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6)
- 2023(8832)
- 2022(7514)
- 2021(7068)
- 2020(5787)
- 2019(13152)
- 2018(12291)
- 2017(21125)
- 2016(12026)
- 2015(13327)
- 2014(12770)
- 2013(12789)
- 2012(12087)
- 2011(10975)
- 2010(10832)
- 2009(9937)
- 2008(9738)
- 2007(8270)
- 2006(7290)
- 2005(6596)
- 学科
- 济(44036)
- 经济(43978)
- 管理(30698)
- 业(28994)
- 企(22292)
- 企业(22292)
- 方法(18921)
- 数学(16968)
- 数学方法(16748)
- 学(13626)
- 中国(13575)
- 农(13321)
- 财(11796)
- 贸(10695)
- 贸易(10692)
- 易(10413)
- 制(10091)
- 业经(9973)
- 农业(9059)
- 地方(8922)
- 教育(7613)
- 银(7218)
- 环境(7182)
- 银行(7155)
- 融(7035)
- 金融(7035)
- 技术(6874)
- 行(6792)
- 务(6610)
- 财务(6605)
- 机构
- 大学(172033)
- 学院(167247)
- 研究(70746)
- 济(65949)
- 经济(64479)
- 管理(58555)
- 中国(50673)
- 理学(50553)
- 理学院(49825)
- 管理学(48655)
- 管理学院(48383)
- 科学(47838)
- 农(45028)
- 京(38378)
- 所(38350)
- 农业(36195)
- 研究所(35521)
- 业大(34729)
- 中心(30825)
- 财(28352)
- 院(26534)
- 江(26322)
- 北京(24113)
- 省(23891)
- 农业大学(23297)
- 财经(22019)
- 室(21793)
- 科学院(21739)
- 范(21620)
- 师范(21141)
- 基金
- 项目(122149)
- 科学(93784)
- 基金(88898)
- 家(84038)
- 国家(83377)
- 研究(77760)
- 科学基金(68107)
- 自然(48621)
- 社会(48395)
- 自然科(47490)
- 自然科学(47467)
- 省(47371)
- 基金项目(47019)
- 自然科学基金(46686)
- 社会科(45784)
- 社会科学(45770)
- 划(42332)
- 教育(35843)
- 资助(35819)
- 重点(29339)
- 编号(27964)
- 计划(27454)
- 部(26237)
- 发(26165)
- 创(25585)
- 科研(25006)
- 科技(24697)
- 创新(24094)
- 业(22527)
- 大学(21458)
共检索到260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燕 李雨菲 刘桂华 许早时 邓波
【目的】研究施氮对青钱柳生长和三萜类积累的影响,为规范青钱柳药用人工林的栽培和提高药用植物单位面积的三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共设置5个不同的施氮水平,包括:N1(0 g/株)、N2(1 g/株)、N3(3.4 g/株)、N4(6 g/株)和N5(10 g/株)。分别于5—8月的每月中下旬测定其苗高、地径、生物量,总三萜以及主要的3个三萜单体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1)青钱柳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在N4处理中获得,与对照N1相比,分别增加103.90%和57.58%;植株根系、茎杆、叶片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其中最大总生物量积累在N4处理中获得,达到7.24 g。(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叶片中N含量出现线性增加(根系和茎杆较稳定),而C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叶片中的C/N从20.42%线性下降到12.19%。(3)叶片是三萜积累的主要部位,叶片中阿江榄仁酸、青钱柳酸B、青钱柳甙Ⅰ及总三萜积累在各处理间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均在相对低N条件下(N2)获得峰值,分别为2.45、0.73、0.44、22.95 mg/g。另外,所检测的3个三萜单体中,含量最高的为阿江榄仁酸(0.73 mg/g,干质量),其后依次为青钱柳酸B(0.23 mg/g,干质量)和青钱柳甙I(0.12 mg/g,干质量)。(4)施氮显著影响了青钱柳中总三萜和三萜单体的单株产量,其中总三萜、阿江榄仁酸的单株产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5.21~279.45 mg/株、4.64~17.21 mg/株,均在相对低N条件下(N3)获得最高;总三萜和3个三萜单体的最低产量在N1或N5处理获得。【结论】施氮量在中等偏高水平时可以促进青钱柳幼苗的生长,而中等偏低的施氮量则能促进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
关键词:
青钱柳 施氮 生长 三萜积累 三萜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房建军 阙国宁
本文以银杏幼苗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测定了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量,并初步探索了愈伤组织生长与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关系和影响积累的有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幼苗茎段愈伤组织产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2.5mg/LNAA+1mg/LKT+200mg/LLH+30g/L蔗糖;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约30d;为使愈伤组织维持较长时间的生长,要在其生长25~30d时用中等盐分浓度的基本培养基继代培养;光下诱导的愈伤组织中有黄酮类化合物产生;总量最高为1.0mg/gDW;其中槲皮素甙元为17.5μg/gDW,0.5mg/L2,4-D+1mg/LKT,0.5mg/LGA3+1mg/LKT有利于黄酮类化合...
关键词: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万霞 佘诚棋 方升佐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11个种源1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的优良药用种源。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用液相色谱测定,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770和6.494mg·g-1,安徽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230mg·g-1;以经纬度为自变量,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因变量进行趋势面分析,青钱柳叶中山奈酚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波 尚旭兰 刘桂华 徐丹丹 方升佐
青钱柳是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我国特有药食同源珍稀植物,其叶中含有的活性次生代谢物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探索光照条件和收获季节等环境因子对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及生长与次生代谢物积累间关系,有助于优化药用青钱柳人工林栽培条件。该文采用遮荫处理,研究不同遮荫水平下6—11月青钱柳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积累、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青钱柳次生代谢与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度遮荫促进了青钱柳苗的高生长,但随遮荫程度加大,地径生长不断下降。黄酮类化合物、总三萜和青钱柳甙Ⅰ的积累受到遮荫处理的抑制,
关键词:
青钱柳 光照强度 收获季节 黄酮 三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利 崔琳琳 郭靖 关凤英 王恩思
海因类化合物是指含有各种取代基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可作为合成医药产品、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及感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开发海因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以3-溴苯乙酸为原料,7-溴-2-四氢萘酮为中间体,采用Ullman反应,Suzuki反应,Bucherer-Begs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海因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得到确认。将目标化合物灌胃给药后,采用氨水引咳法以超声雾化器喷雾氨水刺激小鼠呼吸道,记录致咳潜伏期和2 min内咳嗽次数,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能减少雾化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的潜伏期,对小鼠氨水引发的咳嗽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为海因类化合物的...
关键词:
海因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王超琦 吴家森 郭联华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培育优质无性系苗木是杉木造林成功的关键。探讨了氮素指数施肥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杉木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无性系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共5个处理,纯氮施用总量分别为0,0.5,0.5,1.0,2.0 g·株(-1),共施氮20次,间隔为10 d。至生长结束后,分别测定杉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氮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施肥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舒扬 田力 周顺陶 储月娥 梅迪 袁佳秋 余延浩 洑香香
【目的】比较分析青钱柳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光合性能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差异,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鹤峰和清凉峰2个种源的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指标、解剖结构、气孔参数,比较光合生理的相关参数,监测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差异。【结果】1)四倍体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为10.94 cm、4.57 cm、118.84 cm2,比二倍体分别高出19.5%、61.4%、94.2%,而比叶质量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叶解剖结构各部分、气孔形态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为158.36个·mm-2,比二倍体少43.8%。2)四倍体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叶绿素a、叶绿素b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分别为8.367、0.997、25.905、1 527.96μmol·m-2s-1和13.797、1.573、32.905、1 311.36μmol·m-2s-1;瞬时光合测定发现四倍体净光合速率、胞间CO2、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气压亏缺则差异不显著。3)二种倍性植株叶内主要活性物质的积累高峰均出现在5月和9月;三萜化合物和黄酮含量在主要的收获季节(5月和9月)倍性间均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多酚含量(13.64 mg·g-1)仅于5月显著高于二倍体(13.29 mg·g-1),但四倍体多糖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二倍体,5月和9月的含量分别达6.80和8.58 mg·g-1。【结论】青钱柳四倍体叶形态、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均显著优于二倍体,促进了四倍体叶生物量积累;四倍体在5月份的多酚含量和叶多糖含量全生长季显著高于二倍体,黄酮、三萜含量倍性间在主要的收获季节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四倍体是低海拔地区叶用青钱柳人工林生产的主要栽培材料,可获得更高的生物活性物质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明 王昌钊 李长杰 赵勇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煜昶 岳铭秀 董景华 于维强 韩玉芬 李秉武 李树正
测定了16个通式为(CH3)3C(X)CH(Tr)CH2(Y)R的新三唑类化合物[式中,X=CO,CHOH;Tr=(1H)-1,2,4-三唑-1-基,Y=N,NH;R=(取代或未取代)苯基,烷基;(五员或六员)杂环基]对8种病原菌的杀菌活性和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比较了1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军良 逯保德 徐鸿林 朱祯 赵美华 梁爱华
以大白菜纯合系河头早B为试验材料,用携带质粒pBinΩSCK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BA4404转化其无菌苗子叶,比较了8种酚类化合物对大白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和邻苯二酚对外植体的转化频率影响最大;阿魏酸和ρ-羟基苯甲酸的作用次之;芥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香草醛和丁香酸没有明显的作用。复合酚类化合物的促进作用优于单一酚类化合物的作用。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遗传转化 子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旭鹏 么巧君 朱晓峰 王媛媛 王芳 陈井生 陈立杰 段玉玺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接种线虫2d后的番茄进行浸根24h处理,然后对其盆栽45d后对植物长势影响及温室防效进行测定。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 mg.L-1NAA和6 mg.L-16-BA处理对寄主植物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并且株高、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根长与CK相比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其中6 mg.L-1NAA分别提高76.94%、80.30%、84.36%和75.53%,6 mg.L-16-BA分别提高68.47%、73.76%、68.56%和68.87%。对南方根结线虫温室防效及根结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1NAA和10 mg.L-...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激素类化合物 番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晨阳 吕海鹏 朱荫 张悦 林智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在留 李凤兰 郑永唐 邹坤 张兴杰 汪植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III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III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μg/mL,EC50为8.61~12.76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III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天宏 金东艳 王岩 曹莹
【目的】揭示大豆酚类物质对O3浓度升高的代谢机制与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对O3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材,O3浓度45 nmol·mol-1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系统探讨O3浓度升高(O3-1处理:(80±10)nmol·mol-1,O3-2处理:(110±10)nmol·mol-1)对大豆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O3-1处理下的大豆叶片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升高,而O3-2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与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丽萍 曹金珍
虽然无机硼类化合物(简称硼化物)有着许多其他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抗流失性很差。该文采用在硼化物(硼酸、硼砂、四水合八硼酸二钠)中分别添加4种醇类化合物(丙三醇、甘露醇、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来共同处理杉木。实验针对每种醇类化合物设计了1组L9(43)的正交试验,考察硼化物种类、醇的浓度和后处理条件对硼的保持率的影响。流失实验根据美国木材防腐协会标准E11-07进行,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处理材的结构进行表征,得到如下结论:①在3种硼化物中,硼酸与醇的组合能在木材中较好地固着;在4种醇类化合物中,聚乙二醇-600对硼化物的固着效果最好,且处理材中...
关键词:
硼化物 醇类化合物 抗流失性 硼的保持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培养基类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积累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处理下柽柳丛生芽总酚、三萜及黄酮物质的积累
不同贮存年份普洱生茶中3种主要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和对ETS的抑制研究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种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影响
不同LED光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酚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1-(2-羟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基丙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N-硝基-N-取代酰基-2;4;6-三氯苯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