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7)
2023(2886)
2022(2495)
2021(2180)
2020(1926)
2019(4417)
2018(4253)
2017(8950)
2016(4683)
2015(5437)
2014(5216)
2013(5446)
2012(5267)
2011(4736)
2010(4707)
2009(4294)
2008(4250)
2007(3852)
2006(3152)
2005(2638)
作者
(12944)
(10975)
(10951)
(10348)
(7111)
(5292)
(4914)
(4225)
(4208)
(3974)
(3830)
(3815)
(3540)
(3455)
(3438)
(3400)
(3264)
(3213)
(3204)
(3153)
(2749)
(2716)
(2705)
(2540)
(2520)
(2423)
(2369)
(2297)
(2200)
(2186)
学科
(27879)
经济(27853)
方法(18618)
数学(17834)
数学方法(17784)
(15776)
管理(15568)
(12629)
企业(12629)
(7543)
中国(5524)
(5501)
(5022)
财务(5022)
财务管理(5010)
企业财务(4875)
(4819)
贸易(4819)
(4661)
地方(4378)
业经(4154)
农业(3925)
(3836)
金融(3836)
(3792)
技术(3351)
(3311)
银行(3301)
(3077)
环境(2786)
机构
大学(71927)
学院(70471)
(34599)
经济(34101)
管理(29983)
理学(26570)
理学院(26381)
管理学(26164)
管理学院(26041)
研究(20117)
(16648)
中国(15445)
财经(13868)
(13450)
(12818)
经济学(12149)
经济学院(11264)
财经大学(10569)
(9863)
(9860)
中心(9838)
科学(9729)
业大(9260)
商学(9022)
商学院(8963)
(8939)
经济管理(8396)
北京(8186)
研究所(7949)
农业(7849)
基金
项目(48624)
科学(39437)
基金(37896)
研究(35353)
(32277)
国家(32054)
科学基金(28415)
社会(24993)
社会科(23996)
社会科学(23991)
基金项目(19925)
自然(17710)
(17619)
自然科(17345)
自然科学(17338)
教育(17102)
自然科学基金(17075)
资助(16466)
(15140)
编号(12860)
(12394)
教育部(11257)
国家社会(11091)
人文(10885)
重点(10811)
成果(10299)
(10159)
大学(9926)
(9904)
科研(9549)
期刊
(32385)
经济(32385)
研究(20334)
(13011)
中国(10532)
管理(10183)
学报(9950)
科学(8497)
(8028)
金融(8028)
大学(8008)
(7920)
财经(7873)
学学(7666)
(6665)
经济研究(5733)
技术(5612)
农业(5198)
教育(4854)
问题(4700)
(4499)
业经(4294)
统计(4255)
技术经济(4088)
(3822)
商业(3584)
决策(3503)
国际(3394)
理论(3380)
财经大学(3312)
共检索到97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泽棠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立军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同学在寒假里走访偏远乡村留守老人的贫寒生活。天黑时,老人的孩子冒着风雪从打工的城市回来跟老人过年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同学到农村调查村民的生活现状。发现好多村人烟稀少。就连山里的动物很少看见。大家都进城务工了,只偶尔看见江中驾船独钓的老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同学在寒假期间到"老年之家"和老人们一起画国画。他们专画白梅,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铁生  姜爱喜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慧  
我国以农立国、以诗闻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农业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咏农诗篇,同时传递着从古到今的农事、气候、农器、播种技术等丰富农业信息。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最美古典诗词:田园卷》一书经过编者刘凤珍的反复校勘和认真推敲,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宋元等4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田园诗词呈现给读者。田园派诗歌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田园诗人将自己在山水间得到的滋养和从田园中感受到的宁静释放到诗词中,淡远清新、质朴自然。作为与农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卫  王浣尘  
市场制度作为供养和维系全社会的一种机制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出现的 ,经济人概念则是伴随着市场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经济人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 ,因此 ,经济人概念是市场制度下的历史范畴 ,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 ,它将随着市场制度的消亡而消逝。
[期刊] 求索  [作者] 岳进  
明人关于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争,意义已超越论争本身,藉由哪一首应为七绝第一的议题,论家在盛唐与中晚唐之别、王昌龄与李白之争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与《唐诗品汇》《古今诗删》《唐诗归》《唐诗镜》等唐诗选本的评选活动交错纵横,共同形塑七绝的体裁基准和基本概念,建构以王李为诗体正宗、中唐刘禹锡李益为接武,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正变,杜甫为变体的唐代七绝诗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思毛  
广播电视大学进入建设开放大学、全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战略转型时期,这既是一个呼唤远程开放教育与开放大学建设理论创新的时期,也是一个理性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一大批研究远程开放教育与开放大学建设理论专著相继问世便是证明。这些专著,有的全面阐述了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有的系统探讨了开放大学的规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羽飞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①中指出,由于历史现象中因果关系的混乱,常见的历史无法记载一个完整的行动,而悲剧作家可以虚构出一个有明确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反映可能或必然的原则,因此,悲剧比历史更具哲理也更有价值。波利比乌斯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采取既批判又继承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历史的必然趋势,因而他可以写作一部有始有终、内部因果关系明确的"普世史"~②。同时,波利比乌斯指出史家不应像悲剧作家那样虚构情节,而要如实记录史事。不过,身处某种文化和学术传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而不自知,这是常有的事。波利比乌斯主张避免悲剧的"虚构"手法,可在写作"普世史"时仍然使用了与悲剧相同的虚构手法,就是这种情况。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地认为,还原现实且追求必然性的"普世史"比"摹仿"现实且追求可能性或必然性的"悲剧"更加高级,这就是他的"普世史"中所蕴含的真实观。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孝林  
将金文、简牍运用于审计史研究中,进一步证明我国古代审计的惊人成就。史料证明:西周审计机构不仅有司会、宰夫,还有内史。早期审计是对会计报告和账务的审查,上计制度对会计期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应当重视上计、审计内容、审计方式与审计依据等简牍史料的运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平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是续补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而承上启下的一部力作。文章通过采撷藏书诗中读书、藏书、治学相互融合的诗篇,呈现伦明存史明志的接受取向与学术旨趣,从藏书诗中体味藏书人与读书人的丰富阅历,领悟藏书人与读书人的深刻学理,对探寻近代藏书史以及研究藏书与学术互动关系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兴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骥  
1914年上海新剧小说社出版的《新剧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话剧史专著,记述了从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徐汇公学的学生演剧始,至1914年上海新剧"甲寅中兴"止16年间上海早期话剧的发展历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研究话剧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的作者朱双云,不仅是我国早期学生演剧运动的亲历者,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戏剧运动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笔者在校勘全书过程中,通过其他文献,对早期学生演剧活动的脉络作了重新梳理,指出书中几处被忽略的存疑问题,以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视角,客观地评析朱双云及其《新剧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潘玉君  武友德  孟雪梅  
基于编史学方法论对地理学史进行考察,在回顾地理学史研究进展,尤其是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的文本,力图阐明:①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侧重于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叙事模式,具有普遍主义、进步主义、辉格主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未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及其性质产生实质影响,地理学是"百川归海"式的发展,空间性并不重要,是一元传统的理性主义进路;②思想史方法论立足于地理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按公平性、对称性的原则进行叙事,揭示了古代地理学阶段地理知识的文化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和性质的影响,时间性和空间性均是重要的,从而形成了多元比较史的、实践史的进路。在后历史的层面上,实证主义编史方法论的强纲领叙事模式值得商榷,其主要贡献是建构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地理学进化史,其不足方面是弱化了社会文化多样性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应的不同时空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和性质特征。因此,基于地理学编史学视角得出以下结论:①地理学史是一项建构性的事业,具有明显的相对性;②地理学史编史应注意将地理学置于语境中以获得解释;③地理学史的建构应坚持非强纲领原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士敏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利文  
方以智与王夫之同为明末清初大儒,也曾同在永历朝共事。于明末清初,一人披缁逃禅,一人遁林述儒,同隐逸于新朝,可知方、王二人立身处世的志向与旨意或有近焉。入清后,密之住持青原山,屡招船山“将有所授”,而船山“终不能从”。密之与船山在永历朝的进退行止,以及“招有所授”的公案一直扑朔迷离,其时与地历来多有误断。钩沉永历朝桂林失守前后的诗文可知,密之与船山应在永历三年(己丑)夏秋间,于漓江流域的临桂至昭平间诸地晤面订交。康熙八年至九年(己酉、庚戌)前后,密之屡招船山赴青原,是有复明意图的,而船山咏志婉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行止相对游离于晚明江南士人社盟,于复社活动较为疏远。密之与船山儒释文化观念上的分歧以及“屡卜游魂得返吟”的结果只是船山未能赴约的助缘。由此,二人止水惶恐与著述林泉之路有所分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