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5)
2023(12122)
2022(10176)
2021(9079)
2020(7699)
2019(17549)
2018(16932)
2017(32879)
2016(17336)
2015(19524)
2014(19389)
2013(19436)
2012(18377)
2011(16769)
2010(17289)
2009(16771)
2008(15710)
2007(14506)
2006(12882)
2005(11812)
作者
(50545)
(42414)
(42357)
(40417)
(26855)
(20236)
(19246)
(16355)
(15890)
(14970)
(14610)
(14078)
(13497)
(13497)
(13357)
(13253)
(12405)
(12356)
(12269)
(12150)
(10607)
(10280)
(10159)
(9750)
(9715)
(9562)
(9315)
(9233)
(8518)
(8440)
学科
(93857)
经济(93787)
管理(52118)
(52008)
(42659)
企业(42659)
方法(34678)
数学(30712)
数学方法(30501)
中国(27334)
(27149)
金融(27147)
(25123)
银行(25095)
(24281)
地方(23889)
(21380)
(21130)
业经(18841)
(18114)
(16735)
技术(15307)
农业(14813)
(14717)
贸易(14704)
(14212)
地方经济(14179)
(13244)
财务(13218)
财务管理(13186)
机构
学院(255097)
大学(254077)
(121539)
经济(119225)
管理(95997)
研究(89589)
理学(81569)
理学院(80706)
管理学(79548)
管理学院(79061)
中国(74315)
(55038)
(52121)
科学(50798)
(45265)
财经(43304)
中心(42588)
(40901)
研究所(40737)
经济学(39785)
(39323)
(39067)
经济学院(35799)
业大(34547)
北京(33063)
财经大学(31903)
农业(31820)
(31415)
(31408)
(30842)
基金
项目(160799)
科学(126968)
研究(119236)
基金(116889)
(100613)
国家(99775)
科学基金(85710)
社会(78661)
社会科(74773)
社会科学(74751)
(63703)
基金项目(61451)
教育(53129)
自然(52147)
(52093)
自然科(50962)
自然科学(50947)
自然科学基金(50065)
编号(47401)
资助(47348)
成果(38753)
(37053)
重点(36422)
(36091)
(35656)
创新(34021)
国家社会(33269)
课题(32787)
教育部(30959)
发展(30632)
期刊
(138505)
经济(138505)
研究(81248)
中国(51105)
(43835)
(39142)
金融(39142)
(37318)
管理(36263)
学报(35811)
科学(33649)
大学(27313)
学学(26056)
农业(23836)
经济研究(23824)
技术(22751)
财经(22692)
教育(20845)
业经(20291)
(19665)
问题(17685)
技术经济(15735)
(14135)
统计(13439)
理论(12905)
(12892)
商业(12684)
(12516)
国际(12413)
世界(12314)
共检索到398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新辉  李明亮  
基于发展应用类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本文首先通过在理论上分析新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制、在实证上检验新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论证了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总结我国应用类新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发现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民生金融已具一定规模,但仍有较大发展需求;其中,医疗金融和企业年金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而发展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是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必由之路,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英军  张钧苗  
金融业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着影响呢 ?本文认为有两种机制存在于两者之间 :总量机制与结构机制。本文着重讨论了后一种机制 ,指出金融从下述三个方面促进着经济增长 :降低信息收集成本 ,有效分配资源 ;有效降低对企业的监督成本 ;促进创新的进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蒲成毅  潘小军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消费品,是社会经济系统必要的安全服务需求,它要么以企业生产消费形式进入生产领域,要么以家庭个人和政府机构的服务消费形式进入消费领域,构成社会经济系统再生产循环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消耗的一小部分嵌入性投入。嵌入活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大于嵌入物化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而且保险消费数量不大,作用机理特殊,能有效减少人们预防性储蓄需求,改变消费意愿低迷而储蓄率畸高的经济增长困境,撬动储蓄向投资转化,释放消费和活跃投资。保险消费直接助推经济增长的力量有限,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特别是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突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宸刚  蔡宁  
本文以非径向、非导向性的SBM-DDF方向距离函数为基础,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效率,提出了基于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下,开发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率要高于商业性金融;分区域看,开发性金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率更高,商业性金融在东部地区的效率更高;目前中国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仅少数省份实现了对两者的双高效利用,大部分省份仍然难以同时兼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慧芳  
本文通过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贡献率、M2和金融业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价格波动、金融相关比率变化和股票市值占GDP比重变化等多角度的分析发现,中国金融业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总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近十年两者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所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国柱  李晓壮  
首先构建了新金融业态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新金融业中四类金融风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态t分布估计重点考察新金融业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作用。研究表明:三个期限维度内,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显著,市场风险则为负向影响。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低分位数下抑制作用显著,在高位数下促进作用显著。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期望与标准差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偏度呈负相关性。宽松(收紧)的新金融决策虽然在短期内促进(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对中长期的影响效应不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盛林  
本文使用全国县域经济金融数据,以GDP和城镇化率为产出变量,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前沿。研究发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贷款、金融密度和贷款质量等变量实现的;具体到不同区域,由于当地经济政策、金融制度、资源禀赋以及金融生态等外部环境不同,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实证结果的内在涵义,本文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和其分支机构的陆续组建,金融监管问题再度成为政府、公众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了有效金融监管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监管框架的若干原则性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锋  
本文运用2001~2017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①的经济数据、金融业税收数据,对金融业税负及金融业税收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税负的提高和税收总量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财政压力也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应明确金融业税收发展定位,降低金融业税负特别是流转税税负;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金融职能更好地发挥;降低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动机,提高地区财政自给程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莉  王宏来  
本文以吉林省1985~2007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选用贷存比和非政府投资占投资总额比率作为衡量金融体系效率的指标,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贷存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强双向正相关关系;非政府投资占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非政府投资占比增长率与贷存比增长率之间呈现弱双向正相关关系,就业增长率与贷存比增长率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关系;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关系,与就业增长率呈现弱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银行贷存比率、扩大民营企业总体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等途径强化金融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构建了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证明河南省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一阶段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目标应该由高增长向高效率进行转变,从提高金融效率,加强金融创新等角度来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吕鹰飞  孙妍丽  
对吉林省金融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发现吉林省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金融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不能有效地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吉林省应该重点发展金融业,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丛文  
基于新常态理解,通过建立包含三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机制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关结论,然后选取1952~2013年数据,运用ARDL—ECM边界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所得结论,结果表明:单独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协同技术创新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弱于单独的技术创新作用;知识与创新短期内对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其外部性发挥需要门槛积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慧芳  邱力生  
本文利用有关核算资料对近十几年中国四大区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考察。通过从总量、结构和贡献率等角度,并辅之于部分省际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的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布一致,金融业增加值向东部地区高度集中,区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东部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域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中,区域金融业贡献率最低,且呈平稳的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春萍  于雪  
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在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直接贡献体现在金融业各行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间接贡献是指金融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所增加的价值,从核算的角度无法直接度量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量,本文主要从直接贡献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