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
2023(1512)
2022(1296)
2021(1238)
2020(997)
2019(2212)
2018(2213)
2017(3630)
2016(2357)
2015(2518)
2014(2352)
2013(2293)
2012(2222)
2011(1833)
2010(1746)
2009(1708)
2008(1629)
2007(1385)
2006(1219)
2005(1039)
作者
(9088)
(7998)
(7727)
(7317)
(4942)
(3987)
(3419)
(3274)
(3063)
(2855)
(2772)
(2765)
(2763)
(2725)
(2608)
(2513)
(2426)
(2414)
(2340)
(2307)
(2235)
(1924)
(1897)
(1813)
(1780)
(1774)
(1729)
(1712)
(1708)
(1702)
学科
(5304)
(4308)
(4238)
经济(4236)
土地(3622)
(3083)
企业(3083)
管理(2904)
(2255)
生物(1860)
问题(1760)
资源(1702)
方法(1668)
(1636)
土壤(1635)
农业(1613)
(1339)
(1329)
数学(1323)
(1316)
数学方法(1291)
(1285)
乡镇(1282)
乡镇企业(1282)
中小(1281)
中小型(1281)
小型(1281)
小型企业(1281)
水产(1226)
(1216)
机构
学院(31334)
大学(30982)
(16257)
研究(15310)
科学(14039)
农业(13368)
业大(11064)
中国(10140)
(9846)
研究所(9442)
农业大学(8710)
(7882)
实验(7735)
管理(7583)
实验室(7426)
(7265)
(7243)
(7225)
(7114)
经济(7002)
重点(6988)
中心(6584)
理学(6544)
理学院(6405)
科学院(6159)
管理学(6074)
管理学院(6041)
资源(5821)
(5502)
(5443)
基金
项目(26000)
(19509)
国家(19388)
科学(18770)
基金(18484)
科学基金(14620)
研究(12848)
自然(12214)
自然科(11907)
自然科学(11894)
自然科学基金(11679)
(11035)
(10027)
基金项目(10025)
科技(8341)
计划(8155)
资助(7333)
(7184)
重点(6826)
社会(6478)
专项(6296)
社会科(6013)
社会科学(6012)
(5900)
(5867)
科研(5672)
(5454)
教育(5450)
创新(5259)
农业(4940)
期刊
(14977)
学报(14699)
科学(10773)
农业(10194)
大学(9456)
学学(9372)
中国(7982)
(7182)
经济(7182)
(5873)
研究(5259)
业大(5199)
农业大学(4364)
(3562)
林业(3541)
中国农业(3226)
自然(3178)
自然科(2617)
自然科学(2617)
科技(2597)
资源(2533)
(2467)
农林(2218)
(2218)
科技大(2103)
科技大学(2103)
管理(2082)
西南(1967)
农业科学(1932)
(1909)
共检索到4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惟帅  杨世琦  杨正礼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宝贵  赵斌  
 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场试验田不同土壤中分离到一系列解磷、解钾及自生固氮菌,经比较筛选得到 1组菌株PJ07、P01、HZ03、NY03,它们分别具有较强的降解难溶态的磷、分解有机磷、降解难溶态的钾和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的能力。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或接近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 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coccum)。统计学分析表明由各菌株组成的复合菌剂在玉米盆栽试验中可显著增加作物的总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凤   李耀明   董世魁   张珂   杜安娜   杨珏婕  
氮缺乏是陆地生态系统非常普遍的状态。相对于共生固氮,非共生固氮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固氮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和氮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过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研究进行了分析,全面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非共生固氮菌的分类、群落组成、构建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现,阐明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更好的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平衡过程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雪梅  张秀梅  李文涛  
为明确鳗草(Zosteramarina)根际溶磷微生物溶磷能力及其对鳗草生长的影响,采用选择性无磷培养基从鳗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具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P1、P2、P3和P4),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等方面对菌株进行了鉴定,探讨了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研究了其对鳗草植株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1~P4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 P1)、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 P2)、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P3)和Cobetia marina P4; 72 h菌株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116.98 mg/L、123.13 mg/L、130.21 mg/L和76.54 mg/L;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34.67℃、33.95℃、34.60℃和31.19℃;最适培养盐度分别为27.10、28.29、29.54和26.08;最适初始pH分别为8.26、7.92、8.17和8.21。鳗草室外盆栽实验证实,4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力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其中菌株P2对鳗草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单株新叶面积、地上及地下生产力最高,为(54.31±4.79)cm~2、(3.58±0.36)mg/(shoot·d)及(0.28±0.04) mg/(shoot·d),是对照组的2.77、2.91和1.75倍;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4种光合色素含量分别为31.35μg/cm~2、12.57μg/cm2、39.42μg/cm~2和6.21μ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菌株P4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 P2)具备进一步研制溶磷微生物肥料的潜力,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中可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高效溶磷菌株功能与代谢调控及其在鳗草植株人工促繁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旋  朱天辉  刘旭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施P水平下绿针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细菌及其混合菌群对美国山核桃苗3个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种细菌菌剂后山核桃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上升;3种施P水平下,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各种菌剂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逐渐降低,且3种细菌的混合菌剂较单一菌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更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芮  王腾飞  张梅花  张永胜  杨昌钰  陈志丕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垄作沟灌(PNIF)、全覆膜畦田灌水(PFIB)、全覆膜畦田不灌水(PFIBN)等6个处理,以平作无膜不灌水(PNIN)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根际土壤有机质(TOM)、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和沟灌补充灌溉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对覆膜程度响应关系不同,全覆膜处理的MBC和MBN显著高于半覆膜处理,而半覆膜或不覆膜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全覆膜处理;所有补灌处理(PFID、PHID、PFIF、PNIF、PFIB)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NIN处理,补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薯质量也均显著高于PNIN处理,尤其是PHID处理产量达44 603.7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51.00%。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MBC、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OM、TOC显著正相关(P<0.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邬瑞杰  王兴华  刘志民  刘正坪  胡昊  马焕普  
【目的】研究桃树再植病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方法】以Mфller氰化钾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进行桃根际微生物的筛选,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对所获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所获拮抗菌的生防效果进行初步观察。【结果】从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能以扁桃苷为碳源产生氢化氰(HCN)的细菌(CN-X4、CN-X9、CN-X17)和3株分别能对上述细菌有不同抑制作用的放线菌(CN-G2、CN-G3、CN-G5)。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N-X4、CN-X17均为农杆菌属中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但分属不同的变种;菌株CN-X9为假单胞杆菌(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国强  陈三凤  
为研究固氮芽孢杆菌、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解磷假单胞菌、巴西固氮螺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对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及采用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酶切分析(ARDRA)的方法,以文库库容值(C)、Rarefaction曲线(R)对克隆文库进行评价。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对照及菌剂处理样品均检测到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8个细菌类群,并且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接种菌剂后小麦根际土壤检出了绿弯菌门、蓝藻门、产水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而梭杆菌门未被检出。假单胞菌属由1.59%增加至21.28%。芽孢杆菌属由未检出增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琦  李文涛  张沛东  张秀梅  
为了解鳗草(Zostera marina)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固氮功能,并分离得到对海草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以山东荣城天鹅湖鳗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其根际分离得到了两株具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3A和4G),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固氮基因nifH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获得了菌株典型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株3A为海旋菌(Thalassospira),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圆形桔黄色,可利用的碳源:D-甘露糖,D-松三糖,L-鼠李糖等,最佳培养条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佩   马亚琼   何永超   王彬贤   马玉花  
【目的】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及促生能力比较,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固氮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固氮、种子萌发的能力进行测定;将固氮菌接种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鉴定出1株哈夫尼菌(N5)、1株不动杆菌(N6)、4株沙雷氏菌(N1、N2、N3、N4)。培养7 d后,6株固氮菌固氮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为1.23~1.83,N3的D/d最大,较N5提高48.8%;培养3 d后,6株固氮菌溶解有机磷圈直径为6.43~9.65 mm,溶解无机磷圈直径为3.13~5.50 mm,解钾圈直径为8.18~22.17 mm。平板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固氮菌可提高空心菜种子萌芽率,并且可显著促进空心菜生长发育。其中,菌株N3和N6促生效果显著,其鲜质量分别为0.24 g和0.26 g,较对照组(CK)增加了33.3%和44.4%。【结论】固氮菌N3和N6分别为沙雷氏菌和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解磷、解钾、固氮能力,且均能提高空心菜种子发芽率,促进空心菜幼苗生长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学文  闫伟  白淑兰  邵东华  王铁牛  
试验采用培养基筛选、不同直径玻璃珠撞击,以及化学分散剂和振荡时间等4个因素的正交设计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放线菌的分离还增加了土样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两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大玻璃珠(Φ=5~7mm,55粒)+摇床振荡90 min;真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马丁氏培养基+大玻璃珠+1%胆酸钠+摇床振荡60min;放线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高氏培养基+25℃处理+大玻璃珠+1%焦磷酸钠+摇床振荡60 min。部分因素的单独重复验证试验其变化规律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郜永博  王世显  魏珉  李静  高中强  孟伦  杨凤娟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基质培条件下,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生长和根际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基质培茄子氮磷钾养分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槽栽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以前期试验得到的基质配方沙子﹕炉渣﹕菇渣=6﹕3﹕1(体积比)为栽培基质,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以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基质中速效养分含量)/化肥利用率)设定100%施肥量(F4),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60%(F1)、40%(F2)、20%(F3)及增加20%(F5)和40%(F6)施肥量,研究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发育和根际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茄子单株产量随氮磷钾用量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较CK增产幅度为101.1%—212.9%,F3处理下单株产量最高,比CK高212.9%(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刚  邓文红  蒋湘宁  
本项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的研究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乙炔还原-气相色谱法)对3种微生物固氮菌肥的固氮活性进行检测,并尽可能地排除检测过程中可能导致乙炔还原生成的乙烯和多种导致乙烯产生的非固氮菌因素,从而保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在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地的3种固氮菌肥进行了认真的检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坤  于新  朱超  胡兆平  范玲超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土壤固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农业生产中过量的磷肥投入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磷矿资源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过量的开采也会导致日益匮乏,逐步走向枯竭。所以如何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率成为研究的难点问题,解磷微生物由于可以转化土壤中的无效磷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具有改善土壤、生态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国内外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状况,从而为解磷微生物在土壤磷资源利用方面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分布特点、解磷机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虽然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应用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处于初始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开展解磷微生物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