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5)
- 2023(17778)
- 2022(15410)
- 2021(14534)
- 2020(12395)
- 2019(28221)
- 2018(28189)
- 2017(52507)
- 2016(29935)
- 2015(33501)
- 2014(33631)
- 2013(32704)
- 2012(30160)
- 2011(27406)
- 2010(27503)
- 2009(25036)
- 2008(24685)
- 2007(21482)
- 2006(19065)
- 2005(16894)
- 学科
- 济(106950)
- 经济(106805)
- 管理(78680)
- 业(73890)
- 企(60466)
- 企业(60466)
- 方法(47338)
- 数学(40762)
- 数学方法(40159)
- 农(31823)
- 中国(30695)
- 财(28497)
- 学(27803)
- 业经(25203)
- 地方(24252)
- 制(23799)
- 农业(21229)
- 理论(20339)
- 贸(19631)
- 贸易(19620)
- 教育(19025)
- 易(18988)
- 银(17996)
- 银行(17917)
- 技术(17245)
- 和(17114)
- 行(17082)
- 务(16990)
- 融(16961)
- 金融(16957)
- 机构
- 大学(415978)
- 学院(410073)
- 管理(152981)
- 济(151917)
- 经济(148244)
- 研究(145020)
- 理学(132158)
- 理学院(130447)
- 管理学(127678)
- 管理学院(126932)
- 中国(105035)
- 科学(95678)
- 京(90119)
- 农(80499)
- 所(75640)
- 财(71984)
- 研究所(69513)
- 业大(68719)
- 中心(65890)
- 江(63911)
- 农业(63561)
- 范(59817)
- 师范(59110)
- 北京(56867)
- 财经(56739)
- 院(52174)
- 经(51471)
- 州(51144)
- 师范大学(47911)
- 省(47400)
- 基金
- 项目(283224)
- 科学(219562)
- 研究(201834)
- 基金(201379)
- 家(179360)
- 国家(177796)
- 科学基金(149372)
- 社会(123265)
- 社会科(116354)
- 社会科学(116319)
- 省(113440)
- 基金项目(107273)
- 自然(100109)
- 自然科(97757)
- 自然科学(97719)
- 划(96413)
- 自然科学基金(95947)
- 教育(95212)
- 资助(82621)
- 编号(82193)
- 成果(68288)
- 重点(64732)
- 部(61502)
- 发(60331)
- 课题(59021)
- 创(58580)
- 科研(54798)
- 创新(54634)
- 计划(53945)
- 大学(52986)
- 期刊
- 济(168369)
- 经济(168369)
- 研究(123392)
- 中国(87997)
- 学报(78743)
- 农(73035)
- 科学(66950)
- 教育(61776)
- 大学(58390)
- 管理(54301)
- 财(54238)
- 学学(53716)
- 农业(49655)
- 融(35582)
- 金融(35582)
- 技术(33922)
- 业经(27930)
- 财经(27355)
- 经济研究(25957)
- 业(25797)
- 图书(24564)
- 经(23416)
- 版(22256)
- 问题(22137)
- 科技(21116)
- 业大(21082)
- 理论(18818)
- 资源(18683)
- 技术经济(17945)
- 实践(17285)
共检索到614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南晓鹏
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新高考实施选择性考试科目,给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匹配度带来挑战,有必要对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提升的对策。研究发现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较好,五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认知与学习能力、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习策略、课程与教学安排;改革前后及不同年级、不同选考科目组合的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学生家庭背景、学生发展指导、高考改革成效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南晓鹏 王新凤
新高考生源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了解高考改革成效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试点省份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新高考生源大学生在总体学习适应性、认知与学习能力、学习投入与专业知识、学习环境、学习策略适应性五个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程与教学安排方面存在适应困难的情况。新高考生源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既受个体、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因新高考改革措施与成效、学校的学习支持策略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家庭背景因素,更应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适应新高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旦 孔晨辰 陈菲
通过对1400名浙江省生源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与大学生专业承诺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对大学生专业承诺、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在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影响大学生专业承诺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微观层面提升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在中观层面加强利益相关群体对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政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雨强 顾慧 张中宁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生选择权,分析高中生选择权使用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有助于高考政策恰当调整和改革顺利推进。对浙江省1 598名首批选考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选考中呈现偏理偏文现象、学霸科目现象、学习水平与新高考了解度满意度间的"马太效应"现象、选科中的避趋冲突与自主无助现象。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各异,其中偏文偏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是:"理化"与"政史"的基础配置,男偏理、女偏文,男不选政治、女不选物理;学霸科目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上等水平学生集中选物理、化学科目因素,中等水平选政治,下等水平选生物、地理科目;选科"马太效应"现象的影响因素是:成绩所处水平越高,其了解度与满意度越高,选科目标越明确;选科避趋冲突的影响因素是:学科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两难选择、各科成绩较相差度小、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与喜欢科目相冲突等;自主无助现象的影响因素是:家长和教师帮助能力较低。选科中的各种现象引起了文理分科惯性、科目难度不等、校外信息了解较少、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据此,应允许高中学校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重视高考方案专业化研究,加大高中生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 选考科目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红昊 张文杰
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升学选择空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单位、科目要求、志愿数量、专业分配等多维度重塑了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这一制度调整对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数据,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高考改革释放并满足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位次在高考改革后有所上升。值得担忧的是,土木工程类、材料工程类、电气工程类、能源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招生位次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基于院校选拔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各专业生源质量的波动集中体现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生源质量 专业选择 升学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一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S市10所普通高中2470名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学校适应状况整体一般,存在着班级学生人数、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与学校层次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学校适应性与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学校课程丰富性、选修课程帮助价值、喜爱程度、独特见解表达机会、作业完成情况、走班模式满意程度、父母职业了解程度、学校生涯规划课程满意程度等成正相关,与班级学生人数、学校层次以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成负相关。对此,普通高中可通过课程改革、作业优化、班额降低以及生涯教育完善等来提升高中生学校适应。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旦 唐敏 余秀兰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围绕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以经历新高考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性分别作为“高中-大学教育衔接”的表征,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变量间关系模型,考察政策认同对教育衔接的直接影响、调节作用,用以评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成效。通过对新高考试点省浙江的1 403名本科新生的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的认同度较高,且在个体、家庭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政策认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策认同在学生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的关系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促进了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新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蒙宗宏 王小飞 梁燕玲
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阶段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调查结合NSSE调查框架,对陕西省3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的1283名本科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进行了深度访谈,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质量 抽样调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的创新扩散机制为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奠定了基础,是教育改革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新高考改革正处于试点经验逐步扩散的关键期:首批试点的经验仍需不断反思,后续试点的方案尚在谨慎设计。结合政策制定过程的思路来分析,新高考试点地区已结合自身的创新优势设计、完善改革方案,可行方案尚须在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创新方案的实施与扩散正通过渐进性调节和部分复制获得进一步推广。对于后续试点地区而言,政策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降低创新方案的成本风险,动态监控舆情能够降低制度的公信力风险,高校与社会参与将合理控制政策的可复制性风险。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政策试点 高考改革 风险规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威 金红昊 杨天宇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旨在以升学选拔机制的调整,引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由此推动高中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型。随着改革地域的逐步扩增,考察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教育改革的推动成效成为科学评价本轮改革的关键研究议题。鉴于此,基于调查数据,从学业参与和课外活动参与两大观测维度,就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使得浙沪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投入相对下滑,课外自主学习投入相对上升,应试压力在高中三年得到相应疏解。与此同时,由于新高考改革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显著促进了浙沪高中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和大学体验活动的参与经历。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教育 学业参与 课外活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3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不利于国家科学人才培养,不利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落实高中学校引导考生科学合理选考的主体责任,确保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制订规范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范围要求;针对当前报考人数非理性下降现象,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基本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物理选考人数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优化赋分办法、引入计分权重等措施引导学生合理选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红霞 郑铭敏 方芳
学生学业表现是衡量学生发展和评价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依据。围绕学生学业表现,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的整合模型,实证考察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审视新高考的育人功能以及公平性价值。通过对全国13 749名经历过新高考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与传统社会支持理论不同,在新高考系统中,仅学校支持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公平感知与学习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另外,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公平感知的教育价值。在新高考全面推进阶段,需要继续推动改革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关注学校系统的差异性;重视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资源的互动并释放更多的公平信号。
关键词:
新高考 学业表现 公平感知 社会支持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祥
造成考生退档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并不真正了解平行志愿投档的规则。考生没有仔细研究填报院校招生规定,盲目或草率填报。必须使进档考生与招生院校科目要求完全一致,充分体现投档匹配性。退档是高考招生录取中的常见现象。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中,考生一旦退档将失去同批次所有填报志愿的录取机会,因此退档对考生造成的影响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博
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14个省份。新高考的制度结构为"两依据一参考",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增加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和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物理选考遇冷"等改革难点的出现。通过剖析影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发现,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都有利于持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增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以及选考科目之间的协同性;激励高校和学生发挥选择自主权,加强科目组合、评价标准、选择顺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的契合性;重点加强省级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考试招生治理能力,推进新高考的制度结构和制度功能逐步成型成熟。
关键词:
新高考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选择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寇宗来
高等教育收费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讨论集中在该不该收费上。本文则从现实的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出发,试图证明它从客观上改善了教育短期化行为,即高分的考生都涌进热门专业,而一些基础学科及教育类专业则面临着生源素质急剧下滑的趋势。接着,本文讨论了收费的定价问题,并说明成本约束是生源配置改善的前提条件。最后,本文进行了福利分析,证明在教育信贷不发达条件下由收费双轨制促成的生源配置改善不满足帕累托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