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2)
- 2023(14953)
- 2022(12838)
- 2021(12004)
- 2020(10011)
- 2019(22680)
- 2018(22212)
- 2017(42806)
- 2016(22775)
- 2015(25264)
- 2014(24679)
- 2013(24138)
- 2012(21632)
- 2011(19302)
- 2010(19344)
- 2009(18279)
- 2008(16932)
- 2007(14704)
- 2006(12838)
- 2005(11105)
- 学科
- 济(82585)
- 经济(82495)
- 管理(69804)
- 业(66949)
- 企(57662)
- 企业(57662)
- 方法(37568)
- 数学(32090)
- 数学方法(31687)
- 中国(28033)
- 融(27681)
- 金融(27679)
- 银(26575)
- 银行(26537)
- 行(25541)
- 财(24820)
- 农(22583)
- 业经(20643)
- 制(18926)
- 地方(18601)
- 技术(17847)
- 学(17601)
- 务(17190)
- 财务(17121)
- 财务管理(17094)
- 企业财务(16216)
- 理论(16175)
- 贸(15778)
- 贸易(15762)
- 农业(15564)
- 机构
- 学院(305637)
- 大学(304573)
- 管理(123634)
- 济(119676)
- 经济(116899)
- 理学(107098)
- 理学院(105992)
- 管理学(104175)
- 管理学院(103638)
- 研究(97343)
- 中国(79939)
- 京(63665)
- 科学(59260)
- 财(57414)
- 中心(47049)
- 所(47042)
- 财经(45822)
- 农(44806)
- 江(43879)
- 业大(43604)
- 研究所(42825)
- 经(41550)
- 北京(40067)
- 范(39485)
- 师范(39146)
- 州(36967)
- 经济学(35940)
- 院(35761)
- 农业(34687)
- 财经大学(34288)
- 基金
- 项目(211543)
- 科学(166759)
- 研究(158059)
- 基金(152836)
- 家(131733)
- 国家(130610)
- 科学基金(113407)
- 社会(99233)
- 社会科(94098)
- 社会科学(94076)
- 省(83566)
- 基金项目(81190)
- 自然(72899)
- 教育(72141)
- 自然科(71205)
- 自然科学(71191)
- 自然科学基金(69905)
- 划(69426)
- 编号(65642)
- 资助(62091)
- 成果(52642)
- 重点(46831)
- 创(46313)
- 部(45835)
- 发(45118)
- 课题(44507)
- 创新(43243)
- 项目编号(41384)
- 国家社会(40425)
- 科研(40221)
- 期刊
- 济(126865)
- 经济(126865)
- 研究(90980)
- 中国(57849)
- 管理(44945)
- 学报(44832)
- 财(44411)
- 科学(41670)
- 融(41083)
- 金融(41083)
- 农(40499)
- 教育(35339)
- 大学(34246)
- 学学(32157)
- 农业(27640)
- 技术(26213)
- 业经(21697)
- 财经(21522)
- 经济研究(20639)
- 经(18242)
- 图书(16502)
- 理论(16215)
- 问题(15542)
- 科技(15509)
- 实践(15065)
- 践(15065)
- 技术经济(14433)
- 业(14012)
- 现代(13731)
- 财会(13409)
共检索到448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骁
“信用减值损失”的设置以新金融工具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前提和基础,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减值划分为不同阶段并逐步确认损失准备。该科目的设置,可以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质量变化信号及时释放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其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但是,由于该科目实际应用时间较短,现有准则尚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南和引导,加之所涉及金融工具减值业务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因此,开展理论与实务方面研究对企业意义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菁菁 刘光忠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3年3月发布了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的计量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与探讨了该模型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梳理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历程为切入点,从全局视角深度思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变迁,从整体上剖析其背后相关理论问题和复杂利益格局。同时,通过结合预期损失模型分析IASB在金融危机后修订会计准则方面的努力,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态、理念以及国际趋同方向。最后,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实务操作、会计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在中国实施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姗姗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伯胜 谢超 张斌
作为内部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已呈较大规模并有逐年增加之势。本文从目前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中与内部委托贷款相关的要求出发,基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理念,探讨在内部委托贷款债务人底层资产经营风险增大引发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会计核算及披露作进一步的明确和优化,并探索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委托贷款减值方法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模型,使得相关财务信息能更准确合理地反映业务实质,使得母公司报表的信息披露更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决策需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洪金明 庄丽琦
2013年3月7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其2009年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计量、列报及披露原则,旨在增强减值信息的前瞻性并简化减值模型,增强可操作性,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工具减值作为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娟
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减值管理受到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双重约束。自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来,各大银行纷纷建立、应用并披露了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小型财务公司受客观限制,只能继续依托监管的五级分类法并参考监管值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实现新准则的简化应用。通过分析监管政策及准则要求的异同,发现简化应用虽然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不良贷款减值的精准计量中存在不足。为提升小型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及减值管理水平,借鉴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思路及大型银行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简化应用的改进思路,并进行了具体列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雨佳 卜华
针对金融工具的减值,财政部提出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并引入一个新的账户"信用减值损失"来核算预期信用减值。本文介绍了信用减值损失的核算,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账户在实务中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将"信用减值损失"改为"合同减值损失"、加强监管及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
信用减值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 会计核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一禾 汪祥耀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宪胜
本文通过对2001年上市的977家公司2002年至2011年数据为基础,考察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会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行为产生影响;新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新准则实施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而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大幅的上升,短期资产减值转回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资产减值 盈余稳健性 新会计准则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伟
IASB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现有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二者及相关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IASB建议模型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并脱离了立足于"发生"观的会计确认传统、转向未来预期的观念基础。但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决定了其难以被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蕴含着会计准则对外部压力妥协的潜在倾向和独立性被破坏的隐忧。而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的相对独立既是会计固有理论属性的产物,也是保证会计监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国际参与和协调、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屈耀辉 马丰婕 高婉成
本文基于新修订的22号会计准则提出的使用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来估计金融工具减值这一视角,分析了新减值估计模型对金融工具减值发生的审计测试及审计证据收集的影响。
关键词:
减值模型 会计准则 审计测试 审计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吴丽君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的总部资产例如总部的办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隽萍 朱意孜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作为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备受关注。由于在这次危机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利于未来风险的前期研判,导致信用减值损失的迟延确认,因而开发出一种科学合理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成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焦点(周珊,2020)。2017年,我国财政部按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原则发布了一系列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范了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解决了之前"已发生损失"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且新的减值模型考虑了更多前瞻性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