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4)
- 2023(5301)
- 2022(4366)
- 2021(4049)
- 2020(3149)
- 2019(7051)
- 2018(6852)
- 2017(12520)
- 2016(6293)
- 2015(6948)
- 2014(6596)
- 2013(6256)
- 2012(5846)
- 2011(5498)
- 2010(5676)
- 2009(5396)
- 2008(5617)
- 2007(5056)
- 2006(4467)
- 2005(4100)
- 学科
- 济(27262)
- 经济(27238)
- 管理(22799)
- 业(21363)
- 企(20519)
- 企业(20519)
- 贸(16847)
- 贸易(16838)
- 易(16315)
- 技术(10874)
- 方法(10866)
- 技术管理(8850)
- 理论(7755)
- 中国(7679)
- 数学(7533)
- 数学方法(7433)
- 业经(7352)
- 学(6359)
- 出(6160)
- 财(6094)
- 关系(5751)
- 农(5443)
- 口(5238)
- 出口(5235)
- 出口贸易(5235)
- 融(5089)
- 金融(5089)
- 银(5069)
- 银行(5063)
- 制(5012)
- 机构
- 大学(95614)
- 学院(94451)
- 济(45789)
- 经济(45075)
- 管理(36765)
- 理学(31880)
- 理学院(31567)
- 管理学(31176)
- 研究(31033)
- 管理学院(30996)
- 中国(23050)
- 财(19758)
- 京(19284)
- 财经(15744)
- 科学(15742)
- 经济学(14886)
- 所(14271)
- 经(14268)
- 江(13424)
- 经济学院(13381)
- 中心(12933)
- 研究所(12726)
- 范(12443)
- 师范(12395)
- 贸(12128)
- 北京(12127)
- 财经大学(11696)
- 院(11558)
- 商学(11370)
- 商学院(11247)
- 基金
- 项目(57797)
- 科学(46677)
- 研究(45713)
- 基金(42646)
- 家(35986)
- 国家(35697)
- 科学基金(31168)
- 社会(30881)
- 社会科(29408)
- 社会科学(29401)
- 基金项目(22047)
- 省(21844)
- 教育(20477)
- 编号(18134)
- 自然(17936)
- 划(17830)
- 自然科(17557)
- 自然科学(17553)
- 自然科学基金(17250)
- 资助(16168)
- 创(15623)
- 成果(15035)
- 创新(14734)
- 部(13243)
- 国家社会(13193)
- 重点(12985)
- 发(12749)
- 课题(12186)
- 教育部(12103)
- 人文(12030)
共检索到145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军
一、新贸易理论的特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收益是不变的;(2)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4)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即通常所称的2×2×2模型。这些假设前提与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前提是一致的,在当时也是符合社会经济生活主流的。然而,时过境迁,面对客观现实,新贸易理论者意识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已与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相去甚远。他们认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小军
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H—O模型)。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孔欣 宋桂琴
国际贸易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四个发展阶段。以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和Antras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性研究入手,分析了单个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和全球生产组织模式选择,从微观层面来剖析国际贸易产生、贸易利得与分配、资源配置等问题,使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具有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虽然新新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做出了突破性贡献,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勤淮
严格来说,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现有的服务贸易理论只是借助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问题。由于服务贸易的日趋扩展,西方对服务贸易理论的讨论日渐深入。 一、服务贸易与比较利益论 尽管比较利益论的产生已有百余年,但是仍是当代学者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作为国际贸易研究的一部分,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是从比较论讨论开始的。由于比较利益论本身的理论争议,把它应用于研究服务贸易时,自然也成为争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苑涛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理论 水平性 垂直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金明
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决定因素的研究,多基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着眼于计价货币选择的微观基础,以厂商预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局部均衡或一般均衡分析法展开论证。既有文献认为,贸易双方影响市场的能力、金融市场的健康完善程度是影响计价货币选择的主要因素。但这些研究在理论假设、研究视野、实证检验及覆盖面等方面仍有缺憾,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对中国的情况缺乏深入探讨,亟须后续研究重点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奎喜 沈建国 杨义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伟
国家竞争优势论是对以往贸易理论的整合与完善 ,但国家竞争优势论也存在不足———低估了政府作用。只有以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等五大关键因素互相作用的新国家竞争优势论 ,才能作为当今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新国家竞争优势论 理论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东 王惠临
介绍由日本学者和波兰学者近年来共同提出的知识创新空间理论模型,包括这一模型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与特点及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如何运用该理论模型指导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做好科技创新支持工作提出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颜鹏飞 汤正仁
新熊彼特理论是以最近20多年来熊彼特创新理论、演化经济学、复杂性科学、系统理论等为基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理论体系。该理论突出量变到质变、动态非均衡、产业经济分析,对产业、金融、公共部门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和价格机制在一组限制条件下研究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相反,新熊彼特理论的视角是有限理性、创新机制、突破原有条件限制。新熊彼特发展通道描绘了创新和不确定状态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因而该理论对我国实施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高新企业孵化导向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春艳 林晓言
归纳综述了中西方学者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有创新动力论;模仿论与创新扩散模式论;市场结构论与企业规模论;创新与经济增长“逆相位”论;创新源泉论;创新选择论;技术创新长波论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源泉 市场结构 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文平 肖继辉
人们就银行业危机的出现提出了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这构成新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新金融中介理论以交易成本为核心概念,认为金融中介可克服由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随着近年来金融中介职能的转变,新金融中介理论开始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金融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介 交易成本 风险管理 参与成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两种主要观点适度贸易保护论和基于外包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论。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适度保护观点虽然更具深刻性,但也有明显局限,即忽视了产业的跨国分工。然而,当生产过程的垂直分工已日益发展时,一国寻找自己比较优势的努力应当深入到产业内部,一方面要及时关注世界产业内分工的转移趋势,以充分利用该国在产业内分工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变该国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局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黄小燕
200年来人类人口经历的深刻变化和目前世界各国人口状况与趋势的巨大差异都与人口转变紧密相联,并由人口转变理论得到解释。在世界人口的变化与实践中,人口转变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战后促进了人口研究的繁荣。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