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4)
- 2023(5821)
- 2022(4833)
- 2021(4274)
- 2020(3547)
- 2019(7753)
- 2018(7354)
- 2017(13332)
- 2016(7515)
- 2015(7889)
- 2014(7416)
- 2013(7320)
- 2012(6622)
- 2011(5853)
- 2010(5643)
- 2009(5106)
- 2008(4943)
- 2007(4307)
- 2006(3624)
- 2005(2904)
- 学科
- 济(25970)
- 经济(25939)
- 管理(20941)
- 业(20362)
- 企(15492)
- 企业(15492)
- 方法(12463)
- 数学(11356)
- 数学方法(11278)
- 农(8594)
- 财(7533)
- 学(7294)
- 贸(6895)
- 贸易(6895)
- 易(6748)
- 中国(6593)
- 业经(6367)
- 农业(6096)
- 环境(5076)
- 技术(5006)
- 务(4700)
- 财务(4699)
- 财务管理(4694)
- 制(4572)
- 企业财务(4461)
- 地方(4420)
- 产业(4113)
- 划(4050)
- 银(3861)
- 银行(3815)
- 机构
- 大学(105414)
- 学院(105103)
- 济(40839)
- 经济(40135)
- 管理(39095)
- 研究(38141)
- 理学(34955)
- 理学院(34524)
- 管理学(33828)
- 管理学院(33666)
- 农(30647)
- 科学(28087)
- 中国(26854)
- 农业(24869)
- 业大(24553)
- 京(21565)
- 所(20887)
- 研究所(19736)
- 中心(17029)
- 农业大学(16897)
- 财(16610)
- 江(14771)
- 省(13935)
- 财经(13907)
- 院(13823)
- 室(13282)
- 业(13060)
- 北京(12895)
- 经(12814)
- 科学院(12652)
- 基金
- 项目(81623)
- 科学(62630)
- 基金(60236)
- 家(57318)
- 国家(56867)
- 研究(49656)
- 科学基金(46780)
- 自然(33664)
- 自然科(32906)
- 自然科学(32887)
- 基金项目(32776)
- 社会(32338)
- 自然科学基金(32328)
- 省(32262)
- 社会科(30757)
- 社会科学(30745)
- 划(28213)
- 资助(23500)
- 教育(21962)
- 重点(19033)
- 计划(18998)
- 创(17436)
- 科技(17374)
- 发(17264)
- 编号(17183)
- 部(17118)
- 科研(16957)
- 业(16432)
- 创新(16403)
- 农(14936)
共检索到141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向玲 范博 姚敏娟 王占义
施肥是退化草原恢复的重要手段,但生物炭基磷肥在天然草地改良中少有研究。本研究以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施肥处理:对照(CK)、磷酸二铵(D)、生物炭(B)、低量生物炭基磷肥(LBD)、中量生物炭基磷肥(MBD)和高量生物炭基磷肥(HBD),测定其分蘖数、生物量、光合-荧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HBD处理下,西北针茅分蘖数显著多于CK和D处理(P <0.05)。HBD、MBD和LBD处理下,西北针茅生物量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HBD、LBD处理的相对可变荧光、初级醌受体(QA)被还原速率值显著低于CK处理(P <0.05),而HBD、LBD处理的光化学性能指数、电子传递速率值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HBD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升高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光化学性能指数、QA被还原速率是反映生物炭基磷肥施用效果的重要光合生理指标。综合评价表明,HBD和MBD混合施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对西北针茅光合-荧光特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西北针茅的生长,对以西北针茅为建群种的退化草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建社 符军 刘永红 陈竹君
测定了经氮磷肥配施处理和对照的杜仲Eucommiaulmoides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杜仲光合最佳温度为28℃。②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午休"型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00前后,次峰出现在12:00左右。③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④处理N1P2(mN∶mP2O5=1 0∶1 2)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对照的174 3%,是试验中最优的氮磷配比,建议推广应用该配方。表1参8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范博 王占义 李海菁 赵向玲
我国90%以上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修复退化草原是当前“双碳”背景下提升草原碳储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不同草地修复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样地设4个处理:对照(CK)、生物炭基磷肥(CB)、补播(CP)和生物炭基磷肥加补播(CPB),于2021年生长季(6月-10月)测量土壤呼吸速率,并测量0-2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同时调查植被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P和CPB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12%、15%和27%、30%,土壤温度降低了2.5%和4.6%,CB处理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但并未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补播和施肥+补播措施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土壤呼吸。综合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情况,生物炭基磷肥对于荒漠草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施肥和补播措施时,早期要注意控制开沟的规模,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楠楠 万琦 张明如 李清香 张婷宇 蔡益杭
【目的】筛选更有利于玉铃花 Styrax obassia 光合生理参数表达的光强、施氮组合处理,揭示光强、氮素变化与玉铃花幼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育苗方法,构建光氮双因素控制试验:4 种遮光处理 [ 全光对照 (透光率100.00%)、轻度遮光 (透光率为 47.30%,L_1),中度遮光 (20.00%,L_2) 和高度遮光 (7.75%,L_3)] 与 3 种施氮处理 [N_2 (施纯氮 0.63 g),N_1(施纯氮 0.21 g) 和 N_0(不施氮)],测定分析玉铃花的光响应进程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结果】(1)随遮光程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铃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相应的增加,暗呼吸速率则相对减弱,其光饱和点为 140.00~481.33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 6.00~34.67 μmol·m~(-2)·s~(-1)、叶绿素 a/b 之比400.00 μmol·m~(-2)·s~(-1) 时,N_(2 )处理玉铃花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 N_(0 )处理和N_1处理 (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芬 刘小勇 王港振 张坤
[目的]为探讨不同施肥量对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地核桃的最佳肥料用量,为西北山地核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测定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日变化、响应曲线及快速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地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核桃树体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升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尤其在高光强下,高施肥量会造成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下降;CO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2)比饱和光强下的Pnmax1高,表明强光下核桃光合速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通明 陈伟 潘文杰 尹鹏达 宗学凤 王三根
以烟草品种毕纳1号为实验材料,比较其在常规肥和有机肥的施肥方式下不同生长期叶片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前期(叶龄15~30 d),有机施肥方式下烟草中部叶光能利用率较高、光合能力比常规施肥方式下的强,而在叶龄45 d以后,常规施肥方式下烟草中部叶的光合能力比施用有机肥的强,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差异不明显;两种施肥方式下,叶片qN的差异说明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光保护能力较高。
关键词:
烟草 光合色素 荧光 施肥方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梁 魏丹 李玉梅 王伟 常本超 郭文义
以20132015年哈尔滨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普通化肥(NPK)、化肥+生物炭1(15.75t·hm(-2),BC1)、化肥+生物炭2(31.50t·hm(-2),BC2)、化肥+生物炭3(47.25t·hm(-2),BC3)对东北黑土区大豆连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水力学性质及孔隙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增大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同时土壤有效含水量、总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均显著增加。(2)各处理优势水稳性团聚体均
关键词:
物理属性 生物炭 大豆连作 黑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莎莎 符云鹏 牛志强 习红昂 闫伸 曾宇 樊武广 王传兴
【目的】研究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烟株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氮肥不同基施与追施比例(T1.全部氮肥作基肥;T2.氮肥80%作基肥,20%作追肥;T3.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对烟株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增加氮肥追施比例能提高后期烤烟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烤烟整个生育期,施氮处理的烟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基本表现为随氮肥追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且均高于对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以...
关键词:
烤烟 氮肥 基追肥比例 光合特性 氮代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博文 杨劲峰 鲁晓玲 吴怡慧 李娜 刘宁 安宁 韩晓日
【目的】通过测定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探讨连续9年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花生叶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光能吸收和氧化还原性能影响规律,同时观测叶片放氧复合体(OEC)受损程度变化趋势,为指导花生施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1年建立的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处理:CK(不施肥);C15(生物炭225 kg·hm~(-2));C50(生物炭750 kg·hm~(-2))。2019年分别采集不同生育时期花生功能叶,利用M-PEA-2仪器测定暗处理后的叶片光合指标。【结果】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时期花生功能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现,连续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有显著影响。C15处理的K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差(ΔV_T)在花生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为-0.002和-0.020,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024和-0.053,与CK处理相比花生各生育时期功能叶K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显著降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开花下针期与成熟期K点降低幅度有不同程度增大。花生功能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对生物炭的连续施用有积极响应,其具体表现为:在开花下针期,与CK处理相比C15处理的J点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J)降低23.9%,初级醌受体(Q_A)被还原速率(M_O)降低32.1%,捕获的激电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_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速率(Ψ_O)增加25.0%,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化学性能指数(PI_(ABS))增加154.6%。缓解了花生功能叶片的放氧复合体(OEC)受损程度,提高电子由初级醌受体(Q_A)向电子传递链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传递的能力,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在成熟期,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花生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指标的影响与开花下针期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C15处理较CK处理J点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J)和初级醌受体(Q_A)被还原速率(M_O)显著降低,分别减少12.5%和16.0%,捕获的激电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_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速率(Ψ_O)增加7.8%,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化学性能指数(PI_(ABS))增加73.7%;C50处理与CK处理相比J点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J)减少13.2%,初级醌受体(Q_A)被还原速率(M_O)减少19.4%,捕获的激电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_A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速率(Ψ_O)增加8.2%,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化学性能指数(PI_(ABS))增加79.7%。【结论】连续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花生功能叶片在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光系统Ⅱ电子传递效率,缓解OEC损伤程度,从而提高花生功能叶的光合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军 耿增超 张雯 陈心想 尚杰 王秋铭 孙怡萍
【目的】研究2种生物炭(竹炭、木炭)及生物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糜子、冬小麦连续种植盆栽试验,在砂土和壤土土壤上各设置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及施用硝酸铵(AN)、竹炭(BC)、木炭(WC)、竹炭基氮肥(BAN)、木炭基氮肥(CAN),测定糜子、小麦收获后2种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砂土土壤中2季作物收获后,各处理蔗糖酶活性从高到低为CAN>BAN>AN>WC>BC>CK,且CAN、BAN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糜子收获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CAN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缓 李建明 郑刚 杜清洁 潘铜华 常毅博
【目的】初步探究硅肥对温室水培黄瓜植株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筛选适宜温室水培黄瓜的硅肥施用水平。【方法】用硅浓度分别为0(对照),0.5,1.0,1.5和2.0mmol/L的营养液水培黄瓜(津优35号),于苗期和结果期进行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随着硅浓度的增加,黄瓜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指标峰值大多出现在硅浓度为0.5~1.0mmol/L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瑞富 张玉芹 杨恒山
为探明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实现根系与磷素在空间上充分耦合,可为玉米高产栽培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副区为施磷深度,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并分析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根干质量吐丝期P12和P18较高,乳熟期P12较高,P24吐丝期低于P6而乳熟期高于P6; 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磷肥深施处理均高于P6,以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春玉米根干质量吐丝期施磷深度处理均高于正常施磷P6,0~20 cm土层乳熟期和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均为P12和P18较高。旋耕措施下0~20 cm和40~60 cm土层比根长P12最大,与P6差异显著,20~40 cm土层P24最高。旋耕措施下3个土层根系活力和0~20 cm,40~60 cm比根长均表现为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根系活力除20~40 cm吐丝期外,P12与P18差异不显著,均高于P6,比根长0~2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P12最高,P24最低,40~60 cm土层P12和P18差异不显著,P12高于P6和P24。除吐丝期2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外,2个生育期各土层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极显著相关,根系干质量和比根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深松和磷肥施用深度,根系活力与深松密切相关。综上,春玉米总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总体表现为深松+旋耕>旋耕措施,磷肥施用深度在旋耕措施下12 cm左右较为适宜,在深松+旋耕措施下12~18 cm较为适宜。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 磷肥施用深度 根系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宁 张力月 孟祥睿 郭颂 杨梅 马磊 杨卫君
【目的】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在北疆灌区的合理施用与农田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优质品种春小麦“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氮肥(N1:300 kg/hm~(2))、氮肥减量15%(N2:255 kg/hm~(2))、氮肥减量30%(N3:210 kg/hm~(2));设2个生物炭水平,不施生物炭(B0:0 kg/hm~(2))、生物炭(B1:20×10~(3) kg/hm~(2)),共B0N0、B1N0、B0N1、B1N1、B0N2、B1N2、B0N3、B1N3 8个处理;测量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及其构成等,明确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生物炭不施氮肥(B0N0)相比,氮肥减量15%配施生物炭(B1N2)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转运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B1N2处理下,在春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段,SPAD值增长13.17%~91.70%,净光合速率提高17.42%~87.30%,气孔导度提高16.00%~29.41%,蒸腾速率提高25.35%~79.81%;在春小麦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提高28.87%,产量增加30.23%。【结论】适量生物炭20×10~(3) kg/hm~(2)、配施氮肥255 kg/hm~(2)(B1N2)可初步达到春小麦增产和氮肥减施的目的,为北疆灌区农田氮肥及生物炭科学施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合特性 春小麦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春 叶菁 刘岑薇 林怡 王义祥
为明确炭基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的改良效果,设计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不同炭基有机肥处理(T1、T2和T3处理炭基有机肥中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下,连续施用5年后,对土壤养分、土壤铜形态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1(有机肥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0.65、0.86和0.90个单位,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4和1.66倍,T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22.7%;只有T3处理对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分配率的影响较大,分别显著降低了21.9%和45.1%;T2和T3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51.5%和37.6%); 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PLFAs总量(增幅分别为15.5%,16.8%和17.2%)。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H和总Cu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炭基有机肥T3处理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Cu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方面的效果最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希贤 吴君 李磊 江登辉 荣俊冬 陈礼光 赖东永 郑郁善
采用三种秸秆(水稻、小麦、玉米)制成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用量为100、400、1 200 g,配施300、600、900 g的氮肥,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施肥后分析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鼓节竹的出笋量、成竹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下的鼓节竹发笋末期出笋量、成竹率和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均有所提高,以处理5的促进效果最佳,出笋量提高了83.3%,成竹率提高了32.4%,叶绿素含量提高了71.2%.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在处理5下达到最佳,气孔限制值(LS)在处理5下得到了最佳抑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在相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下,各指标表现为在小麦生物炭处理下最佳,且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对鼓节竹的促进效果先增加后减少.根据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5的效果最佳,即400 g·丛~(-1)的小麦生物炭配施900 g·丛~(-1)的氮肥,对鼓节竹发笋末期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以在沿海沙地鼓节竹栽培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鼓节竹 生物炭 光合特性 出笋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