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4)
2023(16900)
2022(14711)
2021(13553)
2020(11582)
2019(26376)
2018(25992)
2017(50150)
2016(27034)
2015(30222)
2014(29754)
2013(29224)
2012(26752)
2011(23870)
2010(23423)
2009(21204)
2008(20495)
2007(17505)
2006(15066)
2005(12602)
作者
(78882)
(66070)
(65506)
(62161)
(41803)
(31807)
(29591)
(26062)
(25076)
(23160)
(22465)
(22113)
(20936)
(20510)
(20461)
(20130)
(19991)
(19552)
(18932)
(18834)
(16505)
(16089)
(15828)
(15023)
(14745)
(14464)
(14464)
(14352)
(13209)
(13194)
学科
(106700)
经济(106585)
管理(75406)
(71955)
(59341)
企业(59341)
方法(54624)
数学(48048)
数学方法(47476)
(28191)
(27689)
贸易(27675)
(27080)
(26796)
中国(25662)
(24144)
业经(22830)
地方(21614)
农业(18810)
(17650)
财务(17581)
财务管理(17548)
(17013)
理论(16826)
技术(16809)
企业财务(16570)
环境(16565)
(15716)
(14183)
(14157)
机构
大学(380146)
学院(378077)
(150565)
管理(150316)
经济(147598)
理学(132273)
理学院(130814)
管理学(128296)
管理学院(127648)
研究(125248)
中国(90489)
科学(80823)
(79500)
(67699)
(65961)
业大(62593)
(62368)
研究所(57714)
中心(57565)
财经(54802)
农业(53760)
(53110)
(50196)
北京(48946)
(47933)
师范(47311)
(46378)
经济学(45559)
(43026)
经济学院(41593)
基金
项目(274858)
科学(215149)
基金(201017)
研究(191996)
(178486)
国家(177091)
科学基金(151476)
社会(121270)
社会科(115085)
社会科学(115055)
基金项目(107511)
(106667)
自然(102532)
自然科(100207)
自然科学(100177)
自然科学基金(98377)
(91072)
教育(88214)
资助(82944)
编号(76207)
重点(62084)
(60120)
成果(58969)
(57823)
(57169)
科研(54039)
创新(53433)
计划(52147)
课题(51857)
教育部(51094)
期刊
(149939)
经济(149939)
研究(102982)
学报(67929)
中国(62756)
科学(59330)
(59208)
管理(51561)
大学(50629)
(48397)
学学(48380)
农业(40851)
教育(34684)
技术(30802)
(27929)
金融(27929)
财经(25792)
业经(25470)
经济研究(25191)
(21975)
(21168)
问题(21138)
(20275)
科技(19290)
(18665)
业大(17956)
商业(17423)
资源(17392)
理论(17254)
技术经济(17171)
共检索到526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刚翠翠  李娟伟  胡海青  
本文利用各地方志中有关方言语音特征的表述,匹配中国291个地级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汉语方音特征影响城市商品贸易规模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首先,方言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音特征的差异,音节与声调的丰富程度使之成为区分不同汉语方言文化的显著性标识;其次,由于汉语方音系统承担着部分的表意行为,丰富的汉语语音系统可以提高地区包容性水平并改善营商环境、扩大营商主体规模,为促进商品贸易规模创造条件;最后,基于方言片区的异质性分析,也进一步证明拥有丰富方言语音系统的城市更有利于促进商品贸易发展这一典型事实。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平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FDI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首先,研究了影响机理,分析表明FDI除直接影响中国城市效率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影响城市效率。其次,基于我国20052015年的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2357;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652、-0.0234和0.0993;综合考虑,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效应为0.37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丽  张玉  
以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平均而言,国际贸易额每增加10%,城市人口规模将会增加0.23%;职工工资、产业结构、政府支出等均能够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可以通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亚成  曹壹帆  邹宝玲  
采用2013—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官员变更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会显著抑制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政策不确定性越强、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官员变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具体路径探寻发现,新任官员可以通过提高农民融资约束、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减少农林水事务支出三条渠道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官员的年龄和籍贯特征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杨宏举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睿  李晨阳  冯学钢  
文章运用2009-2015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数据探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特征对研发效率的影响,通过静(动)态集聚指数计算发现滁州、铜陵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了产业集聚趋势。DEA投入产出研究表明,合肥、滁州具有产出不足问题,亳州和蚌埠投入冗余问题突出,淮南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均很严重。构建计量模型可知,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来自政府部门科技活动资金的不当利用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说明全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基于地级市数据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区际差异,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点状集聚状态,集聚程度较高,且近十余年间自我强化。在空间集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属性"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性"主要表现为:相比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更集中于市辖区;在≥95%百分位的城市中呈现更集中的集聚状态,在向前5%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同时,在高位次城市之间呈现均衡扩散趋势;在75%~90%百分位区间的城市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相应位次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空间。最后,通过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的对比发现,东部集聚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集聚程度最小。从集聚模式看,东部地区偏向位序规模分布模式、中部地区呈现均衡分布模式,而西部地区则为混合分布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敏   王露  
数字贸易是改变未来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数字经济大省,探索其数字贸易提质路径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新时代数字贸易竞争力的内涵特征,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测度城市数字贸易竞争力水平,并运用空间GIS、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等多种方法探究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与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3-2021年数字贸易竞争力整体不强,数字创新环境更是制约数字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广东数字贸易竞争力呈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梯度分异空间格局,且不同城市间差异是引致数字贸易空间非均衡性的首要原因;广东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更快,但区域多极化态势较为固化。基于此,提出促进广东数字贸易环境改善、数字贸易差异化及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谭秀杰  齐绍洲  
本文引入衡量气候政策强弱的CCPI指数,并建立投资区位选择模型和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京都第一承诺期内气候政策对国际投资和贸易的影响,以此衡量碳泄漏情况。投资区位选择模型的实证估计表明,气候政策差异并未对所谓碳泄漏行业的国际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市场和资源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贸易引力模型发现,气候政策不仅没有对碳泄漏行业的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还有积极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对碳泄漏的担心可能被夸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静  陈志刚  陈逸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城市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因此驱动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在理论探讨电子商务(主要包括网商、网购两方面)发展对城市商服用地变化的影响机理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14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对城市商服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总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城市商服用地规模的减少。具体地,一方面,尽管网商在发展初期会增加对商服用地的需求,但随着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会促使商服用地规模的减少,因此网商发展对城市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颖   魏佳奇   段炜钰  
数字经济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变革具有深刻影响。作为依托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城市过去的技术结构之中,技术多样化水平通过影响城市整合和重组现有技术与新技术的能力,影响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机会。本文从技术多样化视角出发,基于279个地级市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考察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区分相关技术多样化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验证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越明显;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的相关研究,并增加了对技术多样化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庆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也较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些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庆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也较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些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