均高于N_2,各指标依次高出5.6%、11.32%、7.68%。同一施氮水平下,F3剂量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与皮棉产量,亦均以N_1F3处理较高,但其与N_1F2处理相比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N_1F3皮棉产量为2 803.32 kg/hm~2,但其仅较N_1F2处理增产0.3%。因此,综合考虑各测定指标表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南疆棉田适宜施氮量为320 kg/hm~2,同时配合喷施缩节胺剂量150.0 g/hm~2为宜,节本的同时可保证较高的棉花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兰兰  王开勇  张胜林  樊华  
为了探索中低产棉田施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最佳用量,利用两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并建立了以棉花产量为目标的最优方程。结果表明:磷钾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在低水平施肥条件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一定范围后,增效不明显;氮素充分条件下,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74.4~473.8 kg·hm-2、硫酸钾104.3~180.1 kg·hm-2时,籽棉目标产量可达5700~8100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俊杰  马奇祥  刘焕民  贾新合  董中东  刘书梅  崔小伟  张志新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