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72)
- 2023(21012)
- 2022(17704)
- 2021(16501)
- 2020(14094)
- 2019(31970)
- 2018(31406)
- 2017(60144)
- 2016(32537)
- 2015(36281)
- 2014(35324)
- 2013(34881)
- 2012(31504)
- 2011(27969)
- 2010(27965)
- 2009(26190)
- 2008(25482)
- 2007(22555)
- 2006(19701)
- 2005(17332)
- 学科
- 济(125680)
- 经济(125544)
- 业(113324)
- 管理(108403)
- 企(100491)
- 企业(100491)
- 方法(58588)
- 数学(48072)
- 数学方法(47461)
- 财(40563)
- 农(38206)
- 业经(37019)
- 中国(35431)
- 融(29444)
- 金融(29441)
- 银(29408)
- 银行(29341)
- 务(29299)
- 财务(29214)
- 财务管理(29164)
- 制(28351)
- 行(28028)
- 企业财务(27717)
- 农业(26974)
- 地方(24431)
- 学(24246)
- 理论(24039)
- 技术(23877)
- 贸(22578)
- 贸易(22562)
- 机构
- 学院(448776)
- 大学(445913)
- 管理(182150)
- 济(178500)
- 经济(174676)
- 理学(156021)
- 理学院(154376)
- 管理学(151774)
- 管理学院(150941)
- 研究(143179)
- 中国(116406)
- 京(94260)
- 科学(89075)
- 财(85906)
- 农(78591)
- 所(71109)
- 业大(69374)
- 中心(68239)
- 财经(68004)
- 江(67042)
- 研究所(64622)
- 经(61961)
- 农业(61789)
- 北京(58746)
- 范(54573)
- 州(54302)
- 师范(53935)
- 经济学(53371)
- 院(52168)
- 财经大学(50674)
- 基金
- 项目(305423)
- 科学(240039)
- 基金(221920)
- 研究(220161)
- 家(194491)
- 国家(192795)
- 科学基金(166487)
- 社会(139187)
- 社会科(132080)
- 社会科学(132044)
- 省(120388)
- 基金项目(117730)
- 自然(109763)
- 自然科(107256)
- 自然科学(107226)
- 自然科学基金(105332)
- 教育(100892)
- 划(100498)
- 资助(90974)
- 编号(88874)
- 成果(70365)
- 重点(68309)
- 部(66383)
- 创(65986)
- 发(64637)
- 创新(61278)
- 课题(60703)
- 科研(58803)
- 国家社会(57437)
- 教育部(56947)
- 期刊
- 济(194788)
- 经济(194788)
- 研究(127458)
- 中国(86741)
- 学报(72507)
- 管理(71753)
- 农(71494)
- 财(70826)
- 科学(65577)
- 大学(55312)
- 学学(52575)
- 融(51054)
- 金融(51054)
- 农业(48243)
- 教育(44060)
- 技术(40240)
- 业经(33815)
- 财经(33511)
- 经济研究(30316)
- 经(28851)
- 业(28508)
- 问题(24907)
- 技术经济(23049)
- 版(22110)
- 科技(22068)
- 财会(21606)
- 现代(21095)
- 理论(20785)
- 图书(20596)
- 商业(20454)
共检索到664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梓 刘亚宁
原有金融工具准则的顺周期性和滞后性等问题逐渐暴露,为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于2015—2020年我国纯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且对企业正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非国有企业、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以及由非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发挥的边际效应更强。外部环境检验结果显示,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高法治水平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实施的效果更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约束更明显。因此,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荣彦 卢爽
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是否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国内会计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美的收购小天鹅案例,研究分析企业是否可能通过金融资产分类的选择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朱槿
基于2014年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背景,选择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14年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数据,从会计准则变迁的视角,通过对比分析CAS30准则修订前后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相关信息,考察管理者持有意图、盈余管理动机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影响。研究发现:CAS30准则的修订促使上市公司遵循金融资产初始分类的标准,管理层按照持有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分类的意愿更强,表明会计准则变迁对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初始分类进行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初步实现了准则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桂芳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都需要分别进入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的利润表中。上市公司依靠金融资产分类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方式中存在的差异对利润进行人为控制,实施盈余管理,有效地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围绕企业金融资产分类以及相关的会计确认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应唯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号)等4项准则,这是财政部贯彻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平 崔昊晟
2017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在新准则下,商业银行的利润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文章立足修订后的金融工具准则,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客观实际,对准则修订后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了探究,并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对如何在修订后的准则下更加准确的获取商业银行财务信息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梅玉潘
BOT项目在建造期即确认金融资产,并在第二年采用预计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违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规定,存在明显缺陷。文章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论证分析认为,BOT项目建造成本应作为一项开发支出,建造完成后再确认金融资产,同时确认未实现的融资收益。运营期间,再按照实际利率分期确认投资回报。文章旨在为BOT会计实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BOT会计核算方法的统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BOT 金融资产 确认和计量 会计核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晶 朱林
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角度,对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分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2014年会计准则修订前,为了给盈余管理留下空间,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管理层有更大动机将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后增加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持有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更倾向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实证结果显示,会计准则的修订能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贺宏 于冰冰 侯德帅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可能会对财报信息使用者形成制约,而随着2019年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践,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可理解性会发生怎样改变仍缺乏理论探索。研究发现,相比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使用衍生工具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准确性;但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相比于执行之前,显著抑制了使用衍生工具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信息透明度低和会计稳健性弱的公司更加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使用了套期会计的公司中,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会更加显著的提升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会丽 郑柳明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短期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时应根据管理者持有意图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赋予了管理层更多选择的空间。企业持有越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越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公司业绩的角度,研究新准则下持有较高比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特征,并从事后角度进一步检验其经济后果。本文的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当年业绩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将金融资产划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该类公司在下一年实现微利收益的概率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前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方法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操控性应计 盈余管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葛效宏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下称新金融工具准则),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境内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以创业投资为主业的境内上市公司带来新的核算挑战,本文重点关注国有创投企业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时面临的一些困惑和机遇,并为需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主体提供几点建议。(一)新旧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差异
关键词:
金融工具准则 创投企业 公允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威 曹曦予 刘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文章以三家上市公司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为案例,指出了目前准则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斌 张帆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银行数据,运用利润平滑Jones模型,验证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实证分析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新的有效工具。但没有证据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与银行盈余管理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露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分类对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把大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隐藏在所有者权益中,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当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整体上升或者企业非投资性业务利润较高时,管理层更可能采取激进的分类方法,持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积极因素的存在能够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管理层持股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层平滑收益的行为。
关键词:
会计政策 金融资产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