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4)
2023(19463)
2022(16821)
2021(15514)
2020(13158)
2019(29965)
2018(29656)
2017(56328)
2016(31068)
2015(34460)
2014(34186)
2013(33248)
2012(30194)
2011(27128)
2010(27069)
2009(24990)
2008(24593)
2007(21238)
2006(18774)
2005(16474)
作者
(88702)
(73762)
(73249)
(69779)
(46769)
(35403)
(33221)
(28786)
(28051)
(26220)
(25054)
(24942)
(23545)
(23171)
(22834)
(22793)
(22219)
(21872)
(21279)
(21067)
(18371)
(18110)
(17903)
(16835)
(16506)
(16395)
(16373)
(16306)
(14857)
(14540)
学科
(117740)
经济(117569)
管理(91854)
(84692)
(71477)
企业(71477)
方法(55859)
数学(48962)
数学方法(48318)
(34911)
(31897)
中国(31878)
(27821)
业经(27409)
(25025)
地方(22672)
(21631)
财务(21546)
财务管理(21496)
(21471)
贸易(21458)
农业(20997)
(20813)
企业财务(20412)
(20016)
银行(19949)
理论(19719)
(19146)
(18933)
(18896)
机构
大学(431897)
学院(428510)
(168731)
管理(167963)
经济(165088)
理学(145759)
理学院(144156)
研究(141689)
管理学(141445)
管理学院(140660)
中国(106172)
(91071)
科学(88284)
(82021)
(73214)
(70321)
业大(66850)
中心(65846)
财经(64950)
研究所(64007)
(63806)
(59086)
农业(57493)
北京(56902)
(55688)
师范(55034)
(51668)
经济学(51299)
(50945)
财经大学(48436)
基金
项目(297565)
科学(233325)
基金(216085)
研究(213914)
(189979)
国家(188425)
科学基金(161651)
社会(134968)
社会科(128005)
社会科学(127974)
(116121)
基金项目(114192)
自然(106603)
自然科(104135)
自然科学(104104)
自然科学基金(102223)
教育(99834)
(98263)
资助(89083)
编号(86343)
成果(70129)
重点(66969)
(65489)
(62284)
(61811)
课题(59718)
创新(57785)
科研(57408)
教育部(56343)
国家社会(55875)
期刊
(179667)
经济(179667)
研究(125401)
中国(83301)
学报(73038)
(65305)
(64180)
科学(63475)
管理(61235)
大学(55554)
学学(52127)
教育(50184)
农业(43799)
(38773)
金融(38773)
技术(36887)
财经(32012)
业经(29519)
经济研究(28742)
(27327)
问题(23458)
(22365)
图书(22190)
(21260)
科技(20628)
理论(20414)
技术经济(19327)
统计(19253)
业大(18660)
实践(18593)
共检索到626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本轮高考录取机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投档方式从院校平行志愿改革为专业组平行志愿或专业平行志愿。基于2019、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重庆、河南五省(直辖市)高考录取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专业组和专业平行志愿改革的平均效应均是提升考生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录取匹配质量;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匹配,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非高校之间的匹配;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组平行志愿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程度小于专业平行志愿改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康乐  哈巍  
中国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近年来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变革。本文利用来自搜学网的高考录取分数数据,结合2005—2011年间各省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自然实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不同志愿填报方式下考生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匹配质量。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从"考前填报"到"估分填报",再到"知分填报",从"顺序志愿"到"平行志愿"的改革,使得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范围显著变"窄",这意味着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带来录取分数范围的收敛。加之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并未出现集体性错配,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改革提高了中国高考的匹配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红昊  张文杰  
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升学选择空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单位、科目要求、志愿数量、专业分配等多维度重塑了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这一制度调整对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数据,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高考改革释放并满足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位次在高考改革后有所上升。值得担忧的是,土木工程类、材料工程类、电气工程类、能源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招生位次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基于院校选拔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各专业生源质量的波动集中体现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王天骄  
基于2016-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数据和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披露信息,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和自然实验设计下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参与并取得评估结果的学科的本科生源质量显著更高;学科评估结果披露能够显著提高相应本科生源的录取最低分,但对录取平均分的影响不显著;学科评估结果披露对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以及非STEM学科本科生源录取最低分的提升作用显著更强。为改进和完善学科评价,提升评估结果价值,应关注并完善学科评估标准体系中本科培养质量相关指标,进一步增强高校各学科参与学科评估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科展示渠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许锐  
高校的更名行为缘于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对优质生源的竞争,然而更名并非没有代价,因此有必要检验、评估更名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提升作用。以河南省2015—2022年的高考录取数据为基础,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更名的平均政策效应表现为显著提升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但生源质量提升效果的出现具有滞后性,且无法持续稳定存在。与生源省份信息联系越是紧密,该省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效果越小。此外,不同类型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除独立学院更名外,其他类型的更名非但没有提升高校的生源质量,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明坤  
2016年3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山东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随后,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出台。特别是《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鲁政字[2017]160号)获教育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标志着山东省的高考改革已经走在路上。这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触及本质的一次改革。主要分析高考综合改革在录取政策方面的调整,以及对高校、中学和考生产生的影响和应对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玲  李凤  甘犁  
本文利用X省2004-2007年一本上线考生的数据,包括高考成绩、填报志愿和录取情况,构建了一个估计考生录取概率的计量模型,从文理考生录取率的角度分析取消分科对考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分科之后,上线文科考生的录取概率将有所增加,可以提高高分文科考生比例,消除文理考生录取率差异较大的现象,对维护考生利益、推进教育公平具有深刻的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宏利  边帅  孙全亮  吕震宇  
准确预测高校高考录取分数对高考志愿填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线上百分位作为录取测度,构建了用于预测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的长短时记忆网络,使用前4年的平均录取百分位和最低录取百分位作为输入,预测得到第5年最低录取分数。在河北本科一批理科2010至2017年各高校录取分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STM方法的预测结果大幅优于传统平均排位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瑞阳  
高考制度历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和教育制度,它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素质教育的导向和社会公平的维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高校分类办学的内在要求下,高考选拔录取制度的改革从原来过于重视分数开始向以分数为主、多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何颖  
在高考录取中,公平与效率是必须兼顾的两个原则。长期实行的"志愿优先"录取机制则在公平和效率上都有所缺失。新推行的"平行志愿"机制则能够弥补该不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向改进。为保证新机制发挥实效,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甘犁  杨小玲  
关于填报志愿的时间,从考生总录取率考虑,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估分填报优于考前填报,但知分填报和估分填报的"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比考前填报更严重。从高校招生质量来说,考前填报优于知分填报,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随着分数信息的增多,考生总体录取率在不同录取机制下的差异愈加明显,完全平行志愿优于不完全平行志愿,不完全平行志愿优于梯度志愿,并且"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会随着平行志愿的引入有所改善。但在完全平行志愿录取机制下,考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比不完全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更低。考生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的概率在知分填报时最高,在考前填报时最低。改变志愿填报时间比改变录取机制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冯科  聂海峰  
当前的高考录取机制是用考生的分数和对学校的志愿来分配入学机会的机制,分数是一个公平的指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考生录取时的优先顺序。本文研究了当前高考的录取程序,分析了分数录取机制下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由于目前的招生录取机制并不是分数公平的机制,使得录取结果可能是没有效率的。如果使用分数公平的录取机制,考生真实申报对学校的偏好就是他的优势策略,录取结果可以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和分数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通过对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录取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一些选考科目组合选考人数偏少,学生选考较少考虑大学专业科目要求,1/4的学生并非出于兴趣选择选考科目,新高考在让学生进入理想专业方面仍不尽人意,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学习基础。建议高校根据大类招生要求对选考适当限制科目的任意选择性;继续扩大三位一体招生规模;在报考方面采取大类专业报考,给予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吕文慧  
高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大型考试,其录取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高考录取模式改革目标是制定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校良好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录取模式。从效率的角度讲,最佳的规则是实现考生与高校之间的稳定匹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标准。当前,我国不同省份在高考录取模式方面既有一定的趋同性,又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深入比较不同录取模式的综合效果,并与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比较,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