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3)
2023(8121)
2022(6493)
2021(5851)
2020(4911)
2019(10939)
2018(10723)
2017(20796)
2016(10618)
2015(11370)
2014(11148)
2013(11233)
2012(10000)
2011(8478)
2010(8796)
2009(8578)
2008(8929)
2007(8339)
2006(7274)
2005(6738)
作者
(28927)
(24267)
(24153)
(22504)
(15540)
(11393)
(10816)
(9250)
(9033)
(8789)
(8126)
(8048)
(7903)
(7537)
(7396)
(7230)
(7213)
(6918)
(6868)
(6843)
(5878)
(5818)
(5777)
(5609)
(5434)
(5390)
(5307)
(5276)
(4845)
(4589)
学科
(71562)
(67351)
企业(67351)
管理(52516)
(50295)
经济(50225)
业经(23901)
方法(20686)
(19518)
(19452)
技术(18503)
(16277)
财务(16271)
财务管理(16266)
企业财务(15400)
农业(14997)
中国(13871)
数学(13330)
数学方法(13274)
技术管理(13229)
(12183)
(11580)
(11359)
理论(11210)
(10694)
企业经济(10687)
经营(10312)
(9347)
体制(8433)
决策(8128)
机构
学院(158860)
大学(151970)
(73180)
经济(72066)
管理(71196)
理学(61266)
理学院(60785)
管理学(60319)
管理学院(59999)
研究(45452)
中国(38391)
(34099)
(30728)
财经(27016)
(24894)
(24489)
科学(23827)
(23331)
(21713)
商学(21534)
经济学(21529)
商学院(21354)
中心(21006)
业大(19842)
财经大学(19745)
经济管理(19598)
经济学院(19471)
(19449)
北京(19059)
研究所(19052)
基金
项目(100248)
科学(83081)
研究(77857)
基金(74724)
(62589)
国家(61914)
科学基金(56900)
社会(53373)
社会科(50740)
社会科学(50731)
(41058)
基金项目(39871)
自然(34994)
自然科(34322)
自然科学(34317)
教育(34113)
自然科学基金(33847)
(31956)
编号(30182)
(29251)
(28714)
资助(28529)
创新(25544)
成果(22808)
(22482)
(22261)
国家社会(22146)
(22035)
重点(21574)
人文(20499)
期刊
(84971)
经济(84971)
研究(48660)
管理(33622)
中国(31204)
(29985)
(23114)
科学(19516)
技术(17057)
业经(16926)
农业(15980)
(15454)
金融(15454)
学报(14528)
财经(13969)
经济研究(12887)
大学(12773)
教育(12408)
学学(12323)
(12197)
技术经济(11775)
(11152)
问题(10782)
现代(9572)
财会(9462)
科技(9416)
商业(9153)
世界(8579)
经济管理(8281)
(7950)
共检索到240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下海  陈思宇  黎嘉辉  
文章利用2013~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方言技能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方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口头语言形式,是人们彰显自己身份的特殊符号。掌握方言技能有利于流动人口在迁入地搭建良好的社会网络,增强社会认同、减少歧视以降低创业"壁垒",进而促进其创业选择。实证研究发现,那些会讲当地方言,熟练运用方言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成为创业者。方言的创业效应在城乡接合部、县城、乡镇农村及跨方言大区均非常显著,但在市区和同方言大区不显著。文章揭示了方言技能对流动人口创业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创业型经济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人口创业雇员水平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但创业收入显著高于本地居民。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消除地区间影响人口迁移的制度阻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要优化流动人口的创业环境,充分激发流动人口的创业活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光杰  段乐乐  
本文运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广东和浙江两省数据,探讨户籍对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论文发现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地区进行户籍改革和户籍隐含的公共服务政策都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自我雇佣的概率。尽管非农户籍和本地户籍者愿意选择进入国有部门,但户籍对从事自我雇佣的影响更大。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以及公共服务变量都能够提高自我雇佣流动人口的收入。用2014年数据和RUMIC2008—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和影响机制检验支持了以上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尚佳佳  郑浩冉  
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宗族文化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宗族文化不仅在流出地产生深远影响,还在流入地持续影响着流动人口的行为决策。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考察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出地宗族文化显著提升流动人口创业概率,其通过形成家乡社会网络和构建社会信任模式影响流动人口创业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文化促进流动人口选择生存型创业,但是会损害机会型创业者的创业效果,城市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宗族文化的作用。应利用家乡网络社会组织平台,构建超越宗族内部信任的一般信任文化,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和正式制度优势互补的作用机制,帮助流动人口进城创业并实现创业效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Logit和Mlogit模型分别检验子女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创业决策以及创业类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的子女平均人力资本能显著促进流动人口创业;使用各学历子女所占比例反映子女人力资本结构,证实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子女所占比例越大,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越大;子女人力资本在不同创业类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其更能促进雇主型创业。政策启示在于引导流动人口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立法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蒋晓敏  韩冰清  
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文化融合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融合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增加他们对流入地人身份的认同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实现的。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文化融合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要大一些。另外,老一代、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受文化融合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政府应尽快扫除阻碍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制度性因素,改善他们的居住和人文环境,促进其文化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融合在流动人口城市创业中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世军  潘妍  伏玉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民创业浪潮,对于我国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而言,其创业面对诸多挑战,其中具有中国情境的"关系"是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沪、汉、蓉等7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人群,其创业概率普遍不高,而具有中等学历的人群创业概率却最高,是流动人口创业的主力军;后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作为弱关系的"与本地人关系"的边际影响要超过"与亲友关系"强关系影响。最后从社会融入、创业培训、关系发挥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创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智敏  陈翀  
创业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应对就业创造、产业升级等挑战的关键手段,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跨区域流动,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流动人口与创业生态系统共同影响城市创业的理论模型,并基于497份中国城市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多样性特征对城市创业具有相反的作用,其中,规模维度负向影响城市创业,而多样性维度正向影响城市创业;创业生态系统的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创业文化和金融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政府规模、交通设施、互联网和人力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而且流动人口的不同维度特征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并不一致。为提升城市创业水平,各城市政府应该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树立有为政府目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环境;优化市场和文化环境,丰富创业机会来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颖刚  蒙莉娜  林雪萍  
随着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中国逐渐释放了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包容性,特别是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性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程度来度量城市包容性,探究城市包容性对流动人口创业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更高的城市包容性对创业层次有正向影响,而城市外部环境条件和劳动力个体的异质性对城市包容性影响创业决策有不同的调节效应。这些发现为我国城市制度改革和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济芳  聂伟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方言技能对进城农民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越熟悉当地方言的进城农民,越倾向于落户城镇;方言技能通过收入、社会交往以及社会认同机制实现对进城农民落户意愿的正向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落户意愿提升28.3%;进城农民交往意愿因子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单位,落户意愿提升16.4%,与本地人实际交往融洽每提升一个等级,落户意愿提升22%;进城农民城市认同因子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单位,落户意愿提升20.4%。另外,方言技能的城镇落户效应在跨省流动中以及在城乡结合部与县镇正向影响显著,但在市内跨县和市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文平  李新春  陈强远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创业活跃程度。流动人口聚集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异质性社会个体与企业家创业的职业选择假设引入到垂直联系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 with vertical linkage,FEVL)中,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全国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与较低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是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特别是创业型个体的重要动因,并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而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K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流动人口比例会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创业活跃度越高。本研究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地区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差异之谜,同时也拓展了创业研究的经济地理和制度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双  赵文博  
方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方言多样性对外来人口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方言多样性显著降低了城镇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收入,并阻碍了外来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城市经济、地理特征后,方言多样性指数每上升0.1,城镇地区外来劳动力收入显著下降约7.52%。方言的经济影响主要通过抑制劳动者社会网络的发展实现,并且这一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群体中普遍存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江  尹菲菲  张莉  
文章采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语言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有效借贷机会获取的影响。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表明,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有效借贷机会的获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是通过方言技能→社会资本→借贷行为这一逻辑链条而发生作用的。另外,文章还发现流入地方言能力对低收入群体有效借贷机会的获取有积极的影响,而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分别控制流动人口的普通话和外语水平后,两者间的关系依然是显著的,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