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3)
2023(7939)
2022(6594)
2021(5799)
2020(4903)
2019(10723)
2018(10142)
2017(18364)
2016(10480)
2015(11169)
2014(10685)
2013(10488)
2012(9848)
2011(8592)
2010(8370)
2009(7516)
2008(7567)
2007(6753)
2006(5712)
2005(4893)
作者
(34272)
(28817)
(28747)
(27105)
(18337)
(13970)
(12772)
(11441)
(11032)
(10040)
(9930)
(9522)
(9347)
(9224)
(9154)
(8982)
(8940)
(8526)
(8343)
(8337)
(7676)
(7005)
(6806)
(6738)
(6495)
(6447)
(6368)
(6227)
(6080)
(5925)
学科
(34294)
经济(34242)
管理(28476)
(28277)
(21004)
企业(21004)
方法(15566)
数学(13894)
数学方法(13758)
(12548)
(11301)
中国(10196)
(9360)
农业(8923)
(8811)
贸易(8807)
(8599)
业经(8508)
(7410)
财务(7402)
财务管理(7391)
企业财务(7088)
(6983)
地方(6726)
环境(6432)
技术(6378)
(6314)
银行(6262)
(5870)
(5780)
机构
大学(144958)
学院(144867)
(55085)
研究(54986)
经济(53970)
管理(51847)
理学(45551)
理学院(44958)
管理学(43997)
管理学院(43773)
(41862)
中国(39402)
科学(38808)
农业(34134)
业大(31795)
(30780)
(30576)
研究所(28656)
中心(25094)
(24742)
农业大学(22271)
(21932)
(20130)
财经(19827)
(19509)
(18786)
北京(18569)
(18363)
(18178)
科学院(18137)
基金
项目(108213)
科学(83281)
基金(78709)
(74565)
国家(73937)
研究(68414)
科学基金(60550)
(43434)
社会(43152)
自然(42979)
基金项目(42088)
自然科(42020)
自然科学(42002)
自然科学基金(41301)
社会科(40950)
社会科学(40937)
(37886)
资助(31003)
教育(30861)
重点(25465)
计划(24787)
编号(24758)
(23381)
(22976)
(22786)
科技(22309)
科研(22211)
(21746)
创新(21637)
(20013)
期刊
(54316)
经济(54316)
学报(37947)
(37656)
研究(35799)
中国(29552)
科学(29219)
大学(26205)
农业(25957)
学学(25473)
(19306)
管理(16887)
(14546)
(12158)
金融(12158)
业大(11894)
教育(11689)
农业大学(10289)
(9967)
技术(9573)
经济研究(9530)
业经(9470)
财经(9241)
科技(8358)
(7877)
中国农业(7605)
问题(7405)
林业(6873)
(6467)
商业(6359)
共检索到206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对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DUS测试指南中44个标准品种的51个测试性状表达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施用量对目测性状和量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8个目测性状中,抽穗期、叶片绿色深浅与茎节花青甙显色对氮素的反应较明显,其他指标稳定性相对较好;13个量测指标中,最长芒长度稳定性较好,其他性状在不同氮素施用水平下均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管俊娇  张惠  王宝书  杨晓洪  杨加玉  张建华  王江民  刘艳芳  
为了研究栽培处理对玉米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为玉米DUS测试种植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选用了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3种N肥施用条件下,研究了株高、叶长、穗长等18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①云瑞8号(A3)和云甜玉2号(A4)两个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的性状整齐度较差,稳定性也较差,不能满足标准品种的要求;而云瑞3号(A1)和甜糯888(A2)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相对稳定,可以作为DUS测试标准品种备用。②玉米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同一数量性状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果穗穗行数(XZ13)、行粒数(XZ14)、出籽率(XZ18)3个性状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表达稳定,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焦爱霞   张丽娜   李娟   张浩   周欢欢   莫远琪   韦启迪   霍可以  
【目的】明确贵州水稻品种资源的现状及DUS测试〔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性状在品种评价中的作用,为育种工作者在培育具有优良综合特性的水稻品种时提供表型选择的指导,并为测试机构进行高效水稻DUS测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250份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表现及测试性状对品种的测试性能。【结果】表型分析表明,部分目测性状分布集中,倒二叶叶舌形状均为二裂,96.8%的水稻品种具有直立、半直立的生长习性,株型紧凑。剑叶初期,有99.2%的品种表现为直立、半直立状态,而96.0%的品种其基部茎节处于包裹状态;成熟期,91.2%的穗部明显下弯,且97.2%的谷粒外颖呈浅黄色,仅有1份品种的谷粒外颖有修饰色。对14个测量性状进行表型变异及多样性分析,除结实率外,其余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6.51%~20.82%,其中,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揭示,各性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8对性状间达到显著水平,另外43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测试品种被分为4大主要类群,第I类群包含68份样品,其中产量相关性状均值最高;第II类群有25份样品,每穗粒数明显高于其他类群;第III类群体包括67份样品,具有最矮的茎秆;第IV类群体占总品种数的36%,在穗长、谷粒(糙米)长度方面的均值最高,综合表现最为出色。隶属函数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性状中,剑叶长度、穗长、谷粒性状等10个性状对测试品种的综合特性有显著影响。在综合评价(D值)最高的10份测试品种中,有8份恢复系、2份杂交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我们建立了品种评价的最优回归方程:Y=-0.707+0.032X13+0.003X7+0.008X10+0.003X5+0.04X1+0.02X3+0.025X11-0.003X2+0.001X4-0.1156×10-3X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穗粒数分布分散,拟合情况不佳,其余13个性状拟合情况则较好。【结论】在水稻测试指南中,除倒二叶的叶舌形状外,目测性状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品种;而对于测量性状,每穗粒数表现出最大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是判断品种特异性的有效指标。另外,剑叶长度、穗长、谷粒特性等10个性状是影响测试品种综合评价值的关键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妍  聂诗靖  赵丽娟  单艳  李农飞  陈于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芳明  朱海涛  丁效华  曾瑞珍  张泽民  李文涛  张桂权  
目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是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的,只含有来自供体亲本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相同的品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SSL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重要性状的QTL。方法以32个SSSL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4个季节中对水稻22个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9个QTL,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的18个QTL能够在2次以上重复检出,稳定性较好的QTL占检出QTL的30.5%,大多数农艺性状的QTL效应较小、稳定性较差。不同的性状,QTL稳定性不同,千粒重、粒长、谷粒长宽比、抽穗天数等性状的QTL较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德奎  马燕  杜淑辉  孙居文  
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及我国的相关规定,分析木瓜属植物品种的性状变异规律及其稳定性和相关性(DUS),探讨标准品种和测试性状的选择。筛选31个测试性状和12个标准品种用于新品种DUS测试;其中,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6个、假质量性状15个,"*"号性状24个、非"*"号性状7个,每个性状的表达状态给以相应的代码。"*"号性状主要有株型、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形状及果皮皱缩状况等。提出木瓜属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判别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翁建峰  万向元  郭涛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目的】研究稻米加工品质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有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QTL定位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共检测到30个QTL与稻米加工品质相关,其中qMR-6、qMR-8、qHR-3和qHR-6在4个环境中都能被重复检测到,影响精米率的qMR-6和qMR-8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1%和22.2%;与整精米率相关的qHR-3和qHR-6,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2.3%;且qMR-6、qMR-8、qHR-3和qHR-6对应的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杨国涛  李亚男  范永义  蒋芬  陈敬  胡运高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为筛选出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亲本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5个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浙8010A、宜香1A、川农1A、冈46A、803A)为母本,6个水稻恢复系(成恢727、绵恢662、绵恢4761、雅恢2115、乐恢188、宜恢1577)为父本,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30个,设低氮肥(0kg/hm2)、中氮肥(150kg/hm2,正常施氮水平)、高氮肥(300kg/hm2)3个施氮水平,比较各亲本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枫  王春连  陈志  耿贵工  
为研究水稻赤霉素20-氧化酶2(OsGA20ox2)基因的过量表达对水稻株高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RT-PCR扩增OsGA20ox2基因并构建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pS12Q,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水稻,获得了高秆转基因植株。获得T0代的85株中,对其叶片基因组DNA进行Hyg基因扩增,发现其中2株为转基因植株且表现为高秆。分析其T2代表型,高秆植株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9.41%(P<0.05);穗颈长增加15.62%(P<0.05);倒1节间长度增加8.46%(P<0.05);穗长增加7.98%(P<0.05);穗粒数增加6.8%(P<0.05);分蘖数增加了12.5%(P<0.05);百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分析了 13个夏大豆品种的 10个数量性状的稳定性 ,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论证了产量稳定性与其他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大多数品种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 ,可作为夏大豆稳产性育种的间接选择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杨莉  张涛  杨乾华  杨大金  
用24个杂交稻组合在四川不同生态区4个试点的11项品质性状数据,研究了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各性状在基因型和试点间都有较大差异,基因型效应、试点效应都达到1%显著水平,除糊化温度外的其余性状,基因型与试点的互作效应也达到1%显著水平;②存在基因型与试点互作效应的10个性状中,除整精米率可用AMM I1构建稳定性参数外,其余性状用AMM I2构建,所解释互作效应信息的变幅为57.16%~93.89%;③垩白粒率、垩白度的稳定性最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的稳定性较差,是品质稳定性改良的主要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邹茜  朱振华  苏振喜  袁平荣  戴陆园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李辉  刘喜  陈亮明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分析。利用QTL mapper 1.6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了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QTL。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4、1、4、5、5个QTL,分别控制粒长、粒厚、粒宽、粒形和千粒重。鉴定了以Nipponbare为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在3种环境中的表型值,发现与背景亲本相比,置换片段包含qGL-6的株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兰  吕玉虎  刘春增  李本银  郭晓彦  聂良鹏  张琳  曹卫东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