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4852)
- 2022(12686)
- 2021(11798)
- 2020(9899)
- 2019(22718)
- 2018(22154)
- 2017(42854)
- 2016(23642)
- 2015(26107)
- 2014(25707)
- 2013(25557)
- 2012(24105)
- 2011(21918)
- 2010(22204)
- 2009(20688)
- 2008(20732)
- 2007(19071)
- 2006(17138)
- 2005(15095)
- 学科
- 济(96591)
- 经济(96470)
- 业(72845)
- 管理(64160)
- 农(51032)
- 企(48392)
- 企业(48392)
- 方法(40982)
- 数学(36640)
- 数学方法(36231)
- 农业(33969)
- 财(25513)
- 中国(24935)
- 业经(24134)
- 学(21936)
- 制(20172)
- 贸(19965)
- 贸易(19958)
- 易(19483)
- 地方(18955)
- 策(15933)
- 银(15536)
- 银行(15468)
- 行(14733)
- 务(14663)
- 财务(14635)
- 财务管理(14597)
- 融(14145)
- 金融(14142)
- 技术(14042)
- 机构
- 学院(344015)
- 大学(341002)
- 济(142879)
- 经济(140004)
- 管理(129312)
- 研究(122121)
- 理学(111884)
- 理学院(110619)
- 管理学(108588)
- 管理学院(107987)
- 中国(93255)
- 农(86525)
- 科学(78553)
- 京(71571)
- 农业(67685)
- 所(64911)
- 财(64021)
- 业大(62637)
- 研究所(59191)
- 中心(56892)
- 江(53436)
- 财经(50321)
- 经(45819)
- 北京(44500)
- 范(43577)
- 经济学(43005)
- 师范(42965)
- 院(42778)
- 农业大学(42272)
- 州(41647)
- 基金
- 项目(231924)
- 科学(180795)
- 基金(168461)
- 研究(162655)
- 家(150798)
- 国家(149445)
- 科学基金(125348)
- 社会(103025)
- 社会科(97269)
- 社会科学(97238)
- 省(91371)
- 基金项目(88836)
- 自然(83257)
- 自然科(81316)
- 自然科学(81288)
- 自然科学基金(79916)
- 划(77357)
- 教育(72996)
- 资助(68802)
- 编号(65373)
- 成果(52833)
- 重点(52523)
- 部(51026)
- 发(50917)
- 创(47737)
- 科研(45175)
- 课题(44849)
- 创新(44720)
- 农(44576)
- 计划(44559)
共检索到511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开宇 俞冰心 邢鹂
本文在Nerlov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种植制度、种植区域等特征,详细讨论了变量和模型的具体设定,利用2005~2007年农户微观数据,分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户、尤其是贫困种植户应对粮价上涨的生产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目前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新阶段,相对于玉米和大豆生产,农户种植水稻和小麦的行为较为稳定,即使价格上升,水稻和小麦种植户一般也不会轻易大规模调整其种植面积或生产投入水平,贫困种植户则因为生产性资产不足而表现得更为"谨小慎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价格上涨 贫困农户 供给反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本文采用CPI和低收入者CPI两种价格指数,运用贫困指数计算方法,以我国2007年以来价格变化为例,分析了这次主要源自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对城市贫困人口广度和深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在哪种贫困线下,按低收入者CPI统计指标计算的实际影响要比按一般CPI消涨方法得到的结果高出一倍以上。贫困指数对贫困线越敏感,食品价格上涨对贫困的影响就越大。这一现象为政府统计指标的选取、贫困监测和反贫困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直接依据。
关键词:
CPI 通货膨胀 贫困线 反贫困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员晓哲
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反贫困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更加严重;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缺失并存,形成了贫困地区发展中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创造机遇、促进赋权、增强安全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使其社会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劳动扶贫模式等是新阶段的反贫困策略。
关键词:
贫困 反贫困 造血功能 反贫困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
从2006年末开始,在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以及反映农村地区消费的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了不断攀升的过程。截止2008年8月,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7个月超过3%,并且2008年2月到2008年8月连续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劲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扶贫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政策效应正逐渐削弱。基于可行能力贫困理论考察发现,知识资源储备不足、健康卫生状况较差、信息获取能力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等是造成现阶段农村人口收入能力丧失并陷入贫困的重要因素。新阶段农村反贫困政策在收入援助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能力建设,培育人们的主体意识,注重提高贫困人口应对贫困风险的可行能力,使贫困地区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机制和内在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就全国总体而言,劳动力供给进入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新阶段。本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以贵州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得出如下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不断外出务工的趋势和概率,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扩大,从而其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关键词:
新阶段 贫困地区 农村劳务经济 发展态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代贵 王定祥
2011年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由"解决温饱"进入"发展致富"新阶段。市场失灵导致贫困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弱、投资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导致扶贫移民数量大、增收难度大,城乡二元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大、农村要素资本化程度低,贫困人群知识技能缺乏导致其人力资本存量低,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不足、配置效率低,使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在贫困中发展、在发展中贫困"的困局;加上贫困标准的提高,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完善政策配套,提升易地搬迁扶贫效率;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锐 吴比
贫困农户面临脱贫机遇和陷入极端贫困风险时的生产经营投入决策,对改变贫困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贫困地区农户的多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分变量Logit模型,分析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决策对贫困状态转变的影响,探讨贫困农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摆脱贫困的方式,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动力寻找理论源泉。结果表明,按照官方贫困线,样本农户的贫困发生率由2006年的20.7%下降到2009年的7.3%,每年的脱贫率为63.2%-71.7%。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中,尽管对小商品经营活动的投入较少,但却得到较高的回报。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当生产经营投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商品经营活动,或提升生产经营投入的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娟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历经五大阶段,取得了突出成效。但随着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贫困治理随之发生阶段转型,在治理对象、治理范围、治理任务、治理目标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新难题,客观上要求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大扶贫"格局。但是,反思现行的农村扶贫政策,却存在政策残缺乏力,甚至政策性致贫现象。为破解政策障碍,构建一个功能互补、多元合作的扶贫政策体系,必须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产业投资、生态补偿、社会事业等多个层面探索完善路径。
关键词:
农村贫困治理 难题 政策障碍 完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卓
在世界贫困人数呈上升趋势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 ,由于贫困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规律性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状况十分复杂 ,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共存 ;2 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 ;3 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共存 ;4 阶层性贫困开始形成。
关键词:
现阶段 贫困 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2010年的国际粮价飙升尚未出现拐点,未来还有一定上涨空间。虽然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价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输入性压力。从中长期看,我国粮价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从短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是"紧平衡",粮食市场参与主体普遍存在涨价预期,粮食生产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快速转化为粮价上涨动力。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今年我国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压力。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粮食需求 粮食价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铃 万广华
贫困农户收入对种植业的依赖性很强,种植业收入低下依旧是其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和非线性模型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以小麦为例,研究了贫困农户种植业收入低下的原因。与一般农户相比,贫困农户种植业收入低下的原因76.96%源自产量较低,23.04%源自价格较低;在小麦产量解释的76.96%差异中,播种面积差异和单产差异各解释其中的45.94%和31.02%。进一步分解发现,各要素投入量的差异对小麦单产差异的解释程度为73.59%,产出效率差异引起的小麦单产差异为26.41%。也就是说,贫困农户种植业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而不是效率低下。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或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丰 胡舟
本文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主产区稻农的供给行为模型。采用GLS法对2004-2014年稻谷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三个品种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考察了农业种粮成本上升时的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对主产区稻农的种植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类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抑制了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效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永丽 李青原
根据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本文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健康状况和家庭资源禀赋等方面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在考虑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测算了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显示:在纠正了内生性偏差后,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均有所提高,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非贫困家庭。进一步分析认为,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和家庭负担、家庭资本有关。
关键词:
贫困家庭 非贫困家庭 教育收益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