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4)
- 2023(12327)
- 2022(10796)
- 2021(10475)
- 2020(8842)
- 2019(21038)
- 2018(21472)
- 2017(40619)
- 2016(22721)
- 2015(25727)
- 2014(26184)
- 2013(25193)
- 2012(22659)
- 2011(20424)
- 2010(20796)
- 2009(18584)
- 2008(18138)
- 2007(15459)
- 2006(13562)
- 2005(12020)
- 学科
- 济(82854)
- 经济(82759)
- 管理(59557)
- 业(55650)
- 企(47208)
- 企业(47208)
- 方法(40573)
- 数学(35602)
- 数学方法(34883)
- 中国(22401)
- 农(22284)
- 财(19581)
- 业经(18652)
- 学(18424)
- 理论(18317)
- 制(18169)
- 地方(16039)
- 教育(14737)
- 农业(14354)
- 贸(13852)
- 贸易(13846)
- 和(13630)
- 易(13431)
- 技术(13255)
- 教学(13006)
- 体(12750)
- 银(12550)
- 银行(12503)
- 行(11900)
- 融(11890)
- 机构
- 学院(307933)
- 大学(307929)
- 管理(121151)
- 济(113390)
- 经济(110474)
- 理学(104927)
- 理学院(103744)
- 研究(102522)
- 管理学(101513)
- 管理学院(100956)
- 中国(73759)
- 京(66724)
- 科学(65574)
- 所(52218)
- 财(52184)
- 农(50501)
- 研究所(47769)
- 业大(47253)
- 中心(45800)
- 江(45758)
- 范(43774)
- 师范(43366)
- 北京(42808)
- 财经(41280)
- 农业(39265)
- 经(37489)
- 院(37321)
- 州(37268)
- 技术(36998)
- 师范大学(34821)
- 基金
- 项目(211600)
- 科学(164294)
- 研究(156915)
- 基金(148714)
- 家(129649)
- 国家(128504)
- 科学基金(109604)
- 社会(93306)
- 社会科(88120)
- 社会科学(88093)
- 省(85119)
- 基金项目(78714)
- 教育(75852)
- 自然(72617)
- 划(71830)
- 自然科(70927)
- 自然科学(70911)
- 自然科学基金(69585)
- 编号(66734)
- 资助(62906)
- 成果(54847)
- 重点(47779)
- 课题(47476)
- 部(46198)
- 发(44598)
- 创(44070)
- 创新(40899)
- 项目编号(40652)
- 科研(40231)
- 大学(40004)
- 期刊
- 济(125034)
- 经济(125034)
- 研究(91653)
- 中国(65168)
- 教育(50891)
- 学报(49620)
- 农(45710)
- 科学(44639)
- 管理(44573)
- 财(38360)
- 大学(37570)
- 学学(34649)
- 农业(31967)
- 技术(30918)
- 融(23908)
- 金融(23908)
- 业经(20896)
- 经济研究(19250)
- 财经(19232)
- 图书(18196)
- 业(16772)
- 经(16302)
- 问题(15436)
- 科技(15123)
- 理论(14881)
- 职业(14645)
- 技术经济(14256)
- 版(14092)
- 实践(13792)
- 践(13792)
共检索到451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明德 刘婵君
从招生情况、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与师资结构五方面对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不明显、快速发展与整体办学模式趋同、尚未跳出"学术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框架;提出借鉴他国经验,通过实行"校媒联合、产学并举"的办学模式、"小众培养、特色制胜"的方向设置模式、"术业专攻、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以及"跨界联合、三师辅导"的教师配置模式,构建起新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晓莉 郁诗铭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艳荣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经验欠丰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教学师资队伍与业界联系不紧密,社会实践基地缺乏,内部管理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学位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着重从保障机制建设,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接轨,重视论文写作等方面研究探索,以保障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金融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柔性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 农业信息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柔性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 农业信息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茜 张晖 张大勇 王雯
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仅得到社会"基本认可",离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出教育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是实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 应用型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冬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可以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应用和管理等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引入并正确运用TQM理论,就是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教育格局,以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洁 张小玲 武文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红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针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特定的生源、教育背景,应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管理、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实践、探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迟长春
产学研合作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高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合作的过程或活动。文章分析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此环节过程中的利益诉求,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遵循的共赢原则。并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段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为例,说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研三方的益处,达到共赢的目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伍德勤 俞志敏 杨冰玉
介绍了合肥学院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首批试点校之一,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路径和方式的探索,包括"1+0.5+1"三段式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师生互选、多重奖励、过程监控"多措并举以及"校企合作、校所(院)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平台合作育人机制。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培养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永泽 赵合喜
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卢小宾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设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开展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牡丹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提高了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为基础教育补充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硕士 教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