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8)
- 2023(4025)
- 2022(3268)
- 2021(3374)
- 2020(2660)
- 2019(6403)
- 2018(6796)
- 2017(10318)
- 2016(7059)
- 2015(7709)
- 2014(8117)
- 2013(6950)
- 2012(6334)
- 2011(5877)
- 2010(6451)
- 2009(5801)
- 2008(5774)
- 2007(5213)
- 2006(5178)
- 2005(5045)
- 学科
- 教育(19664)
- 济(15036)
- 经济(14999)
- 中国(12746)
- 管理(11855)
- 业(8939)
- 制(8574)
- 企(7692)
- 企业(7692)
- 教学(7447)
- 理论(7378)
- 体(6192)
- 财(5586)
- 学(5488)
- 农(5467)
- 体制(5328)
- 银(4797)
- 银行(4797)
- 行(4680)
- 业经(4635)
- 发(4523)
- 发展(4146)
- 税(4103)
- 融(4080)
- 金融(4080)
- 地方(4076)
- 展(4023)
- 革(3995)
- 税收(3972)
- 研究(3970)
- 机构
- 大学(82267)
- 学院(77625)
- 研究(33514)
- 教育(28301)
- 济(24628)
- 经济(23720)
- 范(22342)
- 师范(22266)
- 中国(21124)
- 管理(21004)
- 京(20065)
- 师范大学(18420)
- 科学(17260)
- 江(16407)
- 所(16380)
- 理学(16301)
- 财(16083)
- 理学院(15996)
- 管理学(15565)
- 管理学院(15362)
- 中心(14409)
- 研究所(14349)
- 北京(14224)
- 职业(14011)
- 技术(12907)
- 州(12396)
- 院(12126)
- 教育学(10937)
- 财经(10561)
- 省(10258)
- 基金
- 项目(40771)
- 研究(40596)
- 科学(33146)
- 教育(27806)
- 基金(24485)
- 社会(22399)
- 社会科(20811)
- 社会科学(20809)
- 成果(20577)
- 编号(20070)
- 家(19634)
- 国家(19245)
- 课题(18111)
- 省(17513)
- 划(16710)
- 年(16084)
- 科学基金(15654)
- 规划(12857)
- 性(12026)
- 度(11889)
- 项目编号(11801)
- 基金项目(11187)
- 研究成果(11014)
- 部(10884)
- 阶(10869)
- 重点(10857)
- 段(10828)
- 阶段(10805)
- 发(10332)
- 教育部(10292)
共检索到15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景安磊
在我国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关键期,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旨在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整个教育链条的良性发展,追求适合的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培育教育改革新动力。
关键词:
考试招生 高考改革 教育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子朝 赵轩 陈昂
新高考改革对统考科目和学业等级性考试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区分要求。改革的关键问题可以归纳为学科考试的定位和作用、考查目标、命题原则、考查方式以及对中学教学的导向。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建构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制定严谨规范的考试标准,创新试题设计,考查关键能力,调控试题难度,合理减轻学生的负担,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关键问题 解决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臧铁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国铺开,提出并论证高考改革的原则,既是对高考理念和其支撑性理论的一个解读,也是对高考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的一种诠释。"高考改革的系统性的原则"、"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的能力立意原则"、"平稳过渡的原则"是当前和未来高考改革都需要始终遵从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原则"、"适应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原则"、"多元评价录取的原则",是目前正在进入到高考改革操作中的理念,在今后占有的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关键词:
新课程 高考 高考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亚群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不断变革,在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国务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上海、浙江率先试点,2017年9月全面实行新高考。之后京、津、鲁、琼等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始分步实施,其他省市区也将完善或发布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对基础教育和高校招生开始产生广泛影响。从改革实践来看,新高考已初显成效。一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分类考试,减少录取批次,适应了不同类型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扩大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二是高校招生标准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正在推动高中教育转型和育人方式变革,引领中学生全面发展。三是高中学业考试改革,扩大了教学科目组合,减少了文理分科弊端。四是结合高考综合改革,统筹实施和推进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系统考核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促进了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主要亮点是选考和一科两考,但一些专家对此两点并不看好,认为选考面临学科间分数不等值,一科两考存在诸多危险,提议暂缓实施。通过对选考和一科两考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考困境的根本是物理学科选考失衡,根源在于物理学科自身学习难度大,而其他选考科目之间不等值问题不突出,妥善解决物理选考问题是完善选考制度的关键;同时一科两考的危险并没有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英语考试接近水平参照考试水平,英语两考并裸分计不会带来大的问题。高考公平与否的判断应以高考改革价值取向为标准。建议在完善选考制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给予特殊"待遇",可通过高校适当限定专业科目选择或规定必考选考科目来调节,或缩小改革"步伐"改任意选考为提供固定选考科目组合;英语一科两考应继续实施,最好是只按等级制赋级而不计入总分,而该等级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自主要求;对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建议可暂缓。
关键词:
新高考 选考 一科两考 等值 公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世洁 徐宁汉 杨帆 尹佳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核心内容之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考生、中学以及高校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时应考虑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人才培养 招生录取 选考科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教育 社会 科举 公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家干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社会实践,而高考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公平公正理念的诠释和践行,这既由高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也是正确认识和评价高考改革的视角。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丽君 边新灿 卓奕源
高职院校长期依附于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招生,影响了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高职教育现存考试内容不科学、不公平,考试方式单一,招生批次"低本一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提出提高"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占比,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改革,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进一步适应了高职的人才培养需要。为此,高职教育应推动其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从专业撤并、院校调整切入推进现代职业学校治理。
关键词:
问题分析 高考改革 高职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魏小梅
新高考改革在改革实践中遭遇高中学生评价的公平性、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招生录取的科学性等方面的困境。探寻新高考改革困境背后人为的、意识的、伦理的因素,将新高考改革困境归因于高考改革决策者与专家的结盟,高考改革参与者的囚徒困境,高考的工具理性与价值伦理、科学理性与社会伦理的断裂。为此,文章尝试提出如下对策:改革决策者的文化批判与责任伦理建构,树立高考改革意识与坚定改革价值取向,辅以价值伦理与社会伦理为两翼。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改革困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边新灿 蒋丽君 雷炜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一体四面"。"一体"是:以学生为本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面"是:"融通",取消文理分科,实现知识融通,跨越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习惯;"综合",实行综合评价,拓宽评价的宽度,改变"唯分数论"线性评价模式;"过程",探索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延伸评价的长度,破解"一考定终身"难题;"选择",扩大选择,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扭转"共性淹没个性"局面。高考改革面临众多两难问题,处理好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的各要素平衡就形成各种两难;制约新高考改革的两对最基本的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价值取向 两难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威 金红昊 杨天宇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旨在以升学选拔机制的调整,引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由此推动高中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型。随着改革地域的逐步扩增,考察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教育改革的推动成效成为科学评价本轮改革的关键研究议题。鉴于此,基于调查数据,从学业参与和课外活动参与两大观测维度,就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使得浙沪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投入相对下滑,课外自主学习投入相对上升,应试压力在高中三年得到相应疏解。与此同时,由于新高考改革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显著促进了浙沪高中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和大学体验活动的参与经历。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教育 学业参与 课外活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变量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学界系统地探究新高考改革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不同省份、不同批次参加新高考改革的13名教师及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新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模型。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可行性、公平性、科学性3个范畴。其中,可行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公平性和科学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功能的最基本的价值范畴。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可行性 公平性 科学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维才 刘庆
新高考改革以多样化课程结构、"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工科建设对生源知识广度、深度、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而新高考改革在具体规则宣传上力度不到位,造就了逆袭的独立院校,难以实现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匹配;在科目设计上,可能导致功利化选择取向,带来新工科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评价指标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新工科建设生源选拔机制与高考考核制度上还存在难题;在统招统考背景下,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行为不规范,招生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通过规范试点专业(类)及高校自主招生行为、增加主体对高考考试规则和高校招生规则的知晓、加强新工科生源在接受基础教育时的学业生涯指导规划,以及健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考试机制,以完善新工科建设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