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0)
2023(3730)
2022(3241)
2021(2913)
2020(2467)
2019(5698)
2018(5470)
2017(9633)
2016(5688)
2015(6314)
2014(5940)
2013(6091)
2012(5907)
2011(5376)
2010(5470)
2009(4940)
2008(4779)
2007(4527)
2006(4051)
2005(3736)
作者
(20259)
(16961)
(16774)
(15888)
(10896)
(8412)
(7656)
(6647)
(6539)
(6129)
(5942)
(5786)
(5750)
(5649)
(5571)
(5478)
(5283)
(5169)
(5086)
(4961)
(4515)
(4383)
(4314)
(3955)
(3910)
(3854)
(3781)
(3672)
(3652)
(3615)
学科
(19630)
经济(19607)
管理(12435)
(11213)
(10778)
贸易(10777)
(10674)
(10642)
方法(8918)
(8761)
企业(8761)
数学(7937)
数学方法(7843)
(7807)
出口(7793)
出口贸易(7793)
(7395)
(6501)
中国(5714)
(5643)
(3934)
业经(3877)
财政(3657)
农业(3575)
地方(3504)
(3311)
及其(3136)
技术(2942)
(2883)
金融(2881)
机构
大学(82439)
学院(80098)
研究(35516)
(31285)
经济(30582)
(26016)
科学(25467)
中国(24908)
管理(23887)
农业(21306)
(20752)
理学(20164)
理学院(19797)
管理学(19243)
研究所(19164)
管理学院(19147)
(18723)
业大(18128)
中心(15154)
(14457)
(14158)
(13833)
农业大学(13396)
(12886)
(12579)
(12378)
科学院(11664)
北京(11503)
实验(11373)
财经(10976)
基金
项目(57218)
科学(42613)
基金(41160)
(39941)
国家(39656)
研究(34138)
科学基金(31157)
自然(22927)
(22628)
自然科(22394)
自然科学(22370)
自然科学基金(21994)
基金项目(20901)
(20352)
社会(20247)
社会科(19165)
社会科学(19157)
资助(18125)
教育(15624)
计划(14262)
重点(14016)
科技(13195)
(12697)
(12472)
科研(12003)
(11821)
(11719)
编号(11510)
创新(11192)
(11182)
期刊
(34026)
经济(34026)
学报(24887)
(23825)
研究(23180)
中国(20270)
科学(18105)
大学(17175)
学学(16510)
农业(16343)
(11135)
管理(9724)
(9032)
业大(7835)
教育(7833)
(6988)
农业大学(6947)
(6687)
金融(6687)
国际(6329)
经济研究(6087)
(5894)
财经(5623)
技术(5584)
问题(5007)
(4923)
中国农业(4640)
世界(4573)
科技(4422)
自然(4310)
共检索到129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张林  李罗新  曾令兵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半数致死浓度为1.17×107cfu/mL。对从自然发病和一次感染试验的病鱼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和VITEK全自动细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玉娟  王秀华  曲宪成  朱岩松  黄倢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菌株对健康革胡子鲶致病性测试表明其对革胡子鲶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32×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实验感染革胡子鲶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表明菌株1403是引起革胡子鲶发生暴发性死亡的主要致病病原。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等9种抗生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葛继志  张颖  葛盛芳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葛继志张颖葛盛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1990年以来,安徽省许多养鳖场都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病鳖体表、腹甲严重斑状充血,体表有些部位出现溃疡、疤痕,剖检见肝脏肿大,脾及肠粘膜充血。该病易传染,加之目前缺少有效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邱军强  杨先乐  李怡  薛晖  谭洪新  罗国芝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鱼刺)(Scortum bacoo)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回染健康高体革(鱼刺)证明该菌株为其致病菌,并具较强毒力,LD50为3.48×105 CFU。该菌株在形态、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相同,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株即为溶血性海豚链球菌。病理学观察表明该菌株主要引起高体革(鱼刺)的肝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复合磺胺、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宏华  侯竹美  张全启  于海洋  王志刚  齐洁  王旭波  
为制备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antibody,ScfV)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提取抗VHSV单抗1g5的杂交瘤细胞株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dna模板,通过Pcr扩增VHSV抗体的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编码序列,将其拼接成单链抗体Sc fV基因后插入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单链抗体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约28 ku,能特异性识别VHSV病毒的g蛋白并对VHSV病毒具有体外中和活性,其对VHSV病毒的g蛋白亲和力(kd)达到1.4×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胡火庚  陈昌福  
对江西省南昌县某水产养殖场出现的以"体表局部出血、溃疡,肠系膜充血、出血,腹腔内有大量积水"为主要症状的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进行了研究。从病死及濒死团头鲂的病灶中分离到大量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将这些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2种致病菌均能导致团头鲂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疾病症状;4个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先锋霉素V、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等9种药物敏感;TTF-15菌株对先锋噻肟,TTF-004、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波  曾令兵  罗晓松  徐进  肖艺  周勇  
从患典型肠道出血症的青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BCB01,人工腹腔注射感染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单克隆菌落的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测序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与嗜水气单胞菌(EF645799)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性为9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大多数试验药物敏感,其中对复达欣、头孢西丁、先锋必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娟  兰文升  刘荭  郑晓聪  陈孝煊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编码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 virus,VHSV)核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E.coli BL21(DE3)中得到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221bp核蛋白基因片段,诱导表达重组质粒pET28a-N,经SDS-PAGE检测,IPTG终浓度为1mmol/L时,诱导5h蛋白表达量最高,获得的目的蛋白大小与N蛋白的预测分子质量一致,约为48ku。诱导后的菌液进行超声波破碎后,将沉淀和上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书煜  梁静真  覃志彪  黄艳华  韦慕兰  蒙兰丽  黄维  胡大胜  黄钧  
查明广西南宁、贵港和桂平养殖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常规方法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细菌鉴定采用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CR扩增法对菌株的溶血素基因(hemolysin gene,hly)、气溶素基因(aerolysin gene,Aer)、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cytotonic enterotoxin gene,Alt)、细胞毒性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病鱼中分离到11个菌株,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菌株致病力测试和生化特性分析,证实了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若林  沈娇娇  蒋书东  杨彩桥  张晓华  鲍传和  彭开松  
为了对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iral hemorrhagic septicemia virus, VHSV)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进行功能研究,本实验通过PCR扩增了M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并运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M基因全长为606bp,IPTG诱导得到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小约为36 kD,比预计略小。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大于1:102400,Westernblot检测显示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纯化的融合蛋白和VHSV感染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细胞中的M蛋白。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蛋白多抗能识别感染VHSV的EPC细胞中的M蛋白,且M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本研究中M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将有助于开展M蛋白的功能研究及疾病的免疫学诊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彬  杨光友  陈晓利  占爱思  何明莉  
为确定四川省部分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出血病濒死的黄鳝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得到14株病原菌株,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判定14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4株病原菌株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云斑(Amiurus nebulosus)和小白鼠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对萘啶酸、诺氟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高度敏感;对磺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潜  姚雪梅  沈锋  张世驰  于娜  高茂林  
从患有鳃出血病的鲫鳃组织分离出2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2种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2种菌对鱼的红细胞都有较强的溶血作用,且维氏气单胞菌的溶血速率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这2种菌都具有较强的毒力,两者混合感染比单独感染致病率更高;但单独感染时阴沟肠杆菌比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鳃出血症状更明显。5种常用水产药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两种菌都有一定的耐药性,但是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更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应兵  邹桂伟  袁科平  郑蓓蓓  艾晓辉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健民  王琦  马福恒  刘明清  
1992年9月至1994年11月间,在大连沿海发现的致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脓毒败血症的一株病原菌,对皱纹盘鲍人工感染有很高的死亡率,并且与自然发病有相同的症状。其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为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0/12910μg敏感,0%和8%NaCl胨水中不能生长,不利用葡萄糖酸盐和蔗糖等,定名为坎氏弧菌(Vibriocampbelli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