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9)
2023(6472)
2022(5447)
2021(5198)
2020(4167)
2019(9453)
2018(9397)
2017(17032)
2016(9511)
2015(10717)
2014(10763)
2013(10546)
2012(10200)
2011(9408)
2010(9495)
2009(8650)
2008(8833)
2007(8389)
2006(7832)
2005(6781)
作者
(28738)
(23952)
(23855)
(23188)
(15520)
(11641)
(11139)
(9542)
(9113)
(8816)
(8454)
(8369)
(7887)
(7520)
(7452)
(7444)
(7429)
(7352)
(6983)
(6966)
(6107)
(5869)
(5732)
(5634)
(5583)
(5359)
(5352)
(5262)
(5006)
(4785)
学科
(36566)
经济(36413)
管理(22987)
中国(16351)
(15751)
(13460)
企业(13460)
地方(12770)
方法(12700)
(11480)
图书(10422)
(10014)
书馆(9901)
图书馆(9901)
业经(9309)
(8736)
数学(8666)
理论(8664)
工作(8624)
数学方法(8443)
城市(6815)
(6615)
环境(6283)
农业(6240)
(6214)
(6095)
教育(5733)
地方经济(5507)
城市经济(4946)
社会(4782)
机构
大学(136257)
学院(130208)
研究(49363)
管理(44952)
(43345)
经济(41761)
理学(36755)
理学院(36065)
中国(35780)
管理学(35087)
管理学院(34800)
科学(33541)
(31432)
(25274)
(23322)
(23157)
(22993)
师范(22906)
研究所(22895)
中心(22839)
图书(21852)
书馆(21313)
图书馆(21305)
(20745)
业大(19930)
北京(19614)
(19537)
(18663)
师范大学(18540)
农业(17973)
基金
项目(86776)
科学(66445)
研究(62492)
基金(60444)
(53918)
国家(53427)
科学基金(44670)
社会(40044)
社会科(36616)
社会科学(36601)
(33767)
基金项目(32643)
(29200)
自然(28464)
教育(27988)
自然科(27822)
自然科学(27817)
自然科学基金(27272)
编号(26990)
成果(24200)
资助(23259)
重点(19617)
(18609)
课题(18438)
(17671)
项目编号(16721)
(16538)
科研(16337)
国家社会(15994)
计划(15852)
期刊
(56023)
经济(56023)
研究(39790)
中国(33296)
图书(29437)
学报(27017)
书馆(23823)
图书馆(23823)
科学(21068)
(20733)
大学(19458)
教育(19067)
学学(16061)
(15819)
管理(15787)
农业(13784)
技术(10975)
(9323)
论坛(9323)
(9112)
金融(9112)
问题(8570)
情报(8292)
城市(8130)
财经(8064)
业经(7955)
(7924)
经济研究(7510)
(7216)
(7149)
共检索到221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廖小梅  
新世纪新馆建设浪潮中,图书馆的重大变革还表现在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所建构的社会公共空间的崛起,以及读者对这个空间的认同所带来的图书馆读者群体的多元化和广泛化。当然,这种变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如社会进步对人的文化素质的高要求以及教育大众化和学历教育的普及所培养的群众文化群体的形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廖小梅  
从空间意义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馆建设浪潮中的图书馆物理空间观念从图书馆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群体宏观上表现为系统整体空间观;个体微观空间上表现为灵活开放空间观、人性休闲空间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廖小梅  
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空间中,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所建构起来的虚拟空间也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浪潮而逐步成长,突出表现为虚拟馆藏空间和虚拟服务空间两方面的崛起。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余红燕  
"先进的机器,完美的规划、熟练的工人,出色的经理,这一切保证了我们的巨大成功……根据我们铁厂的经验,我们知道精确的会计制度意味着什么。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都有员工进行核对,没有比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利润的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回忆录中的这段话,生动地诠释了成本管理对于工业2.0时代企业发展的巨大价值。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当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余红燕  
"先进的机器,完美的规划、熟练的工人,出色的经理,这一切保证了我们的巨大成功……根据我们铁厂的经验,我们知道精确的会计制度意味着什么。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都有员工进行核对,没有比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利润的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回忆录中的这段话,生动地诠释了成本管理对于工业2.0时代企业发展的巨大价值。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当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冰  
本文对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模式、建设的理念、建设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与验收、功能布局与家具配置、新馆业务准备与开馆筹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亚男  
通过图书馆建筑理念发展的分析,以具体的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案例,指出《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一书在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对当代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参考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龚蛟腾   洪芳林   乔碧清  
中国城市图书馆发展重心正经历着从资源服务到空间场景营建的变化。社会公众对作为文旅打卡地的新馆空间感知评价及其形象生成,拓展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绩效与成效集合评价体系。以上海图书馆东馆为例,混合运用词频分析法识别新馆空间实体形象和附生形象,挖掘新馆空间形象体现维度,采用情感分析法分析用户情感倾向分析用户视角的新馆空间建设成效,并使用扎根理论挖掘用户旅游在线旅游评论文本,构建用户视角的城市图书馆新馆空间形象感知模型。研究发现,城市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新馆用户认同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其社会形象仍待建构完善且新馆用户感知仍需不断强化,需要增进新馆建筑的整体性设计、激发新馆空间的体验性氛围和提升新馆场景的文化性内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兰小媛  范并思  
文章结合实际,探讨了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人文举措;重点分析了中国图书馆界在技术热潮中人文精神的迷失和近年来人文精神的渐起;指出技术和人文相融合,是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慧生  李蓉  吴玉萍  
"悠·图书馆"代表着现代先进图书馆发展的理念,其出现给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思维带来了更新和逆转。"悠·图书馆"的思想要义在于图书馆要从"书"的空间向"人"的空间进行转变,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新馆建设应着重从"为人的空间"的角度考虑,对各种功能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以打造一种悠然、舒适的图书馆生活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素芳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掀起一轮新的高潮,新建城市图书馆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分布面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可喜的是,我们的图书馆管理者们没有辜负这个图书馆建设高潮,他们认真研究世界图书馆建设潮流,将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相结合,将自己的学术理想与图书馆事业抱负,一点一滴地写入了自己建设、管理着的新图书馆之中。在这批图书馆人努力下,近年成批出现的新图书馆给人们展示的不是单调,也不是奢华,而是一个个风格迥异、令人眼睛一亮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这批生逢图书馆建设盛世的管理者中,李东来这位东莞的图书馆馆长,在完成了对于东莞图书馆建设的精心打造后,又推出一系列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素芳  
从现代图书馆理念应用的角度分析《,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一书所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和布局、服务功能和服务提供、宏观和微观管理上的变化。提供开放、平等、多元、包容以及数字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交流和求知需求,突破行政体制障碍进行集群管理,建设普遍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城市图书馆成为社区的实际存在,成为城市言之有物的文化标志而非装饰品等是其主要内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沈清清  石晶  伍玉伟  滑康  
本研究通过分析开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旧馆改造的成功实践案例,归纳总结高校图书馆旧馆信息共享空间改造过程中的共性和特性,探究高校图书馆旧馆信息共享空间改造的基本内容、关键问题,议从实体层、虚拟层、支持层三个层面展开实体空间改造、虚拟空间改造和运行机制改造,建立高效图书馆旧馆知识共享空间改造模型,实现对空间、资源和服务的合理分配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内高校旧馆知识共享空间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鲍甬婵  
"第三空间"理论兴起并成功践行,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提法成了共识,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表现在:既是城市的文化场所,又是城市休闲所在,应从多方面倾力打造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图书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洪芳林  龚蛟腾  
[目的/意义]城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其角色定位指引着图书馆新馆建设与改扩建行动方向及其空间价值的社会化表达。[研究设计/方法]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演绎归纳、文献与网络调查等方法,从政策安排、实践需要和公众期待三个维度考察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角色定位。[结论/发现]国家文化治理政策指向城市图书馆从“参与者”转向“主导者”、由“用户中心”趋于“社会介入”“人民中心”与“高质量发展”并重。行业实践需要城市图书馆成为城市公共“正义空间”的建构者、“韧性空间”的培育者与“发展空间”的提供者。社会公众期待城市图书馆提供情绪疗愈、泛在互联和全纳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样态。为全面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城市图书馆应该以品牌建设凝练空间价值融合体系、以机理革新完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和以数实融合重塑空间文化场景样态。[创新/价值]从国家公共文化空间视角考察和明晰了城市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的行动路向,为空间变革提供多维审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