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4)
2023(18992)
2022(16608)
2021(15397)
2020(13315)
2019(30665)
2018(30728)
2017(58475)
2016(32359)
2015(36360)
2014(36521)
2013(35809)
2012(32799)
2011(29664)
2010(29735)
2009(27583)
2008(27462)
2007(24149)
2006(21094)
2005(18604)
作者
(95911)
(80114)
(79517)
(75991)
(50702)
(38596)
(36265)
(31435)
(30316)
(28516)
(27074)
(27006)
(25452)
(25189)
(24869)
(24845)
(24711)
(23793)
(23086)
(22907)
(20159)
(19612)
(19575)
(18152)
(18056)
(17910)
(17885)
(17742)
(16292)
(15922)
学科
(126083)
经济(125922)
管理(92075)
(87186)
(72822)
企业(72822)
方法(60673)
数学(53163)
数学方法(52467)
(34761)
(34395)
中国(32606)
(28808)
业经(28218)
(26421)
地方(24966)
(23670)
贸易(23662)
(22927)
农业(22692)
(21828)
财务(21741)
财务管理(21690)
理论(20765)
企业财务(20529)
(20524)
银行(20440)
(19419)
技术(19415)
(19393)
机构
大学(460540)
学院(458261)
(178307)
管理(177754)
经济(174367)
理学(153987)
研究(153515)
理学院(152247)
管理学(149267)
管理学院(148450)
中国(114137)
科学(99180)
(97586)
(83988)
(83927)
(78812)
业大(74264)
研究所(72094)
中心(71223)
(68526)
财经(67005)
农业(66410)
北京(61277)
(60785)
(59994)
师范(59262)
(55250)
(55147)
经济学(53395)
财经大学(49771)
基金
项目(314648)
科学(244435)
基金(226493)
研究(222423)
(200329)
国家(198665)
科学基金(168805)
社会(137724)
社会科(130434)
社会科学(130397)
(124204)
基金项目(120154)
自然(113315)
自然科(110678)
自然科学(110641)
自然科学基金(108632)
(105155)
教育(103517)
资助(94470)
编号(90380)
成果(73316)
重点(71102)
(68528)
(66180)
(64745)
课题(62634)
科研(61251)
创新(60511)
计划(59356)
大学(58267)
期刊
(190648)
经济(190648)
研究(130526)
中国(84947)
学报(81930)
(75064)
科学(70450)
(65167)
管理(62498)
大学(60471)
学学(56913)
农业(50408)
教育(50394)
(39856)
金融(39856)
技术(39239)
财经(32520)
业经(31936)
经济研究(30389)
(27780)
(25996)
问题(25379)
图书(24462)
(23360)
科技(22207)
理论(21794)
技术经济(21737)
统计(21682)
业大(20788)
商业(20310)
共检索到663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吴红斌  蒋承  
本文采用2017年"高中生发展和核心能力测评"(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偏离度、逐步回归、分位数回归等多种方法,就新高考改革下资优高中生的文理科科目选择及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成绩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在文科科目选择的偏离度上相对较大,更多的具有文科兴趣的资优高中生放弃文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科目。新高考改革对资优高中生的文科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理科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对文科成绩的负向影响在高分位上更加明显,而对理科成绩的显著影响则在低分位上更为明显。因此,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不必过多担心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科目选择比例的下降,更应重视和合理引导资优高中生根据兴趣选择文科科目,以避免未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优质人才的缺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红昊  张文杰  
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升学选择空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单位、科目要求、志愿数量、专业分配等多维度重塑了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这一制度调整对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数据,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高考改革释放并满足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位次在高考改革后有所上升。值得担忧的是,土木工程类、材料工程类、电气工程类、能源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招生位次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基于院校选拔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各专业生源质量的波动集中体现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琦  陶秋燕  李廷洲  
为了厘清文科大学和理科大学在国家(区域)创新与企业创新中的差异,以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为切入点,在分析大学质量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中观省级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利用计数面板模型验证了文科类和理工类院校质量差异对区域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理工类和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是最适宜区域创新的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较小,约为0.43,最适宜区域创新的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52;只有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对应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65。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关注理科类型大学资源配置、重视文科类大学历史积淀、构建基于政府投入的大学联盟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本轮高考录取机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投档方式从院校平行志愿改革为专业组平行志愿或专业平行志愿。基于2019、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重庆、河南五省(直辖市)高考录取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专业组和专业平行志愿改革的平均效应均是提升考生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录取匹配质量;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匹配,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非高校之间的匹配;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组平行志愿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程度小于专业平行志愿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玲  李凤  甘犁  
本文利用X省2004-2007年一本上线考生的数据,包括高考成绩、填报志愿和录取情况,构建了一个估计考生录取概率的计量模型,从文理考生录取率的角度分析取消分科对考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分科之后,上线文科考生的录取概率将有所增加,可以提高高分文科考生比例,消除文理考生录取率差异较大的现象,对维护考生利益、推进教育公平具有深刻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红霞  郑铭敏  方芳  
学生学业表现是衡量学生发展和评价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依据。围绕学生学业表现,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的整合模型,实证考察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审视新高考的育人功能以及公平性价值。通过对全国13 749名经历过新高考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与传统社会支持理论不同,在新高考系统中,仅学校支持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公平感知与学习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另外,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公平感知的教育价值。在新高考全面推进阶段,需要继续推动改革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关注学校系统的差异性;重视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资源的互动并释放更多的公平信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矫怡程   史秋衡  
专业选择权对于多样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高考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增加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制度安排,而新高考改革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值得深入研究。借助“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中两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大一学生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新高考改革是否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结果表明:新高考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对处境不利(女生、农村地区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影响尤其明显;新高考改革对学生专业选择权实现的促进作用在一般本科院校较为显著,在已广泛实施大类招生改革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显著。由此建议:加强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行使专业选择权;结合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业教育特点,完善专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专业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根洲  单正义  
探究不同群体对新高考改革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后续改革是重构式颠覆性改革还是渐进式完善性改革。采用多群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大学生、高中教师、高中生、家长、社会人士六类群体对新高考改革成效与必要性的评价均趋于正面,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历新高考改革的亚群体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评价亦均趋于正面,五类亚群体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高中教师总体上对新高考改革的认可度更高,社会人士对新高考改革必要性的认可度更高但对新高考改革成效的认可度更低,大学教师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认可度更低。要推动新高考改革取得更好的预期成效,既需进一步权衡群体利益冲突、调和群体认知分歧,亦要在研究、宣传两个维度上持续发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郝媛玲  沈婷婷  
文章以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上海地区高校文理科研究生的数据素养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揭示文科和理工科研究生在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技能、数据引用以及科研团队管理科学数据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建议高校图书馆优化数据素养教育资源和平台,注重合作共享,制定科研团队的数据管理政策,并重视数据伦理教育,分学科、分层次地开展规范化的数据素养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柯政  林海妃  吕迎晓  
自清朝末期以来,文实(理)分科问题就一直备受争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不分文理科"的政策。这就使得"要不要分科"的讨论,在短期内变得不再具有政策价值,讨论的重点应聚焦到"不分文理科"应该怎么做。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阐明了文理不分科应坚持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其次对教育部可能采取的三个备择政策以及它们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政策建议,以期"文理不分科"能够更好地助益中国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旦  孔晨辰  陈菲  
通过对1400名浙江省生源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与大学生专业承诺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对大学生专业承诺、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在新高考改革政策感知影响大学生专业承诺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微观层面提升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在中观层面加强利益相关群体对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政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生  曹妍  
以“学术部落”中的“都市型”和“田园型”研究模式为视角,以学生发展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从个体—导师—高校制度三个维度对理工科和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的论文发表具有较强的学科差异。“都市型”研究模式下的理工科博士生论文发表有赖于较高的科研强度、紧密的科研跟从度以及较高密度的科研指导,而过于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及刚性的论文发表要求对博士生论文发表产生负面作用;“田园型”研究模式下的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论文发表受益于相对密切、自由选题和中性的导师指导方式以及一定的奖助制度,而过于紧密的导师跟从度将对论文发表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基于2022年“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组所收集的“高考改革调查问卷”中40326份高中生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选科结果基本满意,对高考选科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基本认可,认为高考选科利于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部分高中生选科时出现心理焦虑,传统文理分科仍是所选人数最多的组合。同时也发现: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对未来发展的引导基本满意、对家长参与高考选科的认可度偏低、家庭收入较低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的高考选科满意度较低、心理焦虑现象集中在高一与成绩较差学生、“物理遇冷”现象有效缓解等。针对这一实际,教育主管部门需对新高考科目改革持续优化调整,家长应提升在学生高考选科过程中的参与度,高中对弱势学生的选科指导需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立家校协作机制以对产生选科心理焦虑的学生及时疏导,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也尚有调整空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亚婷  刘浩  
教师情绪是教育变革中的关键维度,事关教育变革的阻碍或推进。本文结合情绪地理学采用叙事研究三维空间框架对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情境下的高中教师情绪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中教师对新高考改革的消极情绪弥漫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改革场域内各利益相关者相互不理解的状态普遍存在,由此带来的情绪误解会阻碍改革的持续推进。因此,浙江省未来的高考改革必须重视高中教师的"情绪侧面",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情绪支持,以实现教师个人叙事与改革叙事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