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6)
2023(8917)
2022(7597)
2021(7025)
2020(5927)
2019(12948)
2018(13453)
2017(24154)
2016(13751)
2015(15043)
2014(14765)
2013(13608)
2012(11974)
2011(10819)
2010(11276)
2009(11117)
2008(10848)
2007(9745)
2006(8908)
2005(8405)
作者
(34333)
(28507)
(28436)
(27549)
(18104)
(13549)
(13061)
(10831)
(10709)
(10376)
(9658)
(9595)
(9159)
(8972)
(8954)
(8803)
(8603)
(8337)
(8295)
(8240)
(7328)
(7004)
(6749)
(6684)
(6559)
(6500)
(6365)
(6359)
(5749)
(5497)
学科
管理(42479)
(41346)
经济(41257)
(34448)
(30555)
企业(30555)
(17834)
(16211)
中国(14588)
(13305)
方法(12900)
(12435)
业经(12144)
体制(10541)
(10523)
银行(10517)
数学(10282)
(10088)
数学方法(10085)
教育(9452)
(9386)
金融(9383)
理论(9301)
(9158)
财务(9132)
财务管理(9100)
企业财务(8566)
(8224)
贸易(8216)
(8022)
机构
大学(175539)
学院(174215)
(67677)
经济(65935)
管理(62391)
研究(57270)
理学(51755)
理学院(51206)
管理学(50269)
管理学院(49913)
中国(45748)
(39224)
(36541)
科学(31296)
(30018)
财经(28493)
(27475)
中心(27195)
(25500)
(25265)
师范(25056)
研究所(23924)
(23659)
(23608)
北京(23071)
业大(21362)
(20945)
财经大学(20792)
经济学(20754)
师范大学(19484)
基金
项目(107304)
研究(86692)
科学(84538)
基金(75083)
(62988)
国家(62379)
科学基金(54256)
社会(54224)
社会科(51234)
社会科学(51226)
(43404)
教育(42652)
基金项目(38591)
编号(37540)
(35501)
成果(33791)
自然(31885)
自然科(31138)
自然科学(31127)
自然科学基金(30547)
资助(29911)
课题(27387)
(26860)
重点(24354)
(23933)
(23908)
项目编号(23570)
(23529)
(23259)
(22835)
期刊
(85540)
经济(85540)
研究(60693)
中国(45707)
教育(34011)
(33549)
管理(26464)
(23112)
学报(22496)
(20813)
金融(20813)
科学(20454)
大学(18753)
学学(16174)
技术(15455)
财经(14793)
农业(14658)
业经(14493)
经济研究(13333)
(12801)
图书(12419)
问题(10316)
职业(9760)
书馆(9528)
图书馆(9528)
(8953)
财会(8755)
会计(8654)
(8601)
论坛(8601)
共检索到290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世洁  徐宁汉  杨帆  尹佳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核心内容之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考生、中学以及高校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时应考虑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卜尚聪  马莉萍  叶晓阳  
使用2014—2020年10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在浙江的招生录取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科目限选模式分析发现:理工类、排名更靠前的高校、学科评估更好、工科和热门专业更倾向于限选物理,且多采取单限物理和多门必选模式。多门必选模式会导致专业录取位次显著下降,而其他物理限选模式(单限物理、两门任选和三门任选)则对录取位次无显著影响;《选考科目要求》文件中未要求限选物理的专业和热门专业在限选物理后录取位次下降幅度更大。高校理工科专业限选物理会有效引导学生选考物理,这是影响录取位次的重要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科目限选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切的限选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森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考生选择高考科目、多次参加考试的权利,有效缓解了"唯分数论"和"文理过度偏科"等现象。然而,选考科目计分机制却出现了与政策设计初衷相矛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选考的政策设计相矛盾;二是与"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政策设计相矛盾。应在新高考试点地区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计分方式的"失灵";在未开展试点地区,应加强研究,使用国际通行的计分与分数校准方式,实现选考科目计分的科学与公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森  
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考生依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的选考政策出现了执行偏差。致使选考科目考生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选考科目的科学计分。典型大规模多学科选考的计分经验表明:标准参照的分数解释并进行选考科目的"连接"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政策风险。建议在试点起步阶段使用"量表化"方法改进计分机制,以强化选考科目分数可比的功能设计。同时,应对改进建议的相关风险展开进一步研究:一是,应结合我国新高考实际,开展量表化方法的具体研究;二是,应对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下的选考科目测验所需的条件准备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涵  韩宁  关丹丹  章建石  焦丽亚  
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并计入高考总成绩。结合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结果,以及试点省份的实践反馈等,通过梳理现有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从兼顾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提出改进选考科目赋分的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考试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涛  郑宏山  姜宇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选考科目的设置是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各界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高考选考改革,我们梳理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相关政策,分析新高考选考政策的制度优势,从合格考分数利用、等级考试分数转换、等级考科目成绩之间的可比性、"一年多考"分数计算以及分数合成等方面,探讨选考科目的分数计算与合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参考测量学理论与美、英、法、澳等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以及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对新高考选考科目分数合成与计算的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借助合格考预测考生总体在等级考科目上的成绩分布,借助高考必考科目校正等级考科目成绩;通过采用加权相加的方式计算总成绩,采用连续栏栅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以达到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主要亮点是选考和一科两考,但一些专家对此两点并不看好,认为选考面临学科间分数不等值,一科两考存在诸多危险,提议暂缓实施。通过对选考和一科两考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考困境的根本是物理学科选考失衡,根源在于物理学科自身学习难度大,而其他选考科目之间不等值问题不突出,妥善解决物理选考问题是完善选考制度的关键;同时一科两考的危险并没有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英语考试接近水平参照考试水平,英语两考并裸分计不会带来大的问题。高考公平与否的判断应以高考改革价值取向为标准。建议在完善选考制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给予特殊"待遇",可通过高校适当限定专业科目选择或规定必考选考科目来调节,或缩小改革"步伐"改任意选考为提供固定选考科目组合;英语一科两考应继续实施,最好是只按等级制赋级而不计入总分,而该等级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自主要求;对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建议可暂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璐  
高考改革,不仅对中小学教育产生指挥棒作用,而且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新一轮高考改革,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其考试方式、录取方式、考试内容的改革,将造成高校新生群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改革,以适应新生群体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竞争是选拔性考试的本质 ,高考的竞争实则是社会竞争的“浓缩”。高考科目的多寡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无必然关联 ,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高考科目设置应以保持 5门和一定的覆盖面为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臧铁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国铺开,提出并论证高考改革的原则,既是对高考理念和其支撑性理论的一个解读,也是对高考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的一种诠释。"高考改革的系统性的原则"、"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的能力立意原则"、"平稳过渡的原则"是当前和未来高考改革都需要始终遵从的,因而带有根本性;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原则"、"适应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原则"、"多元评价录取的原则",是目前正在进入到高考改革操作中的理念,在今后占有的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景安磊  
在我国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关键期,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旨在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整个教育链条的良性发展,追求适合的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培育教育改革新动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维才  刘庆  
新高考改革以多样化课程结构、"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工科建设对生源知识广度、深度、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而新高考改革在具体规则宣传上力度不到位,造就了逆袭的独立院校,难以实现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匹配;在科目设计上,可能导致功利化选择取向,带来新工科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评价指标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新工科建设生源选拔机制与高考考核制度上还存在难题;在统招统考背景下,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行为不规范,招生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通过规范试点专业(类)及高校自主招生行为、增加主体对高考考试规则和高校招生规则的知晓、加强新工科生源在接受基础教育时的学业生涯指导规划,以及健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考试机制,以完善新工科建设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