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6)
2023(8487)
2022(7240)
2021(6930)
2020(5954)
2019(13976)
2018(13709)
2017(26019)
2016(14296)
2015(16798)
2014(16853)
2013(17051)
2012(16333)
2011(15135)
2010(15233)
2009(14555)
2008(14774)
2007(13502)
2006(11695)
2005(10714)
作者
(43172)
(36405)
(36149)
(34839)
(23167)
(17488)
(16645)
(14215)
(13795)
(12891)
(12595)
(12096)
(11728)
(11602)
(11577)
(11389)
(10986)
(10664)
(10507)
(10504)
(9257)
(8999)
(8896)
(8326)
(8310)
(8300)
(8043)
(7877)
(7348)
(7282)
学科
(67904)
经济(67843)
管理(36935)
(35785)
方法(32178)
数学(28475)
数学方法(28268)
(27717)
企业(27717)
中国(20374)
(17658)
(15706)
贸易(15700)
(15606)
(15335)
(15040)
(12732)
业经(12234)
农业(11274)
(10697)
银行(10672)
地方(10549)
(10382)
(10336)
金融(10330)
(10268)
理论(9651)
环境(9102)
教育(8808)
(8726)
机构
大学(228019)
学院(222155)
(100735)
经济(98971)
研究(81625)
管理(79039)
理学(67230)
理学院(66395)
管理学(65409)
管理学院(64980)
中国(62651)
(48888)
科学(48283)
(45413)
(42498)
研究所(38615)
(37556)
财经(36527)
中心(35984)
经济学(33619)
(33231)
(32543)
北京(31756)
(31174)
师范(30932)
业大(30705)
经济学院(30336)
农业(29783)
(28014)
财经大学(26991)
基金
项目(138738)
科学(108598)
研究(102264)
基金(102079)
(88979)
国家(88282)
科学基金(73685)
社会(66299)
社会科(62726)
社会科学(62706)
基金项目(52878)
(50589)
教育(47522)
自然(45226)
(44257)
自然科(44159)
自然科学(44143)
自然科学基金(43403)
资助(42740)
编号(40533)
成果(35215)
(33096)
重点(31823)
(30163)
中国(28664)
课题(28463)
教育部(28461)
国家社会(28373)
(27980)
大学(26980)
期刊
(111155)
经济(111155)
研究(71287)
中国(42396)
学报(36943)
(35840)
(34111)
科学(32909)
大学(27555)
管理(27510)
学学(25603)
教育(24360)
农业(22847)
财经(20342)
(20086)
金融(20086)
经济研究(18795)
技术(17705)
(17658)
问题(15762)
(15468)
业经(15157)
(13304)
国际(13206)
世界(13148)
技术经济(11889)
(11100)
图书(10789)
统计(10673)
理论(10424)
共检索到33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之元  
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法学·中国现实崔之元一、引言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翻开了“改革、开放”的新一页。“改革、开放”的内含,起初是比较明确的:在经济领域,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营企业的“两权分离”;在政治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鑫鑫   高梦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鑫鑫   高梦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方   曹得宝  
生态帝国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霸道蛮横,在政策议题、理论话语等层面构建起的霸权性或排斥性的话语体系、制度设计与主导力量。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对生态帝国主义的生成根源和剥削逻辑等方面展开了强烈的批判。当下,生态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着国际“碳政治”,“中国环境威胁论”则是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新变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消解生态帝国主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重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现了对生态帝国主义的超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方   曹得宝  
生态帝国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霸道蛮横,在政策议题、理论话语等层面构建起的霸权性或排斥性的话语体系、制度设计与主导力量。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对生态帝国主义的生成根源和剥削逻辑等方面展开了强烈的批判。当下,生态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着国际“碳政治”,“中国环境威胁论”则是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新变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消解生态帝国主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重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现了对生态帝国主义的超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辰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 ,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理论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框架,在理论上具有二元性。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强调应用合理正确的需求观、价值观、伦理道德来约束和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但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上却不如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深刻,后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注重从社会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环境对生态问题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时,应当从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本质原因,并辩证的看待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理论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框架,在理论上具有二元性。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强调应用合理正确的需求观、价值观、伦理道德来约束和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但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上却不如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深刻,后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注重从社会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环境对生态问题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时,应当从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本质原因,并辩证的看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  
《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伊始,价值转形问题就引发了经济学界的“百年争论”。针对马克思没有处理成本价格转形的“缺陷”,西方学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均无法实现成本价格转形和“总量相等二命题”的兼容,致使转形问题成为“无解”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西方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形而上学的,不可能解决转形问题。其中,双重体系抽掉价值转形的任何中介环节,试图使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范畴直接相等;单一体系则为了将价值规定无矛盾地纳入生产价格范畴强行修改价值理论。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在西方学者设定的数理分析框架下成功解决了静态的成本价格转形问题,取得了超越西方的原创性成果。“无解”的转形问题只能归咎于西方学者而与马克思无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有奎  孔明安  
在身体与灵魂的二分中,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强调灵魂、理性、思想对身体的贬低、鄙视和压制,尼采颠覆了这一传统,他反对以理性为准绳,主张身体才是生命的基本条件,强调"对肉体的信仰"。尼采肇始的以身体为中心代替以灵魂为中心的观点,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导致身体的解放。相反,伴随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身体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强暴了,它被纳入资本的结构化运作体系之中,异化为工具性和效用性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身体异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性的身体异化,另一种是消费性的身体异化。这两种异化都是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完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