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5)
2023(11619)
2022(9769)
2021(9224)
2020(7634)
2019(17377)
2018(17208)
2017(32693)
2016(17911)
2015(19809)
2014(19608)
2013(18772)
2012(17306)
2011(15779)
2010(16306)
2009(15560)
2008(15522)
2007(14012)
2006(13056)
2005(12212)
作者
(47200)
(39437)
(39065)
(37625)
(25282)
(18523)
(17880)
(14995)
(14993)
(14351)
(13481)
(13091)
(12766)
(12699)
(12584)
(12070)
(11588)
(11450)
(11437)
(11326)
(10108)
(9492)
(9416)
(9082)
(8868)
(8854)
(8843)
(8736)
(7847)
(7638)
学科
(63081)
经济(62966)
管理(58105)
(54092)
(46259)
企业(46259)
(23137)
(22476)
中国(21469)
(21431)
方法(19658)
业经(17551)
数学(15815)
数学方法(15478)
(15116)
(14540)
(14539)
银行(14532)
(13966)
农业(13632)
地方(13315)
(13127)
贸易(13116)
(13018)
财务(12980)
财务管理(12945)
(12880)
金融(12878)
(12830)
体制(12628)
机构
学院(243582)
大学(243223)
(103275)
经济(100905)
管理(92107)
研究(84671)
理学(77152)
理学院(76271)
管理学(75217)
管理学院(74677)
中国(67131)
(56589)
(51165)
科学(45107)
财经(41925)
(40777)
(40712)
中心(39522)
(37801)
研究所(35669)
(34535)
师范(34305)
北京(32831)
(32822)
(31793)
经济学(31628)
(30960)
财经大学(30726)
业大(28318)
经济学院(28032)
基金
项目(149352)
科学(119472)
研究(119217)
基金(107746)
(91105)
国家(90214)
科学基金(78237)
社会(77019)
社会科(72807)
社会科学(72797)
(57435)
教育(56319)
基金项目(55119)
编号(49741)
(48392)
自然(46322)
自然科(45223)
自然科学(45214)
成果(44436)
自然科学基金(44436)
资助(42956)
课题(36032)
(35129)
(34503)
重点(33845)
(32713)
(32675)
国家社会(31588)
(31530)
教育部(30838)
期刊
(128359)
经济(128359)
研究(85909)
中国(57797)
(45732)
教育(39168)
管理(38687)
(32105)
(31611)
金融(31611)
科学(29832)
学报(29305)
大学(24534)
学学(22237)
财经(21732)
技术(21348)
业经(21075)
农业(20342)
经济研究(19992)
(18770)
问题(16164)
(14324)
国际(12424)
(11999)
论坛(11999)
现代(11855)
改革(11640)
(11640)
理论(11495)
图书(11356)
共检索到401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小梅  李宝庆  
新高考进程中的学校变革面临传统人才培养观的文化认知惯性、学校课程制度低效现象、学生自主选考的功利取向等困境。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社会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研究发现学校人才培养观遭遇"合法性"危机、学校组织的利己性制度逻辑、学生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导致学校变革遭遇上述困境的背后因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包括兼顾高考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化解合法性危机;兼顾学校课程的质量与创新,提升课程实施效率;兼顾学生主体能力与兴趣,创新考评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吕婷婷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制度化过程中遭遇认同困境、制度动力不足和实施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制度主义为解释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化困境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合理性"机制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理论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博弈论"三大观点,认为新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原有体制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革中的权力与利益博弈是产生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化难题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营造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解除其合法性危机;实现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模式的整合,突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完善制度设计,改变博弈双方的支付结构,实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利益共享。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柯政  
学校在巨大的变革压力面前表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新制度主义认为,学校作为组织是生活在组织域中的,因此就受制于制度逻辑的约束。而学校变革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必然试图突破制度逻辑对它的限制,但制度逻辑是高度稳定的。首先,制度逻辑的形成是“集体行为”,单方面的改变很难成功。其次,制度逻辑可以自我“神化”,从而免于理性的质疑和冲击。最后,个体往往无法意识到制度逻辑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制度逻辑很难被有意识地纠正。这是造成学校变革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变量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学界系统地探究新高考改革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不同省份、不同批次参加新高考改革的13名教师及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新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模型。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可行性、公平性、科学性3个范畴。其中,可行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公平性和科学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功能的最基本的价值范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磊  刘瑞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其视为身高体型上缩小版的小学生,一味向小学靠拢,甚至把适合小学生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相应的教学要求直接用在幼儿身上的学前教育误区。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研判和治理民办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具有适切性。根据成本—收益的行动法则,民办园举办者确立旨在竞争生源的供给决策;鉴于一些地区政府资源分配短缺,部分民办园优先选择向家长寻求“内部合法性”;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强制性要素式微,一些民办园生成不同的文化—认知逻辑。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效调和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制度中“外部合法性”与“内部合法性”之间的紧张与冲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华  张曦琳  
从新制度主义视角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主要面临评估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评估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外部文化认同缺失等困境。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健康发展,应转变政府在评估中的角色定位、打破制度路径依赖和营造为社会所认同的文化环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钟秉林  王新凤  
从浙江、上海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高校招生部门管理者、高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学生四类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关于增加应试负担、功利化选科、公平性质疑以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新一轮高考改革在遵循教育规律,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同时,应在充分认识高考公平的复杂性、利益诉求的多元性、科学决策的系统性的基础上,改进考试技术,促进教考联动、中高衔接,注重高考改革政策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在国家主导的宏观管理体制下,吸纳多方利益群体实质参与科学决策与政策执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焦德宇  郑东辉  
观察发现,学生提问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不知问""不想问""不敢问"和"不会问"。新制度主义的行为分析框架可以对此做出解释,规制性制度要素建立的"不准问"束缚、规范性制度要素塑造的"乖学生"期待、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影响下的关于"顺从"的共同理解是造成学生课堂提问困境的原因。为此,建议消解关涉学生课堂表现的规制、重塑对学生角色的期待、厘正对于学生质疑的共同理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霞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改革创新。但在制度试点运行中陷入效率困境,出现有限理性影响下技能证书难选择;委托代理关系中利益诉求难统一;制度推进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强竞争弱合作;新制度实施中供求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设立证书遴选机制,破解证书选择难题,提升X证书的参与度;加强考评过程监督,克服委托代理问题,提升X证书的认可度;构建课证融通体系,促进评价组织间合作,提升X证书的衔接性;注重市场需求导向,适应制度变迁进程,提升X证书的含金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跃  
国家政策积极倡导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但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野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在现实中因受现行学科制度及其利益壁垒以及知识边界模糊所诱发的规范性趋同等因素的制约而任重道远,为此,需积极建构由强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大要素共同形塑的制度环境,从国家宏观管理、师范院校自身以及教师教育利益相关群体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繁荣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霞  
应用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多应用型院校逐渐开始推进导师制建设,这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需求,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应用型院校导师制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制度本身不完善,个体内化较为困难,缺乏良好的实施环境、整体认同度较低。为此,文章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提出应用型院校导师制实施困境的消解路径: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主体对制度的内化;创设合适的制度实施环境,提高整体认同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丽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政府主导的、具有强制性的职业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就业。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如"双证书"制度运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双证书"制度变迁的主体、成本与路径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走出效率困境的对策,如全面分析"双证书"制度对象的效用;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双证书"制度实施的约束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朝成  李敏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校地互动"转型发展存在着政府、企业与院校本身在利益、权力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冲突,政企校必须通过加大投入,实现多方共赢,在管理体制上要理顺权力结构关系,并促进政企校之间文化价值融合,消解这些冲突,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成功实现"校地互动"的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朝成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规训制度与学术组织的统一体,负载着不同学科利益,跨学科研究组织已经成为大学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载体。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内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学科文化、学科权力与学科利益等层面的冲突,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学科共同目标、学科利益分享机制、学科权力制衡机制和学科文化共同话语框架,通过共同治理消解学科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