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6)
- 2023(14255)
- 2022(12367)
- 2021(11951)
- 2020(10079)
- 2019(23368)
- 2018(24031)
- 2017(45076)
- 2016(25103)
- 2015(28451)
- 2014(28583)
- 2013(27362)
- 2012(24443)
- 2011(21964)
- 2010(22394)
- 2009(20675)
- 2008(19968)
- 2007(17247)
- 2006(15207)
- 2005(13487)
- 学科
- 济(91554)
- 经济(91438)
- 管理(68732)
- 业(61627)
- 企(52780)
- 企业(52780)
- 方法(42725)
- 数学(37099)
- 数学方法(36359)
- 中国(25393)
- 农(24747)
- 财(22742)
- 业经(21164)
- 制(20141)
- 学(19815)
- 理论(19107)
- 地方(18315)
- 农业(16039)
- 教育(15885)
- 贸(15690)
- 贸易(15678)
- 和(15238)
- 易(15185)
- 银(14811)
- 银行(14777)
- 体(14476)
- 行(14104)
- 技术(14021)
- 务(13557)
- 融(13500)
- 机构
- 大学(337113)
- 学院(336131)
- 管理(131805)
- 济(124320)
- 经济(121213)
- 理学(113335)
- 理学院(112102)
- 管理学(109668)
- 管理学院(109064)
- 研究(108440)
- 中国(81318)
- 京(72318)
- 科学(68050)
- 财(59777)
- 所(53788)
- 江(51206)
- 农(50714)
- 中心(49956)
- 业大(49140)
- 研究所(48775)
- 范(48257)
- 师范(47866)
- 财经(46551)
- 北京(46101)
- 经(42065)
- 州(41990)
- 院(39695)
- 农业(39268)
- 技术(38370)
- 师范大学(38071)
- 基金
- 项目(226083)
- 科学(176545)
- 研究(170113)
- 基金(159685)
- 家(137497)
- 国家(136279)
- 科学基金(117512)
- 社会(102550)
- 社会科(96935)
- 社会科学(96907)
- 省(90441)
- 基金项目(84180)
- 教育(81944)
- 自然(76679)
- 划(75561)
- 自然科(74896)
- 自然科学(74879)
- 自然科学基金(73464)
- 编号(72838)
- 资助(66945)
- 成果(60666)
- 课题(51038)
- 重点(50569)
- 部(49055)
- 发(47516)
- 创(46962)
- 项目编号(44904)
- 创新(43582)
- 大学(43435)
- 科研(42908)
- 期刊
- 济(140298)
- 经济(140298)
- 研究(102589)
- 中国(69875)
- 教育(54828)
- 学报(50540)
- 管理(49246)
- 农(46291)
- 科学(46068)
- 财(45625)
- 大学(39126)
- 学学(35392)
- 技术(32565)
- 农业(31796)
- 融(28916)
- 金融(28916)
- 业经(24304)
- 图书(23185)
- 经济研究(22080)
- 财经(21808)
- 经(18585)
- 问题(17466)
- 理论(16590)
- 业(16116)
- 书馆(16006)
- 图书馆(16006)
- 科技(15969)
- 技术经济(15565)
- 实践(15393)
- 践(15393)
共检索到502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卜尚聪 马莉萍 叶晓阳
使用2014—2020年10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在浙江的招生录取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科目限选模式分析发现:理工类、排名更靠前的高校、学科评估更好、工科和热门专业更倾向于限选物理,且多采取单限物理和多门必选模式。多门必选模式会导致专业录取位次显著下降,而其他物理限选模式(单限物理、两门任选和三门任选)则对录取位次无显著影响;《选考科目要求》文件中未要求限选物理的专业和热门专业在限选物理后录取位次下降幅度更大。高校理工科专业限选物理会有效引导学生选考物理,这是影响录取位次的重要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科目限选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切的限选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世洁 徐宁汉 杨帆 尹佳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核心内容之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考生、中学以及高校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时应考虑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人才培养 招生录取 选考科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璐
高考改革,不仅对中小学教育产生指挥棒作用,而且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新一轮高考改革,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其考试方式、录取方式、考试内容的改革,将造成高校新生群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改革,以适应新生群体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个性化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旦 方萌萌
新高考改革强调“选择性”教育理念,其直接体现就是取消文理分科、实行科目选考制。将学生科目选择动机分为兴趣型、策略型两种,尝试构建科目选择动机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承诺、专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考察两种动机对专业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以及专业承诺在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浙江省高考生源的1 273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学生选科的兴趣型动机要高于策略型动机,兴趣型动机在性别、父亲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动机均会对专业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兴趣型动机影响更强;专业承诺在兴趣型动机影响专业满意度时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策略型动机影响专业满意度时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且在两种动机各自影响路径中,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比经济承诺更大。研究表明,学生按兴趣选科更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因而在新高考改革之下更需引导学生从兴趣因素选择考试科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肃
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专业群的内涵、特征及需要重视的问题,从重点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整等方面,探讨理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群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经管类 专业群 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祥
传统模式中,文理考生之间泾渭分明,在投档录取上相互之间并不发生联系。只要允许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就无法在新高考中按传统思维分院校开展投档录取。新的招生理念是投档时不再"投档到校",而改为"投档到志愿单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静 刘全菊 张青
针对地方院校探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环境推进实践内容的更新优化设计,通过院校资源整合和共享环境改革调整学习及考核方法、研究校企联合培养环境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转型改革发展环境改变教学理念。融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多环境构建理工科专业"四层次四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高校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和强化联合交叉学科培养,以及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和促进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发展。
关键词:
新工科 多环境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关键词:
新高考 招生录取制度 路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关键词:
匹配 高考改革 科目选考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一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S市10所普通高中2470名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学校适应状况整体一般,存在着班级学生人数、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与学校层次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学校适应性与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学校课程丰富性、选修课程帮助价值、喜爱程度、独特见解表达机会、作业完成情况、走班模式满意程度、父母职业了解程度、学校生涯规划课程满意程度等成正相关,与班级学生人数、学校层次以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成负相关。对此,普通高中可通过课程改革、作业优化、班额降低以及生涯教育完善等来提升高中生学校适应。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 学校适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基于2022年“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组所收集的“高考改革调查问卷”中40326份高中生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选科结果基本满意,对高考选科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基本认可,认为高考选科利于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部分高中生选科时出现心理焦虑,传统文理分科仍是所选人数最多的组合。同时也发现: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对未来发展的引导基本满意、对家长参与高考选科的认可度偏低、家庭收入较低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的高考选科满意度较低、心理焦虑现象集中在高一与成绩较差学生、“物理遇冷”现象有效缓解等。针对这一实际,教育主管部门需对新高考科目改革持续优化调整,家长应提升在学生高考选科过程中的参与度,高中对弱势学生的选科指导需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立家校协作机制以对产生选科心理焦虑的学生及时疏导,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也尚有调整空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樱
本文通过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中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获奖项目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了近十年来理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归纳出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点,这对今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 理工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森
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考生依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的选考政策出现了执行偏差。致使选考科目考生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选考科目的科学计分。典型大规模多学科选考的计分经验表明:标准参照的分数解释并进行选考科目的"连接"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政策风险。建议在试点起步阶段使用"量表化"方法改进计分机制,以强化选考科目分数可比的功能设计。同时,应对改进建议的相关风险展开进一步研究:一是,应结合我国新高考实际,开展量表化方法的具体研究;二是,应对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下的选考科目测验所需的条件准备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高考 选考科目 计分 量表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涵 韩宁 关丹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求:科学监测高考作为考试工具自身的质量,以监测促考试质量提升;科学监测和评价考试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监测推动考试改革动态调整。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大评价"观为指导,以提高考试质量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在建立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下一步将聚焦改革,全力迎接新高考考试性质的再认识、新高考难度模型重构,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为提升教育质量、推进考试改革服务。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考试质量监测 评价 大评价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