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6)
- 2023(6725)
- 2022(5595)
- 2021(4870)
- 2020(4009)
- 2019(8819)
- 2018(8266)
- 2017(15459)
- 2016(8627)
- 2015(9023)
- 2014(8517)
- 2013(8566)
- 2012(7832)
- 2011(6938)
- 2010(6824)
- 2009(6171)
- 2008(5919)
- 2007(5211)
- 2006(4564)
- 2005(3835)
- 学科
- 济(31628)
- 经济(31580)
- 管理(24354)
- 业(23815)
- 企(17821)
- 企业(17821)
- 方法(14578)
- 数学(13340)
- 数学方法(13248)
- 财(11100)
- 农(10487)
- 税(9145)
- 税收(8597)
- 收(8567)
- 中国(8047)
- 贸(7638)
- 贸易(7636)
- 学(7609)
- 农业(7507)
- 易(7463)
- 业经(7438)
- 收入(5976)
- 环境(5833)
- 务(5662)
- 财务(5658)
- 财务管理(5652)
- 技术(5637)
- 制(5591)
- 地方(5533)
- 企业财务(5379)
- 机构
- 大学(122261)
- 学院(121651)
- 济(49172)
- 经济(48299)
- 管理(45780)
- 研究(43890)
- 理学(40587)
- 理学院(40120)
- 管理学(39383)
- 管理学院(39203)
- 农(32542)
- 中国(31544)
- 科学(30717)
- 农业(26443)
- 业大(26139)
- 京(25643)
- 所(23704)
- 财(22657)
- 研究所(22131)
- 中心(19299)
- 财经(18252)
- 农业大学(18096)
- 江(17629)
- 经(16775)
- 省(15926)
- 院(15636)
- 北京(15514)
- 经济学(15015)
- 科学院(14673)
- 经济学院(13855)
- 基金
- 项目(91455)
- 科学(70923)
- 基金(68024)
- 家(63794)
- 国家(63298)
- 研究(57312)
- 科学基金(52618)
- 社会(38170)
- 自然(36773)
- 基金项目(36551)
- 社会科(36354)
- 社会科学(36343)
- 自然科(35953)
- 自然科学(35935)
- 省(35357)
- 自然科学基金(35321)
- 划(30938)
- 资助(26567)
- 教育(25092)
- 重点(21001)
- 编号(20438)
- 计划(20080)
- 部(19436)
- 创(19340)
- 发(19260)
- 科研(18447)
- 创新(18226)
- 科技(18036)
- 业(17399)
- 国家社会(16855)
共检索到169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郭利双 李景龙 肖才升
为研究油棉连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试验,设置了5种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结果表明: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棉株氮素、磷素、钾素养分累积逐渐提高;氮素的积累分配与磷素、钾素的积累分配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棉株氮磷钾养分累积均在施氮360 kg/hm~2条件下最大,其中在90~360 kg/hm~2施氮量内,棉铃氮素、磷素、钾素的分配比例均在施氮270 kg/hm~2条件下最大。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棉株对磷素与钾素的吸收则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棉花产量的提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到270 kg/hm~2后,其增施效果不再显著且生物量与产量均为最高。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齐度和伸长率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180~270 kg/hm~2施氮量内,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株对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氮量250~270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昊 杨阳 张宸 罗宇 张应榕 王娟红 蒋平安 盛建东 陈波浪
【目的】为探讨南疆棉田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无机氮素含量、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66号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300、450 kg N/hm~(2),分别以N0、N150、N225、N300、N450表示),于2021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棉田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棉花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产量等指标。【结果】①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壤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各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硝态氮在蕾期0~20 cm土层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N450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7%~140%。铵态氮含量苗期丰盈,盛铃期明显缺乏;而硝态氮含量苗期缺乏,盛铃期丰盈。②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氮素含量、皮棉产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N300处理下达到最大,N300处理下棉株根、茎、叶、蕾花铃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16、20.33、7.47、10.84 g/plant;氮素积累量为304.00 kg/hm~(2),蕾花铃的氮素积累量占比较高,为32.17%,较其他处理高3.95%~5.27%;籽棉产量达到6574.8 kg/hm~(2),较其他处理产量提高21.23%~67.54%,氮肥利用率提高6.85%~20.88%,农学利用率提高2.86%~6.66%。【结论】氮肥最佳施肥量为30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棉花干物质量、氮积累量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氮利用效率降低,增产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施氮量 棉花 土壤速效氮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柳青 田长彦 胡明芳
通过野外采样、盆栽试验及ICP化学分析,研究棉花在土壤锌、锰胁迫条件下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浓度锌、锰,限制了棉花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土壤锌、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棉花根系对氮、磷养分吸收,和地上部对氮、磷养分的积累。
关键词:
锌,锰,氮,磷,棉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昌 彭建伟 宋海星 官春云 刘强 荣湘民 丁哲利 王署娟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12种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籽粒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余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较高的施氮比例或较高的施磷比例处理,油菜都有较高的产量,而施钾比例对产量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分别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钾素积累量没有显示出以上规律;氮磷钾3种肥料的利用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呈减少趋势,钾肥利用率的减少幅度最大,氮肥减少幅度最小.12种氮磷钾配比中,N、P2O5、K2O质量比为1:0.5:0.58的油菜籽粒产量最高,为1830kg/hm2,其次是1:0.5:0.88,为1800kg/hm2,1:0.4:1.4的油菜籽粒产量最低...
关键词:
氮磷钾配比 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妮 李小坤 鲁剑巍 李慧 鲁明星 戴志刚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
关键词:
氮磷钾 养分吸收与分配 糙米 谷壳 稻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熠 张志刚 周仲华
以湘K25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前提下,设置4个施氮深度处理H1(0 cm)、H2(5 cm)、H3(10 cm)、H4(15 cm),研究不同施氮深度对油后直播棉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深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对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施氮深度为10 cm时,棉花皮棉产量为1 354.26 kg/hm~2,比H1、H2、H4处理分别高412.24、218.6、171.3kg/hm~2;吐絮期,H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达13 640.8 kg/hm~2;盛铃期,H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仅小于H2处理的;盛铃期,冠层横向、纵向有效光合辐射(PAR)截获率相对合理,获取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较多。综合分析,施氮深度为10 cm时,油后直播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相对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克如 李少昆 曹连莆 宋光杰 陈刚 曹栓柱
对 30 0 0kg·ha-1皮棉高产测定的结果表明 ,棉花叶片、茎枝、蕾铃中的氮、磷、钾含量随生育进程呈明显下降趋势 ,且下降幅度大于 2 0 0 0kg·ha-1对照产量棉田。整个生长期 ,叶片、蕾铃中氮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产量棉田 ,尤以果枝叶最明显 ;蕾铃中的磷和茎枝的钾百分含量高于对照棉田 ;棉株群体中氮、磷、钾的积累可用Lo gistic曲线方程表达 ,拟合良好。养分吸收最快的时间 :氮约在出苗后 90d ,磷在 92d ,钾则偏早 ,约在出苗后 85d。在 30 0 0kg·ha-1皮棉高产条件下 ,棉株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磷、钾分别为 385 .8、2 44 .7和 34 0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如 崔洁亚 侯凯旋 张晓军 王铭伦 王月福
明确花生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容重和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柱栽的方法,设置020 cm和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1.2,1.4、1.2,1.5、1.3,1.3、1.3,1.4、1.3,1.5 g/cm36个处理,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的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着214
关键词:
花生 土壤容重 结荚期 养分积累 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航 邓远苇 刘亚敏 刘玉民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_2P_2K_2处理(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佟静 刘克锋 孙向阳 李素艳 张秀芳
氮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品质的关键元素。以典型园林植物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栽培型‘橙香公主’‘Chengxiang Gongzhu’为试验材料,设置0(N_0),5(N_1),25(N_2),50(N_3),100(N_4),150(N_5),200(N_6),250 mg·L(-1)(N_7)等8个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营养液施用量对植株生长指标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 mg·L(-1)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株高、冠幅、地径、干物质质量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出现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佳 候银莹 陈波浪
以磷高效基因型棉花新海18号(XH18)、中棉42号(CCRI-42)、新陆早19号(XLZ19)和磷低效新陆早13号(XLZ13)、新陆早17号(XLZ17)为材料,通过特殊土培系统,研究不同磷效率棉花在不同磷水平下(磷胁迫0 kg·hm-2、正常供磷150 kg·hm-2)干物质及养分吸收变化,旨在为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各基因型棉花生物量较适磷降低了38.6%,氮、磷、钾积累量分别降低了42.9%、44.9%和41.25%。低磷胁迫环境下,磷高效基因型棉花整株
关键词:
棉花 磷效率 干物质 养分吸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天钰 张应榕 蔡方源 马悦 李伟 赵玉鹏 陈波浪
【目的】研究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施磷水平和AM真菌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施磷与菌根的互作机制,为新疆棉田盐碱地改良和减肥增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新陆早57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盐水平(NaCl 0,6 g/kg ),不同施磷水平(0,50,100 mg/kg )和不同接种AM真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土壤pH,电导率,菌根侵染率,棉花干物质量和磷含量等指标。【结果】①非盐胁迫条件下,未接种AM真菌条件下,土壤电导率随着施磷处理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与对照处理(0 mg/kg),50和100 mg/kg处理棉花植株干物质量和磷含量显著增加(P
关键词:
棉花 施磷 盐胁迫 AM真菌 磷素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进波 盛建东 汤明尧 傅国海 唐光木 闫翠侠
为探究南疆施肥效果以及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2021年,在南疆地区开展35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玉米16个、棉花19个),设置缺素处理(NP、PK、NK)和全肥处理(NPK),分别对玉米、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积累规律、土壤肥力和施肥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和棉花的NPK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14 020.3 kg/hm~2和6 582.7 kg/hm~2,二者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0 kg/kg、P_2O_5 13.3 kg/kg、K_2O 10.7 kg/kg和N 6.1 kg/kg、P_2O_57.6 kg/kg、K_2O 7.5 kg/kg,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2.4%、21.2%、54.1%和41.7%、18.9%、58.2%,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0.6%、14.7%、6.5%和41.5%、21.1%、13.4%。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和棉花对氮磷素的吸收,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要N2.44 kg、P_2O_50.91 kg、K_2O 2.87 kg,每形成100 kg棉花籽棉需要N 5.37 kg、P_2O_51.67 kg、K_2O 4.36 kg。玉米磷肥利用率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磷钾肥利用率与磷钾肥施用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地区玉米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量施用磷肥问题。玉米、棉花钾肥利用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棉花产量、玉米氮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土壤盐碱是影响棉花产量及玉米氮、磷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李天来 葛晓光 刘俊东
在无土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大棚番茄的光合特性与NPK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等光合指标均以10.7mmol.L-1钾处理为最好。钾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除了与钾浓度有关外,还与氮素的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的钾氮比例是提高光合作用的关键。合理的钾营养促进植株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更好地协调植株体内各器官的NPK合理分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9.8mmol.L-1氮,10.7mmol.L-1钾处理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到1.427kg。
关键词:
钾 番茄 光合作用 产量 营养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灿 汤伟 黄璜 任勃 周天送 吴良洁 王忍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 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 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