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4)
2023(5970)
2022(5175)
2021(4831)
2020(4067)
2019(8881)
2018(8698)
2017(15556)
2016(8826)
2015(9608)
2014(9097)
2013(8719)
2012(7999)
2011(7237)
2010(7563)
2009(7181)
2008(6730)
2007(5941)
2006(5399)
2005(5000)
作者
(23437)
(19459)
(19383)
(18600)
(12745)
(9597)
(8716)
(7881)
(7446)
(7392)
(7000)
(6670)
(6362)
(6218)
(6067)
(6062)
(6025)
(5984)
(5835)
(5733)
(5036)
(4948)
(4769)
(4712)
(4577)
(4439)
(4431)
(4340)
(4021)
(3901)
学科
(26753)
经济(26714)
管理(22212)
(20391)
(15351)
企业(15351)
(11912)
中国(9709)
地方(9407)
(8636)
教育(8392)
方法(8060)
农业(7950)
(7905)
业经(7086)
(6830)
数学(6585)
数学方法(6414)
环境(5843)
(5552)
制度(5548)
理论(5384)
(5361)
银行(5354)
(5270)
贸易(5261)
研究(5095)
(5067)
(5038)
(4856)
机构
学院(109904)
大学(109123)
研究(39739)
(39738)
管理(39282)
经济(38522)
理学(32724)
理学院(32283)
管理学(31551)
管理学院(31331)
中国(29738)
(26424)
(24372)
科学(23364)
(20639)
(19928)
中心(19701)
(19150)
(17596)
师范(17412)
研究所(17029)
(16417)
(16381)
业大(16225)
农业(15185)
财经(15136)
(14946)
北京(14185)
师范大学(13740)
(13432)
基金
项目(72163)
研究(56951)
科学(56517)
基金(49694)
(42523)
国家(42056)
科学基金(36161)
社会(34540)
社会科(32478)
社会科学(32475)
(31493)
教育(27822)
基金项目(25572)
编号(25514)
(24938)
自然(22465)
自然科(21895)
自然科学(21888)
自然科学基金(21472)
成果(21240)
资助(20095)
课题(18831)
重点(16888)
(16382)
(16129)
(15903)
(15500)
(15339)
(14747)
项目编号(14603)
期刊
(53133)
经济(53133)
研究(37469)
中国(30515)
教育(23260)
(18466)
(16301)
学报(16117)
科学(14544)
管理(14241)
(13115)
金融(13115)
大学(12108)
农业(12063)
学学(10776)
业经(10328)
技术(9737)
(7962)
图书(7909)
经济研究(7404)
财经(6836)
职业(6497)
书馆(6160)
图书馆(6160)
(5968)
问题(5874)
(5834)
资源(5645)
(5552)
(5465)
共检索到18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雨强  陆卓涛  贾腾娇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争议,即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真的减负了吗?本研究以浙江省参加首届新高考的802名高三毕业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考试负担的现状和来源。研究发现:新高考下高中生考试负担整体偏重,并未完全实现新高考改革的"减负"初衷;文化资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等优势与选科了解度的"马太效应"同考试负担有密切联系;考试内容、学生身心影响对考试负担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研究建议:提高高考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测量与评价领域对考试次数等工作的技术支持;加强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全面做好高中学校生涯教育实施的支持、引导与监督工作,为后期选科提供支持;合理设置考试内容、科学控制试题难度与区分度等技术指标,做好考前考后的心理辅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一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S市10所普通高中2470名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学校适应状况整体一般,存在着班级学生人数、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与学校层次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学校适应性与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学校课程丰富性、选修课程帮助价值、喜爱程度、独特见解表达机会、作业完成情况、走班模式满意程度、父母职业了解程度、学校生涯规划课程满意程度等成正相关,与班级学生人数、学校层次以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成负相关。对此,普通高中可通过课程改革、作业优化、班额降低以及生涯教育完善等来提升高中生学校适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玉春  王新波  程忠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的重要举措。截止2018年,已经有浙江、上海等14个省市进入新高考模式,新高考改革由试点阶段进入逐步推广阶段,如何科学规范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着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将生涯教育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基于2022年“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组所收集的“高考改革调查问卷”中40326份高中生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选科结果基本满意,对高考选科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基本认可,认为高考选科利于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部分高中生选科时出现心理焦虑,传统文理分科仍是所选人数最多的组合。同时也发现:高中生对高考选科制度和对未来发展的引导基本满意、对家长参与高考选科的认可度偏低、家庭收入较低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的高考选科满意度较低、心理焦虑现象集中在高一与成绩较差学生、“物理遇冷”现象有效缓解等。针对这一实际,教育主管部门需对新高考科目改革持续优化调整,家长应提升在学生高考选科过程中的参与度,高中对弱势学生的选科指导需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立家校协作机制以对产生选科心理焦虑的学生及时疏导,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也尚有调整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剑  
新高考最突出的特点是3个科目可由考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及时掌握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意向与特点,有助于相关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确保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针对首届参加浙江省新高考的高中生的调查发现:高一时已经选定3科的学生占70.58%;在所选科目和科目组合上,男女学生、城乡学生以及不同成绩水平学生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76.33%的学生认为在选择高考科目时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主要考虑因素是学科成绩、兴趣和信心。据此,应当给予高中生更加及时有效的选课指导和心理疏导;加快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高中教育新常态;大学要及早研究新高考后的生源特点,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雨强  顾慧  张中宁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生选择权,分析高中生选择权使用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有助于高考政策恰当调整和改革顺利推进。对浙江省1 598名首批选考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选考中呈现偏理偏文现象、学霸科目现象、学习水平与新高考了解度满意度间的"马太效应"现象、选科中的避趋冲突与自主无助现象。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各异,其中偏文偏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是:"理化"与"政史"的基础配置,男偏理、女偏文,男不选政治、女不选物理;学霸科目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上等水平学生集中选物理、化学科目因素,中等水平选政治,下等水平选生物、地理科目;选科"马太效应"现象的影响因素是:成绩所处水平越高,其了解度与满意度越高,选科目标越明确;选科避趋冲突的影响因素是:学科兴趣与学科成绩间的两难选择、各科成绩较相差度小、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与喜欢科目相冲突等;自主无助现象的影响因素是:家长和教师帮助能力较低。选科中的各种现象引起了文理分科惯性、科目难度不等、校外信息了解较少、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据此,应允许高中学校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重视高考方案专业化研究,加大高中生选考支持性资源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芳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以选考为育人新引擎、选课为育人新载体、选学为育人新机制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改革,三者互为表里、内在统一,共同指向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育人目标的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应有以下调整: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兴趣与未来职业的统一、个人成长与立德树人的统一、科学选才与社会公平的统一,克服高考“指挥棒”惯习与选考功利性现象;基于学生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需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传承创新解决五育失衡与选择性课程体系落差;组建专兼结合的生涯指导团队、推进学情分析的科学化水平、制定国家生涯指导标准、育人导向学习空间改造,破解走班困顿与个性化指导缺席的育人新困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明  
据《旧金山纪事》2009年6月28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立法委员(Democratic Legislative Leaders)提议取消高中毕业考试。这一提议确确实实给加利福尼亚教育界带来巨大的震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先进  张睦楚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静  
本文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置于高考改革视野下,重新审视其目标、任务与实施思路,提出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着眼当下,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也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对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本文建议将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融于课程目标之中,基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架构对生涯规划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威  金红昊  杨天宇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旨在以升学选拔机制的调整,引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由此推动高中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型。随着改革地域的逐步扩增,考察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教育改革的推动成效成为科学评价本轮改革的关键研究议题。鉴于此,基于调查数据,从学业参与和课外活动参与两大观测维度,就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使得浙沪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投入相对下滑,课外自主学习投入相对上升,应试压力在高中三年得到相应疏解。与此同时,由于新高考改革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显著促进了浙沪高中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和大学体验活动的参与经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凌波  冯增俊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3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不利于国家科学人才培养,不利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落实高中学校引导考生科学合理选考的主体责任,确保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制订规范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范围要求;针对当前报考人数非理性下降现象,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基本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物理选考人数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优化赋分办法、引入计分权重等措施引导学生合理选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易臻真  王洋  
在当代中国城市的教育体系中,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众多举措之一,其自主研发的选科咨询系统可谓是"学校减负"的成功尝试。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该系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中各行动主体间互动的同时完成了空间的生产。作为教育场域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减负的长效保障机制亟待教育治理系统中多元主体的共同充分参与,形成合力确保系统的动态良性运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丽君  边新灿  卓奕源  
高职院校长期依附于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招生,影响了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高职教育现存考试内容不科学、不公平,考试方式单一,招生批次"低本一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提出提高"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占比,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改革,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进一步适应了高职的人才培养需要。为此,高职教育应推动其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从专业撤并、院校调整切入推进现代职业学校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