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8)
- 2023(7332)
- 2022(6229)
- 2021(6075)
- 2020(5244)
- 2019(11968)
- 2018(12259)
- 2017(23606)
- 2016(13219)
- 2015(15098)
- 2014(15185)
- 2013(14879)
- 2012(13696)
- 2011(12302)
- 2010(12901)
- 2009(12028)
- 2008(12021)
- 2007(11099)
- 2006(9909)
- 2005(8725)
- 学科
- 济(57362)
- 经济(57306)
- 农(45380)
- 业(42356)
- 管理(30190)
- 农业(30103)
- 方法(25374)
- 数学(23037)
- 数学方法(22440)
- 企(22129)
- 企业(22129)
- 业经(16088)
- 中国(13819)
- 财(13267)
- 收入(11372)
- 制(11002)
- 学(10837)
- 地方(10352)
- 农业经济(10031)
- 贸(9544)
- 贸易(9536)
- 发(9511)
- 易(9335)
- 策(9315)
- 理论(9085)
- 村(9032)
- 农村(9024)
- 体(8129)
- 发展(7834)
- 展(7825)
- 机构
- 学院(189962)
- 大学(183633)
- 济(75891)
- 经济(74282)
- 管理(72333)
- 理学(62783)
- 研究(62675)
- 理学院(62178)
- 管理学(60488)
- 管理学院(60196)
- 农(55825)
- 中国(49492)
- 农业(42869)
- 科学(41028)
- 京(38982)
- 业大(37758)
- 所(33088)
- 财(31488)
- 中心(30637)
- 研究所(29986)
- 江(29684)
- 农业大学(26695)
- 财经(24478)
- 范(23930)
- 北京(23892)
- 师范(23645)
- 州(23286)
- 省(22598)
- 经济管理(22428)
- 经(22226)
- 基金
- 项目(125301)
- 科学(97593)
- 研究(90673)
- 基金(89295)
- 家(78622)
- 国家(77882)
- 科学基金(66299)
- 社会(55573)
- 社会科(52149)
- 社会科学(52133)
- 省(52004)
- 基金项目(46571)
- 自然(43706)
- 自然科(42783)
- 自然科学(42774)
- 自然科学基金(41950)
- 划(41862)
- 教育(41637)
- 编号(39062)
- 资助(37892)
- 农(31260)
- 成果(30812)
- 重点(27968)
- 发(27492)
- 部(27097)
- 课题(26229)
- 创(25752)
- 创新(23970)
- 科研(23755)
- 计划(23358)
- 期刊
- 济(90018)
- 经济(90018)
- 农(61021)
- 研究(49855)
- 中国(42252)
- 农业(41411)
- 学报(33395)
- 科学(30519)
- 大学(26093)
- 学学(24961)
- 管理(23346)
- 财(22825)
- 业经(21128)
- 教育(21082)
- 业(19690)
- 技术(19297)
- 融(18369)
- 金融(18369)
- 农业经济(13640)
- 农村(13618)
- 村(13618)
- 问题(12727)
- 版(12476)
- 统计(11925)
- 经济研究(11686)
- 财经(11393)
- 业大(11087)
- 技术经济(10649)
- 策(10407)
- 世界(10405)
共检索到285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正伟
文章采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了江苏农民未来收入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江苏农民收入同实现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是基本吻合的。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江苏农民增收的机制,从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业基础建设重点,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等方面提高江苏农民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慧红 林洛阳
文章以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和GDP数据为例,探讨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及应用特点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剔除异常值后建立的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GM(1,1)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当样本量较少时灰色模型能显示其优越性。
关键词:
GM(1,1)模型 异常值 分时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峰 陆丽娜 黄斌 周文魁
利用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借助MATLAB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2016—2020年的人才总量进行灰色预测,并与通过模型预测出的广东、浙江省的高技术产业的人才总量进行对比。建模结果表明,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常规模型提高了将近50%,也比新陈代谢GM(1,1)模型和背景值优化模型精度高。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末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人才总量约为2 549 424人,位于广东之后;人才年均增速约为0.5%,位于浙江、广东之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先春 李炳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富荣
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其规模,对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在分析GM(1,1)建模思路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幂函数变换,并结合等维灰数递补方法的优点,应用改进的动态GM(1,1)模型对中国2013~2022年的人口总量进行了预测,这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文泽 张涛
灰色预测模型在有限数据情况中有着较好的预测精度,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初始值和背景值,提出一种新的改进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旅游客流量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改进的GM(1,1)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关键词:
初始值 背景值 GM(1,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强 冯建中
为提高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GM(1,1)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将遗传算法与LS-SVM算法融合对GM(1,1)模型中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改进。该方法首先根据GM(1,1)灰色差分方程的特点,构造以背景值序列和原始序列为训练样本的灰色LS-SVM模型,将GM(1,1)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转化为灰色LS-SVM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LS-SVM自身的参数进行寻优预处理,再对经过优化参数的灰色LS-SVM,依据LS-SVM算法求解回归参数,进而得到GM(1,1)模型的参数估计。将改进的GM(1,1)模型用于实际的经济预测问题,并与传统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且有效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岩 刘翔宇
鉴于传统灰色预测模型对于离散程度较大的震荡数据序列,预测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文章采用指数加速和几何平均生成的序列生成办法来弱化能源消耗数据的随即波动性,将其转换为符合灰色模型预测的平滑序列后,再进行灰色预测。并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给出一个改进的残差型GM(1,1)-LSSVM预测模型。应用该改进预测模型,预测辽宁省1996—2009年煤炭能源消耗总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一的灰色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作为能源消耗预测的新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艺
文章根据四川省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支数据为分析对象,建立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并对模型自变量建立GM(1,1)模型,通过采用传统和非齐次指数函数相结合的方式对背景值序列进行拟合,形成了改进的GM(1,1)模型;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适合用于中长期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佳
GM(1,1)是较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文章在借鉴运用时间序列和GM(1,1)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国际旅游人次数的发展趋势。笔者根据2000-2008年京津冀国际旅游人次数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M(1,1)模型对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形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新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预测了2009-2013年京津冀国际旅游人次数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再次验证了GM(1,1)预测模型是建模精度等级为二级的合格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沙秀艳 薛颖
针对传统GM(1,1)模型预测精度不高,并且其背景值优化与求解方法优化各具有片面性的缺点,文章给出了组合优化和分段优化两种改进方法,并结合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传统GM(1,1)模型及其优化后的模型与两种方法的误差进行对比,表明改进后的灰色模型精度更高,且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说明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更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鑫 肖新平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和原理,在GM(1,1)建模思想上给出了一种逐步优化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该模型是在背景值优化和向前差商和后向差商的加权平均值代替灰导数基础上,应用累积法来估计模型参数,并基于一次累加序列与其模拟值之间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准则,确定时间响应函数中的常数值,以此来优化非等间距GM(1,1)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恋军 仲维清
煤矿灾害事故具有明显的灰色特征,为有效的对煤矿灾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文章在煤矿事故千人负伤率预测的基础上引入分数阶累加理论,建立了阶段型分数阶累加GM(1,1)预测模型,并对同煤集团千人负伤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从而说明阶段型分数阶累加GM(1,1)模型能有效的预测煤矿事故伤亡发展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术锋 潘坤友
基于新数据优先原则和具有累加生成算子功能,提出了自定义变权函数并构建变权一次累加生成算子(1-AGO)GM(1,1,λ)模型。它既解决原始序列新数据优先的加权问题,又具有一次累加生成算子功能。它与分数阶GM(1,1)模型相比,直接自定义变权函数,不需要进行数学证明。文章讨论了变权一次累加生成算子的性质,定义了变权一次累加GM(1,1,λ)模型的原始形式和推导出变权一次逆累加生成算子(1-IAGO)公式。通过技术创新实例,合理选择λ值可使得GM(1,1,λ)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